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作文

2021-08-2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粽子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粽子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

  昨天晚上,妈妈已经把竹叶和糯米泡在了水里,早上,妈妈把这些材料捞出来准备好了。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竹叶卷成圆锥形,下面的尖一定不能留半点空隙。一开始我很着急,可后来我认真做,终于卷得合格了。再往圆锥里放少许糯米,用筷子用力往下戳,接着选择你自己喜欢吃的红枣、花生、咸肉、豆沙……放入其中。然后再放上一些糯米,也是要把米填紧,把它包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都可以,最后用线捆绑结实才行,要不然就会煮成一锅糯米粥了。

  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煮了接近一个钟头,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我们全家品尝着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喜欢这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粽子作文 篇2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让妈妈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爱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粽子作文 篇3

  端午节,粽子。"刘烨青梅黄家家传端阳."今年的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一提到端午节,我就想到我家乡几乎每个家庭都做的粽子。

  说到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于粽子的起源,大多数人认为它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榆木疙瘩。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南朝吴亮君在《续齐谢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在汨罗泼水,楚人哀悼”。在这一天,竹筒被用来储存大米,水被用来献祭。汉朝中期,长沙地区突然出现了一位学者,名叫博士,来自云回到那天:文君应该看到牺牲,这是非常好的。它一年到头都被龙偷走。如果今天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用印度楝树叶填充,用绿色丝绸包裹。龙害怕这两件事。根据他的话。5月5日是用楝树树叶和丝绸做粽子的日子。这是最后一件事。在宋代,孟渊的《东京梦·鲁花》也记载“这个时代的人在五月五日做粽子,失去了记忆。“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这是没有争议的。然而,“龙害怕”的说法是有问题的。闻一多生前坚持认为,所有的端午节仪式,包括粽子和龙舟,实际上都与“龙图腾崇拜者的祭祖日”有关。“也就是说,沉在河里的粽子很可能只是为了向龙表示敬意,而不是作为深水炸弹来“恫吓”龙,这不利于屈原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所谓的端午节粽子是对屈原的一种祭祀,它纯粹是由后人通过会议制作的。此外,粽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食物,在端午节不一定要吃。事实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形成了一种民间节日习俗“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吃粽子的起源早于端午节吃粽子。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地方仍然流行清明节前一天吃粽子的民俗。不仅如此,在古代夏至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荆楚年谱》上说:“粽子是在夏至时节吃的。"

  当然,粽子的起源不止一个说法,而是这个说法的影响

  它更广泛。至于5月5日日食期间的粽子习俗,我不得不谈谈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起源源于古代三代人的“蓝浴”。根据戴·李霁霞·郑潇的解释,“五月五日是存放兰花沐浴的日子”,目的是“在这一天存放和收集各种药物,以排除有毒气体”。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太阳高照、万物欣欣向荣的日子,也是“有毒气体”最盛行的日子。因此,有必要吃药来庆祝端午节。有一些“排毒养颜”的概念。《荆楚年谱》也说:“新竹人剁饺子。当你钻一个叶塞时,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叶塞,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关水的好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米和粽子的原始功能是将它们投到河流和湖泊中抑制洪水,这是一种原始的巫术。然而,这种简单的“天人感应”后来被复杂的“万物感应”所取代,甚至遭到破坏。

  在20xx年的交接过程中,粽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鼓粽子、玉米粽子和馅粽子。据记载,春秋时期的粽子是用竹筒包米饭,然后密封,这就是所谓的"筒粽子"。因此,“粽子”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包着米的芦苇叶”。后来,它是由黍稷和野生稻叶(野生稻叶)包裹成角状制成的,称为“玉米”。东汉时期,糯米先用草木灰浸泡在水中,然后包裹在野生稻叶中,形成一个四边形。因为水含有碱,所以汤圆是由碱性水制成的。在晋代,粽子被正式指定为端午节的食物。周初的《风土人情》中包含:“仲夏端午节,烹煮黍米”这时,不仅包粽子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不仅有大米,还有中草药益智仁。熟粽子被称为“益智粽子”。在南北朝时期,粽子的种类增加了,米饭也混合了肉、栗子、红枣、红豆等。唐代粽子所用的米已成为“白玉如玉”:“五颜六色的蓝玉粽子,香粳白玉球”(元稹);粽子的形状也是

  渐尖的菱形出现了:“渚渚渔歌响,风和角香”(姚禾)。宋代有“艾香粽子”和“蜜饯粽子”,前者用浸泡在米中的艾叶包裹,后者用“当你在粽子中看到杨梅”(苏轼);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过梁把艾捆成了神,饺子里充满了新鲜事物”(陆游)。元代粽子的包装由野生稻叶转变为箬叶,从而突破了野生稻叶的季节性限制。在明朝,芦苇叶被用来包粽子。豆瓣酱、猪肉、松子、红枣和核桃等其他材料出现了,粽子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清朝看到了“火腿饺子”的出现:“扬州鸿福包了一个上面有糯米的饺子,挑了一个完美的长白米饭,去掉一半碎米饭,洗得很干净,用大箬叶包好,放了一大块火腿在里面,在密封的锅里炖了一天一夜,用不断的柴火。食物滑腻细嫩,肉和米饭都融化了。”(袁枚的“绥远美食清单”)

