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作文

2021-05-0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端午节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1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个地方都很热闹,我们家乡-----锦屏也不例外。

  就让我带你走进家乡的端午节吧。

  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掏菖蒲艾叶、包粽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农民伯伯大清早就会到山头上,田地里去采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这种药被称为“端午药”。据爷爷说这天采的药药效最好了,连小草叶能入药。于是市场上卖的端午药堆积成山,卖的,买的,人山人海,可热闹了。人们把葱绿菖蒲艾叶挂在大门边上,据说可以防虫驱邪呢!人们还会把艾叶伴着鸡蛋煮,那伴着艾叶的清香的鸡蛋可好吃了。在我记忆里,每逢端午节,爷爷总会去野外采集一大把艾叶菖蒲,用红线系了,一大早地挂在屋门口,还在家到处洒雄黄酒。边挂边洒,还不时告诉我:“挂艾叶菖蒲,蚊虫、妖魔鬼怪就不敢来犯,”在家乡人的心中,艾叶菖蒲是驱虫辟邪的。

  端午节,除插艾叶菖蒲外,包粽子、吃粽子,这也是家乡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在节日前夕,奶奶会拿出预先采集的棕叶,用水煮过,里面裹着糯米、肉、花生等,把它们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并有着各式各样的口味。那时我总爱蹲在边上,看着那一张张碧绿的狭长棕叶,在奶奶手里翻飞,我还不时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呀?奶奶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来历和 屈原的故事,说着说着,一会儿工夫,盆里就多出了一大堆的带有棕叶清香的粽子。晚上,倒上水,还要煮上个把小时,再闷上一晚。节日那天清晨,家家户户飘香 ,家家都吃起了粽子。

  我家乡端午节还有另一个习俗——划龙舟。每到端午节,到了中午,就和几个小伙伴去河边看赛龙舟了。我拿着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哇,那龙舟一条比一条帅、威武。龙头大大的,一双铜锣般的龙眼,很长很长的龙须,还有那龙身,够长的了,起码有几米长;有的是黑红黑红的,有的是黄色加红色的,何等威武啊!等到何时,我也可以去赛龙舟呢?在我发呆的时候,一阵响声,龙舟出发了,每条龙舟的龙头那坐着一个人,在打鼓激励着选手们!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冠军还有亚军、季军都出现了,选手们的努力,在比赛时发挥的淋漓尽致,精彩极了。

  每当快到端午节时,我就回味着我奶奶包那粽子的味道,那赛龙舟之间的精彩。家乡的端午节,虽然不像其他地方的习俗,也没有很多的节目,可是,我对家乡的端午节情有独钟,在我眼里,家乡那端午节,是永远值得我怀念的!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2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到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听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每到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说的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蟹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热闹,小朋友们也在一起喊着加油,唱着儿歌:五月五,是端阳……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4

  梅子熟透后,端午的脚步款款而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在江里投放大量的粽子,人们选择为了这个纪念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买粽叶包粽子,吃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有,有咸蛋味的,有鲜肉味,有腊肉味,有蜜枣味,有绿豆沙味,也有白味的,形状各一,有小方正形状的,有三角形状的,家里小孩每人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口味的粽子,方正代表堂堂正正,诚实守信,兄弟姐妹们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吃。

  现代都市的超市随时可以买到各种味道的粽子,但回味家乡的粽子总是有无限的遐想和回忆,一丝牵挂。

  除了包粽子,酿几坛糯米端午酒也是家乡的传统习俗,奶奶将糯米先煮后蒸,放入一些有酵母功效“曲子”封存起来,过20天后,散发出浓浓的醇香味,然后与枣子、杏仁、桂圆、枸杞、桂花、荔枝、陈皮熬成新酒,与前几年的老酒和起来,下窖了,通过几个月的结合,这端午酒可算酿出来了,摇出一瓢,奶奶叫我品尝一下,这可是唇齿留香,还真应了这句话——“泉香而酒洌”。

  这还没完,在端午是要挂“容臭”的,也就是俗称的香包的一个小药囊,据说传统的五月天是毒日,天气燥热,五毒俱全,古代人就是佩戴香包来驱除温病,增强免疫力,保佑安康,在这个节日里,不分男女老幼,都会佩上香包,不为别的,这也是为了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朴实的,是无华的。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5

  在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节日就属端午节了。我的家住在北方的一个边陲小镇上,这里没有江南的大江大河,没有南方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便没有划龙舟、赛船的'盛大场面,也没有喝雄黄酒的雅致,更没有书上黄烟“一笔虎”的兴趣。但这里有的是让人一生也忘记不了的醇厚的乡情,淳朴的民风。

