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1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自20xx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xx年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和清明、中秋一样,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今年我们迎来的,是第一个作为法定节日的端午节 ,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永远平安。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xx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是一厢情愿。
我们为什么遗忘了端午节?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系。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但随着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高度现代化,农村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成了必然结果。城市中除了大厦就是街道,自然龙舟无处可划,城市建筑除了钢筋就是水泥,防盗门没有缝隙可以插艾草、挂菖蒲。这样看来,吃粽子成为最便利、最快捷的过端午方式,倒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样也符合城市的生活习俗和节奏,只是这样的端午节,我们过着不是觉得太缺少了一点什么吗?
端午节的被遗忘和其他传统节日的没落,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除了清明等一些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曾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没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水”未到,“渠”自然便成不了。
某电视台进行的`一项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知道端午节,愿意过端午节,但对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却没有多少想法——端午节所固有的文化符号,反而限定了端午节被发扬光大。比如,想到端午节便会想到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更古老的时代,便已经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由于纪念屈原说影响广泛,这个观点的持续传播,也使得端午节顺理成章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节”。但要想传统节日重新在公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要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这样才会使得端午包括其他传统节日吸引全民参与,发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被列为法定假日,为人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时间上的充足,象征意义上的提醒,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不妨从今年开始,让我们重新记忆端午节,让它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3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咱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咱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咱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咱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咱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咱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日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咱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4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小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小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假如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小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小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5
有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总爱回想往事的时候,就证明这个人已经进入了老年。”不知怎的,这几年我老爱回想往事,尤其是童年发生的事情记忆尤深。这两天随手翻着日历,一看到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心里不由浸洇出一些温馨的情愫来,昨天晚上几乎一整夜都沉在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这可能也是逐渐进入老年的缘故吧。)
由于我从小被父母亲从城市送往乡里交祖母抚养,我跟祖母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这几年每逢端午节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我那慈祥可亲的老祖母。遥想当年端午节即将到来的前几天,祖母赶夜给我做各种各样的香布袋,有锁子型的,鸡心型的,莲花型的,还有娃娃扳脚,小老鼠偷油等等,然后是用五颜六色的蚕丝线,我们那里叫扎线,缠五色金钱。扎线一般是用来扎花用的,可经过奶奶的巧手把扎线缠在一枚大铜钱上,一会就变成了一枚煞是好看的五色金钱。这金钱用五色线穿做项链被奶奶挂上我的脖颈,成了第二天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珍贵物件。看着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我自然很是骄傲。把他们领家来,自然会得到祖母馈赠给她们每人一个造型不同的香布袋。
