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至作文 篇1
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却感不到丝毫暖意。早过了落叶的季节,踩着地上为数不多的落叶,脚底下传来丝丝清脆声响,望着枯黄的枝桠,不止一次地想问:为何我出生于大寒却不惯冬季?
也许是柳州的冬天太冷,也许是自己天生的娇脾气,许多的也许,但我仍旧想到的是,这里的冬天,没有被窝里早早放好的热水袋;这里的冬天,没有空调的暖气;这里的冬天,也没有了你……
有一次大半夜的被冻醒,听着舍友均匀的呼吸声,门的缝隙里传来寒气,躺了不知多久,鬼使神差地拿出手机登录了被遗忘很久的QQ,跑到你的空间里,不出所料,最后的更新还停留在7月16日,虽然知道你还看不到,还是打开了留言板,却一下子犯了难,习惯用撒娇的语气向你诉苦种种,但又会让你担心不是吗?可是,我又多想听到你的一句安抚……
冬至作文 篇2
今天是进九的第一天,今年的初冬不是很冷,虽然民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谚语,但我却始终没有觉出今冬的冷来。冬已过了半月。平日里,阳台的衣架上总停着些各色的鸟儿;现在虽然还有,但似乎只剩了些麻雀。
这半月里,几乎每早都有浓浓薄薄的晨雾,早上一睁眼,竟看不出是什么时辰。平日明明该是旭日东升的时候,这些天天色却显出层次不同的黑暗。
走在路上,明灯点点,万籁俱寂,偶尔一声雀鸣划过耳际,一闪即逝。
冬是何等的荒凉而又无奈!
但是,今早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却突然感受到了冬那深藏不露、独具特色而又近在咫尺的美。满地的霜,就是满地的雪,仿佛是飘了一夜的松散的薄雪。举目遥望,一轮朝阳姗姗来迟,一只无名之鸟飞冲天际。突然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心灵的震撼!往日凛冽的寒风今天却显得那么轻柔,吹着光秃秃的细枝摇摆。
我不禁在心中吟道:“孤鸟高飞去,阳升地雪衰。孩童旋地走,风拂细枝徊。我恍然大悟,往日里两三天才能写出的合乎格律的五绝为什么一瞬之间便能吟就。
我用心灵去碰撞了美、感受了美啊!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美。
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的。
冬至作文 篇3
12月22日,今天是冬至,是中国人吃水饺的日子。
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我和妈妈边忙活起来了。
妈妈先把面和好放在盆里,我忙妈妈洗白菜,洗好菜放在盆上,妈妈又把葱。姜。剁好放在肉里面,然后又剁白菜。把洗好的白菜剁碎,妈妈剁了一会,我又接着剁,一会就把饺子馅拌好了。我们包的水饺馅是白菜肉的,里面有葱。姜。酱油。盐。味精。白菜和肉搅拌在一起,就等跟着妈妈学包了。
妈妈把面揉了又揉,我也跟着学,然后把面揉成长条,再用刀切成一小个一小个的,把切好的在恩扁,擀皮时我也跟着学,就是擀不圆,妈妈把压好的饺子皮和准备好的肉馅包一起,我也跟着学,把饺子皮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把馅放在饺子皮里面,然后把面皮合起来,从中间捏一下,从右边往左边捏,妈妈说捏的看不见肉馅就算成功了。
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我和妈妈捏了三十多个,啊!虽然包的不好看,但是这是我自己亲自包的。
最后把水饺放在开水里煮了三四滚,水饺出锅了,终于可以吃了,我看见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又开心。又高兴,今天冬至过得真有意义。
冬至作文 篇4
冬至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汤圆。待奶奶和好面团,我便洗净手,扎好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奶奶一声令下,马上开工。
可以开始了。我从面团上掰下一块,分成两半,左手和右手分别一个,然后捏匀,放在手掌中不断旋转。不一会儿,两个汤圆就“诞生”了。弟弟也想效仿我的办法。于是,他专心致志地注意我的动作,边看边学。刚开始还很顺利,可就在这最后一个环节,麻烦却来了——弟弟居然将两个未成形的汤圆揉成一团。唉,真是失败啊!几经努力,弟弟仍然没有成功一次。弟弟终于放弃了,开始采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一个一个搓。
