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作文

2021-06-1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端午节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1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屈原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屈原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屈原实在回天乏力。虽然屈原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屈原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屈原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屈原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屈原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屈原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屈原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屈原一定会倍感欣慰,屈原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假如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能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每年这个时候,就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去年的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江滨公园观看龙舟赛。夏天的江滨公园风和日丽,草坪绿油油的,中间开着一些小花儿五颜六色的十分美丽。嫩绿的柳树条垂到河面上,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在河边梳洗着自己的长发。沙溪河的河面上风平浪静,金色的阳光倒映在河水中,微风一吹碧波粼粼。我们到达江滨公园时,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往日安静的江滨公园一下子热闹起来。

  河面上有六艘龙舟一字排开在起点线上,船上的队员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比赛开始。随着一阵鞭炮声的响起,龙舟赛开始了,六艘龙舟犹如离弦的飞箭一般冲出,两岸的观众也为他们呐喊助威。每艘龙舟上有22名队员,一名在船头双手紧握着鼓椎,飞动着有力的双臂击打着大鼓,发出一阵阵很有节奏的鼓声。一名队员站在船尾眼睛直视前方,双手牢牢地掌握着方向。剩下的20名队员分成两排在船的两边,他们低着头,喊着响亮的口号,听着鼓声,随着鼓声有力地飞舞着双桨,齐心协力朝着同一目标前进。随着比赛的进行,河面上的龙舟渐渐拉开了距离,1号船和5号船领先,他们你追我赶,并驾齐驱,剩下的四艘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离终点越来越近了,两岸观众的加油声也更大了,比赛进入冲刺阶段,最终还是5号龙舟更胜一筹,率先到达终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这次龙舟赛,我明白了要达到共同的目标,就必须同心协力地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3

  今天,五月五日,端午节。

  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把三天关了,我们有一包这里饺子,插入艾草,五丝(长寿)等部门的海关。

  我听说我祖母说,端午节也叫五号结束,早在两千年前,五月五日,曲元拿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琉璃河滚滚。为了避免虾对他身体的伤害,人们把饺子装进河里,喂鱼和虾。当地人还围绕尸体曲元的身体,演变到现在也要吃饺子,龙舟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端午节,每个端午节,孩子的手腕和脚部裸露部都绑在七彩绳上(寿命长)。据说是持有孩子的唯一方法。有些人说这是迷信,我想这是他们的孩子的生活爱好的习俗,每个父母都在祈祷他们的孩子可以长寿,健康和健康。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端午节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很有意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报国无门,最终在阴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乐章。

  今年端午节到了,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着,阵阵的苇叶清香扑入我鼻子里。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感染了我。我们是生活在祖国的怀抱的少年儿童,要向先辈屈原那样,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5

  住龙身处山区。这里既不是什么水乡,也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住龙的咸鸭蛋我是不大喜欢吃的,主要是咸鸭蛋的蛋白我不喜欢。倒也不是像《端午的鸭蛋》里所描述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那样,而是因为蛋白实在是太咸了!可是不咸的话还叫什么咸鸭蛋呢?

  每次吃咸鸭蛋,我向例是只吃蛋黄的。蛋黄的滋味确实不错,入口柔嫩鲜美,微微地透出那么些许朱砂色——这肯定比汪曾祺老先生“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颜色的”要强得多。

  住龙在端午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全国的其他地方差不多,实在是土得要命。如果真要说住龙在端午节时有什么好吃的的话,那么也只有粽子了。

  我家基本是不怎么做粽子的。有时候心血来潮,邀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上。一边说笑,一边包粽。我一贯是坐在旁边看他们做,因为我既不心灵,也不手巧。每次想插手,都免不了被母亲责骂。

  更多时候,我家都是“坐享其成”吃姑姑和其他亲朋送来的`粽子。语文老师常说:“没有高个子也要从矮个子里面挑出高个子。”你可别看住龙只有这小小的粽子,里面的学问可大这呐!

  粽子的原料是糯米和箬叶。糯米是不可以加很多的,因为胖嘟嘟的很不好看,而且在烹煮时糯米会“泄漏”出来。适量的糯米做出来的粽子则像金字塔一样美观,特好看。

  还要注意加入的灰碱(据说是一种草木灰)的适量。

  有时候会吃到有一种腻腻的感觉的粽子。这种粽子不像其他粽子一样吃起来清香爽口,那感觉就好像我喝了石灰水下去。我听我母亲说是什么灰碱放太多了——姑姑家做的粽子就不会这样,我不唬你,绝对叫你一吃上瘾——加入的灰碱的量对粽子的口味影响很重要。

  我们那儿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好像特喜欢吃粽的。端午节的时候,我从没瞧见过有谁家的孩子早中晚饭还吃白米饭的,几乎都是手不释粽的。那倒也不奇怪,你说谁还在这时候整天大嚼米饭啊?不过如果是满口无牙的老人,那大概是不行的。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6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家家户户挂艾蒿。”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都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奶奶提前一天把粽叶和糯米浸泡在水里,端午节的早上,奶奶把要包入粽子里的佐料:咸鸭蛋黄,腌制好的五花肉准备就绪。