接着便是包粽子。早几天,祖母就吩咐家人到北大河的苇塘里采下一大把宽宽的苇叶,然后从地里剪回一些细而韧的长草叶子,红枣江米,泡在和面用的大瓷盆里,包粽时,便将一张张苇叶抹平,包上糯米和蜜枣或花生仁,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水里泡的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缠那米粽。祖母的手巧的很,利利索索一会儿包一大堆粽子,我想跟着学包,可无论如何总是学不会。怕误了祖母的事,只有老实的坐在一旁,不眨眼的看着,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学会像祖母那样包粽子。那时祖母年轻,手脚灵活,总是一个人麻利把事情做完,而且老是惯着我,从不勉强我干什么,学什么。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会儿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以及苇叶草叶的特有的甜丝丝香气。从粽子一下锅,我就像一只小馋猫,总是围着锅台转,怎么也撵不走。祖母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上一夜 ,明早才能吃哩!我犟着头说,我不瞌睡。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煮着,香味散发的越发的浓。在这浓郁的香气熏蒸下,我终于耐不住瞌睡,两眼皮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祖母抱到床上。一睁眼,天却亮了。枕头边是祖母放在白瓷碗里的几只小巧的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抓起来就撕开吃,那整个叫香啊!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祖母亲手包的粽子。尽管这以后我曾吃过胖等来生活广场卖的各种各样的粽子,但总吃不出来当年那粽子的味道。
吃过粽子,奶奶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踮着一双缠过的小脚,要到后门外野地里去割艾草。我便急猴儿般三下五除二,穿衣穿鞋,小尾巴似地跟在祖母身后到猫狸沟去摘青杏。
端午时节,已经是仲夏季节,猫狸沟草木茂盛,沟两岸长满了毛桃和野杏树。鸟儿藏在树叶深处,高一声低一声欢快的鸣叫,甚至互相嬉戏,有时甚至猛不防随着祖母的镰头翻动还惊出一支肥肥的野兔来,嗖的一下子就窜没影踪了。不过小鸟们并不在乎惧怕我这个小小人伸手摘青杏或够毛桃,它们兀自在枝头闹腾嬉戏。猫狸沟北岸是大片的麦地,我们叫四十八亩,四十八亩的麦子或远处的麦子已经连成一片金黄。祖母说麦子料生割,谷子要长过。马上就要开镰收割麦子了,收了麦子就有好面馍吃。祖母在前边割艾草,我在贪馋的偷吃着青杏,酸的我直流哈喇子。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6
在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节日就属端午节了。我的家住在北方的一个边陲小镇上,这里没有江南的大江大河,没有南方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便没有划龙舟、赛船的盛大场面,也没有喝雄黄酒的雅致,更没有书上黄烟“一笔虎”的兴趣。但这里有的是让人一生也忘记不了的醇厚的乡情,淳朴的民风。
还有三五天才到端午节,街上就五彩缤纷了。靠近一看,香、香角子、纸葫芦、灯笼、五彩线,还有不知名的用竹子编的奇形怪状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比划着精心地挑选着,为过一个多彩的端午节做准备。市场上小贩们也不甘示弱,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寻着声望去,长粒的黏米亮晶晶,还有精装的、散装的粽子叶,那深邃的绿让我顿时凉爽了许多。还有包粽子的配料:大枣、蜜枣,现在大多选蜜枣了,因为经过加工、浸泡了的蜜枣格外香甜。
每年我们家都要买上几十斤黏米,要买最好的,不掺一点大米的,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才会好吃。粽叶要挑选宽厚的,深绿的。最后还要准备粽子馅儿,馅儿可分为好几种:蜜枣、五花肉、排骨,酸菜也可以,种类可真不少。每年端午节,邻居们总会凑在我家一起包。每家的馅儿换着用,每种都用不同的线绳捆着,这样种类就多了。他们也会相互传授着技巧和手艺,看看谁的手更巧。大家絮叨着谈论着家常,真是其乐融融。晚上,粽子就焖好了。从外面回来的我,远远地便闻到了香味,真是“香飘十里”啊!粽子似小山也似的堆在盆中,个大饱满,有我的拳头般大,似吸足了水的水牛挺着大肚子。粽子一般有三个角,但也有四个角的,线扎得紧紧的。我顾不得洗手,挑选一个肉馅的急忙剥开,只见一粒粒米紧紧挨在一起,晶莹透亮,如一座水晶宝塔。我的不争气的口水早已如“滔滔江水”了。咬上一口,松软可口,既不粘牙,也不生硬。米中透着清香,再一看,馅儿便露出来了,排骨油香四溢,即便吃过后,一股股肉香也久久缠绕在舌齿间,我只吃了一个便弯不下腰了,妈妈看着我,笑呵呵地说:“你这只小馋猫,可别撑坏了。”还要不停地为我擦去嘴角的米粒。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端午节当天,人们早上3点便起来了,因为要趁着朝阳还没升起,要去麦地洗脸,踏青。我们拿了一块干干的手巾便出发了。早上的空气湿漉漉的,清新极了,不久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麦地。麦子刚刚一尺多高,就在这吧。我们掏出手巾,轻轻地挥打着麦尖。待露水打湿了手巾后,再用手巾擦脸,听老人们说,这样可以洗去晦气,一年没病没灾。玩够了,回到家,我们就要相互系五彩线了。脖子上、手腕上、脚踝上我们都要系上。“我的好看!”“我的才好看呢,你看!”我们相互比着,谁的五彩线更漂亮,那欢声笑语与灿烂的朝阳一同升起,笼罩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吃完早饭,到街上逛逛去,细心的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挂上了绿油油的艾蒿和五彩缤纷的手工纸葫芦,清风微微地吹着,这些家伙就摇晃着,舞蹈着,美丽极了,同时还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艾蒿还是一种药材,孩子们身上起了红疙瘩时,将它放在水中煮一煮放入澡池中,洗一洗,小疙瘩便会神奇地消失了。人们还将它挂在大门上,听说还可以辟邪呢。
家乡的端午节虽没有惊心动魄的龙舟比赛,也没有烦琐的礼节习俗,但它淳朴而厚实,就似一首轻音乐,和谐而温馨,时刻流进我心头。
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7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那时,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推荐】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