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回忆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1
时令已进入了农历五月,卖棕子的忽然多了起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棕子,外面包着的曾经鲜绿的苇叶煮熟后已成了黄褐色,牢牢地裹着里面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馅。虽说苇叶颜色已变,但那清香却逸散开来,那应该是棕子独有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借此牵扯人们的视线。
长大以后,我很少吃棕子,或许因为它既是一种甜食又是一种粘食吧,那过浓过腻的口味总让我敬而远之。虽然不喜欢吃棕子,但每每看到棕子,我还是忍不住好好端详一阵,把它们与自己记忆中的棕子进行一下比较,总是试图找出这些棕子的不完美,前些年每次都能如愿。近些年来,棕子的商品化已让它们身价倍增,它们的外观也空前漂亮起来,完美得让人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无论那些棕子怎样精致,它们依然难与我心中的棕子匹敌,因为那是带着母亲味道的棕子啊,天下没有人能替代母亲在儿女心中的地位,母亲亲手包出的棕子,什么样的棕子可以比得上?
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时的节日似乎只有春节家里才过,父母太高兴了,可能会在中秋节时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弄上一块月饼,至于端午节,我们的思想里是没什么概念的。虽说家乡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满了芦苇,但对苇叶与端午节的关系我们却一直都不知道。每年端午时芦苇已长得一人来高,苇杆粗壮,苇叶肥硕,宽宽的,厚厚的,泛着碧绿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欢的,有时忍不住会摘上几片苇叶编上一顶帽子(命名为帽子,只是有个大致样子,那外形实在有愧于这个名字),装模作样地戴上,还得用手扶着,恐怕一个不小心,那帽子就会四处飞散。有时母亲会让我们多采一些苇叶带回家,她用来铺屉。但那时小小的我从不知道苇叶还能用来包棕子,甚至对棕子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棕子,甚至那时还可笑地把“棕子”与“凳子”两个词混为一谈。
知道棕子是从母亲的口中。母亲记忆力极好,口才极好,特别善于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动有趣,总是让人听不够,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时候总是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那些时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识字的母亲是从哪里得来那些故事的呢?或许有听来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只是母亲健在时,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没问过母亲,如今想问也没处去问了,这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早已忘了是什么缘由,母亲会讲到棕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回想起棕子的甜美吧。母亲绘声绘色地说着,于是棕子的香味在我们头脑里弥漫开来:香喷喷的糯米,粘粘的,带着韧性,一粒粒被丝丝缕缕纠缠着;红艳艳的大枣,甜甜的,裹在米中,咬开棕子时会从里面露出来;而棕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绿的苇叶,家乡到处都是的苇叶,只是这扁长的苇叶怎么可能裹住米呢?虽说母亲已说得很详细了,但我们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棕子是什么样的,何以苇叶能包住米。虽然还是不知道棕子是什么样的,但关于棕子的美味想象却异常丰富起来,看到芦苇时就会忍不住想到棕子,幻想什么时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棕子,也能真的尝尝棕子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还是很穷,还是包不上哪怕一次棕子。可能是小学一年级吧,老师给我们讲了棕子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而亡。母亲虽然有许多故事,但她毕竟没上过学,认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棕子的来历。当我把这棕子和屈原的关系讲给她时,她认真地听着,就如我们听她讲故事一样睁大了眼睛。母亲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上学,上学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为那个原因,她对我们上学非常支持,她不想让她的痛苦延续到我们身上。母亲听完我讲的棕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郑重地说,哪年家里条件允许了,端午时一定要包许多棕子,既可以纪念那么好的官儿,又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也尝尝棕子解解馋。
没想到母亲说这话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饭不成问题了,那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米和枣,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棕子。
母亲吩咐我们兄妹几个采苇叶,告诉我们小心些,尽量找宽大些的叶子,别把苇叶弄劈了,想着棕子的甜美,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地奔向苇塘。五月的苇塘如一片碧海,芦苇喜欢生得挤挤挨挨的,一颗颗颀长笔直,干相依,叶交叉相连,即使风来,也难钻入其间。我们拉开密密的芦苇,小心不把它弄断,拣肥大的叶片完完整整地摘下来,一片片码放整齐,在心里,这苇叶早已变成了棕子,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红枣。
