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回忆作文

2021-08-2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回忆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1

回忆彩绳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2

  小时候,记得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门口要悬一束艾叶、菖蒲避邪,节前还要紧闭门窗,拿铁簸箕装上苍术、白芷之类的在房中薰燃驱虫;正日子的,小孩都在胸前挂上用丝线编织的蛋兜(会编的哦,不过记了,嘻嘻),装个咸鸭蛋,还在额头、颈后点上雄黄,泯一口黄酒。蛋要节后吃,小P孩们比比谁的鸭蛋大,谁的蛋兜漂亮,还撞来撞去看谁的蛋结实;比赢的兴高采烈,比输的不开心啦,心里会恨恨地想:你的鸭蛋大,考试也吃鸭蛋;撞碎的眼泪汪汪跑回家去了;不过,小孩子的喜怒哀乐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

  主角是粽子。早月,外婆就把宽窄整齐的粽叶泡在水中,把的猪肉肥瘦分开,切成小方形浸渍成酱油色,米也拌匀了。一桶粽叶、一锅米、一盆肉、一堆麻线,外婆就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啦:拿两张粽叶并排整齐,折成漏斗状,舀一勺米,夹一大块精肉和一小点肥的,用米盖上,手指捋平,粽叶[来源]翻来覆去包紧,再扯根线一头咬在齿间,一头绕几圈扎紧,扣个活结就成了,干净利落。包出的三角粽、枕头粽都边是边、角是角,绝散开,小赤豆粽更是连麻线都省了,直接把粽叶的末梢插入叶边就结实了。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外婆要忙活天才够大家尝鲜。外婆包的肉粽是我最爱吃的,煮熟肥肉都化开了油腻,粽子则咸淡适中,糯而不烂,最解馋的肉。

  那一年端午后三天,忍着阵痛生下了我,特意起了各类致的单名:康熙字典上解释为“驱邪的草”,了我和端午的渊源吧。

  当传统越来越遥远而被淡忘时,端午适时地国定假日在生活中;儿子的床头挂上香囊,冰箱里有送来的粽子和咸蛋,明天周末,留出拿店里买来的药材薰一薰房间,回忆端午的味道,回忆童年的味道。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3

  今年是我最多朋友的一年,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跟我分享节日的快乐,也没什么友谊值得我珍藏。真的要感谢网络带给我这么多真诚可爱的朋友们。在此我借网络这交流平台,衷心地感谢网络上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们,没有你们支持我的作品,分享我的快乐。我还是何欢何乐可言?

  在这粽叶飘香,气氛温馨的节日里。网上网下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的喜庆。人们在谈论着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书写着那千年的传说,把屈原的故事演绎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在传颂着那伟大的诗人不朽的神话。桑梓里也在洋溢着包粽子的喜悦,风里到处飘荡着糯米的甜腻,艾叶,菖蒲的清香。

  翻开记忆的扉页,三十多个年轮里,曾经度过多少个记忆深刻的端午节?扳指细数,回眸往事。记忆深处最令我难忘的竟然是我身在异乡为异客时,度过的那年端午节让我记忆犹新。

  也许是我们山区很难见到龙舟的缘故吧,所以那年的记忆让我久久不忘。一九九二年,我孤身一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在东莞高步镇,那里水域宽广,风光秀美,人民淳朴宽厚,对我们这些外地人一点也不欺生。那年端午节,我们公司跟当地政府一起组织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龙舟赛。当年那赛龙舟的热烈场景,让我现在也还感到热血沸腾。那种令人奋进,给人鼓舞,促进人们热情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乐道的。

  今天早市,看到人们在开始忙着包裹粽子和买卖做粽子的原料,我不由想起很多年以前,跟外婆一起包扎粽子时的那些温馨的画面。小小的我,总喜欢跟着和蔼可亲的外婆转,帮她插大叶艾和菖蒲在门窗上讨吉利和辟邪。帮她舀糯米红豆放进粽叶里让她包裹。

  外婆做的粽子小巧玲珑,美观大方,香甜可口。有一年端午节,我专门从学校跑到她家去拿粽子吃,外婆也许太疼爱我的缘故,怕我在学校吃不饱,让我挑了20几个去学校,结果可想而知,我吃坏了肚子,泻了一个星期,泻得我四肢发抖,浑身无力,让我后来提起粽子就害怕。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采草药做凉茶避暑的习惯,人们说端午节是药王晒草药的日子,老人说这天不能天晴,要不这年生病的人会多。所以我们采来的草药经常发霉,跟小伙伴去采过几次都坏了,我再也没有劲头去寻找了。就是这几天出了太阳,草药晒成功了,我也不怎么喜欢喝那东西。

