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

2021-06-2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个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别人不理解,但他始终坚持着,他漠视孤独,漠视自己,或许他曾扬天大笑: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别人看不穿。

  我常常会想起屈原的《悲回风》,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抚摩着那古老的文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或许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最悲伤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里最灰暗的时候写的,每一句都是心里血泪的哭诉,纯然是一丝悲哀,一片绝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尽头,他选择了在同样的五月五,跟随伍子胥的脚步,纵身跳进滚滚汨罗江。那溅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也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也一直溅满到我的心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能忘。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

  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222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嫦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驹越、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壮侗语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4

  整整七天的工作日,对有双休习惯的上班族来说,工作的第六天就已经产生对工作厌怠的表现,对假期的期待。今天,终于迎来了连续七天工作日后假期的第一天。

  老妈说,今天包粽子给我吃。仿佛已经闻到了一股清香的气味,使人精神气爽,除了心疼老妈受累之外。最喜欢吃老妈包的粽子了,虽然吃的不多。每次老妈辛苦了一整天,而我只能吃一个里面的三分之一。如果哪天我吃了半个,那也是在老妈苦口婆心地劝诱下。深深眷恋着这种情怀,久久的在心头萦绕……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在普通人眼中,端午节无非就是吃粽子、赛龙舟。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不会包粽子,只有少数居住在乡村里的老人家才会裹粽子。这也反映出年轻一代不太重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的精髓渐渐地被下一代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垃圾文化。

  端午节,粽子已成为超市、卖场促销的主角。过去都讲究自己包,现在没几个人愿意包了,都愿花钱买现成的。当粽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后,这个节日就已经失去了它固有的气息。这也促使粽子走上了高端路线,身价倍增,大有步豪华月饼后尘之势。几十元的月饼,在豪华包装下变成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而今年的某一品牌粽子礼盒标价是468元,一盒里面装有10个粽子。算下来,一个粽子将近47元。粽子经过包装之后,变得精巧无比,但却没有了自然风味。端午节吃这样的粽子,不伦不类,真让人有种堵得慌的感觉。

  同时,因为商家们的炒作,也让过节变成了“过劫”!有些不法的商家,为了追求粽子外观色泽鲜绿,在浸泡粽叶时加入了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氧化铜所至。人体如果过量摄入铜,就会引起铜中毒。这种症状不易觉察,一旦发病,就有可能致癌。为此,也有不少人感叹,端午节,我们吃的是粽子还是毒品!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粽子不仅仅是因为它包含着端午节,更在于它的制作与风味,还有就是它的新鲜和特别的粽叶味道。笔者有一个怪癖,不管是清明,还是端午,从小不食外面卖的点心,只吃妈妈亲手做的。我特怀念小时候,在祖父家过节,不仅能吃妈妈亲手做的粽子,而还有一个妈妈亲手做得香袋,可香了。还怀念那些一身土气,但本质朴实,亲切宜人的乡里乡亲。

  南方因为盛产竹子,所以就地取材,都是以竹叶来缚粽的。而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因为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最欣赏老妈包粽子时那种熟练的技巧: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勺子里舀入适量调配好的糯米,放一块肉,或者是放点适量的绿豆,再舀点米。然后把它一折一卷包裹成型,用绳子紧紧扎住粽腰,结实得像一块三棱角的石块。

  小时候在祖父家,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煮粽叶,泡糯米,包粽子。小院内,巷子里都飘散着浓浓的粽子香。就连空气中也清香四溢。解开粽绳,那绿中带金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阵阵热气,散发着一股特有的粽香。慢慢地咀嚼,那里有童年的欢乐和温馨的亲情!而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一切都变了味道,包括所有的佳节。我们除了吃些不健康的“劫日食品”外,我们还剩下什么值得纪念和回忆的?

  又是一年端午节,物是人非。孩提时代的盼望,端午节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能让人浮想联翩!

