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端午节作文

2021-09-2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包粽子端午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粽味飘香的节日里,我和妈妈做了一顿粽子美食。

  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番来历呢!妈妈以为读后感我不知道,还试探的考我,其实我早就在书中得到答案了。嘿嘿咱读书人就是长见识。我夸夸其谈。绘声绘色给妈妈讲的一愣一愣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爱国人士————他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 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 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身体了。

  妈妈听后满意的笑了。粽叶和米也泡好了,妈妈示范给我看。包了一个漂亮的三角型粽子。我随后按图索骥自己也包起来,把粽子叶折成三角型。然后把泡好 的米放进叶中。可以放肉的由于我不喜欢吃肉,所以我只放米。这样还好包一些。为了更好的区分,我和妈妈决定不带肉的我来包,用黑线绑,有肉的粽子妈妈来包 就用白线。看花容易绣花难,我左折一下右折一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终于包好了一个不“像样的”粽子来。汗。还真不容易,看着妈妈快包一小盆了,我迫不 及待的把我的作品拿给妈妈看。妈妈皱着眉头说:“真像小手”我们开心的大笑,接着妈妈又鼓励我说,第一个难免会包不好。包几个熟练就好了。

  我包了第2个、第3个、第4个……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漂亮,熟能生巧这句话是谁说的来着。太有道理了。粽子包完了。我也累的 够呛。看着锅里热腾腾的粽子。我以翻江倒海之力大海捞针之势,终于把我首创“小手”找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是最香甜的,我的“小手”太好吃啦!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3

  在南方,每逢到了端午节,少不了包粽子、吃粽子。

  生活在我們这个时代是再幸福不过了,从小到大都是吃着香喷喷的米饭长大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部分人吃的还都是番薯丝,男同胞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所以他们的碗里都要加点白米饭。那时候,家里的老老少少多么盼望端午节的到来呀1因为端午节一到,孩子们就可以吃到用白花花的糯米做成的粽子了!在孩子的眼里,粽子似乎是最好吃的东西了。

  端午节到来的前一天,小孩子就随同大人去山上采摘新鲜的粽叶。这摘粽叶可是有点讲究的,要摘绿油油的、宽宽的,没有一点儿损坏才行。摘完带回家之后就得拿来剪刀,干净利落地把粽叶的“头”全剪掉。接着再把粽叶浸在热水里,十分钟后,用手梢微搓洗一下,便可以一张一张地捞上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包粽子是有讲究的,首先把粽叶卷成漏斗一样,倒进一勺用碱水浸过的糯米,茌手掌中使劲地抖实,然后用余出来的粽叶一盖一折,再用嫩竹丝绑紧,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第二个步骤,就可以把粽子放到锅里煮了,但必须要有人守在灶旁掌握着火候。等到锅里冒出带着竹叶清新的气味,粽子就煮得差不多了。打开锅盖,用手捏捏粽子的软硬度,要是很有弹性的话,那粽子就可以拿出锅了。因为粽子本身没加配料,所以人们吃粽子的时候,往往会用白糖蘸着吃。吃粽子是人们过端午节最开心的事了。

  现在可不比以前,粽子的花样大大增多了,有牛肉粽子、香肠粽子,还有红豆粽子……可有些人却觉得这些粽子还不及以前的粽子。

  现在的端午节,内容更加丰富了划龙舟、舞龙灯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小朋友们成群结队地上街去玩,穿新衣、玩彩球,好一片繁荣的景象。

  点评:小作者在细致了解端午节的基础上,娓媒道来,让人充分感受到了端午节欢乐的气氛。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4

  端午节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呢?哦,原来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小作者学包粽子的过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5

  “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今天一大早,外婆带着我跟她学包粽子。

  只见外婆把三片芦叶交错叠在一起,用手一卷,就折成了一个漏斗,接着用勺子向漏斗里装入糯米,放了两粒红彤彤的枣子,最后把像宝剑似的芦叶一盖,再缠上线,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完了。

  看着外婆不费吹灰之力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也笨手笨脚地把芦叶叠在一起,准备卷成一个小漏斗,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成功,外婆见了,说:“不对,不对,你应该左手拿着叠好的芦叶,右手将芦叶向内卷!”我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被我搞定了。接着,我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装入漏斗,可是刚装入的糯米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全部洒在了桌子上。原来漏斗的尖端——粽子的尖角出现了一个洞。外婆见了一边握住我的手,一边解释:“握住芦叶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使芦叶松开。”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导下,糯米终于稳稳地在漏斗里了。

