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2021-07-2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端午节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九篇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1

  “咚!咚!咚咚!”河边传来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原来是人们坐在龙舟上有节奏的挥舞龙舟杆。舟行进得快,各家都包着粽子,孩子们不时还去偷里面的红枣。

  这天早上,我们一家起来的很早,妈妈和奶奶两个女人在家里做粽子。我和邻居家姐弟一起去河边看赛龙舟。

  我们一起徒步来到河岸边。岸边人山人海,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们用手捂住耳朵。突然一声声锣鼓声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几个孩子手举得高高,上面紧紧握着咱们村的队旗。空中升起了五颜六色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舟……。一起勾画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图画。队员们穿着颜色不一的队服,手臂上绑了一块红巾。紧跟着,各队队员喊起了口号:“加油!努力!黄金村必胜!”当然我们也不例外,呐喊的呐喊,鼓掌的鼓掌,十分热闹。队员们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黄金村的龙舟划过红带时。人们鼓掌着欢呼着,掌声持续了很久……

  传说,赛龙舟是因为爱国主义者屈原看不下去百姓受苦,于是便抱石沉入罗江。百姓们哀痛异常,纷纷划起龙舟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但一位渔夫却拿起了自己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儿、鸡蛋等食物投入河中,让鱼虾吃饱。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从此就有了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

  看完龙舟赛,咱们三位可愁了啦!干什么呢?看着妈妈和奶奶边说边笑的包粽子,我看呆了,手是那么的熟练,粽子包着如此好看。

  “我们三学要会包粽子”邻居家小弟说了说。“好哇!”慈祥的奶奶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嘻嘻的说。妈妈搬来几个小凳子让我们坐下,一本正经地教我们。桌子上摆了许多材料有:红枣、糯米、竹叶、彩线。我们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先把竹叶里放满了糯米,再往里面塞一颗甜甜的红枣。最后用彩色丝线把粽子捆上。我以为粽子越大越好吃,便挑了一片又长又粗的大竹叶,里面包满了糯米,放了一颗最大的红枣。

  最后,棕子包好了,我和小伙伴们松了一口气,搓了搓手等着那粽子。

  粽子煮好了,我们一起奔进厨房。我一眼就看到了我那颗冒热气的大粽子。妈妈指了指那粽子说道:“谁也不知哪家淘气鬼包了个大粽子”。我满脸红彤彤的,都像着了火似的热:“我……我包的……以为大粽子好吃!”家人们听了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大家一起打着灯笼,提着我那颗大粽子投进河里,鱼虾吃个饱,不吃屈原的尸体。

  这天端午节,我过着快乐充实!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2

  过端午节了,人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净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午节。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鱼虾蛟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要吃粽子,要赛龙舟。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奶奶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我们每户人家都要做的”。奶奶在包粽子,有纯白米做的,有白米和肉做的粽子,还有的是红豆和白米做成的。

  粽子包好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立即放到锅里煮,当煮的过程中就闻到粽子香了,三个多小时后粽子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放到桌上,粽子的香气特好闻,也很好吃。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3

  夏天来了,荔枝飘香,又到了包粽子的节日了——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就会很忙碌,妈妈一大早就去市场买做粽子的材料,有苇叶,有粽绳,还有米糯米,五花腩,虾,莞香腊肠,咸鸭蛋等等。

  首先,用盐、白糖、酱油、生粉腌制一下五花肉,把糯米清洗干净沥干,再把腊肠、咸鸭蛋切块……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包粽子啰!我拿起两片苇叶拼在一起,叠成漏斗形状,再用勺子盛起一些糯米放在漏斗上面,把五花肉、虾、腊肠放在糯米上面,然后小心翼翼把它们包了起来,最后用一根粽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可以做成三角形,也可以做成长方形。做好后,马上把粽子放在电高压锅上煮,看着锅里大小不一,形状可爱的粽子,我开心极了。

  大约30分钟后,锅里飘来了浓郁的粽香味,我知道,粽子熟了!耐心地等了几分钟,待高压锅里的气雾慢慢散去后,便迫不急待地打开高压锅,把粽子从一层层苇叶里剥了出来,糯米杂夹着苇叶和五花肉的香气扑面而来,我吸了吸鼻子,哇,太香了!