母亲把我们采回的苇叶又检查一遍,洗净表面的尘土,放入开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绿的苇叶成了深绿色,却变得柔韧了许多,用手卷动再也不裂开,母亲把汆好的苇叶放入冷水中浸泡,端来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红枣,找来洗好的稻草,开始包棕子。
母亲在左手中铺开三四片苇叶,用右手捞一把米,再加上几个红枣,上下左右折几下,扯过一颗稻草系上,一个严严实实的大棕子就包好了。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着,觉得母亲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几折苇叶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们就吵着让母亲教,可能家里终于能包棕子了,母亲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别有耐心,一遍遍讲着,演示着,我们用心地学着,但终归是手太笨,不是苇叶根本包不住米,就是虽然勉强包在一起了,但不是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们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励着,于是满院子都是母亲的笑声,我们的叫嚷声。
虽说我们包的棕子丑陋异常,母亲还是给我们留了下来,并做了记号,说等棕子熟了时,让我们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们觉得自己也会做棕子了,都很开心。
棕子终于包完了,母亲把它们一个个码在大锅里,开始煮棕子。煮棕子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五月天气已热了,母亲坐在灶前烧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棕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苇叶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会煮熟,包完棕子时已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母亲整个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棕子。我们本来都在盼着吃棕子,就都围在母亲身边守着锅。母亲也不烦我们,一边烧着火,一边给我们说着谜语,讲着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在棕子上,母亲的故事再好也听不进去,总是不停地问母亲棕子熟了没有,还得等多久?母亲总是说过一会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们的眼皮开始打架,实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时,母亲还在往灶里添火。于是棕子的香味飘进了我们的梦里。
第二天早上,在母亲呼唤起床的声音中我们睁开眼时,母亲早已摆好了饭桌,桌上是剥好的棕子,我们爬起来,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棕子。母亲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马上洗了脸,一起来吃。那棕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们的小肚子都胀起来了,母亲不得不喝住我们,告诉我们再吃会生病的,我们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还在那些棕子上转。
后来几乎年年都包棕子,我们对棕子也不再那么亲了,但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棕子,好象那棕子总带着母亲的味道一样。其实何止是母亲包的棕子呢,母亲做的任何一种饭,我们都觉得好吃,母亲确实手巧,似乎什么东西经了她的手,都会有滋有味的,只是后来母亲生了病,不能给我们做饭了,但她还会指挥我们做这做那,因了母亲的悉心指导,我们兄妹几个做饭的手艺都很不错。但母亲生病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棕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工作了,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麻烦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亲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棕子。家里不包棕子后,我也不再喜欢吃棕子了,本来我就不喜欢吃甜食,别人包的棕子与母亲曾给我们做的棕子好像味道差了许多,我对棕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今天母亲离开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还如昨天看到的一样清晰亲切。走在街上,看到棕子时,我还是忍不住去看,去与记忆中母亲的棕子比较,但我知道母亲的端午节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2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3
每到端午节,像艾蒿、五色丝线、芦苇叶、香囊等物品,还有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人、事、景都会浮现眼前,从而勾起很遥远的情思。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致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他的诗作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至今一直流传于人们的心中(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据说,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其他人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来保护屈原的身体,这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粽子了。
很多年以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艾蒿。记得小时候的端午,爷爷一大早叼着旱烟袋,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肩上背着他自己编的竹篓,急匆匆地离家了。不一会背回一篓艾蒿,然后分别插在四个儿子家的大门两边,当然还有四合院的大门,剩下的都用来煮洗澡水。