  不同的地方过节的风俗习惯会有不同,我想,应该也大同小异吧。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朋友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多吃几个粽子吧,但是别贪吃哦!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4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隔壁邻居x奶奶又要送来亲自包的粽子。其实我也很想在这美味的节日里自己做上几个粽子,这两天我和妈妈便向x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

  x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说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这样比较好包一点。再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中间放进调好的糯米和肉块,要包出棱角。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觉得好难啊!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而且米会洒下来,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我想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经过艰难一番包扎后,稍微有点型、看着顺眼的粽子跟着大人们包的一起放入锅中了,我包的粽子很“显眼”哦!接下来就用猛火煮40分钟,再用文火20分钟就差不多了。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终于时间到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的`端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回忆随着味道绵绵充满整个房间!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5

  每到端午节,像艾蒿、五色丝线、芦苇叶、香囊等物品,还有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人、事、景都会浮现眼前,从而勾起很遥远的情思。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致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他的诗作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至今一直流传于人们的心中(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据说,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其他人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来保护屈原的身体,这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粽子了。

  很多年以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艾蒿。记得小时候的端午,爷爷一大早叼着旱烟袋,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肩上背着他自己编的竹篓,急匆匆地离家了。不一会背回一篓艾蒿,然后分别插在四个儿子家的大门两边,当然还有四合院的大门,剩下的都用来煮洗澡水。

  割艾蒿,这是每年端午节爷爷忘不了的一件事,这种避邪的方法,已成了我们那每家每户的习俗。不知过去多少年,爷爷的旱烟袋不再升温,可烟雾却仿佛在不断地缭绕,而割艾蒿这件事从此失去了规律。

  五色丝线。五色,吉祥的象征。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在端午节这天,奶奶无论怎样都会积攒点钱,买来五色丝线,烧好一大锅开水,水里放上许多种驱毒的树叶、药草,等水温适中时,把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二伯家的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我和两个弟弟(爸爸排行老三)以及小叔家的一个小弟,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当然,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洗的,奶奶只帮他们擦去后背上的水珠,然后将五色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

  据说戴上五色丝线的小孩,可以避开五毒蛇虫的伤害,或许因此,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如今五色丝线幻化成五彩缤纷的梦,梦里有天堂、有奶奶的微笑。

  芦苇叶。离家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芦苇荡,每当芦苇叶长到两指宽的时侯,条件好的邻居就去釆摘一些回家包粽子吃。那时候,十多岁的我闻到了粽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回家硬是扯着妈妈衣襟,央求妈妈也包一些粽子,可是妈妈说要到端午节才能包,因为保存的糯米仅够端午节时包,否则,端午节就吃不到粽子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只好咽了几下口水。

  在我的期待中,端午节终于到了。就在前一天的中午,妈妈和我背起草蒌去芦苇荡采摘芦苇叶。不一会,妈妈说:回家吧,叶子够包粽子了。其实我只釆到十几个叶子,还不是很嫩绿。走出芦苇荡,妈妈赶紧把我搞乱了的头发理了理,还用衣角帮我擦了擦汗水。

  回到家不一会,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响了,妈妈赶紧去上工。晚饭后,妈妈把芦苇叶洗净,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下,把泡好的糯米塞进芦苇叶,还有年前自家枣树上长的、晒干了的红枣,包成三角形,再上锅煮。煮好后要盖好锅盖焖一夜,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好吃。

  端午节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妈妈把热好的粽子和新煮的鸡蛋端上桌,我和两个弟弟美美地吃了个大饱,然后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不一样的粽香。自从我嫁人后,妈妈总是担心我在婆家有太多的不习惯,特别是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在节日的前一天,母亲无论怎么忙,都会亲自去芦苇荡采些芦苇叶,然后包好多粽子,并上锅煮熟后送给我吃。

  那些年的端午,我一直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可是,自从妈妈离逝后,我没有尝过其他人包的粽子,仿佛失去了胃口、粽子也不再飘香。看着一家人,吃着婆婆用咸肉包的多角粽子,我悄悄躲进被窝,唯有泪落千行。