  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原来,吃粽子是为了怀念伟大爱国诗人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他,表示对爱国英雄的怀念和崇敬。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4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农历五月初五,在红艳艳的石榴花挂满枝头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如期而至。调皮的风儿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来了若有若无石榴花的香气,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样美好的晨光中,妈妈带着我一起包粽子。

  妈妈拿出了早已洗干净的粽叶和泡了一夜的糯米,又细又长的粽叶碧绿碧绿的,闪着水润润的光泽。妈妈先是取出两片粽叶平铺在手心,小心翼翼地卷成圆而尖的漏斗状;接着用勺子放入一些雪白的糯米,加入一颗紫红的蜜枣;上面再铺上一层糯米,抖一抖让粽子更紧实;然后用两手的拇指把两边的粽叶向内压平,剩下的粽叶按顺时针方向来回裹上三层,把米裹得严严实实,一粒不漏;最后再用粽绳捆绑结实,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妈妈手里精致的粽子,一个疑问涌上了我的心头,“妈妈,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呢?”我睁大了眼睛望着妈妈。

  妈妈抬起头看着我,眼睛亮亮的:“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传说在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五日,悲愤地抱石自投汨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这就是最早的筒粽。后来,粽子的样式发生了变化,但端午食粽的习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看着妈妈一会儿就包好了一个粽子,好像也不太难呀,我也想动手试试。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片粽叶就开始包,可总也包不好,不是粽叶卷不起来,就是米洒了一身。我气恼地把粽叶握成一团,使劲儿往旁边一扔。妈妈哈哈大笑,嗔怪地说:“孩子,你要耐心啊!”说着,妈妈拿起粽叶,抓住我的手,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的手随着妈妈一卷,一抖,一按,一捆,很快就包好了一个可爱的粽子。这下我高兴了,眼睛都笑眯了缝……

  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加水煮三十分钟,粽子熟了。一揭开锅盖,那清香味就浸满了整个屋子,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啊,真香!妈妈剥开一个粽子递给我,微笑着说:“慢点吃,别烫着。”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啊,真甜!”热气里映着我和妈妈的笑脸,那甜蜜的味道一直流进了我的心里……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女共,庆端阳。”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们享受温暖和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在对幸福安康的憧憬中度过这美好的一天吧!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5

  杭州的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在这之中有吃的,有玩的,也有实用的。这些习俗想必大家不一定都懂吧,那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首先,过端午节时,家家门前都要挂艾草,听说挂艾草可以减少人们被虫叮咬的机会。可能是因为艾草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人闻起来觉得香味独特,但虫子闻到这味道就像是闻到了杀虫剂一样——没有几种虫子不怕这种味道,它们都对艾草避而远之。

  端午节除了挂艾草外,还要喝雄黄酒。说到雄黄酒,我就想起端午节那天中午,家中的老人们都要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据说,这么做可以避虫害,还可以避免生病。

  端午节的中午,我们还会吃五黄。传说端午节的中午阴气最盛,古人希望在阴气最盛的时候吃下五黄,使自己转运。什么是五黄?黄鳝,黄瓜,咸鸭蛋,雄黄酒——不吃全五黄,可就不能转运哟!

  说到吃的,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就是粽子。糯米里面放上一些馅料,外面包上两张粽叶,用线捆紧,下锅蒸一下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先闻,一股糯米的清香扑面而来,中间还掺杂着些许肉味,使人不禁口水欲滴;再尝,糯米很有嚼劲,在嘴里翻滚着,不断地散发出清香。肉的味道与糯米搭配着,变得更加鲜香了,粽子好吃极了!

  这就是杭州的端午习俗,有很多吃的,玩的,实用的,使人眼花缭乱,真想明天就过端午节呀!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上,我被天猫精灵朗诵的《离骚》叫醒了。哇,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一早,妈妈从菜场里买回了艾草,做成剑的样子,挂在门上,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的早餐是粽子和咸鸭蛋,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中午,只见大厨妈妈精心准备的糖醋黄瓜、酱爆黄蟮,流着黄油的咸蛋黄粉墨登场!爸爸拿出了“心头好”——雄黄酒。我边吃边说:“我们来端午知识问答吧!”我一连问了3个关于屈原的问题,妈妈和爸爸双双答对。

