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作文

2021-09-13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端午节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1

  今天是六月八日,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说起“端午节”,我还知道它有另外的几个名字呢!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由于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来探望自己的父母亲而得名“女儿节”;“诗人节”当然是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过早饭,妈妈和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们都买了树枝拿在手里。我很奇怪准备问妈妈,却发现妈妈和奶奶手里也各拿着一捆树枝,就连忙跑过去问:“妈妈你们买树枝干啥?啊!真香!”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枝’。艾枝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我们把艾枝挂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吗?”我点点头。

  中午,我们家的饭菜有丰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还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鸡蛋和鸭蛋,香气扑鼻。我立刻拿起一个较大的粽子,剥开粽叶,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实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嘻嘻……

  端午节真快乐,真有趣!又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节,真好!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2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一年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人们都迫不及待的忙开了,收大蒜、割艾叶、采粽叶、做香包……村中的老人也说不清这个节日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特定的节日。各种美丽的传说为这个节日添加了神秘的色彩。

  到了端午节的那天早上,人们会早早起床,在太阳没有出升之前,去河边用河水洗脸、洗澡。洗完澡,人们采来各种各样绿油油的树叶,用来煮鸡蛋、大蒜。大人们为小孩戴上香包、又给他们的手腕和脚腕绑上了五色线;老人们说:“这是用来驱邪护身的”。

  形态各异的香包,五颜六色的五色线,香味扑鼻的艾叶,雪白香甜的粽子,美丽的传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3

  我已经好几年没在家乡过端午节,现在的我犹记得几年前全家一起过端午的情景。

  那天我们都起了个清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去在在粽叶。早晨的粽叶是最新鲜的,翠绿的叶子上不是划过小水珠,显得它更加的生机勃勃。我们只挑大的摘。我年纪较小,眼睛尖,这样我和奶奶就成了一对好搭档。我一看到大的就告诉奶奶,奶奶就去摘,一个早晨就这样温馨的过去了。

  糯米、配料、粽叶、结绳,一切准备就绪,只差包了。我往常一般都是在旁边观看,玩耍,但这一次我要包。在家乡包粽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是不允许人打扰的。中午,大家都坐在庭院了,我也不例外。由于第一次包,所以奶奶手把手的教我。“首先要将棕叶卷起进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看都没看奶奶的示范,就拿起一片粽叶竖着卷了起来,卷完后,我还得意洋洋拿着去炫耀,结果大人们都哈哈大笑,我迷茫的看向奶奶,奶奶笑着说:“要卷成圆锥形,像花束一样。”说罢,便示范了一遍,我学的有模有样,下一步是放糯米,这一步简单,我三两下就完成了,放完糯米,就可以在配料,有红枣、肉、花生等,我喜欢甜,所以我选了蜜饯。最后一步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我选来一根绿色的结绳,按照奶奶的指导在它最突出的部位打绳,我是一个没耐心的人,半天没打好结,心一急,就打成一个很小很紧的小结,我十分满足。我做完了一个就没做了,围在大人们身边左看看,右看看。奶奶已经包了很久,于是,我便走到奶奶身后,为奶奶捶背,庭院中其他的小孩看见我这样,也纷纷的去帮忙了。

  又是一个端午节,但却有不复以往的温馨快乐,到嘴的不再是自己辛勤包的甜美粽子,而是拿起超市里的速冻饺子。所以我希望在城市中的人啊,放手中的事情,一起体验过节团圆的喜悦。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4

  不知怎的,这会儿坐在案椅上隔着玻璃窗向外看去,不见雨影,惟有雨声。没有廊桥听雨那般如羯鼓阵阵,也没有檐下垂雨,雨花飞溅,亦点亦线的淅沥淋漓。

  尤记去年的端午已是在夏至之后,那时的雨连着断断续续下了近有一周。岁月匆匆流转不停,而对端午的印象——细雨垂帘,粽叶飘香,仿佛千古依旧。

  雨,在这几天一如既往地一直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雨点滴落在混黄的江面上,泛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一个浪花过后,江水呜咽着向北而去。远处的山,无语地眺望着远方,千百年了,孤独的任凭着风雨侵蚀。

  这雨也好像格外的浪漫,哗啦啦从一大片阔叶箬竹上滑越而过,带着那一抹竹的清香,又一股脑的撞进了艾草里,惹了一身的艾香,便扑腾的在空气里打滚,最后看见人来了,挤似的钻进心房里,沁人心脾。