在完成大半的时候,弟弟不耐烦了——老是重复着系列的动作,多无聊啊!于是,他突发奇想,拿起一大块面团,捏着一只小猪的模样(他真是把面团当作橡皮泥了),乍一看,嘿,还蛮像的。没想到我不经意地一夸,弟弟马上像喝了兴奋药似的,备受鼓舞,转眼间,就完成了一部“巨作”——几颗星星。
这时,奶奶来了,她看到弟弟的“巨作”。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把那些“巨作”捏碎,扔进盆里,还拿出一块紫薯泥,加入开水,和面团混杂在一起,然后挤压,翻过来,再捏,面团在奶奶的手里像个听话的小宝宝,任由奶奶摆布。几次重复后,一块淡紫色的面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掰开一看,嘿,白底,几道紫色条纹弯弯曲曲地缠绕在一起,好看极了(这么好的东西,不早点拿出来)。
我顿时来了兴趣,马上加入新一轮的“工作”--做汤圆。
冬至作文 篇5
冬至节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习惯、老传统。
虽然,民间流行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但一个节日的庆贺和纪念方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活动交叉在一起的,互相衬托,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充实。
“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就是农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就会有风,而风遂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这样,粮食早日入仓,人们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践了丰收的成果,谚语蕴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而“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这句民谚,则提示人们冬至节不要忘记蒸冬。
蒸冬就是蒸窝头儿。虽然窝头儿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没有什么新鲜奇怪的。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窝头儿就有说道了。首先,窝头儿的用料不太一样。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节这天蒸的窝头儿,家庭条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面,里面还掺着红枣泥儿。蒸出来的窝头儿黄里透红,黄亮亮、红扑扑,人见人爱,不要说吃了,看上一眼就让人咽口水。条件不济的,起码也要往玉米或者高粱面里掺上红枣泥儿。另外,平日蒸窝头儿随便什么时间。而冬至节这天,必须是早晨蒸窝头儿。
在冬至节的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磨玉米面了。因为是为冬至节准备的,因此碾得烂一点、磨得细一些,特别费工夫。头一天晚上,家庭主妇就从瓦罐里倒出一些红枣,煮熟、去核,再揉成枣泥儿备用。
冬至那天,天刚刚破晓,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男人去井台挑水;妇人则开始用瓷盆和面;而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则被父母命令赶快起床去打扫院落。猫和狗也爬起来,抖抖身子,走出窝口。农家的冬至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此时,只见主妇先往面盆里挖上大半盆玉米面,再按一定比例放进去一些高粱面或红薯面以及枣泥儿。然后用温水和面,和到软硬合适后再醒一会儿,然后将面揪成馒头般大小的胚子,接着,就像变戏法一样,主妇的十根手指快速在面胚子上捻动着,一眨眼,便捏成一个黄金塔一样的窝头儿。只见窝头儿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儿,而整个窝头儿的周边薄厚均匀。这样的造型受热均匀,熟得快。在主妇捏窝头儿的同时,婆婆或小姑子开始在灶房烧锅。待窝头儿捏好后,一锅水也就烧开了。把窝头儿放入蒸笼里,先烧大火,再换小火。待窝头儿蒸熟,日头也刚好冒红儿。揭开锅盖的一刹那,整个灶房立即被热浪般的蒸汽充盈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这正是:冬至蒸冬热腾腾,香气逼退刺骨风。男女老少心欢喜,日子如同红日升!