  我心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汨罗江边赛龙舟、包粽子?可曾在家里吃五黄、点雄黄辟邪?我们长辈的一些记忆,已经成为了我们最爱听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说的传承吧!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7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许多名称呢!有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早上,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妈妈:“妈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是的,自从屈原跳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把米和饭投到江里,让鱼和虾吃。流传到现在,改成了端午节要吃粽子。”“哦。”我点点头。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我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艾叶和菖蒲。我问妈妈:“艾叶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妈妈说:“因为艾叶和菖蒲能发出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虫和避邪。”“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端午节还有赛龙舟这样的风俗。赛龙舟也是与屈原有关。因为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赛龙舟也作为了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中午,爸爸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妈妈告诉我:“中午吃饭要吃五黄的。”“什么?五环?奥运五环?”妈妈笑着说:“不是,是黄瓜、黄鱼、黄酒、黄蚬、黄鳝,共有五种黄。”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妈、妈妈一起去福泰隆玩。妈妈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一人挑一样玩具吧。”“耶!”我和弟弟兴奋极了。我们东跑西跑,终于,我们都选中了一样玩具:弟弟要的是电动吹泡机,我想要的是电子积木。妈妈同意了,我们开心极了。后来,我发现能抽奖或者拿一个环保袋。妈妈说就拿个环保袋吧,可是我想抽奖。妈妈说:“也好。”我抽到了一个开心奖和一个二等奖。开心奖是一瓶矿泉水,二等奖是一件衣服。

  这一天,我真开心,更是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8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赛龙舟、炸菜角、包粽子,或在门口挂一束清香的艾草,祈愿驱虫去病。这样美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几千年前,屈原听闻自己的楚国被秦国攻破,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投入汨罗江溺亡。这位出色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身殉国,再也无法回来。人们悲痛不已,将其身殒的日子定为端午。并用芦叶将糯米包住,捆上彩绳做成粽子,投入江流喂鱼,让鱼儿保护屈原的尸首。

  时过境迁,现在的粽子不再被投入江中,但粽子的甜香和人们对屈原的敬意却始终不变。上好的糯米装进翠绿的芦叶里,可以根据喜好加蜜枣、玉米、花生、豆沙或水果丁,再用宽叶片把它们裹好,拿五彩的丝绳包扎、固定,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吃的时候,把它们煮熟,剥掉芦叶,剩一个米团儿,它甜甜的,软软的,正如屈原对祖国深长绵软的情谊。

  如果粽子米团儿,是屈原对祖国的柔情,那清香的粽叶,就是屈原清高的气节。屈原说过:“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他还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这样清高的屈原,这样皓白的屈原,宁愿与祖国——大楚一起亡,也不愿在秦政之下苟活。我们不由得赞叹:“屈原”,一个多么伟大的名字!

  五月初五是我们的端午节。端午,是粽子诱人的清香,是屈原高尚的气节,是民间雅致的风俗,是中华悠久的传统……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谣,眼前总是会浮现出香喷喷的粽子,碧绿的艾叶,还有一只只喜气洋洋的龙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吃粽子,相传这其中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当初因为国破家亡,悲愤不已,抱石怒投汨罗江。人们知道了此事,担心江里的鱼虾把屈原吃掉,便包了许多美味的粽子投进江里,希望这样鱼虾就不会吃掉屈原,正好那天是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每年端午节我家都会包上一锅香喷喷的粽子。早晨,我和奶奶先从超市里买些糯米、蜜枣和粽叶。回到家后,奶奶告诉我包粽子的过程:首先把糯米浸泡在水里,奶奶告诉我说要浸泡一至两个小时呢,然后先把粽叶洗干净再浸泡一会,然后把泡好后的粽叶放到热水锅里煮一煮,最后把粽叶折成一个个漏斗形状把浸泡好的糯米和蜜枣放进去,一定要塞实,再用棉线把粽子捆绑起来不让其散开,粽子就包好了。这时烧锅热水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就可以吃了……我一口咬下去,哇!粽子真是太好吃了!这又香又甜的味道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吃粽子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9篇

2.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六篇

3.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八篇

4.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8篇

5.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5篇

6.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五篇

7.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10篇

8.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汇编7篇

上一篇:小学端午节作文400字 下一篇:端午节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