割艾蒿,这是每年端午节爷爷忘不了的一件事,这种避邪的方法,已成了我们那每家每户的习俗。不知过去多少年,爷爷的旱烟袋不再升温,可烟雾却仿佛在不断地缭绕,而割艾蒿这件事从此失去了规律。
五色丝线。五色,吉祥的象征。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在端午节这天,奶奶无论怎样都会积攒点钱,买来五色丝线,烧好一大锅开水,水里放上许多种驱毒的树叶、药草,等水温适中时,把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二伯家的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我和两个弟弟(爸爸排行老三)以及小叔家的一个小弟,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当然,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洗的,奶奶只帮他们擦去后背上的水珠,然后将五色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
据说戴上五色丝线的小孩,可以避开五毒蛇虫的伤害,或许因此,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如今五色丝线幻化成五彩缤纷的梦,梦里有天堂、有奶奶的微笑。
芦苇叶。离家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芦苇荡,每当芦苇叶长到两指宽的时侯,条件好的邻居就去釆摘一些回家包粽子吃。那时候,十多岁的我闻到了粽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回家硬是扯着妈妈衣襟,央求妈妈也包一些粽子,可是妈妈说要到端午节才能包,因为保存的糯米仅够端午节时包,否则,端午节就吃不到粽子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只好咽了几下口水。
在我的期待中,端午节终于到了。就在前一天的中午,妈妈和我背起草蒌去芦苇荡采摘芦苇叶。不一会,妈妈说:回家吧,叶子够包粽子了。其实我只釆到十几个叶子,还不是很嫩绿。走出芦苇荡,妈妈赶紧把我搞乱了的头发理了理,还用衣角帮我擦了擦汗水。
回到家不一会,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响了,妈妈赶紧去上工。晚饭后,妈妈把芦苇叶洗净,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下,把泡好的糯米塞进芦苇叶,还有年前自家枣树上长的、晒干了的红枣,包成三角形,再上锅煮。煮好后要盖好锅盖焖一夜,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好吃。
端午节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妈妈把热好的粽子和新煮的鸡蛋端上桌,我和两个弟弟美美地吃了个大饱,然后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不一样的粽香。自从我嫁人后,妈妈总是担心我在婆家有太多的不习惯,特别是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在节日的前一天,母亲无论怎么忙,都会亲自去芦苇荡采些芦苇叶,然后包好多粽子,并上锅煮熟后送给我吃。
那些年的端午,我一直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可是,自从妈妈离逝后,我没有尝过其他人包的粽子,仿佛失去了胃口、粽子也不再飘香。看着一家人,吃着婆婆用咸肉包的多角粽子,我悄悄躲进被窝,唯有泪落千行。
不知过去几年,端午节这天,婆婆硬是把她包的粽子,塞进我手里让我尝一下,说如果不好吃就不吃,我不好拒绝婆婆的好意,就接过粽子勉强地咬了一口,或许是多年没吃的原因,感觉非常柔嫩、清香、爽口,但在心里仍有一丝难过。现在妈妈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而在心中那份思念永远抹不去。
香囊。一晃不知过去多少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知从哪个端午节开始,我学着前辈的做法,用一块不大的绸丝布,把它缝制成一个小袋,然后装进各种碾碎的香草药,再用五色丝线系扣成索,让我幼小的儿子女儿带在身上,希望清香四溢的香囊,能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
还有,我用几根两尺长的彩色毛线,把它拧在起,从一头打个结,然后编织成一个三寸长的小网,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里边,从放蛋的入口把毛线拧在一起,再打个结,然后平分开毛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他们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可是孩子们挂了一天也不舍得吃,以致邻居家的孩子们羡慕了很久,后来我把这方法教给了他们的母亲,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如今皱纹已悄悄地爬上我的眼角,而对逝去的亲人,那种深深地怀念之情,永远烙在心底,还有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赞颂。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4
我不反对许多人崇尚洋节日,我却极为厌恶有些人忘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我们的端午节,据传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形成的,南方赛龙舟,北方吃粽子,还有许许多多各有特色的文艺活动。
我的家乡是平原,当时光进入阴历五月,田野里麦浪滚滚,麦穗金黄。树林间弥漫着鸟语花香,天地间有一种清新的芬芳,人世间有一种丰收的渴望,池塘边芦苇赛过绿色的红高粱,夹杂于草丛里的艾蒿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大人总是用艾叶编织成辫子,挂在门口熏蚊子。忙于玩耍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人已经用青绿的芦苇叶包好了散发着米香的粽子,里面还有糖汁和红枣。清晨刚刚睡醒,姥姥和母亲用爱抚的目光和慈祥的声音将我叫起来,母亲已经用上林草打好了荷包鸡蛋,每个人一碗,谁也不能少了,据说喝了这种鸡蛋汤再累再苦的力气活也不会累伤。那种汤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仿佛是浓郁的草,似乎是清芬的药。闻一闻神清气爽,喝一口芬芳四溢,喝完后不仅浑身是劲,而且心旷神怡。我还没有喝完,母亲已经去了麦田劳动了——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了。虽然简单,却十分庄重;虽然朴实,却是其乐融融。一颗颗粽子,仿佛一股股母亲的爱心;一串串艾叶,又恰如母亲的一丝丝深情;一碗碗上林草打鸡蛋,饱含了母亲对家庭的无限关爱与温馨。
