端午节风俗作文

2021-09-2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风俗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1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能够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一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能够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2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跟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随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时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时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时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与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时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的时候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节快要到了,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民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妈妈说:“端午节还要吃五黄,有黄瓜、黄鱼……,门上要插艾草,驱蚊、辟邪。”这天我在临安白水涧快快乐乐的过了一天。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6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有特色的日子—端午。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家乡有独特的端午风俗,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还有热闹的龙舟比赛。

  每到端午,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和材料,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动手包一个,我拿了一个粽叶,放点米和红枣,拿着绳子绑呀绑,费了好大劲才包好一个,虽然没妈妈包的好看,但是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高兴。

  每到端午的早上,我会早早的起床,用妈妈提前准备的水洗洗脸,据说这水头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药,洗过脸后一年都不会得病。

  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等,我赶紧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我爱家乡的端午。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大家应该都唱过这首歌吧。没错,这就是端午,赛龙舟的一首儿歌。

  到端午,也就是我们的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也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啦。但是同时呢,我们也会举行一场龙舟竞渡比赛。分好了队,比赛就正式开始了。红、蓝队就像发了狂似的一个劲的摆动双桨。在岸上观看比赛的我也没闲着,使出浑身的劲,大喊:“红队,加油!红队,加油!”

  红队似乎听到了我的叫喊声,突然加快速度,使出浑身解数,冲向终点。蓝队一看苗头不对,也立马使出全身的劲儿,奋起直追。这场面怎一个精彩了得啊!

  远远望去,清澈见底的江面上水花四溅,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珠幻化成了一颗颗漂浮在半空中的彩钻,煞是耀眼。选手们的脸上湿漉漉的,已分不清是江水还是汗水……。

  比赛进行到中途,两队的选手都已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似乎一点也不累。在汗水和江水的飞舞中,在观众们的欢呼喝彩声中,他们显得更亢奋了,劲头更足了,速度也更快了。

  终于,距离终点只有十米远了,队员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恨不得龙舟能变成一条真正的龙,带着他们飞向终点,上天入海。五米、四米、三米、二米……。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两队龙舟飞速冲向终点。哇!红队胜利了。我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不禁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什么端午会有龙舟比赛呢?这个风俗有多久历史了?

  旁边一位观看比赛的阿姨对我说:“赛龙舟是为了我国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之后,他跟我讲述了屈原跳江的故事,听后,我深受震撼。

  当又一个端午即将来临时,我不禁在想,要是屈原在天之灵能看到这样热闹、和谐的生活场景,他该多么欣慰,多么兴奋啊!

【【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七篇

2.【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七篇

3.【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七篇

4.实用的端午节风俗作文七篇

5.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七篇

6.【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6篇

7.【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五篇

8.【实用】端午节风俗作文汇总九篇

上一篇:端午节小学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节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