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2021-09-0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篇1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篇2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茶道、剪纸、古代绘画、书法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准备包棕子,为什么要包棕子呢?那是为了纪验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身边有个叫屈原的大臣,非常聪明,常常献计给国王,打败外国,让老百姓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一天,国王身边一个大臣对国王说:“陛下!陛下呀!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国王连忙问道:“爱卿,什么事那么着急呀!”大臣连忙说:“陛下,屈原背叛您,和外国联手,准备杀死您。”国王一听,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追杀屈原,屈原跑到了一条河的前面,已经走投无路了,就跳河里,死了。后来,国王知道屈原是被冤枉的,就让大家做一种叫作“棕子”食物,丢到河里,不让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也是为了向屈原道歉。所以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从那时起民间就有吃棕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戴香包的习俗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喜欢传统节日,喜欢端午节,我更喜欢端午节故事里的'屈原。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端午节作文:传统文化的作文: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篇4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4篇】相关文章:

1.【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四篇

2.【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三篇

3.【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3篇

4.【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4篇

5.【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四篇

6.【热门】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三篇

7.【热门】传统文化的端午节的作文4篇

8.传统文化的端午节作文

上一篇:端午节节日作文300字 下一篇:传统端午节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