  就地区而言,南北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在北方,芦苇叶通常被卷成漏斗状。因为芦苇又细又窄,所以通常需要两三根来捆扎。一般来说,只有甜的素食馅。红豆泥或红枣被用作馅料,它们通常呈金字塔四面体形状。在南方,竹叶和箬叶经常被用来包粽子,而红叶被用来包粽子,粽子的形状像三角锥。只有糯米被用来做馅料,但是咸甜的肉和蔬菜有不同的口味和颜色。今天的粽子已经有成千上万个品种,非常棒。一般来说,糯米在不同的地方用竹皮包粽子,但其内涵和颜色是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习俗决定的。著名的粽子有桂圆粽子、肉粽子、水晶粽子、莲蓉粽子、果脯粽子、栗子粽子、麻辣粽子、泡菜粽子、火腿粽子、咸蛋粽子等等。

  我记得老人买了箬叶回家,用白糯米包好,然后用豆沙、红枣和其他馅料包成一串粽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最后的结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要扎得紧,还要扎得巧。粽子一旦解开,就会散开。当枕头、脚和蛋筒从锅里漂出来时,唾液直接进入肚子。现在方便了。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超市和食品市场买到现成的食品。它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也减少了自己动手的乐趣。

  在端午节,可能是那些又满又香的饺子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粽子作文 篇4

  “哎!你的粽子有五个角!”“哎呀,我的'粽子漏了,怎么办呀?”这是哪儿这么热闹呀?原来是栅堰小学正在包粽子呢!我们七个人分成一组,取了材料,便兴冲冲地做了起来。

  在家里爸爸给我做过,我少说也有些经验。可我一拿起棕叶,才发现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好不容易把棕叶卷成漏斗状,把米放了进去,这还真成了漏斗,只听“哗”的一声,米散落了一桌,白做了。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米和肉成功地放了进去,可棕叶却怎么也盖不住所有米,总是多出一个角。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终于我失去了耐心,把棕叶向下一扯,用线胡乱地缠了一通,就算做好了。看看万雨濠,他的迷你棕一口就没了,而蔡媚婷的粽子又漂亮又结实,和我的比起来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终于我做出了几个畸形粽子,手一压,就会有米漏出来,线一拉,就散架了,真是惨不忍睹,想得出来它放进锅后会怎么样。看来我的动手能力还要加强,还好大家乱哄哄的,要不然还不让别人笑掉大牙。

  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活动还是挺有趣的。通过了这次包粽子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这只是我们少先队组织的一次活动,还有更多的活动等着我们!

端午节粽子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节,我亲爱的老妈有事,所以把我“托”到了王别格家。

  我刚一冲进门,就看到了王别格和岳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别格一见我来了,就让我一块儿包粽子。怎么办?我可是个包粽子的“大菜鸟”啊!叫我吃粽子还行,叫我包粽子还不如让我去毁粽子呢!我 当时那个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快点过来!”王别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走了上去,说:“呃,这个嘛,我不会。”王别格不以为然的说:“我也不会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 时候还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松手,米”哗哗“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叶跟她学了起来。“首先,把竹叶对折,再折一个小角。”,王别格向我演示完就来检查我折的怎么样。“哎呀。这是吃 的,你不要把她当成卡纸折啊!”王别格对我说。我无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这次还不错”,活像一个小漏斗。妈 妈对我说:“像小漏斗的这个地方决定了粽子的大小,一会你包时,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点了点头。妈妈又抓了一大把米放进小漏斗里,到一定位置时,要往里面到一点水。然后可以在 放米过程中放花生和红枣。然后把漏斗上面的粽叶往下放,成为一个“立体三角形”,开始包,最后妈妈拿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紧紧的困住,“OK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看了看,哇,妈妈包 的真好!我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开始包粽子,拿两个粽叶,交错放,然后成为一个小漏斗,开始放米。可是,粽叶在妈妈手里就很听话,一到我这,不是这烂了,就是那烂了,导致漏米,撒了一地。妈妈说 :“你不要使太大劲,轻一点。”我按照妈妈给我的建议,重新开始。可是粽叶像是跟我闹脾气一样,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恼极了,把粽叶和米往旁边一扔,不管了,气呼呼的坐在那里。妈妈看了看我 ,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没关系的,妈妈第一次包粽子也是这样,还没有你包的好呢!”听了妈妈给我的鼓励,我又振作起来,开始了包粽子。

  这一次很成功,到最后缠绳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紧紧按着它。用很大力气,把粽子缠了起来。呼,终于好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着我笑呢!

  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很成功。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着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

【【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1.【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10篇

2.【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8篇

3.【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9篇

4.【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6篇

5.【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九篇

6.【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八篇

7.【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六篇

8.【精华】端午节粽子作文锦集7篇

上一篇:家乡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