  可刚一个问题解决完,另一个问题又迎面扑来——缠线。明明已经把粽子五花大绑了,可是一松手,粽子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全撒了。“气死我了!”我生气地把芦叶扔在了桌子上。“小子,做任何事情不要着急,慢慢来!”外婆耐心地说。听了外婆的话,我暗暗鼓励自己:我还不相信一个男子汉会搞不定一个粽子?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外婆将线的一端咬在嘴里,右手拉直了线的另一端,然后线围着粽子缠上几圈,最后打上一个结结实实的结。我重新拿起芦叶,卷成一个小漏斗,眼疾手快地放入糯米和红枣,用多出的芦叶封住粽子,防止它再次散开,我缠了一圈又一圈,活生生地缠成了个木乃伊。“哈哈,大功告成!”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粽子终于包完了,我和外婆把粽子放入锅中蒸煮,一个半小时后,我拿着粽子,闻着它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不禁感慨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巧,不能蛮干啊!”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6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哎呀,这个不行,我再去看一下怎么做的!”厨房间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把我从梦中叫醒,他们在干什么?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

  动手之事我最喜欢了,赶紧找来一张矮凳,坐下来跟着奶奶学了起来,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粽叶,首先将头部不齐的剪掉,再将尾部剪掉一些,粽叶准备好后,我开始包粽子了,我拿了两大一小的粽叶,折成一个角,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糯米,米中间塞一颗蜜枣,再用米盖一层,把它盖的严严实实的,最后,在外围包一个粽叶,此时,任凭我怎么抓,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听我使唤,接二连三地蹦了出来。

  我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越急越漏得快,只听见“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米掉了一地,奶奶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一开始也不会包,多操练操练就好了。”我停下手中的活,认真观察奶奶的包法,只见奶奶把四片粽叶紧紧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斗笠形,一手按下,一个漂亮的斗笠形就出现在眼前,我赶紧依瓢画芦,拿了粽叶,按照奶奶的手法操作了起来,可是最后一步还是一失败告终,淘气的小孩再次出现,跳出了我的手掌心,我苦恼极了,有点心灰意冷,不想做下去了,可又不肯认输,心中暗暗为自己加油: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奶奶的米为什么不出来,而我为什么米会漏出呢?难道我米放得有点多?带着疑问,我再次尝试了,拿起粽叶继续包了起来,这次我把米少放了一些,看米没有漏出来,连忙拿绳,一头咬着一端,另一端在粽子外面左一圈、又一圈的,这次终于成功了,样子虽丑,但这是我第一个作品,有了这次经验,又试着包了几个,有大大大三角型,小小的三角形、扁扁的四边形,样子形态各异……

  端午节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觉得格外的甜。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7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唱着童谣,端午节又来到了我的身边。

  五月初二,我来到了邻居大妈家中,看见大妈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叶、糯米经过大妈的巧手包扎成了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粽子。我好奇地说:“大妈,我也想学包粽子。”大妈笑着说:“包粽子是细致活儿,手劲活儿,你看得容易做得难的。”“我会用心来学的。”“那好,你先仔细看看我是怎样包的?再自己试着包吧。”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大妈拿起两三片粽叶交叉一小边叠好,双手从粽叶的外边卷起,一个圆锥形的粽叶筒子做好了。她就把准备好的糯米红豆一勺一勺往里装,待快装满时,又拿来一根筷子使劲一下一下插紧粽叶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点,她又加了一点糯米,又压紧。接着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叶对着包起,尖角突出,还用手压压,使得尖角处不流出糯米。最后她把包扎好的粽子用绳子使劲绑好,有时还用牙齿咬着绳子一端绑着。她说:“如果绳子没有绑紧粽子,待煮时,粽子就会爆破流出糯米饭来,那就没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我看了一会儿就学着包起粽子来,我拿好三片粽叶叠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个圆锥形,一只手握着这个圆锥形,一只手把糯米装进来,待满了时,我也学着用筷子插紧,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两边的粽叶头对折包起,咦,怎么不成角了?打开再包还是不成角,形状异常难看。只能求救大妈了,“说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难。”大妈接过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扎,这时我仔细看到她包起时,两边粽叶边对折包,手边压平压成角来。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来,在粽叶对折包起时,用心压平压成角,可不管我怎么用心,粽叶似乎总不听我的使唤,美丽的尖角总不在我的手上出现。几经努力,最后总算包好两个形状丑丑的粽子来,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着这两个丑丑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8

