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作文

2021-08-2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主题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思考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盼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能够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能够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此刻,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可是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向到这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2

  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到了。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把门上插上艾条,小朋友们的手臂上会扎上五彩丝,脖子上戴上香包来辟邪并带来一年的好运,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纪念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为我扎上了漂亮的五彩丝。和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一起包粽子。我看到姥姥早已做好了包粽子的准备,盆里泡着墨绿色的粽叶,一粒粒白白的糯米像喝饱了水的小珍珠,这些都让我感觉到非常新鲜。只见姥姥搭好几片粽叶,再放上糯米,折来折去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一个粽子便包好了,我拿起来就要放到锅里去煮,姥姥笑呵呵的说:“先等一下,它还有一个伴儿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粽子是一对儿呢,姥姥又包了一个,用草绳把它们绑在一起,一个粽子才算真正包好了。就这样,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很快就包了一大锅胖乎乎的粽子。

  终于要煮粽子了,姥姥点上旺旺的火,倒上满满的水,火在锅底舞蹈,水在锅里歌唱,木柴烧的噼里啪啦,水被烧的吱吱呀呀,我在一旁焦急的等啊等啊,粽子的香味飘出来了,我贪婪的吸吸鼻子,呀!好香啊!

  我们一家人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论着中国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有趣的风俗,这个端午节过的真开心。

  我喜欢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喜欢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3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凡是中国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之一。

  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也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之说。还有赛龙舟、投放食品于水中、吃糯米粽子、门上插挂陈艾和菖蒲、饮雄黄酒、采百草烧水沐浴等不同习俗。其中因屈原著《离骚》等感人诗辞、不忍谗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罗江以明志的爱国精神,备受国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影响深广、占据主导的端午节主流习俗。

  但是,在我们这里的乡镇农村地区,在众多的农民老百姓中,并不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他们并不怎么了解屈原其人其事。这里的端午节习俗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有饮雄黄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袭至今不衰的有门上挂陈艾菖蒲、采百草烧水洗浴等习俗。记得我还在读小学时,一贯不让读书孩子饮酒的父亲,在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黄酒不可,说是杀菌消毒;父亲也要至少喝一大杯雄黄酒,还用手指头沾上一些雄黄酒抹在我与弟弟的鼻头、耳碗里、额头上,说是端午节喝了、抹了雄黄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不生疮。后来我长大了听医生说,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还含有致癌物质,喝雄黄酒容易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内服。因此,现在的端午节基本没有人再喝雄黄酒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已经订了婚的男子要给女方父母“送四百”礼品(包子、包蛋、生鸡蛋、熟粽子等四样各一百个),几乎要装满一背篼了(家中实在贫穷的也有只送一半的)。每年送一次,一直送到结婚后第二年的端午节才停送。当然,送去的“四百”礼品并不是岳父岳母全收,等你走时还会给你每样回一半转来;另外还会新买一把钩钩阳伞送给你的。端午节的这个习俗从祖先一直沿袭至我这一代。记得我当年结婚前后就连送了四年的端午节礼品,等到我的子女长大谈婚论嫁时就抛弃这一传统习俗了。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门上挂陈艾和菖蒲的习俗,现在仍然盛行,不仅是农村连城市也还保持着这一习俗。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传说呢。听父辈们讲,明末清初张献忠带兵剿杀四川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日,命他一位川人好友带路。这位川人说,带路可以,但恳请将军饶过我的家人及亲戚。张献忠答应道:“那就让你的家人及亲戚在门两边挂上陈艾与菖蒲作为标记吧。”又传令全军:“凡是看到门两边插着陈艾与菖蒲的人家,免杀!违令者斩!”于是,闻听此消息的川人纷纷效仿才逃过灭门之灾。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就习惯的早早起床扯回数根艾草和菖蒲挂在门边。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妻子六点钟就出门去扯陈艾和菖蒲,从官田村四社一直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往返五公里左右才寻得一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门晚了的那些人还是空手而归嘞。现在为何如此难找这些“端午草”?一是田边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喷洒农药而导致野草死亡甚至绝迹,二是个别头脑灵活者,提前三天就将河边路旁山坡上下的陈艾与菖蒲寻找扯回家中,待端午节这天运进中坝、绵阳等附近城市去卖钱,据说两三根捆为一束可买到五元呢,最低价要买到一元一根哟。