  不知过去几年,端午节这天,婆婆硬是把她包的粽子,塞进我手里让我尝一下,说如果不好吃就不吃,我不好拒绝婆婆的好意,就接过粽子勉强地咬了一口,或许是多年没吃的原因,感觉非常柔嫩、清香、爽口,但在心里仍有一丝难过。现在妈妈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而在心中那份思念永远抹不去。

  香囊。一晃不知过去多少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知从哪个端午节开始,我学着前辈的做法,用一块不大的绸丝布,把它缝制成一个小袋,然后装进各种碾碎的香草药,再用五色丝线系扣成索,让我幼小的儿子女儿带在身上,希望清香四溢的香囊,能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

  还有,我用几根两尺长的彩色毛线,把它拧在起,从一头打个结,然后编织成一个三寸长的小网,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里边,从放蛋的入口把毛线拧在一起,再打个结,然后平分开毛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他们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可是孩子们挂了一天也不舍得吃,以致邻居家的孩子们羡慕了很久,后来我把这方法教给了他们的母亲,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如今皱纹已悄悄地爬上我的眼角,而对逝去的亲人,那种深深地怀念之情,永远烙在心底,还有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赞颂。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6

  现在的端午节越来越没有什么味道了。小时候的端午节穷是穷过,但是过得开心点。

  印象最深的当属“碰蛋”。可能现在的小孩子都没有这样的乐趣了。小时候不象现在,想吃多少蛋就有多少。没有逢年过节的,哪里有好吃的。所以端午节每个人分了2个用艾草叶煮熟的鸭蛋,用毛线织的袋子装着。拿到学校去,与其他的同学碰,看谁的鸭蛋最硬。赢的人(没有被碰坏的)兴高采烈的,输的人也不见的沮丧,早点吃就是了。那时候的蛋可宝贵了,都舍不得吃。有时候藏了半个月再拿吃来,都坏了,不能吃了。

  小时候喜欢过端午节还因为过节有新衣服穿。现在的小孩子什么时候都有新衣服,所以也就不希罕过节了。

  还有就是赛龙舟。大家热热闹闹,河里的人在划,岸上的人在喊。现在呢,大太阳的,9点多了,什么领导才姗姗来迟,一讲话,罗嗦1个多小时才开始。但是划龙舟就划短短的几分钟。现在的划龙舟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质了,而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也就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了。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7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8

  我不反对许多人崇尚洋节日,我却极为厌恶有些人忘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我们的端午节,据传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形成的,南方赛龙舟,北方吃粽子,还有许许多多各有特色的文艺活动。

  我的家乡是平原,当时光进入阴历五月,田野里麦浪滚滚,麦穗金黄。树林间弥漫着鸟语花香,天地间有一种清新的芬芳,人世间有一种丰收的渴望,池塘边芦苇赛过绿色的红高粱,夹杂于草丛里的艾蒿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大人总是用艾叶编织成辫子,挂在门口熏蚊子。忙于玩耍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人已经用青绿的芦苇叶包好了散发着米香的粽子,里面还有糖汁和红枣。清晨刚刚睡醒,姥姥和母亲用爱抚的目光和慈祥的声音将我叫起来,母亲已经用上林草打好了荷包鸡蛋,每个人一碗,谁也不能少了,据说喝了这种鸡蛋汤再累再苦的力气活也不会累伤。那种汤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仿佛是浓郁的草,似乎是清芬的药。闻一闻神清气爽,喝一口芬芳四溢,喝完后不仅浑身是劲,而且心旷神怡。我还没有喝完,母亲已经去了麦田劳动了——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了。虽然简单,却十分庄重;虽然朴实,却是其乐融融。一颗颗粽子,仿佛一股股母亲的爱心;一串串艾叶,又恰如母亲的一丝丝深情;一碗碗上林草打鸡蛋,饱含了母亲对家庭的无限关爱与温馨。

  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了,当然今非昔比,虽然今天的节日食物琳琅满目,水果酸甜可口,在粽子种类五花八门,我却至今仍然忘不了童年时代那青葱的芦苇,金黄的麦浪,清香的艾蒿,香甜的粽子,还有那如中药一样的上林草打鸡蛋汤。后来在矿区,在古城,在异地吃了很多种粽子,但都没有我童年时的那种神秘那总庄重那种香甜。真的,再也没有那种浓郁的清香了。朋友,不知道如今的端午节,你还会像我一样想起那些浸透着殷殷亲情的童年往事吗?

【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5篇

2.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五篇

3.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10篇

4.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六篇

5.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6篇

6.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八篇

7.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7篇

8.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汇编九篇

上一篇:端午节传统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