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节作文

2021-06-11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端午节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1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快到了。一提到端午,我就会想起小时侯唱得一首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满香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传说起源于楚国。因楚国人舍不得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儿,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还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这天,妈妈总会买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前。烧上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饭桌上五红是必不可少的:炒苋菜、红心咸鸭蛋、烤鸭、龙虾、黄鳝。妈妈不会包粽子,就从超市买来各种馅料的粽子,有豆沙粽、火腿粽、蛋黄粽、蜜枣粽。我最喜欢吃火腿粽,那味道可真香啊! 妈妈还喜欢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我的脖子和手腕上,太好玩了!

  我真希望明天就是端午节,端午节让我好期盼啊!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2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个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别人不理解,但他始终坚持着,他漠视孤独,漠视自己,或许他曾扬天大笑: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别人看不穿。

  我常常会想起屈原的《悲回风》,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抚摩着那古老的文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或许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最悲伤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里最灰暗的时候写的,每一句都是心里血泪的哭诉,纯然是一丝悲哀,一片绝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尽头,他选择了在同样的五月五,跟随伍子胥的脚步,纵身跳进滚滚汨罗江。那溅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也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也一直溅满到我的心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能忘。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3

  端午,这个日子总是带着一丝丝缠绵的回忆,那些美好并又留恋着的回忆。

  每每想到端午,自是少不了关于粽子的回忆,而那些回忆总是与奶奶有关,又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日子。

  恍惚间又看见奶奶拿着干净的粽叶,把它弄成一个锥形,然后放上糯米,在糯米放到一半的时候再加上我最爱的枣子,然后把锥形填满,用细细的线把它裹紧,让那些糯米不漏出来,最后就等着第二天端午节的时候下锅了。

  我问奶奶为什么不在这一天煮粽子,奶奶仿佛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我却因为奶奶不肯煮粽子,又特想吃粽子,心里直痒痒的。能看却不能吃,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终于,奶奶似乎是受不了我那种表情,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端午的粽子,自然在端午吃才有意义,今天如果吃掉了就没有意思,那就只是吃粽子而不是吃端午的粽子了。”

  哦。我似懂非懂,反正我只知道只有端午的那天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吃,平常是没有的,就是有也只有很单调的一种而已。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端午,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平常没有,我只知道端午的时候有粽子。

  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了,做粽子的人也换成了我的小姑妈。姑妈包的粽子没有奶奶包的粽子好看,里面也没有我最爱的馅。唉,除了奶奶还有谁记得清楚我的最爱呢?毕竟我小时候是和奶奶呆在一起的。

  现在我几乎记不清有端午这个节日了,偶尔记得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反正到了端午也不过是吃吃粽子罢了。端午的内容我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只是吃粽子和划龙舟记得还比较清楚。记得划龙舟是因为爸爸带我去看过,而粽子只是那些回忆罢了。

  又快到端午了。今年的端午,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自己去包个粽子,像当初奶奶教我那样,即使我并不怎么会。

  学过《端午的鸭蛋》那篇课文,我才想起有吃鸭蛋的习惯。以前,只有奶奶才会在端午的时候在桌上摆上鸭蛋,那红心鸭蛋特别好吃,但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了。

  端午,我只剩下这些丝丝缕缕剪不断、舍不去的回忆了,希望今年的端午会好一些。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4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

  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我的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我的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我的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5

  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大人们会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我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和母亲去买粽叶。

  回家后,我仔细观察母亲做粽子。只见她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接着把粽叶卷成锥形并把糯米放了进去,还在糯米中央塞了一个大红枣。然后,她又用另一片粽叶把它包起来。最后,母亲用一根结实的绳子把包好的粽子扎起来。我也学着母亲那样包了几个,和母亲包的粽子一起被煮进了锅里。

  终于煮熟了,可是打开锅盖后,我吓了一跳:我包的粽子里面的糯米从叶缝里流出来了,这粽子变成了稀饭,母亲只好又包了一锅。煮完了粽子,母亲又把“长命缕”系在我的手腕上和脖颈上,又在门窗上插了“五端”。

  这天的端午节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含有技术含量,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6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忠臣屈原,他抱着石头,跳入江河。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伤心极了。为了不让屈原饿死,老百姓们每当自己家有好吃的,都会投入江河给屈原吃。

  一天晚上,一位老人梦到了屈原,屈原非常瘦,老人就问道:“我们不是给了你很多吃的吗?你为什么这么瘦呢?”屈原说:“你们给的那些吃的,都被那些鱼抢走了。”老人听了马上醒来告诉老百姓们。老百姓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忽然,一个小朋友说:“把食物包起来,看起来不像食物,鱼就不会吃了。”于是老百姓们就把食物包到叶子里,再投入江河。这个传说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慢慢地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把米和肉或红豆混在一起放进叶子里,包成一个个粽子,然后放进锅里蒸,过几分钟,粽子蒸熟后,那香味让人口水直流。

  吃粽子啦!有肉粽、白米粽、蛋黄粽……可好吃了。端午节吃了粽子,还要喝雄黄酒呢!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端午节。

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7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至此时,人们自然想起赛龙舟、吃粽子,也更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习俗。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正值花开四溢的时间,每每端午节的前天,我们都会去各家采摘花朵,端午节当天,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能用放满花瓣的香水洗脸,尤其是女孩子,觉得那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想象着自己成为一名花仙子,那真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端午节,还有一件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大大的透明的鹅蛋,一般只有端午节才可以吃到的哦!

  慢慢长大,才知道端午节的真正含义,在学校里学会了《离骚》,也知道了屈原。屈原的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灵魂,而他“行泽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则穿越了浩荡的历史长河,凝聚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

  长大离开家之后,我才知道,端午,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符号。因为端午,家庭亲人间的纯朴情感被激发,渴望团圆;因为端午,外地儿女的真挚呼唤被释放,期待见面。此时此刻,端午是一种象征,是五千年民族文化沉淀在每个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不变的因子,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精神世界里永恒的记忆与牵绊。有了它,亲人就会紧紧相连,依依相守。我们吃着飘香粽子的同时,更唤起了对端午历史文化的记忆,追溯先哲们的伟岸精神,激发和培育自己的家国情怀。

【有关我的端午节作文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我们的端午节作文七篇

2.有关我家的端午节作文七篇

3.有关我最端午节的作文七篇

4.有关我的端午节作文合集七篇

5.有关我家的端午节的作文七篇

6.有关我爱端午节作文七篇

7.有关我家端午节作文七篇

8.有关我喜欢端午节作文七篇

上一篇:中国的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中华传统端午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