  接下来就是奶奶大显身手的时刻了,她先拿出两张粽叶,重合在一起,拧成圆锥形。然后用手抓一小把米垫底,接着把蛋黄和五花肉铺在上面,再抓一大把米覆盖,直到放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的裹住锥体,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完美的粽子“诞生”了。

  我看着奶奶包得那么好,我也跃跃欲试,按奶奶的方法包了几个,但结果粽子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把粽叶给戳破,最后还是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粽子才得以“出世”。

  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大约有2个小时后,屋里开始弥漫清香。粽子煮熟了,奶奶把粽子捞出来凉却,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粽子,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咬上一口,满嘴都充满了粽叶与糯米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7

  转眼之间,又到了一个难忘的节日——端午节。

  听老妈说:有端午节是因为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诗人因为不愿意看到国家灭亡而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江中的鱼、虾不去咬他的尸体,把一些吃的投入江中,这样,鱼虾吃饱了,就不再去咬屈原的尸体了。因为这样,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就把他自尽那天定为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来加深对他的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在端午节这天,我与老妈一起回了一趟姥姥家,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很难忘。早晨起来,姥姥拿出了一堆粽叶和一些糯米,把糯米泡在了水里,表弟大叫道:“哇塞!一定是要包粽子了!”老妈摸了摸他的头,说:“对,就是要包粽子!”表弟一听,开心的又蹦又跳。只见老妈把一团粽米放到叶子里娴熟的包了起来,我见状,也学着老妈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是第一次包,不怎么会,包了好几次都没包好,眼看着老妈包的越来越多,可我这边却还是空空如也,心里不免有些急了,表弟也在旁边给我加油打气。十分钟,二十分钟……我终于包好了几个,虽然不怎么美观,但口感还可以,表弟拿着粽子,吃得不亦乐乎,脸上沾满了米粒。

  这可真是个难忘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8

  每年的五月初五,每家每户都团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赛龙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们一家也团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而妈妈和姨妈们则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心得不亦乐乎。

  不过,我们在厨房里也心得挺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粽子,比谁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够算是真正的赢者。我们先一起将粽叶清洗干净,洗过了粽叶,接着再将糯米清洗,洗干净了之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酱油,和少许的糖和黄酒,这样要等上二小时。

  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时,再拿来粽叶,先折成一个小船似的样子,一头有边,一头无边。用糯米在“小船”有边的地方铺上一层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将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接着再将糯米辅在肉上,最后再将“小船”无边的地方盖在上面,接着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包着爱心粽。

  终于,我们包完了,我数了数我的,又数了数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顿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加了,如果你赢了也不能够骄傲,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奶奶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浅。

描写端午节作文 篇9

  午节的来历是在战国时期,人们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屈原而出现的习俗。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石投汨罗江自尽,以示自己爱国之心。现在,在这一天,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等方式来过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小时候,我的端午节记忆就是包粽子,赛龙舟。在农村老家陪着爷爷奶奶过端午节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我的端午节记忆是从包粽子开始的。首先,为了在端午节那天既能吃上粽子,又不耽误看赛龙舟,就要提前几天准备好包粽子的食材。所以,细心的婆婆早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早晨上山摘好了粽叶和捆粽子用的粽绳。

  粽叶摘回来后不仅要浸在水里用干净的刷子顺着粽叶的纹路一张一张刷干净,还要挑出有虫眼或发黄的叶子。处理好粽叶后沥干水,放在一旁备用。接着便可以用水来淘洗糯米,在淘洗过程中切忌大力淘洗,因为这样会把糯米表面的一些营养物质洗去,得不偿失。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两张粽叶重叠在一起,然后卷折成漏斗状,再往里面装上适量的糯米,接着用没折完的粽叶盖过来,最后用粽绳捆好,打个结,这个粽子就包完了。

  包完粽子后,只需要静静等待端午节的到来就行了。

  在端午节的这天的早上,婆婆早早地起了床给我们煮粽子。等我们起床时,香喷喷的粽子已经在桌子上诱惑着我去吃了。由于我们包的的是青叶粽,粽子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蘸点白糖送入嘴中,感觉自己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在吃完粽子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江边,争着抢一个好位置看赛龙舟,可我们还是来晚了,只能站在一个视线不太开阔的地方望着远处的长江。

  一声锣响,便宣告了比赛的开始,接着我们便随着震天的鼓声和富有节奏感和力量的“嘿咗,嘿咗,嘿咗”口号声看见了几艘色彩鲜艳的龙舟。其中红色的龙舟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其余的龙舟紧跟着,也不甘示弱,人们呐喊着,场面异常激烈。随着龙舟船头鼓点声音的减小,龙舟划出了我的视线,远去了。最后得到消息,果不其然,是红色的龙舟赢了。这个消息的到来,也就宣告了端午节的结束。

  这就是我的端午节记忆。

【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9篇

2.【实用】描写端午节的作文汇编五篇

3.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5篇

4.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6篇

5.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10篇

6.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8篇

7.实用的描写端午节作文汇编六篇

8.【实用】描写端午节的作文汇编六篇

上一篇:有趣的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快乐的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