  还有三五天才到端午节,街上就五彩缤纷了。靠近一看,香、香角子、纸葫芦、灯笼、五彩线,还有不知名的用竹子编的奇形怪状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比划着精心地挑选着,为过一个多彩的端午节做准备。市场上小贩们也不甘示弱,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寻着声望去,长粒的黏米亮晶晶,还有精装的、散装的粽子叶,那深邃的绿让我顿时凉爽了许多。还有包粽子的配料:大枣、蜜枣,现在大多选蜜枣了,因为经过加工、浸泡了的蜜枣格外香甜。

  每年我们家都要买上几十斤黏米,要买最好的,不掺一点大米的,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才会好吃。粽叶要挑选宽厚的,深绿的。最后还要准备粽子馅儿,馅儿可分为好几种:蜜枣、五花肉、排骨,酸菜也可以,种类可真不少。每年端午节,邻居们总会凑在我家一起包。每家的馅儿换着用,每种都用不同的线绳捆着,这样种类就多了。他们也会相互传授着技巧和手艺,看看谁的手更巧。大家絮叨着谈论着家常,真是其乐融融。晚上,粽子就焖好了。从外面回来的我,远远地便闻到了香味,真是“香飘十里”啊!粽子似小山也似的堆在盆中,个大饱满,有我的拳头般大,似吸足了水的水牛挺着大肚子。粽子一般有三个角,但也有四个角的,线扎得紧紧的。我顾不得洗手,挑选一个肉馅的急忙剥开,只见一粒粒米紧紧挨在一起,晶莹透亮,如一座水晶宝塔。我的不争气的口水早已如“滔滔江水”了。咬上一口,松软可口,既不粘牙,也不生硬。米中透着清香,再一看,馅儿便露出来了,排骨油香四溢,即便吃过后,一股股肉香也久久缠绕在舌齿间,我只吃了一个便弯不下腰了,妈妈看着我,笑呵呵地说:“你这只小馋猫,可别撑坏了。”还要不停地为我擦去嘴角的米粒。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端午节当天,人们早上3点便起来了,因为要趁着朝阳还没升起,要去麦地洗脸,踏青。我们拿了一块干干的手巾便出发了。早上的空气湿漉漉的,清新极了,不久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麦地。麦子刚刚一尺多高,就在这吧。我们掏出手巾,轻轻地挥打着麦尖。待露水打湿了手巾后,再用手巾擦脸,听老人们说,这样可以洗去晦气,一年没病没灾。玩够了,回到家,我们就要相互系五彩线了。脖子上、手腕上、脚踝上我们都要系上。“我的好看!”“我的才好看呢,你看!”我们相互比着,谁的五彩线更漂亮,那欢声笑语与灿烂的朝阳一同升起,笼罩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吃完早饭,到街上逛逛去,细心的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挂上了绿油油的艾蒿和五彩缤纷的手工纸葫芦,清风微微地吹着,这些家伙就摇晃着,舞蹈着,美丽极了,同时还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艾蒿还是一种药材,孩子们身上起了红疙瘩时,将它放在水中煮一煮放入澡池中,洗一洗,小疙瘩便会神奇地消失了。人们还将它挂在大门上,听说还可以辟邪呢。

  家乡的端午节虽没有惊心动魄的龙舟比赛,也没有烦琐的礼节习俗,但它淳朴而厚实,就似一首轻音乐,和谐而温馨,时刻流进我心头。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6

  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时,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的时候,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最特别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

  在我们苏州,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赛龙舟等。

  先说说吃棕子吧。我们家的粽子大多数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难弄到的就是粽叶了。奶奶曾去过旺山、花山等地方采粽叶。为了采粽叶,奶奶就像雷达一样,一听说哪里有粽叶,立刻定位准确地飞奔而去。奶奶包的粽子大部分是白米粽,吃起来虽然没有别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浓浓的糯米香。看着奶奶三下两下就包出一只漂亮的粽子,我也跃跃欲试。可是粽叶到了我的手里,就像条软趴趴的海带,怎么也包不出立体的三角形——唉,看来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负责吃了。

  说完粽子,再说说香囊吧。我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可是要戴香囊的哟!据说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证夏天不生病、不长痱子。香囊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还有的做成了粽子形!香囊外表看来总是五颜六色的,花花绿绿很漂亮。香囊闻起来有一股中药的味道,但是不难闻,我觉得还蛮香的。到了一年级以后,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妈给我买的香囊我都挂在了床头,让那种浓浓的药香伴我入眠……

  端午节既是传统的节日,也是外公外婆认定的“女婿节”。外公外婆常常利用这一天来请爸爸吃饭,感谢他一年来对妈妈和我的关爱。外公总是端着一杯酒,对爸爸说:“你辛苦了!”爸爸总是一口喝掉,高兴的说:“不辛苦不辛苦!”

  这个节日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个节日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我喜欢这个节日。

【【热门】家乡端午节作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家乡端午节作文

2.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4.家乡的端午节

5.家乡的端午节

6.家乡端午节的小学作文

7.想念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8.快乐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9.家乡端午节作文600字

上一篇: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家乡端午节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