  说起端午节,我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因为去年的端午节,我就亲自尝试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悦。别急,你听我慢慢说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听到吃的东西,我的兴趣就上来了。爸爸话锋一转,说:“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亲自动手。”

  听完爸爸的说教,我就忙乎开了。不就包粽子吗?这还能难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儿可是一顶一的聪明。开始包粽子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听别人说,粽子包的好坏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杰作。虽然表面上我信心满满,可心里还是在打鼓,毕竟我从来没有包过呀!

  姥姥给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脚乱地做了起来,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后装入糯米,可是困难来了,我把糯米放进去之后,这些淘气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来了。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姥姥一看我的动作,就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连忙说道:“小枫,你的漏斗尖角有一个小洞,糯米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我赶紧把漏斗尖角捏紧,这下糯米娃娃就老实多了,全部呆在了粽叶里。我自言自语地说:“姥姥真不愧是粽子专家。”我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我包的这个粽子,就能够财源滚滚、好运连连,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着就是放进蒸炉里蒸了。我赶紧把我包的粽子和姥姥、爸爸妈妈的粽子混在一起,没过多长时间,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们每个人手拿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慢慢地解开粽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进去,发现里面全是剁碎的猪肉,害得我白高兴一场。我仔细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猪肉粽,姥姥吃到的是猪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猪肉粽,只有妈妈吃到了硬币。这可把外公、姥姥,爸爸都给震得大吃一惊。我告诉了他们真相,是我把硬币放进粽子里去的。

  他们听完我放硬币的原因,都乐得哈哈大笑。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让我吃上了满口喷香的粽子,真值。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9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没错!

  端午节,这个随着幽远的历史一起走来的传统节日,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喏,从端午例行的三天国假,就能看出中国人对于端午节的青睐了。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端午之日漫步于街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与风儿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必定热闹非凡。不同于家乡闽浙一带,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江淮人家的家门上多是悬挂着艾叶菖蒲,据说也有祛魔驱鬼之效。但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说到我最在意什么,那自然是激荡人心的赛龙舟了。

  出了家门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钟就是十七桥了,桥下的河流虽不著名,但每年的东圃镇的赛龙舟都是从这儿讫始的。你看,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停放着一艘艘被红漆漆满船身的龙舟,碧绿的水,透红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绿的锦缎上镶着盛开着红牡丹。船里的竞赛者,以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居多,也有少数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个桨手,一个鼓手。黝黑的肌肤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

  锣声响起来,比赛开始了;鼓声响起来,隆隆、隆隆、隆隆,冗杂却不乏节奏,疾速而却不乏力量。两旁的红桨像一条条金红色的大鲤鱼,跟着鼓声整齐欢快地跳跃。超过了!超过了!一只红艇渐行渐速,如离弦的箭一般。观众们的心蓦地紧张起来,与牛皮鼓面共同跳跃,呼喊声、鼓声汇成一片。另一只船当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来,两船旗鼓相当,犹如二龙水中争霸,鼓声立即电闪雷鸣一般,两岸的人更欢了,呐喊声更大了。终点快到了,只见三只船如疾驰的战马齐头并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迟缓!冠军出现了,喝彩声,鼓掌声响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荡!

