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习俗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
每到端午当日,家家户户的主妇将买回的箬叶(菰叶或芦叶)、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苏州人端午节非但要自己吃粽子,还要用它来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种繁多,按它的形状来分,像秤锤的叫秤锤粽,像枕头的叫枕头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苏州则把它叫“小脚粽”。箬叶里除糯米以外,人们还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绿豆粽、豆瓣粽、枣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馅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过去多用艾草灰汁来煮粽子,称作“灰汤粽”。
端午节苏州一家子人的习俗。一大清早,苏州人将艾草束成人形悬挂在大门边框上或厅堂门前,主妇用菖蒲浸水洗脸洗头发,并给起床的孩子头上戴上虎头帽,贴身穿虎头肚兜,外穿五毒衣,脚上穿虎头鞋。主妇除了包粽子,还要上街买回鱼、鲜肉、茭白等时令蔬菜,中午要烧一桌端午饭菜。
老苏州端午节第一件事是在厅堂中挂一幅钟馗像,并到药店买回雄黄和在黄酒中,配制成雄黄酒。中午开饭前,老苏州将小孩叫来,先用手醮着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一“王”字,再将部分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还有的人家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并用艾草、菖蒲烧汤沐浴。还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最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清凉解毒的端午饭菜,共饮雄黄酒,共祝端午节健康快乐。午饭后,主妇将香包给孩子带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叫做“长寿线”或“长命缕”。全家人一起到书场听上一回书,说的是《白娘子》一折,讲的是白素贞端午节误食雄黄酒惊现蛇形的故事,听说书先生将苏州端午节的风俗娓娓道。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2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啦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啦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3
夏季最令我难忘的节日要数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吃着糯米夹着红枣的粽子,使人忍不住想起它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被奸臣所陷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他想起奸臣陷害他人的场景,想起朝廷腐败的场景,一边走,一边吟诗。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江边,他叹了一口气,气愤地跳入汨罗江。村民们看见了,就拿起用竹筒包好的糯米,乘着小船,向屈原跳江的地方驶去。他们纷纷扔下糯米,为的是让鱼、虾、龟等动物吃饱之后,就不会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
屈原跳江的这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端午节吃竹筒划小船,到后来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
去年的端午节,依然记忆犹新。早上一醒来,便闻见一股艾草香味。我一骨碌翻下床,走到厨房,妈妈正在做粽子,妈妈说:“文博,我们一起包粽子吧,包完了咱们就看赛龙舟去。”我答应了一声就跟着妈妈包粽子了。包粽子有个技巧,一只手托起艾叶,另一只手夹起一块红枣,放在艾叶上。将艾叶放在桌上,放少许糯米,把艾叶两边卷起来,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做好了。
大老远的地方,就已经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了。桥头挤满了人群,岸边人山人海,五艘龙舟一字排开早已准备就绪,就等那枪声发号施令。只听得“砰”地一声响,五艘龙舟争先恐后,两岸的呐喊声不绝于耳。“一二,加油”一艘龙舟已到达终点,人们大喊胜利。
艾叶发出的香味,它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屈原,不要忘记五月初五,我们的习俗——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4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产生了众多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5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6
我国有个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防疾病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运动的节日,叫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十分悠久,传承了几千年!
关于端午的来源,人们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流传最远、史书也有明确记载的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本来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当时的国君十分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国又蠢蠢欲动,准备攻打楚国。屈原向国君进谏,却被罢了官,放逐到了乡村。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里写下《怀沙》后,望着楚国国都,向滚滚的汩罗江中跳去。大家见了,有的拼命打捞,有的用粽叶包着糯米往河里扔,还有的在用雄黄驱赶蛟龙。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天叫端午节。
端午节是春夏交际之时,蚊虫众多,疾病易发。所以,每到端午,人们都要驱五毒、吃五黄、插艾草、菖蒲。大家还会从街上买来蛋,把它放进锅里和艾叶一起煮,把蛋吃掉后,再用煮蛋的水洗脸,传说一年也不会被蚊虫叮咬。小孩儿还会把自家煮的蛋拿出来,和邻居玩“碰蛋”,看谁的蛋结实。赢家据说一年都不会被病魔困扰!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组织去划龙舟。江边聚满了人,他们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为龙舟上的人呐喊助威。而龙舟上也挤满了人,他们双手拿着浆,使劲地划啊划。当有一只龙舟最先划到终点时,观众就会热烈地鼓起掌来,有的甚至跳了起来。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喜悦!
