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刮痧》观后感

2019-12-02 观后感

  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优秀影片。那么在观看电影刮痧之后都有怎样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刮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刮痧》观后感【1】

  总觉得这是一部以西方手法拍摄的电影。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矫情”、“个人主义”、“敏感”、“歇斯底里”(许大同在听证会上的爆发、妻子狂打游戏、影片最后许大同爬高楼等等)无不是好莱坞电影的代表元素。用西方的电影元素讲述一个扞卫“中华文化”的命题本身就很滑稽,就像影片中唐人街的老中医用英文把“气”翻译为某个中文意思是**(忘了什么词了,不过确实是一个和“气”毫无关系的词语,呵呵)的词语的场景,让人发笑。

  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想用西方的价值系统和词语重新对其以“刮痧”借代的中华文化进行解释(或者说用一个更专业点儿的词,解构),但是我怀疑他是不是能表达清楚。反正我是看不明白的,当检方的律师转述许大同小说的细节的时候,谁会想到“一拳打碎脑袋,脑浆遍地”是许大同用英文描写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呢?当然,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也是反对这种“解构”手法的。不过,我不明白,当许大同口口声声为中华文化辩护的时候,影片的作者的立场又在哪里呢?反对?或者说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清楚过。

  我十分怀疑许大同“扞卫者”的身份,我在想,当他用英文对妻子、儿子说“iloveyou”的时候,当他用“一拳打碎脑袋,脑浆遍地”描述孙悟空时,各自对应的是“中华文化”的哪一种情感?或者说根本与文化无关?就像与赵燕被打案一样,不过是骇人听闻(倒是很像京油和青皮)。

  影片的作者所讲的故事根本不能算作一种“文化冲突”,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文化冲突是不需要证据的,就像教皇理所当然的觉得中国教民不应该祭祖,而康熙也同样理所当然的觉得中国人当然得祭祖。许大同的美国同事用自身的刮痧经历最后说服法官“不是残虐”,表明这个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不过是一场误会。

  影片中唯一的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和那个作为检方证人的许大同的女邻居,当她喋喋不休的发表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宗教”般的感情时,是法官而不是“中华文化扞卫者”许大同阻止了她,而且不是用“宗教”般的手段。确实,法官只能判断世俗争议,文明(文化)的冲突不在他的受理范围。

  至于影片的作者的最终意图,最有可能是在亨廷顿和一些中国人喧嚷“文明(文化)冲突”的时代,以实践的方式对各种文明进行甄别、选择(就像那个法官),从而完成文明的融合,开出文明的新时代。

  《刮痧》观后感【2】

  该片讲述了一个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父亲许大同残虐孩子的证据,继而在法庭上下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

  看了这篇影片后感想颇深,我总体上感受到了影片中要表达的东西。

  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

  通过很多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父爱温暖博大。许大同与其父亲的爱及许大同和丹尼斯的爱。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乐。我为自己是一个父亲而自豪,像所有的父亲那样,我爱我的儿子胜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许大同的父亲在给大同的信中写道:我如今别无他求,就是盼着你们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均用了平安二字。恐怕这是父子之爱的最好表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有,影片中许大同在听证会上表现的急躁冲动,与他作为一位工程师的性格完全不同,我认为是因为他对将要丧失孩子监护权的焦虑以及恐惧造成的。影片中许大同冒着触法的威胁,偷偷带走孩子。随后警察发现他们。为了不让孩子知道真相,他带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这个场面轻松快活,孩子在愉快中睡了。而影片结尾许大同攀爬9层楼,把他对孩子的爱推向顶峰。影片另一场父爱是许大同的父亲对许大同的爱。如他找到检查官说明刮痧的实情,如机场泪流满面的父亲,以及痛斥大同乡逃避的父亲。这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啊!

  《刮痧》中许大同夫妇在事情发展中的不同表现,很好的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不同表现,同时也表现出夫妻之爱的`不同。许大同对妻子的爱是深沉的,简宁对丈夫的爱是细致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许大同夫妻二人喝酒的场面。在这之前,简宁先做的是收拾大同的房间和阻止大同喝酒。当两人喝醉之后,简宁说大同是臭狗屎,大同表示了认同,这是对由于自己不冷静失去儿子的最深的自责。但当简宁说自己贱时,大同却表现出无比的激动,阻止妻子这么说。在这里表现出男人的爱,不善措辞,却又深沉如海。这里也表现出男人坚强背后的软弱一面。

  《刮痧》观后感【3】

  刮痧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刮痧》观后感【4】

  《刮痧》这部电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说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已经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象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两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华夏民族,忠孝礼仪深入人心。民族思想,爱国情操,是每一个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国现代文明国家,区区三百年历史,但短暂的历史恰恰使这个国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没有思想的累赘。现代的国家,主要体现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依法办事,是这个国家更制度化,更规范化。

  当两个文明国家相撞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中国,两千年的发展与延绵,社会每个方面,人们都拥有他们祖先的经验,人们的行为准则,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的默许,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认的行为规范。美国,短暂的历史,决定他必须有一套自己人必须承认的社会准则。而此要在短暂的时间里是实现,就必须依靠明文规定也就是法。

  两个文明各自独立,没有好与坏,中国,你不能说他不行,因为他的民族依靠这个几千年就没有走过灭亡的道路。美国,你不能说他不行,因为他的现代民主,是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尘莫及。

  美国,法律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度,每件事都将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讲人权,孩子,一个敏感的话题,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国人眼里,天经地义,深入人心,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要保护孩子的合法权利,不允许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这个问题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须要交流,才能解决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错误。

【电影《刮痧》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真爱观后感12-09

电影《功勋》观后感10-30

初中电影观后感08-18

电影《1942》观后感-观后感09-22

电影《金牌班长》观后感09-03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12-17

电影观后感_800字09-23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09-14

教师电影跨过鸭绿江观后感12-17

狮子王电影观后感12-13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