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

2021-03-1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作文 篇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长诗《离骚》中的这名句,我就会想起那位因劝说楚怀王失败而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爱国诗人——屈原。

  战国时期,张仪提出连横亲秦,要拆散齐楚联盟,就找到了楚怀王,许诺六百里地要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屈原等大夫极力劝阻,可楚怀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处,就和齐威王绝了交。结果事后张仪反悔,楚怀王病死在秦国,继位的楚顷襄王还是主张投降秦国,屈原几次被流放,最后见故国无救,想起自己的种种遭遇,越想越悲愤,就自投汨罗江了。

  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过的热闹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赛龙舟。

  说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妈妈可是一个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带你去瞧瞧吧!“哎,你这里错了,不要放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把花生给吃了”“啊!那些是菜叶,不是包粽子的。”调皮的我正在厨房里捣乱呢!好了,回归主题,正式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筒,然后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馅和红枣,再把上面盖起来,最后,绑好定形,一个粽子就成了。”我虽然也是按着妈妈的步骤做的,但感觉怎么也不像一个粽子,但虽然如此,还是包得其乐融融。

  吃了粽子,浑身有劲,赛龙舟喽!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十几条龙舟一起向终点飞快地游去,比赛刚刚开始,大家都力气爆棚,迅猛地划着桨。只有一艘龙舟在缓缓的游动着,大家都认为这艘肯定输了,顿时响起一片嘘声。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后来,当大家都累了,不得不减缓速度时,这艘龙舟还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结果成了冠军。场上喝彩声此起彼伏,也有人认为他们这样与赛龙舟比赛的热闹不符,这种方法不可取。

端午节作文 篇2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确,虽然有很多节日是国内统一的,但是各个地方过节的方式不同。在我们这里,一般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插艾叶。妈妈一早就插了艾叶,妈妈说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节这天,妈妈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打算露一手。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帮我准备好了粽馅和叶,一步一步教我包粽子。妈妈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妈妈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间放一两个小枣,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粽叶,把粽叶卷成了一个特别小的“窝”,然后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在妈妈手里“听话”的粽叶,到我这里就不“听话”了,还没等着我用绳子扎好,馅就全露了,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气。妈妈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什么事都有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粽子终于“问世”了,和妈妈包的摆在一起,明显败下阵来。它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标准好看,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一个上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还是蛮开心的。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节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代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就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烧熟,称“筒粽”。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只要每到五月初五,就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在中国盛行不衰。

  端午节家家户户插艾草;大人用丝布把朱砂、雄黄和香药包裹在一起,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弦扣成索做成粽子形状的荷包,佩于小孩胸前寓意避邪驱瘟保平安。有趣吧?

端午节作文 篇4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2.端午节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划龙舟。可是,同学们你们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的风俗又是怎么来的吗?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官,楚国不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自尽。楚国百姓知道后,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来不及了,百姓们担心江中的鱼,鳖,咬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包粽子就是我们中国的风俗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作文 篇5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过年的倒福、中秋节、还有端午节,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端午节。

  传说楚国的皇上是一个昏君,只顾吃喝玩乐,屈原却说无效就投江自尽了,他投江时候还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因为这样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来了。

  屈原投江以后两岸的老百姓划龙舟去救屈原,人们把江都找遍了,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在这个紧张危险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来,他说我们就不了屈原不要紧张,我们可以丢鱼跟虾爱吃的东西比如:粽子、雄黄酒、蛋等东西去江里……

  从此,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时间慢慢长久了,传统文化也慢慢流传下来。

端午节作文 篇6

  午后静寂,温和的阳光照满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飘来。

  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叶无妖娆姿态,无绚丽色彩,无独特之处,唯有香气迷人,令人喜爱。闻着这般的艾香,我托着腮帮子,注视着门口。哦,是姥姥来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着浸水后更显碧绿的粽叶。她从一旁熟练地搬来板凳,将粽叶放进一个洗净透亮的铁盆里,铁盆的周围放满了圆滚滚的糯米,还有香甜的蜜枣。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向我袭来,我循着味儿,信步走进厨房。可是,当我揭开锅盖,里面却空空如也。我如梦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罢了。

  爱依旧有的,我坚信!

  这不,昨天姥姥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说,她今年端午不来了,但会托人捎一些粽子给我。我的心中有着一丝怅然。很快,这份怅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驱散。

  哦!让我去“偷幽香一缕”,但也不要忘“闻粽香一片”。

  我将姥姥寄来的清一色碧绿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点火、开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锅内的水沸腾了,粽香溢满整个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将粽子装到碗里,开始品尝。我将粽叶撕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爱的丰硕的蜜枣便露了出来,甜味袅袅地钻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径上,只有那艾香万里。爱直扑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与艾叶之间,还蕴藏着,我与姥姥浓浓的祖孙之情…

【【推荐】端午节作文6篇】相关文章:

1.【推荐】端午节作文

2.端午节作文【推荐】

3.端午节小学作文【推荐】

4.【推荐】端午节的作文

5.【推荐】端午节趣事作文

6.【推荐】端午节见闻作文

7.【推荐】端午节快乐作文

8.【推荐】关于端午节作文

9.关于端午节作文【推荐】

上一篇: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