  过了一阵子,人们端来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这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里,以祭祀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但人们永远怀念着他。是啊,那些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远也不该被忘却的。今天,我们仍以屈原为骄傲,我们会用我们的快乐永远纪念着他!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谚语吧?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0

  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活动。孙老师决定在班上开展一次包粽子的实践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兴奋不已。

  经过了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组决定包红豆腊肉粽,分工如下:邓柯桓负责带腊肉,谢玭锶负责带红豆,陈科宇负责带工具,我负责带糯米、粽叶和棉线。

  妈妈单位有事不能来了,我好失望,贴心的妈妈后来叫她的同事董阿姨到学校来帮我们,我欣喜若狂。我们把食材洗干净,洗好手,把糯米、红豆、切成小块的腊肉放在盆里搅匀,白的糯米红的豆,连颜色搭配都有食欲,董阿姨先示范了一次,我们就开始包了。

  我拿出两张粽叶大部分重叠在一起,从底部往上卷成漏斗状,用勺子把食材舀进去,舀得不多不少,再用一根竹筷筑紧,以减少里面的空隙。呀!不好,由于用力过猛,粽叶让我给戳穿了,我尴尬地四周看看,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包粽子呢,没人注意我,急中生智,我又拿过一张粽叶包在外面。这下好了,终于不漏米了,我拿过勺子,用勺子背把米压紧,董阿姨介绍说,压紧的馅煮熟后米会硬一些,会更香,而松的就没这么香了。压完后,我把伸出的粽叶反折回来盖住漏斗口,包成了一个三角形,最后,剪了一段线,把粽子“五花大绑”,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抬头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忙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多同学咧着嘴,似乎口水都快滴到粽子上了,嘿嘿!哪能抵挡粽子的诱惑。孙老师、李书记、高校长都来了,一边指点一边欣赏我们包粽子。

  最后我们组包了40多个粽子,大家各自分了些带回家,想想晚上可以吃到自己包的又香又糯的红豆腊肉粽,心里那个美呀!似乎闻到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1

  今年端午,我要()馅粽子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吃粽子总是这一天的“重头戏”。以前,我吃粽子总是好吃就行,现在我也要挑剔点了。今年,我以做题的形式告诉爸妈――,“我要()馅粽子”。

  答案一:我要(肉)馅粽子

  理由:虽然我们一直吃粽子,但馅儿却总是蜜枣的。我以前很爱甜食,但现在却对甜食很敏感,一吃就想吐;我又很爱吃肉,尤其是对咸肉,真是爱不释口。所以,今年端午来临之际,我决定,一定要来一、两锅肉粽子尝尝!

  答案二:我要(钱)馅粽子

  理由:人家过春节吃饺子时都要在饺子里塞硬币,谁吃到硬币谁一年都会有好运,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可我从来没见过家里进行过这样的“传统”。既然春节不行,那么就端午节“补举”(就是补举行)吧――在家里的三锅粽子中,选几个肉的往里面塞上1块钱,谁吃到财、运全发,多爽啊!……这样一来,全家竞吃粽子也是一个不错的“保留节目”嘛!

  答案四:我要(玫瑰)馅粽子。

  理由:现在什么都讲究“时尚”,连什么清新剂都来个玫瑰香型,既然如此,我决定粽子也来“玫瑰馅”的。但为了创新,我决定,馅儿用新鲜的玫瑰花瓣现磨出来,那香味一定很沁人心脾,也一定很好吃。不过,这样做出的玫瑰花瓣馅儿能不能吃,恐怕是个永远的谜。

  答案三:我要(润喉片)馅粽子

  理由:我总是生病,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大病没了,小病却不少。这不,现在嗓子就哑了,可在我嘴里,润喉片的味道太不好受了。“要是把润喉片放在粽子里该多好啊!”我的“异想天开症”又发作了。于是我对妈妈大声――“我要润喉片馅的粽子!”后果可想而知,我就不多说了……

  嗯,哪儿来的肉粽味,难道……啊!今年端午有肉粽吃啦!既然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了,那后三个愿望应该也就不远了?哦耶!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2

  “嘭嘭嘭,乒乒乓乓……”。梦中的我被这杂吵声吵醒,隐隐约约又飘来一阵肉香和米香。我顶着个鸡窝头,揉着眼睛还未洗漱与换衣,走下楼去。厨房的灯开了,是谁呢?不用说必定是外婆!这么早又在干些什么呢?

