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优秀作文

2021-12-27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优秀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1

  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插茱萸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现在民俗仍然保留着。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2

  秋高气爽直天清气爽,又到重阳街头多了为老人服务的小站,报纸电台开始宣传如何敬老爱老,敬老院,颐养院趁势又多开了几家。

  大多数为老人服务的小站都是真诚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机销售一些所谓的治疗仪器。这边刚免费为老人做了简单的身体测量,那边就忙不叠拿出仪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浑身解数,巧舌如簧,誓必让老人买下不可。一些单位在重阳那天,肯定会有行动,名为给老人送爱心,实际为单位赚名气,送些不靠谱的礼物,诸如视力保健仪之类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时就经常有敬老院虐待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还是照样要开的,只是换个名字重整旗鼓而已。至于服务质量有没有改进,那就不得而知了。基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小孩的,到我们年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孩子身处外地或工作关系,或自身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机会进老人院安度晚年,这样的状况怎么不让人为以后担忧呢?

  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于单位企业的节日献爱心,真正为老人们做点实事,少些沽名钓誉的虚浮吧。

  关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阳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关心老人不仅仅是在重阳节,更在平时。这是六年级重阳节作文向我们传递的消息。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3

  今天我们全校为以前的退休老教师举办了重阳节主题会,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徐老师。

  这次的主题会是由我班大队长主持的。我们说说笑笑,欢快地度过了整个主题会。同学们先以热烈的掌声和美妙的歌声来欢迎老教师们的到来。这次班队会同学们准备了许多节目。

  首先,随着电脑大屏幕的PPT的播放,部分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了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传说以及重阳节的诗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退休老教师们也听得入迷。随后,同学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才艺。最后我们还请徐老师为我们说了话,又和老师一起唱起了好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短短的35分钟的班队会结束了。这次的班队会让我们体会了庆祝重阳节的深刻意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尊重爱护家中的老人,关心帮助身边的老人,并且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争做尊老爱幼的小标兵,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4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作文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5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8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耗费了父母多少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如今父母年迈,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正是我们尽心尽力照顾他们的时候。能让操劳大半辈子的父母歇一歇,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种幸福。给不在身边的'父母打一通电话,不也是一种放松。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忽略。偶尔想想父母,关心关心他们,就不会发生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惨剧。

  我们都一无所有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拒绝是接受,全在父母的指引,心灵的抉择。

  有人医治父母,千金散尽;有人赡养父母,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父母,有人选择拒绝赡养父母。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对于孝顺要做的太多太多,只想说,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父母,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如果你是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净、漂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我们还没有彻底的老去,但衰老是终究会到来的盛宴。让我们在回忆着当初对父母做的一切的同时,感受子女对我们同样做的一切,那是怎样的美妙。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6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妈妈带我一起去外婆家。

  还在路上,我的屁股受不住了,因为长时间坐在电瓶车上太久了,屁股麻木了,我生气地说:“都开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到啊。”

  “快了,快了,马上就到了!”妈妈对我说。

  一不小心,妈妈走错路了,结果很快就到外婆住的那个镇上了。妈妈在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干嘛买这么多东西啊?”我瞄了一眼重袋子,惊奇地问妈妈,“这是送给外公外婆的吗?”

  “是的,今天你还要为外公外婆做一件事呢!”

  我们一来到外婆家,我就向外公外婆打招呼:“外公外婆好!”

  “好!”外公外婆见到我们很高兴,马上迎了过来。

  我和妈妈来到屋里,妈妈一共削了两个梨,让我去送给外公和外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外公外婆面前,看见外婆想看艺术品一样看着我。我说:“外公外婆,这是给您们的梨。”

  外公摸着我的头,乐哈哈地说:“孙儿长大了,变得懂事了。”我一听到这句话,就羞得面红耳赤。

  吃午饭了,我端来一碗如雪的米饭,对外公说:“这是您的。”外公说:“O(∩_∩)O谢谢。”

  吃完了午饭,我在这儿玩了一会儿,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我点了点头,外公外婆依依不舍得把我们送走了。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7

  我记得重阳节那天,我们全家人一家人去了苏州乐园,因为我非常喜欢爬山,爸爸刚买好了门票,我就拉着妈妈飞快跑到山前。山上许多人已经手拉手成群结队地直达山峰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还没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妈妈就进去休息,这时妈妈给我讲了重阳节的由来。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的苦头。村里有一个叫恒景的年轻人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找了很长时间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千辛万苦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不仅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从此以后恒景不怕风吹日晒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地感动,犹如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体内,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感觉终点就在自己的眼前。

  下山的路上,妈妈告诉我今天也叫老人节,我想到自己身上还有爸爸平时给的零花钱,奶奶一直都有肩膀酸的毛病,正好路边有卖棒槌的按摩器摊,我花了五元给奶奶买了一个。

  这次的重阳节登高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重阳节了。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8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9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10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初期,但其名称见诸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古老的重阳节风俗虽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赏菊和饮菊花酒。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据西汉时的《长安志》记载,京城长安城外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着茱萸的人们纷纷登上高台,游玩观景非常热闹。到了三国和晋代,登高活动更为普遍,历代诗人留下许多“重阳诗”、“登高诗”。诗人李白写道:“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重阳前后,菊花盛开,赏菊饮酒便成了节日另一重要习俗。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用菊花泡的酒,既能防止疫病,又可益寿延年。每逢节日,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后世所称诵。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实用】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十篇12-14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9篇12-08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7篇12-04

关于重阳节的优秀作文07-15

重阳节优秀作文汇总十篇12-18

重阳节优秀作文400字十篇12-19

重阳节优秀作文600字十篇12-05

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六篇12-08

重阳节优秀作文合集九篇12-08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八篇12-13

写重阳节作文 重阳节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