这就是端午节,这就是我国的端午节!我爱端午!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7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8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很快乐,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伤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是纪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9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只为迎接这位如约而至的使者——端午节。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老百姓为了不让洞庭湖里的小鱼小虾破坏屈原的躯体,包了许多的粽子,撒入湖中。
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包粽子,赛龙舟,这已经成了世人眼中的习俗,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婆婆都会准备好粽叶、糯米、蜜枣、五香肉和各种各样美味的食材,等我们回来,一起到太阳底下包粽子。你想啊,一边包粽子,一边说说笑笑,还有暖洋洋的太阳温暖心窝,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事啊!本来我是旁观者,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包了起来,拿起粽叶往里折,形成一个回凹,铺上薄薄的一层糯米。我最喜欢往上夹很多的五花肉,一旁的大姨就会笑盈盈地说:“这可真所谓是真正的肉粽啊!”“那可不是,等会蒸不熟,可别闹腾。”妈妈也在一旁附议道。我才不管呢,还是一个劲的往里头塞,待要合上却发现底下撑破了。我赶紧向妈妈求救,谁知妈妈一边帮我,一边又数落起了我。我才管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方便确认,我特意打了个蝴蝶结。外婆拿起包好的粽子去煮。
过了许久,外婆拿出了一大篓的糯米粽,我不停地在里面翻找,生怕自己的肉粽子被抢跑了。终于找到了,我赶紧剥开热乎的肉粽吃了起来,不多的糯米,吃起来特别软弱,鲜香的五花肉被蒸过后,色泽更加艳丽,一口咬下去满嘴油,特别满足。吃着自己包的糯米粽子,心里美滋滋的,有一种由心底而生的成就感。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内容绚丽多彩,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蒲节。端午节习俗多,主要有:插艾草,吃五毒饼、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带香囊等。
又是一年端午节。清晨,露珠从花上滚落,钻进泥土里。“吱——”我和奶奶从屋里出来,拿两个小凳子,奶奶笑着,抓起一把米,对我讲道:“这粽子要用蜜枣,花生、糯米合起来做,外面要用粽叶包住”。说着,糯米已经洗好,我们祖孙二人相对而坐。映入眼的是备好的食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一片叶子,卷成三角形,放上米和枣,哎呀,没地方放枣了。奶奶招呼我看她的包法,奶奶包粽子速度很快,眨眼间就包好一个。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弄几下,结果,粽子形不错,但绳系不上。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怎么这么难!我撅着嘴说:“奶奶,我不想包了”。“加油,你要绕着系,奶奶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又拿起清香的粽叶,围成三角形,挖一勺白净糯米,点缀上几个小花生,塞入一颗蜜枣,封上口,轻轻绕上绳子,一枚可爱的小粽子就出世了!“终于包好了”。我伸伸累酸的腰,高兴地喊。“我包粽子速度越来越快,不一会,一个个粽子变成一盆粽子。一口大锅,添上水,生上火,小粽子就开始在水里游泳,水越来越热,它们上下窜动,盖上盖子,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锅中散发出清香,怎么还没好,我的耐心就要被时间磨尽时,奶奶喊了一声:“小馋猫,可以吃了”。我立马捞出一个粽子,小心剥开,洒上白糖,白白胖胖的粽子进入口中,甜丝丝的感觉,加上米香,妙不可言。
这个端午,我收获了包粽子的方法,美味的粽子。端午节,我爱你,更爱你那甜甜的味道。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2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了一个眼界,对包粽子有了新的认识。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简单的包粽子还能难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认为我自己能够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终于开始动手了,我激动的心也燃一烧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个又红又大的一颗枣,再用已经浸泡好的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围---弄掉了一些米,我这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了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菜一碟,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了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一圈,我还认为姥姥包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绳子,只听见"哗啦"一声,粽叶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快乐。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3
端午节的来临骚扰着我好玩的心。我一大早起来,看赛龙舟。年年龙舟都是我爸爸那条船胜利。不知道今年会怎样!