  我继续去探戈究竟,我打开厨房的门,看见外婆正全神贯注地包粽子。突然,我才记得,准备要端午了。看着外婆包的粽子,大小一致,每个粽子的量都适合,说明外婆经常包粽子啊。是的,外婆每年端午都会包糯米粽。我站着看外婆包,外婆突然说:“你快去洗漱换衣服,我教你包粽子。”我一听就跑上楼去,迅速做好一切就冲下楼了。外婆说:“别急,小心摔跤。”我笑着说:“我这是急着学嘛。”外婆开始教我折叶片,折成一个不漏的小斗,借着放适量的米,肉,豆等材料。最后,我以为我可以顺利弄成一个粽子,却没想到最后一步出现了问题。绑带时,不小心用太大力扯,粽子就散架。我看着哭笑不得。外婆说:“没事,再来过吧,做一件事会有失败的经历的。”我又如外婆的步骤去做,终于做出一个。于是我和外婆就这样忙了一个上午。两天后,端午节到了,外婆把我们弄的糯米粽拿出来,放入锅里煮。过程中,我不断打开锅盖,看看好了没有,妈妈看到我似乎着急着想吃,笑着说:“别看了,再等会吧!等一会就可以吃了!”五分钟终于过去了,我终于可以吃了,我迅速拆开带子,一拉开叶皮,一个大大的香香的粽子展现在我眼前,我不顾热就吃起来了。外婆说:“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呢!”粽子里的肉和糯米让我吃到了南方的味道和家的味道,让我感受到端午节给我带来的美好一切,不知你是否感受得到?你又有没有吃到自家的味道?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是高粽子吃粽子赛龙舟,连续了这么长久的历史,人们都依旧重视这个端午节,因为端午节能使人们感受到自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也许,你吃过粽子,但是没有吃出任何感受那是因为你吃的可能不是自家包的,或者你没有认真品尝。今年的端午已过了,等待下一年端午吧,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为端午做准备,然后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这么好的事情又为何不好好做,过好这个端午呢?那下年,全家一起过端午,找回那种真情吧!端午是历史长久都存在的节日,既然都流传至今,那我们就好好传承下去吧!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插艾叶、赛龙舟、包粽子……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

  家里还有蜜枣和粽叶,妈妈让我去超市买两斤糯米。我拿着钱跑向超市,到了超市里,我在二楼找到了糯米,在服务员阿姨的帮助下,称好了两斤糯米,然后到楼下结账。

  我高高兴兴地买回了两斤糯米,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淘米,淘了两遍,然后接上水,把糯米泡上。

  下午,米泡好了,妈妈也把粽叶煮好了。我从冰箱里拿出蜜枣,又拿了一把剪刀和棉线。包粽子的东西都齐全了,我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包粽子。

  “先认清粽叶的反正面,正面要卷在里面,然后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妈妈边示范边说,“放进去一些糯米,放一半就行了,再拿个蜜枣放到米的中间,上面再放一些糯米。”

  我照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妈妈看了看,说:“反了,方向卷反了,你看,是往外卷,不是往里。”我只好把我刚卷好的小漏斗给拆开,再重新卷。妈妈看了说:“嗯,这次卷对了。”

  我往里面放了一半的米,又拿了一颗蜜枣放进去,上面用米给填住。妈妈说,米不能填得太多,不然就包不上了。

  我照着妈妈教的,把上面的粽叶折过来,盖住糯米,再顺着三角形的形状把粽叶缠起来。哎呀!不好!粽叶裂开了!这可怎么办?我连忙向妈妈求救。

  妈妈说:“没关系,再拿个粽叶把它包起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我用棉线把它缠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又包了许多迷你小粽子,我还让妈妈给我拍了照呢!我觉得小粽子比大粽子好包多了,并且还超级可爱。

  在我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粽子很快就包完了。我们把它们放进高压锅,开始煮。

  我等得好着急啊!晚饭我只喝了点小米粥,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吃馒头,我说,我要留着肚子吃粽子。

  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我自己包的小粽子,拿剪刀把缠在上面的绳子剪掉,露出了软软香香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米的清香、粽叶的清香,蜜枣的香甜混合在一起,那味道,是谁都抵抗不了的。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4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粽叶飘香的季节。今年的端午节,合肥晚报的小记者们要一起去植物园包粽子。我十分兴奋,恨不得一个跟斗就翻到了植物园。

  到了植物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荷花塘。一片片饱满圆润的荷叶像一把把小伞立在水中,白色、红色的荷花点缀其中,有的已经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还有的正含苞欲放,不仅让我想起了杨万里写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诗句。岸边的垂柳拖到了水中,随风摇曳,像美丽的姑娘在梳理着长发。