  包裹那端午粽子的竹叶,用了这端午的雨洗过也是格外的清香,还未熬煮便已散发诱人竹香,另人食指大动,恨不得就生吃了。小时候,我格外爱吃粽子,拨开被水煮的微微有些带黄的粽叶,看着里面白白亮亮犹如水晶一般的粽子,香滑但绝不腻口,感受着每一粒糯米粘住的竹叶的清香,慢慢的随着轻咬散发开来,便是满口清香,满身清香,满室清香。端午节后的几日,我便从来不吃饭,就着端午时节的雨,我要把粽子吃个饱,饱到年后还能嗝出粽子的清香来。

  青青艾草,幽幽粽香。纠结着我的思绪,我不知如何去解释,我在这里只有遐想。端午节的雨,可是,雨,住了。几杆修竹上仍然缀满斑斑的泪痕。身旁的浩浩江水载着袅袅而落的竹叶,日夜兼程地赶向浩淼的归宿。我诧异,为何要如此不辞辛劳的赶路?问风,风不语;问草,它说难道你没有听见——山麓间悠扬的笛声已经吹响。

  流水畔相思的音符在浪花上跳跃,那是对诗人的深情呼唤。召唤着一种文化的回归,一个节日的回归。她不就是一种传承,一个民族的见证吗?我的曾祖,我的爷爷,我的父母,还有我将来的子女,我的孙辈……都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将要在这片土地上吃着粽子,划着龙舟,挂着艾草,大人么则拿着雄黄酒推杯置盏,小孩则配着香囊奔跑于田垄阡陌。为了这一个期待,在一个又一个的转身后,岁月苍老了昔日的红颜,但手中的诗篇穿越历史的甬道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感觉仍是那么滚烫那么撞击人的胸怀。

  透过诗篇,我伫立凝望,那满池碧波涌动的云梦,鸥鹭为之绝响,烟云共水天一色。风欲来,雷欲来。天幕的另一端,云中那华丽的龙车急促而来。顾盼间,灿烂的光芒让群山为之颤抖。叹息中,虽有痴心但无力将前尘往事挽起。车转逝即过,装着千古诗人的悠悠情怀又将回到梦中的宫殿,带着追求,带着誓言,奔向遥远的天际。

  回首,长长的叹息声已不再可闻。江面上,渔歌打断了我的思绪。在飘渺的歌声中,世间的善恶在这里都已淡然,满是钓者的闲适。聆听良久,突然感觉这怡人的歌声中,竟有几许忧思隐于其中,浑浊的江水还能将布满灰尘的帽冠洗净?浑浊的江水还能将已是满身的疲惫洗去?在醒、醉之间,我无言以对。缄默中,渔舟唱晚,暮色将至。遥望着日渐上涨的江水,冥冥中祭奠的人们早已蕴足力量与信心……

  鼓声悦耳,龙舟竞发。当年嗜血的斧钺刀枪,早已埋进了厚厚的黄土,落寞与伤神此时如一柄锋利的短刃慢慢剖开赤子的.肌肤,让点点乡愁一滴滴地滴落下来,溅起江河万丈波澜。

  一片苇叶,青而变黄,如何也包裹不住千年的敬重。糯米的粘度让不老的传说,凝结成坚牢的记忆。诗人纵身一跃的美丽弧线,划过历史的天空。从此,汨罗江没有停止过呜咽,为诗人汩汩流淌。所有这个被称为端午的日子,便成了华夏一年一度朝圣的图腾,而那用江畔苇叶捆扎的粽子,衍生为我们民族咀嚼经年的精神贡品……崎岖的路上,一个婀娜身影在婆娑树叶下依旧那么曼妙,璀璨的新衣在迷蒙烟雨中散发着兰草迷人的芳香。

  端午节的雨,滴落千古的弦音。耳边鼓声歇,有的只是粽子飘香,笑语嘻声。

  我,释卷。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5

  马上要过端午节了,奶奶给我包了粽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真香。但我吃粽子时,发现许多不同形状的粽子:有多角形,有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很奇怪:为什么粽子会有这么多形状呢?于是,我就查找了关于粽子形状的资料。原来,因地区不同,所以形状不同。大多数是三角形,长方形,方形,多角形和长条形等,其中三角形占大多数。

  可是为什么端午节时需要吃粽子呢?我再次查找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的资料。原来,为了纪念古代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国君不听劝告,还把屈原流放到江边,最后屈原以投江表达爱国之心,老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食屈原,就把粽子投进江里。后来就形成了习俗。

  看了这么多,忽然想自己包个粽子玩玩儿,然后我就向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奶奶欣然同意。我准备好粽叶和圆糯米,开始学习包粽子了!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再往里面塞上满满的圆糯米,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往上包,最后留一点“小尾巴”,往里一折,扎起一个封口。现在可以煮粽子啦!