  在这个节日里,檀檀想对亲们说:有种友情,事过境迁依然纯朴;有种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怀念;有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种友谊,无须挂齿,却心领神会;祝所有的亲们都能拥有一个好心情!端午快乐!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

  早饭的时候,妻子端上饭桌几个热气腾腾的粽子,我的两个孩子都争着剥开粽子皮来吃,看着一个个水灵灵的粽子,闻着那诱人的清香,喷涌的思绪冲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

  儿时的端午节在我们河南农村老家算不上个较为隆重的节日,因为我老家地处中原北部,而端午节在南方才算得上个正式的节日。不过说到底端午节还是要过的,只不过过的方式与南方略有不同而已。

  在记忆中,老家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悬挂一大束艾草,因为那时候艾草遍地可寻,据说端午节挂艾草可以保佑家里人一年健康没病的,还有的家里会从地里挖来马齿苋(我们老家人叫它马石菜),把这野菜挂起来晒干了,据说也可以治病的,有人说这东西五月初五这天挖是最好的。

  至于说端午节的粽子,在那时的老家人眼里真可谓是一种奢侈品。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我们农村人刚刚吃上白面馍,有的人家还在吃窝头呢,南方的大米运到我们比方的很少,而且价格较贵,一般人不好接受。所以说,很多人只是听说过粽子还没吃过呢。

  那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生产队刚刚划分了责任田,爹娘整天忙活着伺候那几亩田地,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节的事情。娘是个干农活的料儿,她粗手笨脚的,也不会摆弄什么好吃的和穿的,常常引来村里婶婶和大娘们的笑话,但娘不怕她们笑话,就只知道下地劳动。

  这一年快过端午节了,邻居王大娘家刚好要到她们出嫁头一年的闺女家里走追接亲戚(在我们当地管娘家人去女儿家走亲戚叫做“追接”,每年只有一次的),为了表达对女儿的心意,王大娘就找来村里几个会做饭的能手儿来她家帮忙包粽子,她家的条件稍好点儿,准备带粽子去女儿家走亲戚的。出于好奇的缘故,我便早早的蹲守在大娘家看她家怎样包粽子。

  只见王大娘和几个妇女围坐在一起,中间桌子上堆放着一打一打的苇子叶,听说这苇子叶是王大娘专门打发儿子春哥跑到离我老家十几里远的河滩里采摘的新鲜得很。还有一个盆子里盛的是糯米、红枣、豇豆之类的粽子用的食材。

  王大娘她们一人拿一张苇子叶,把叶子叠成三角漏斗状,中间填满了粽子食材,再三下五除二用苇子叶把里面的东西像裹衣服般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后再用棉线把它们捆紧,一个个绿油油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拿到蒸笼里蒸一下或者锅里煮一下就可以吃了。我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春哥家里人坐在院子里剥粽子吃,闻着那人特有的苇叶的清香,看着那白里透着红的糯米团子,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我赶紧跑到自己家里,哭着吵着刚从地里干活的娘要粽子吃。娘看我眼里哭得满是泪花,她的眼眶也湿润了,开始她只是无奈地叹息蹲下身子一个劲的安慰我。而那时的我太执拗,一个劲地吵着吃粽子,娘最后站起身来态度很坚定地对我说:“孩儿不哭哦,妈给你去换几个粽子吃!”,我不哭了,看到娘从我家厨房里出来她手捧着一个大面瓢,里面盛满了一大瓢小麦面粉,径直去了邻居大娘家里。

  娘去了很长时间才回来,她手里攥着几个我心仪已久的粽子。我只顾吃那可口的粽子了,而却娘叹息着回到了屋里。后来我听村里人说娘太傻,拿自家的好面给人家就换了几个粽子。要知道那时的面粉在我们庄户人家里还是很金贵的,很多人家里还常年啃着窝头吃呢。后来我长大了才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艰辛。

  当然,老家的端午节不只是有艾叶和粽子,临近端午节大人还会给小孩子们做一件绣上蜈蚣、蝎子、蛇、青蛙等五种小动物的黄布肚兜,据说是让小孩子穿上在夏天能够抵御这五种动物的毒气的。有的人家还会给小孩子用布来做一个五颜六色的手扳脚小娃娃,布里填上艾草据说可以辟邪。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1.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2.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3.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4.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5.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家乡的端午节

6.关于端午节的作文范文

7.端午节赛龙舟_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8.有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9.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

上一篇:快乐端午节作文300字 下一篇:我们的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