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了,当然今非昔比,虽然今天的节日食物琳琅满目,水果酸甜可口,在粽子种类五花八门,我却至今仍然忘不了童年时代那青葱的芦苇,金黄的麦浪,清香的艾蒿,香甜的粽子,还有那如中药一样的上林草打鸡蛋汤。后来在矿区,在古城,在异地吃了很多种粽子,但都没有我童年时的那种神秘那总庄重那种香甜。真的,再也没有那种浓郁的清香了。朋友,不知道如今的端午节,你还会像我一样想起那些浸透着殷殷亲情的童年往事吗?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5
农村里的人对于端午节并不陌生吧,城市倒没有那种味道了吧。
记得往日农村里的端午节,我是感觉到很新鲜的,不仅要包粽子,外婆还会从哪儿摘来一些菖蒲还是什么药草,折成一把剑的样子(我感觉很像剑),挂在大门前两个门神上。我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听说是可以驱邪避讳的.。
粽子也是多种多样的,猪肉棕是肯定有的,还有枣棕、豆沙棕、芋艿棕,粽子里放进外婆自己家腌制的辣椒,可香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上面提到的药草。听说药草还可以赶蚊子,我对于它既好奇又敬畏。
一次,我晚上做梦梦到了鬼,我在梦里是心惊胆寒的,那厮把我抓起来,带我飞走了,正飞出门时,两位门神手持利剑,施出法力,把鬼降服了。而我在梦里看到的两把剑,就神似菖蒲。
写到这儿,我眼中滚出了热泪。我不是对于那厮的恐惧,而是在想,我在什么时候失去了它们呢?想想真是悲哀。如今,我也没有对于鬼的害怕了,因为,我现在并没有理由去害怕它,我也没有一颗乡村的心。即使有,在这城市里也是不习惯的。我现在畏惧的是人们的心鬼。
而如今,香喷喷的粽子也没有了。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6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奶奶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奶奶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奶奶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姑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慢慢长大了,奶奶也去世几年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奶奶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7
今年是我最多朋友的一年,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跟我分享节日的快乐,也没什么友谊值得我珍藏。真的要感谢网络带给我这么多真诚可爱的朋友们。在此我借网络这交流平台,衷心地感谢网络上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们,没有你们支持我的作品,分享我的快乐。我还是何欢何乐可言?
在这粽叶飘香,气氛温馨的节日里。网上网下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的喜庆。人们在谈论着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书写着那千年的传说,把屈原的故事演绎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在传颂着那伟大的诗人不朽的神话。桑梓里也在洋溢着包粽子的喜悦,风里到处飘荡着糯米的甜腻,艾叶,菖蒲的清香。
翻开记忆的扉页,三十多个年轮里,曾经度过多少个记忆深刻的端午节?扳指细数,回眸往事。记忆深处最令我难忘的竟然是我身在异乡为异客时,度过的那年端午节让我记忆犹新。
也许是我们山区很难见到龙舟的缘故吧,所以那年的记忆让我久久不忘。一九九二年,我孤身一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在东莞高步镇,那里水域宽广,风光秀美,人民淳朴宽厚,对我们这些外地人一点也不欺生。那年端午节,我们公司跟当地政府一起组织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龙舟赛。当年那赛龙舟的热烈场景,让我现在也还感到热血沸腾。那种令人奋进,给人鼓舞,促进人们热情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乐道的。
今天早市,看到人们在开始忙着包裹粽子和买卖做粽子的原料,我不由想起很多年以前,跟外婆一起包扎粽子时的那些温馨的画面。小小的我,总喜欢跟着和蔼可亲的外婆转,帮她插大叶艾和菖蒲在门窗上讨吉利和辟邪。帮她舀糯米红豆放进粽叶里让她包裹。
外婆做的粽子小巧玲珑,美观大方,香甜可口。有一年端午节,我专门从学校跑到她家去拿粽子吃,外婆也许太疼爱我的缘故,怕我在学校吃不饱,让我挑了20几个去学校,结果可想而知,我吃坏了肚子,泻了一个星期,泻得我四肢发抖,浑身无力,让我后来提起粽子就害怕。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采草药做凉茶避暑的习惯,人们说端午节是药王晒草药的日子,老人说这天不能天晴,要不这年生病的人会多。所以我们采来的草药经常发霉,跟小伙伴去采过几次都坏了,我再也没有劲头去寻找了。就是这几天出了太阳,草药晒成功了,我也不怎么喜欢喝那东西。
不同的地方过节的风俗习惯会有不同,我想,应该也大同小异吧。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朋友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多吃几个粽子吧,但是别贪吃哦!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8
端午节的回忆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9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人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10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有关端午节回忆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