我刚到江边一看,哇!他们都做足准备,老一辈的人们都手持香火,对着长江行了几拜,然后都把香火插到江边……一会儿精彩开始了。他们头上系着绳子,拿着船桨,只见船头的那个人拿着鼓吹气势耽耽,很是威武。开始了,船员们坐正姿势,握紧船桨,蓄势待发,“咚、咚、咚……”随着鼓点的加速,船只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加油……”随着整齐统一的口号声,20多条船只不分上下,像鱼儿般穿梭水间。很快,爸爸所在的那条龙舟领先一步,但后面的人也穷追不舍,我大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快到终点了,眼见着后面的船只奋勇前行,快追上爸爸所在的船只了。我们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咚咚咚咚……”密集的鼓点似乎在鼓舞着满船的将士们,“加油、加油、加油”口号声越来越响,啊!爸爸所在的船只获胜了!我大声欢呼。
随着比赛的结束,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活动——包粽子。
包粽子比赛开始了,看着桌子上准备好的粽叶、糯米、清水等材料,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年纪轻轻的叔叔阿姨们、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们,都不分上下,快速的那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放米、配料,最后包好用线缠上,动作流利没有一丝犹豫,看得我眼花缭乱。
随着时间的流逝,比赛接近尾声了,看着奶奶们盆里慢慢的粽子,我们不禁升起了佩服之心,老当益壮啊,别看年纪大了,包的粽子那叫一个均匀、漂亮。
赛龙舟、吃粽子,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4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相传屈原是春秋时代的楚国大臣,他忧国忧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由于奸臣陷害,加上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屈原伤心绝望之下便投江殉国了。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便往江里扔好吃的食物。第二天,人们才知道他们扔的食物都被鱼吃掉了,并没有吃屈原的尸体,由此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不但有吃粽子的习俗,而且赛龙舟这个活动也很有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古时候楚国已经被秦国占领,屈原非常伤心地投江死去。老百姓非常舍不得屈原死去,他们决定划船去寻找屈原,但是一直没找到他。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有了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有这么多活动,我真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作文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早上,听到奶奶嘴里念叨着这首歌儿,让我想起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楣中央或随身带着,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端午节更得吃粽子。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头包的东西而命名。其中,掺红枣儿的最多。掺红枣儿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习惯。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15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的历史了。
端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出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最终导致屈原被赶出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去凭吊屈原,百姓们怕鱼龙虾蟹咬屈大夫的身体,便入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喂鱼龙虾蟹,后来就发展成粽子,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各地共有的习俗,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我们家乡则用箬叶包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除了用上等糯米,里面的馅却不一样,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无论是什么馅的粽子,我都爱吃。
端午节那天,乡下老家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赛龙舟可有意思,每条船上除了十几个桨手和一个舵手外,还要放一个大鼓,桨手们听着鼓声落桨,动作整齐划一,河面上锣鼓动喧天,桨手们喊着号子用力划桨,岸上的观众高声呐喊,场面非常壮观。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热闹非凡的划龙舟,我从心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3.端午节习俗作文
4. 端午节习俗作文
5.端午节日习俗作文
6.端午节的习俗
7.端午节的习俗
8.端午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