  粽子终于煮好了!剥开粽叶,咬一口自己包的粽子,真香!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6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划龙舟。但就是,同学们你们知到“端午”就是什么意思,端午节的风俗又就是怎样来的吗?

  “端午”。“端”就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就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此时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就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官,楚国不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自尽。楚国百姓明白后,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来不及了,百姓们担心江中的鱼,鳖,咬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此时包粽子就就是我们中国的风俗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7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8

  我的思念是圆的。 咀嚼着这句朴实却如月饼一般唇齿生香的诗句, ” 即便是在落雪的深 冬,心中那轮皎洁的中秋皓月也会悄然升起,带来几缕清幽,几缕温馨……

  月啊,中秋佳节的守望者,几千年来你不是一直都在夜空闪耀,寄托着人们的仰望与祝 愿吗?“月儿圆,人团圆” ,在弥漫着茶香、果香和乡土香气的一个个中秋之夜,你不是早 已成为了亲情、团圆的代名词了吗?

  因此,你不仅是佳节的守望者,也是传承千年的浓浓亲情的守望者啊! 月啊,不仅是中秋,在千年以来那些可铭记的日子里,你不是一样也在人们的心中散发 着柔光吗?你不仅曾照耀过“千里共婵娟”的子由、子瞻,不是也抚慰过佳节之夜“独在异 乡为异客” 的王维吗?汨罗江不息的波浪中, 你不是也曾为诗人的命运而哭泣吗?清明细雨 弥漫的暮色中,你不是还在云霭的背后为早已离去的断肠行人伤神叹息吗? 因此啊,你不仅是佳节的守望者,也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啊! 微笑的你, 如同古老中华文明的守护神。 亲情, 文化, 如幽静的月光脉脉地流淌过历史, 1联结起人心。夜色澄澈如许…… 只是,曾几何时……

  紧张的现代生活,让人不觉淡忘了那一缕最美好的感情;少了团圆,少了挂念,更多的 是忙碌工作后自我表现麻痹放松的宝马雕车,灯红酒绿;世界的浪潮冲击着,外文 HIP-HAP 歌词倒背如流的年轻人却不会吟咏中秋的文章; 月光被没心没肺的不夜灯火所黯淡, 圣诞节 的狂欢,情人节的软语,占据了本已缺少诗意的心灵,文化的月光照不进来;相形之下倒是 韩国,竟把我们的传统的端午节申了他们的遗产…… 你哭了,月啊,灯火阑珊处你将自己遮挡在雾霾之中。你不愿看到那一抹属于中华文明、 属于诗意、属于亲情、属于文化的月光,消失在今天的繁华中…… 但是,幸好还有人仍然记得你啊,也还有人正逐渐记起。

  月光并没有消融啊,春节不一 直还是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吗?清明、端午、中秋不也刚刚成为法定假日吗?月啊,微笑 吧,佳节的回归,不也正是诗意、亲情、文化的开始回归,是人们对那一缕千年中华魂的重 新重视的开始吗? 只是,重返的佳节之月,会不会又被商品社会的娱乐风气,物质享受所玷染,失去那一 份诗意的清新、亲情的朴实和文化的纯净呢?…… 你不语,我只得自己寻找答案。月啊,我看到人们对传统佳节设为法定假日的决定大表 赞同;看到古老的佳节习俗又开始风靡;听到文化的声音又在人们的心中回响;听到人们又 在吟唱佳节之月的诗篇…… 你仍不语,微笑中充满了希望。我看到你的清辉又开始在大地流淌,一如当时曾照子由 子瞻的千里婵娟……

【【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集合六篇

2.【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集合7篇

3.【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集合5篇

4.【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集合7篇

5.【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集合九篇

6.【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集合9篇

7.【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集合10篇

8.【精品】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集合8篇

上一篇:写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风俗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