  包粽子喽!随着老师的喊声,我们来到了一间会议室里,大家选好座位坐好,发现桌子上已经摆着许多叶子和细草,还有一个装满米的大锅和几个装着蜜枣的碗。老师先给我们介绍粽子的主要原料:大叶子是若竹,若竹和芦苇的叶子都可以包粽子,植物园今天给大家选的若竹的叶子,因为它有一股竹子的淡淡清香。细草是蓑草,专门用来系粽子的,锅里的米要事先浸泡一段时间。

  开始包粽子了,老师开始手把手教我们。首先,拿一片若竹叶,把前面的把子剪掉,然后卷成一个锥形,在里面放上大米和蜜枣,用手把米压紧,再把竹叶翻过来,弄成一个角的形状,把剩下的竹叶围绕着角缠紧,最后用蓑草把粽子五花大绑就OK啦!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啊。我选了一片又肥又大的竹叶,折成锥形,就开始装米了,我把米塞了进去,可是折角的时候怎么也折不好,不是米漏出来了,就是竹叶破了。我只好又去请教老师,老师教了我一些技巧:先把角弄平,轻轻一捏,注意不要捏破了,再折下来,下一个角也是这样。我折腾了半天,终于包了一个四不像,虽然有点丑,但我觉得是自己包的,一定会特别好吃的!

  想想晚上可以吃到自己包的又香又甜的蜜枣粽子,心里美极了,似乎已经闻到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出的阵阵清香。赶紧回家,煮粽子去啰!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15

  窗外湛蓝的天空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我的心情格外舒畅。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要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呢。

  包粽子的材料奶奶早就准备好了。只见一盆用水浸泡过的粽叶,已经伸展开来;半盆泡好的糯米,雪白雪白的;一边放着几十颗饱满的红枣,一堆晶莹的红小豆。那边还有腌制好的腊肉和冰糖,以及用来捆扎粽子的棕绳。一看见这些,我的心就禁不住跳跃起来,嗬,真的要包粽子啦!

  “咱们开始吧?”“好嘞!”奶奶话音刚落,我们围坐在一起。只见奶奶拿起一片粽子叶,在中间一对折就卷成了三角形的小漏斗,然后挖进一勺白米,再放入一颗红枣和冰糖,再挖一勺米,用勺子把它抹平,最后,像变戏法似的把粽子卷成一个立体的三棱锥,熟练地用棕绳捆了三圈,最后系了一个结,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我也跃跃欲试。我直看得目瞪口呆:包粽子简直是一门艺术啊!

  于是,我也从水盆里挑了一片大粽叶,模仿奶奶的样子,一折,三角形出来了,再挖两勺米进去,放颗红枣,填平,最后一卷。呀!一个粽子就已经成形了。瞧,就这么简单!我正得意,麻烦就来了。因为最后捆扎的步骤太难了,我根本无从下手。我试图腾出一只手来,结果粽子差点散架了。于是我改为边用一只手拉绳,边用嘴帮忙,结果根本使不上劲道!无奈之下我只得请求奶奶的帮助。只见奶奶三下两下就又几秒钟的时间把这烂尾粽子给包好了!我心服口服,既佩服奶奶灵巧的手艺,更佩服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这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收敛起心神,我跟着奶奶一步一步地学习,奶奶手把手地教着,最后我总算包了四五个像样的粽子。

  煮粽子的时候,我搬个凳子在旁边等着,我多想亲眼瞧瞧我的劳动成果。不一会儿,粽子的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四十分钟后,粽子宝宝们就争先恐后地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一个貌似我包的粽子,手忙脚乱地解开粽叶,挖起一勺,软软的,甜甜的,太好吃了!

  一家人围着圆桌,拉着家常,吃着刚出锅的粽子。那糯米的浓香,大枣的甜味、粽叶的清爽与家人的欢声笑语完美结合……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吧?

【包粽子端午节作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2.端午节包粽子_作文

3.包粽子端午节作文

4.端午节包粽子

5.端午节——包粽子

6.端午节包粽子作文(合集11篇)

7.端午节包粽子作文合集11篇

8.端午节包粽子作文合集15篇

9.端午节包粽子作文(合集15篇)

上一篇:包粽子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包粽子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