冬至作文 篇6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我从小就喜欢吃汤圆,却不会包汤圆。正月十五冬至节快到了,今天,我和妈妈准备一起动手包汤圆。
汤圆是用雪白雪白出的糯米或紫米做的,一个个被搓成滚圆滚圆的小球,看起来可爱极了。
中午,妈妈带回来一袋紫米和糯米,这下我可乐坏了!迫不及待就想包汤圆,跟妈妈学两手。我早已把双手洗干净,只见妈妈端来一盆雪白的糯米粉和紫米粉、一盆热水、芝麻花生。接着妈妈又把米粉倒入盆中开始和面,这时我把手伸入盆中搅拌,“哎呀,怎么米粉都沾我手上了,真黏!”我“十万火急”,不停地甩手,求助妈妈。她笑道:“你水放得太多啦。”我又往盆里加一些面粉,终于把手拔开了。下一步,我们又要开始揉面了。我抡起了袖子,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用力地开始揉,总算把一步像样做好了。
第三步最重要,关系到汤圆的模样,得搓小球、包陷,妈妈搓的十分熟练稳重,一口气就搓了十来个鹌鹑蛋般大小的粉团,再放芝麻花生陷。对我来说困难的包汤圆,妈妈却做的那么容易、娴熟。我看着妈妈的样子,将擀好的面团抓起一小个,放在手中心,先是右手不动,左手轻轻地转动,越搓越快,越揉越圆,不一会儿,小面团变成了一个球,我成功了!我再放上几粒花生放手里搓,一分钟后,一个花生陷的汤圆出世了。我这样连续包了好几个,还做了一个花朵造型的汤圆。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汤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否则汤圆会互相粘在一起,用大火煮到水在沸腾时,汤圆第一次浮在水面,再加上少许凉水倒进锅内,到第二次水煮到沸腾,同样的方法煮三次,直到汤圆圆润透亮,又香又甜的汤圆完全熟透了。
今晚,我吃了很多汤圆,自己动手做的汤圆外面买的好吃多了,回味无穷。
冬至作文 篇7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冬至日,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古人讲究天人相应,依着老祖宗的规矩,冬至一到就进入了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节。
自我记事起,爸爸在冬至前后会喝参汤。“冬至进补,来年打虎”每次爸爸从奶奶手中接过热乎乎的参汤时,就会来上一句。我真是羡慕得不得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央求奶奶也让我尝一口。每当此时,奶奶总是连连摆手,笑眯眯地说:“你还太小,乖,长大了喝!”碗中的参汤有些泛黄,和着桂圆肉和冰糖。闻起来有丝丝苦,尝起来一定甜甜的。碗上冒着热气,爸爸用手捂着汤碗,然后一口喝光,仿佛顿时有一股热流充盈着他的全身。
今年,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不少,特地也给我买了红参须温补一下。参须汤端了出来,和爸爸的参汤不同,我的汤是透明的。我用舌尖舔了一下,好苦!嘬了一小口,先是苦,后一回味,竟苦尽甘来。我夹起一小段参须,放在嘴中咀嚼,如黄花菜般有嚼劲,但每一嚼都会渗出诸多苦汁,苦汁流入喉咙,却又感到些许清凉。
我们家的太公最为讲究。临近冬至日,他的窗台上就会多一个瓷瓶子。我忍不住偷偷打开一瞧,一大罐浓稠的棕色膏体,像极了我最爱的热可可。我咽了咽口水,刚伸进一个手指头,“干什么呀?”太公的声音响了起来。“阿太,不许吃独食!”太公先是一愣,然后笑呵呵地拉着我的手说:“这是膏方,用来补身体的。”
“啊?这黑乎乎的也是冬令的补品?”我疑惑地望着罐子问道。
“可别小瞧了它,里面有50多种中药材呢。做个膏方非常不容易。要润药、煮药、挂药,好多步骤。老底子做膏方的大师傅,一口紫铜锅、一根老竹搅拌棒,熬上几天几夜,才能熬出这一罐浓缩的精华。”
“哇,太公,那这膏方岂不比爸爸的参汤还厉害?”
“哈哈哈,那是当然啦。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中医馆就会排起长队,真是一方难求。好的膏方师傅做的膏方吃完最后一勺春天就到了!”太公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它是我的宝贝,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世代相传的宝贝!”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一过,阳气催生。我想国医所谓的“冬令进补”不仅仅是顺应天时,藏露锋芒的形式,更是对来年蓬勃春发的期盼吧!
【【推荐】冬至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5.冬至作文汇总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