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作文

2021-08-2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风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1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优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端午的味道,有种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说粽子啦!

  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还是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发长须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谁不是立时感到口中被一种鲜香软糯质感填满的充实,谁不是感到唇齿间滑滑腻腻的。把糯米与腌制过的肉、红枣、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将其包裹,放入蒸锅,单单看那小锅连珠炮似的吐气,仅仅嗅一嗅那米与肉、红枣、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气,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一层层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满足地扯咬着极富弹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释放,虽淡却不失浓香。在这种美食的熏陶下,让齿感到格外的舒爽,细细品尝,那Q弹米粒让你的味蕾都更加美好。吃下一个个粽子,就算过了几十分钟,也会有一种芳香在口腔中荡漾,让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说一说粽子的来历啦!

  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当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汨罗江。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创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鱼虾来食。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做出粽子祭奠。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可也说明了一个节日中的食物影响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见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却又是那么的伤感。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2

  一说起端午节,我一下就会想到粽子,粽子的外型很特别,既不是园的也不不是方的.。粽子用芦叶包着米团,米团里还可以夹着几颗花生,煮熟后,剥开粽子的“外皮”,只见如红宝石一样的花生嵌在雪白的米团里,真是令人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在端午节,汩罗江边的人们还有吃“五黄”的一个习俗,“五黄”就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片包的粽子和雄黄酒。还有在端午节汩罗江边的人都要赛龙舟、把粽子投入江中的活动,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 ,赛龙舟是为 了惊走妖、魔、鬼、怪的,把粽子投入江中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要在去吃伟大诗人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3

  我们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我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民“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我们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我们中国各地有非常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我们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我们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我们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4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我提议咱们自己包粽子吃,妈妈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紧紧地。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包完了粽子。上锅蒸的任务就包给爸爸了。

  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竞赛,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赛龙舟,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端午有意义吧!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5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各位端午节快乐!作为一位潮汕人,从小耳濡目染,对家乡的节日风俗也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潮汕端午节的一些风俗,至于由来我就不说了,大家也应该知道。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风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风俗。

  第一是赛龙舟风俗。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大型龙舟,长20—30米,宽1。4—1。6米,设20—30对桨,周身彩绘鱼龙图案。另外两种是彩头船和龙船仔。

  潮汕民歌《保贺儿婿抢头标》:“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形象生动地反映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潮诗《端午赛龙舟》谈到:“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们在赛龙舟后,要饮“龙舟水”,吃“龙舟饭”,祷求平安健康。

  第二是食粽风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俗称“粽”为“粽球”。潮汕话“粽”与“壮”同音,所以端午节男女老少都吃粽求个“壮”的彩头。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

  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人食粽与全国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粽球(粽子)是以糯米掺以猪肉、虾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为馅,有的一半为咸馅一半为甜豆沙,称为双粽球;还有山里人尤其喜爱制作“大糯粽”。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胶烂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后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进竹叶里,用开水煮熟,象小枕头的“大糯粽”,剥开竹叶就像一块晶莹的羊脂玉。吃时用纱线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来柔润滑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湿、清热等效果,是人们十分喜爱的药效食品。

  第三是插艾浴(喝)药汤风俗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风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风俗。“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还有,人们都把栽在庭院或门外的使君子花摘下来做菜吃,自己没有栽种的,就到街上买。澄海、潮安等一带,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的风俗,据说有除去腹中毒质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的作用。

  介绍到此结束 。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六篇

2.【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九篇

3.【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9篇

4.【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6篇

5.【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10篇

6.【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八篇

7.【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5篇

8.【必备】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十篇

上一篇: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传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