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事作文

2021-09-1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记事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1

  岁岁端阳,今又端阳。

  印象中,总是感觉端阳是民族传统人文节日里最为人文的一个。缘何如此呢?未细想,只是知道,无论元宵还是中秋,连同近年来也得到了法定节日身份的清明在内,它们大多起源于特定民间传说、民俗内涵、阴阳概念或者是神话故事。像端阳这样缘起于真实历史掌故,主题在于纪念和缅怀心系苍生、襟怀天下的士大夫,还真是别无二例。

  千百年来,端阳节在延续过程中,其纪念形式及与节日相伴生的活动内容日臻完善并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挂菖蒲、悬艾蒿等,黄淮以南的广大地区,还盛行在节日期间举办龙舟竞渡的活动。比较考量起这些内容,也可说明端阳与其它民俗节日的异同,就是在祈愿平顺幸福、顺畅安康的人文主题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奋斗向上、拼搏图强的激越情怀。

  我的老家在东北,东北人过端阳的做法没有关内,特别是南方那么丰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地缘区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统一奉庆的民俗节日里,各有个规,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一如农历除夕夜这样的普天共度节日里,北方人讲究守岁、围炉畅欢,天交子时吃饺子,而南方人却是互相走动,打牌搓麻耍社火,在初一早晨吃元宵一样。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2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关于粽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每到端午节,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地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3

  不到农历五月初五这里已显得别样的热闹,端午的气息弥漫着,窗外有铿锵有力的鼓声,闻声而探出头来,只见那满河的五彩的龙舟。小时候,在家不远处就有一条小河,但是却不曾游玩,因为奶奶总是说河里有种想猫的动物,它会将那在河边贪玩的孩子托下水去,那时人小听了也害怕,也就这样被哄骗了。但是每年端午,只要听到那激昂的鼓声,我总会偷偷的去河边,挤着人流,探头张望些什么,也总是能瞧见那两只龙舟相互间比赛的样子,或也跟着人们一同欢呼,那时又并不知道为什么也就跟着他们欢呼了,而这种场面,听着那鼓声已成为我的童年最快乐的时间。

  可以说我们一家人都是龙舟迷了,老到爷爷的爷爷,小到我只有7岁的小弟弟,只要哪有龙舟声起,必有一人会跑到窗前,启窗而观赛的。我的爷爷也曾是村里龙舟队的一名鼓者,五六十岁时他仍下龙舟打鼓,每次一和别的龙舟比赛,他总是打得很起劲,那鼓槌抡得很高,已锤使那鼓面震动,发出别样的激情,每逢比赛,舟员们都听鼓令,鼓声一响,船桨一齐插入水中,那一舟一蹿一蹿,就像一只正在水中游动的蜈蚣,爷爷打鼓也特别投入,连他自己都同龙舟在蹿动在跳……

  我记得那时,爷爷总会从村里拿来几只船桨,因为我喜欢龙舟,而那时龙舟只有男孩子才可以接触到,而女孩子是不可以接触的,在家乡的风俗里女孩子是不可以在桥上看龙舟的说是当龙舟过桥时要晦气的`。所以每天夕阳在山,龙舟都归家时,家中的我早已准备好在陆地上的龙舟赛了。我那时4、5岁家中用得却是高凳,我就和表哥、表姐就把高凳翻转过来,凳脚朝上,就像那板凳摔了个大跤四脚朝天的样子。我们都坐在两凳脚间,把两只凳脚作为龙舟高高翘起的两头,手握船桨,嘴里念着那龙舟特有的鼓声的节奏,脸上显出那卖力的样子,也前扑后仰的样子,显得滑稽可笑。却满含有童真和童趣,而这就是我小时候关于龙舟的快乐的端午。现在,仰面回想也别有一番甜蜜与快乐!