  另外,在每年端午节这一天,老百姓都会到野外寻找一些菖蒲、艾叶、八角枫叶、夏枯草、车前草、大蒜杆、桃仁等,烧上一大锅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为什么只在端午节这天扯这些草熬水洗澡?传说五月为”恶月”,天气暑热、毒瘴滋生,疾疠盛行。观音老母大发拯救百姓的慈悲之心,在端午节这天天亮之前,将手中宝瓶里的玉液洒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驱瘴祛病。人们用后果然有效。于是说“端午节百草皆是药”便流传开了。实际上并非是观音老母洒了什么玉液,据中医讲,陈艾,菖蒲、大蒜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净化空气。以艾叶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的叶片也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草药。再加入八角枫叶、兰草、五加皮、桃仁等,确实能起到消毒杀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别是陈艾叶内服可治小孩肚痛、,捣烂调酒外敷可治疮毒、湿疹、皮炎等。还有车前草、夏枯草、灯笼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病功效。因为仲夏五月,不少草药已经成熟,此时所采的草药,药力最强,人们都说端午节采的草药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哪儿也不愿去,头等大事就是要去采摘芳香沁脾的新鲜草药,回来熬水沐浴一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悠然自得,愉悦身心,远比吃粽子或出门旅游舒服多了啊!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4

  端午节带孩子一起回父母那,粽子水果肯定少不了买的,又在路边看到了挂了汇成商学院小车的红红的香包、彩绳等端午节的一些小挂饰,孩子欢呼着去挑选自己中意的小物件。

  买了一大推的粽子水果,感觉还缺点什么?对了,少了菜角糖糕和油条!

  童年的端午节是在老家过的,那时吃粽子的不多,倒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菜角糖糕和油条,走亲戚也拿的是这几样,这可能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那时,家乡过端午都是自己动手做食物,很少在外面买的。家乡盛产小麦玉米,但大米就少之又少了,所以端午就以菜角油条这些面食唱主角了。几乎家家都动手制作,大人忙着和面支油锅,我们小孩则眼馋地耐心地等着香喷喷的端午美食……

  现在,人人都注意膳食结构,油炸的东西人们都敬而远之了,我也很反对孩子吃这些油炸食物。

  今天端午!于是我走到卖菜角油条的摊前,呵呵,竟然还要排队等候,这在平时可是没有的现象,儿时的端午记忆太诱人了,我耐心地排着队,一样买了些,孩子在一边不解的问:“你不是不让经常吃这些东西,咋还买这么多?”“今天端午,这些东西也和粽子一样少不了的。”我大声地告诉孩子。

  是啊,端午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和其他一些“国内”的节日似乎都曾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几年,我们都又风风火火的过起了我们自己的节日,几天的假期更为我们创造了过节的条件和气氛,看来,传统的'节日啥时候也不会过气呀!

  我故意问孩子,你给我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孩子得意地告诉我,我们前几天的课文刚刚学过《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也央求道:你给我说说你小时候的“端午节”呗。正好,我给孩子讲自己童年的“端午”,再和孩子一起学学端午的知识……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5

  端午节到了,姥姥要包粽子,我也来参与。先报安排好的米、粽叶、马莲还有肉枣、红枣……放在桌上,开始我先看姥姥包了一个,简单!

  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先放一勺米,放一个枣,再放一勺米,用剩余的粽叶包住,两个手都占住了没法捆了,在姥姥的帮助下,快要散架的粽子终于包好了。

  我们包了肉粽、甜粽、豆粽……开始煮了,里面除了粽子,还有鸡蛋。满屋子飘着粽香,太诱人了。

  粽子端上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扒去皮,咬了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黏黏的、软软的、真好吃。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纪念屈原、赛龙舟…...

