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作文

2021-08-1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风俗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1

  今年的端午节快要到了,端午节为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民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风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妈妈说:“端午节还要吃五黄,有黄瓜、黄鱼……,门上要插艾草,驱蚊、辟邪。”这天我在临安白水涧快快乐乐的过了一天。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端午我会回外婆家过,而外婆家在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活动。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门手艺——绣香包。首先外婆带我了解香包:中国传统的香包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可以驱蚊,据说改可以辟邪呢。

  简单了解香包后,我们就开工了。首先剪一块长方形布,在布的背面、离布边0。7厘米处画上线,画的线就是需要缝的线迹。画好后把布对折、摊开,在对折线处把挂绳斜着反着放,然后按照画出的轮廓从挂绳处起针开始缝,缝一个L形结束,就变成了一个开口的小袋子。接着把布翻过来,塞入一点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开始轻轻地捏,感觉白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样柔软Q弹,简直令人爱不释手!捏了一会儿,我往袋子里面放入香味独特的艾草(撮得小一点),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会变成一个快撑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后,现在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没有缝合口的两条平行边,把没缝的布往里翻从里开始缝,缝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个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兴得合不拢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缝香包不怎么好看,所以我决定再缝一个。经过我的精心制作,一个精致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没有想到我可以进步这么快,好好地表扬了一下我,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个下午,我又缝了三个,各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美。这么多香包送给谁呢?正巧,妈妈下班回来看到美丽的香包,也夸了夸我,跟我说:“不如把这些香包分别送给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书包上可以挂着我绣的香包,我都给高兴“坏”了!

  外婆家的端午节除了缝香包,还有许多其它活动,比如编织五彩鸭蛋篓子、带五彩绳、包粽子……希望下一个端午节,可以继续到外婆家体验这些有趣的习俗。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民谣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节这天华夏很多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爱国诗人,由于国家破败,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自杀的.那条江边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学会了包粽子。

  刚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在包粽子。粽叶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她先用手指将粽叶窝出一个凹槽来,裹成一个漏斗状,裹紧一点,把米倒进去,封顶,再取了另外一片粽叶对着雏形一裹,最后用绳子包扎。外婆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见外婆做出了一个粽子,我便也兴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试一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窝出一个槽,把糯米倒进去。就在这时,“哗啦”粽叶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来,下面的口子开了,糯米就顺着这个口子洒了下来。再看外婆,她已经又包好两个了。尽管心急但也不是办法,只得虚心请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会散。”听到外婆的指导,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没有再漏了,第二片粽叶也顺利地包了上去。一个小粽子就这么诞生在我的手里,尽管有点小,但它毕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线的任务就交给妈妈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包的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外婆和妈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饭时间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厨房里传来一阵“噗噜噜”的声音,我想掀开锅看看,却被外婆拦住了:“还没烧好呢,现在开了锅它烧出来就不好吃了。”我有点扫兴,只得脑补锅中的画面:包住粽子的那本来碧绿的粽叶,现在应该已经成墨绿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线,现在也应该变得松散了吧?被粽叶包裹着的糯米,应该变得又软又粘了吧?

  “吃饭了,吃饭了。”又是爸爸来喊吃饭了,我飞也似地冲进厨房,锅边两个大盘子里已经装了冷在那的粽子。粽叶和毛线,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样。粽叶里包裹的糯米膨胀,变软变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经从粽叶缝隙之间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厨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个剥好的“小脚”插上筷子,递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团被粽叶清香环绕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放,却无比的清香甜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是苏轼的一句关于端午的诗句。端午节当中包粽子这个习俗,不就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素质的体现吗?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4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每当我读起欧阳修的这首《渔家傲》时,就想起粽子飘香的端午。

  端午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五节,每逢到端午,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了,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糯米浸泡上,再把粽叶洗得干干净净,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面放,再加上蜜枣,花生仁等,最后用绳子捆好,放在锅里,煮出来的粽子香气四溢,飘满整个房间。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看起来也很享受。

  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着美味大餐,开心极了!小孩子们胸前挂着香布袋,手上、脚上戴着五色线,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5

  端午节的风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比如我的家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能够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脸,传说这样能够驱蚊虫。洗完脸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将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风俗,虽然是个传说但是家乡的人都很相信。

  妈妈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家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6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桃子,桃子是圆型的,很象网球。它的颜色是黄色的,他的头上有一点红,它的果肉是白色的。

  端午节那天,妈妈告诉我:以前只有过夏天的时候才可以吃到桃子,现在科学发达了,吃桃子的时间也提前了。

  妈妈还说:桃子代表长寿的意思,有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就做一些寿桃送给他们,祝他们健康长寿。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7

  端午节有很多的风俗,比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接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接着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将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着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风俗将古老又悠久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七篇

2.【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六篇

3.【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8篇

4.【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7篇

5.【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5篇

6.【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八篇

7.【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五篇

8.【精品】端午节风俗作文合集九篇

上一篇:端午节龙舟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节日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