  而今的端午,鼓声齐响,每天下午,年近八十的爷爷都要到河边,带着摄像机亲自拍下每一只龙舟,每一段赛龙舟的故事。有时他要架着自己的单车和龙舟一同都,有时,一天他都要骑车去好几个村。

  家乡的端午每年都有赛龙舟比赛,在端午节来临前一个月,就都开始了训练。今年也显得特别热闹,小时候听着这一声声的鼓声,每一年我都在长大,十四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抡笔写下了我的感受,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属于家乡的风土人情,故乡——总是有一种散不开的浓浓的母亲的味道!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4

  端午节,在我的心里,一直是我向往的节日。今年端午节学校组织了活动,是过得最开心,最惬意,也是最有收获的一个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做事如何成功的道理。

  农历五月初五日,天天盼望的端午节终于到了,我带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的包粽子的材料:箬叶,糯米,红枣,小蘑菇。还带了一些系粽子用的绳和勺子。便兴冲冲地来到了学校。

  来到班里,有许多同学正在讨论包粽子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已经开始自己包粽子了。

  老师进班了,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端午节,学校组织了这次“学包粽子,赛包粽子”的活动,咱们班就有我来教,今天还有一场以年级为单位的包粽子比赛,前三名是有奖品的,你们学会了以后,回家还可以帮妈妈包,给妈妈当助手。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差事,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哦。”我们满口答应了。包粽子,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每年都见妈妈包过,陌生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自己动手包过。学包粽子开始了,老师说说;“先准备箬叶,糯米,还有其它杂粮,根据自己的口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讲解,只见她把两片箬叶折成漏斗状,先舀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板栗等馅料后,再舀一匙米包合。然后用粽绳扎紧。我们似懂非懂地看着,然后开始模仿起来。可能是因为我紧张的缘故吧,包出的粽子总是没有梭角,所以米从缝隙钻出来了。即使是包住了,也不像个粽子,倒像个汤圆或菜包什么的,反倒把一双手乱得黏乎乎的,老师正在巡视,见了哈哈大笑,温和地对我说:“做事别急,学做好一件事情要有一个过程,得有耐心,慢慢领悟。”老师包粽子的动作娴熟,没我那么费力,我对老师佩服地五体投地。那些有一定的基础的同学已经学会了。我也摸清了些门道。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包了十几次总算大功告成,勉强像个粽子。以前我只是知道好吃,没想到粽子这么难包……看着大家包好的粽子,老师的喜悦溢于言表,开心地说:“包粽子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包好,走,我们去准备参加比赛吧。”只有认真学,专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回到家里,我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连忙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包粽子,好吗?”

  我爱这个值得我记忆的端午节,因为它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包粽子是如此,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尝不是呢?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5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用舟将被叶子包起来的米饭,运入江中,不让鱼儿吃他的尸体,因此,有了端午节,也有了“赛龙舟”“吃粽子”这两大习俗。而我,作为华夏的子女,却只会吃粽子,不会包粽子,自觉惭愧。于是,我决定在这次端午节向爸爸学习包粽子,做一回中华传统美食——粽子。

  早上,爸爸买来了粽叶,洗刷干净,泡好米,准备好了蜜枣和腊肉,找来放粽子的桶,准备教我包粽子。首先,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起两片叶子,卷成带柄的漏斗状,然后用大勺子舀一勺米放进去,注意别塞太满。再塞一颗枣子进去,用多出来的叶子盖住,再把两边多出来的粽叶折下去,最后用白线捆好,就大功告成了!我观察了一下包好的粽子,发现它有4个角,6道模糊不清的边。一会儿,蜜枣的包完了,我们开始包肉的。与蜜枣的不同的是,肉的用的是酱油泡的米,用红线捆。不一会儿,肉的也包完了,我向桶里一看,哇,足足一桶半唉!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嘴里香,心里也香气四溢。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学校放假了,奶奶昨天就包了粽子,妈妈说端午节要吃粽子,我说为什么呀?妈妈又说: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一个民间传统习俗。可是奶奶包的粽子我不是很喜欢吃,因为奶奶包的粽子是甜的,里面包的是红枣,我喜欢吃肉粽,在我们学校吃早餐时我们吃过,我很喜欢吃,等明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叫奶奶给我包肉粽吃。

【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6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7篇

2.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六篇

3.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八篇

4.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5篇

5.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10篇

6.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九篇

7.实用的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五篇

8.端午节记事作文锦集5篇

上一篇:描写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传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