  我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了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6

  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种清香,浓郁的传统习俗的味道。

  端午*粽子 离端午还有几天,大街小巷里已是粽香弥漫。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这粽子叶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杂而成的味道,让我流连忘返。期盼着一个又一个的端午的到来。这阵阵的粽香,让我魂不守舍,总想吃掉那清香,浓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艾叶 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的门前总会插上几束新鲜的艾叶。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举两得。同时,灰暗的墙壁也被几许青绿点缀,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叶枯黄也不取下来,带来年端午的时候再换上新的。 端午*龙舟 端午,总能听到隐隐的鼓点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远方的某地一定又在进行龙舟竞渡了。几十个人在一个龙舟上划,不仅是对龙的纪念,还是端午的味道中的传统的味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浓郁的味道。 这就是端午的回忆,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欢的几种味道。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7

  又是一年的端午,迎着棕叶的清香我们来到了祖母家。

  一进家门,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绿色的、细长的叶子悬挂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我疑惑地看着,随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呀?”在一旁忙着的祖母笑道:“这是艾叶,用来驱虫的。来,咱们进屋去包棕子吧!”

  一听到马上就有棕子吃了,我似乎闻道了那香喷喷的糯米味,嘴里仿佛尝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着想着,我不禁垂涎欲滴,催着祖母快点包。祖母笑呵呵地说:“别急,别急,我还要准备材料呢。”

  只见祖母先把糯米洗干净,然后淋干,再放入酱油、酒、盐、味精。同时她又准备了一些绳子,把碧绿的棕叶放在锅里煮了一会儿,然后把一块块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酱油里。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糯米的颜色终于变成酱色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可以开始包了。只见祖母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车熟路地把一张棕叶卷成圆椎形,在里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了一块大肉,接着撒了些糯米并盖平,最后用绳子把棕叶一圈又译全绑紧,嘿嘿!一个“枕头娃娃”在祖母手里悄然诞生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跃跃欲试,“祖母,您到一边去包,我要和妈妈来次比赛。”我学着祖母的样子拿起两片棕叶,慢慢地把它卷成园锥形,从盆里捞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细选了一块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间。我瞟了瞟妈妈,哈哈,可怜的妈妈正在为裹棕叶发愁呢,这次我肯定赢定了!然而,好景不长,手里的棕子就像一个咧着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么也合不上,眼看着妈妈就要赶上来时,我灵机一动,把棕叶一转,立刻用绳子绑紧,一个“枕头娃娃”在我手中诞生了,妈妈笑着祝贺我赢了。接着,越来越多的“枕头娃娃”在我们手里诞生了……

  棕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尝这透着浓浓棕叶清香的棕子,心里愉快极了。在这个端午节中,我体会到了包棕子的乐趣,这香喷喷的棕子中,有我对端午的喜爱,也包含着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8

  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等。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古代屈原为楚国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为想尽快把屈原打捞上来,人民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后来形成了划龙舟);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会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喂鱼,逐渐就发展成为了粽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是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二是为了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在端午节的时候就很快乐。记得上一次端午节的时候,我吃了好多粽子,虽然已经吃饱了,但是我还是没有停下来,到最后,我硬撑着把每一个味道的粽子都吃了一遍,我撑得都站不起来了,可是,我必须起来,因为我吃得太多了,必须起来活动一下,于是我猛地一站,终于站了起来,想走两步,刚迈开腿,由于重心不稳,我一下趴在了地上,全家人都笑了起来,我也笑了起来,因为我给家人带来了快乐,尽管摔得很痛,但是心里却很开心,这不就是痛并快乐着吗?

  端午节,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个充满着欢笑的节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主题作文 篇9

  我国传统节日比较多,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其中端午节我最喜欢。因为端午节有赛龙舟活动。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曰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下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观之。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了江陵赛龙船的盛况:湖北以五月望日为大端阳,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明代袁中道《午日沙市龙舟》云: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著眼,看取一舟先。

  端午节的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买。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战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敬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糖棒扔进水池,鱼看到糯米糖棒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绿豆味的,有蜜枣味的,有香肠味的等等,我们家通常包的就是这三种。这三种我都喜欢吃。

  赛龙舟、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

【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9篇】相关文章:

1.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7篇

2.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5篇

3.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10篇

4.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6篇

5.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六篇

6.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五篇

7.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8篇

8.精选端午节主题作文汇总4篇

上一篇:端午节快乐作文400字 下一篇:端午节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