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2021-08-13 观后感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建川博物馆观后感,供您参阅。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篇1

  暑假的一天,我随家人来到了位于成都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爸爸告诉我,这是一座私人投资建造的博物馆,却是国内展览面积最大的一座博物馆聚落群,共有十八个展馆,每个展馆都有它特定的主题。

  一进主入口,就看见一位手拿钢枪的战士雕像竖立在一座残存的碉堡上,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往里面没走多一会就到了老兵手印广场,看到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当年正是这一双双手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托起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接着,我又参观了抗战纪念馆,一片片飞机残骸再现了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我仿佛看见英勇的飞行员在飞机中弹后直接撞击敌机的镜头,他们才是中华民族最可敬的人。

  在汶川地震纪念馆,一辆辆灾难中被砸坏的车辆和救灾重型吊车被展示在我们眼前,告诫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最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一群为祖国的解放和自由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壮士屹立在广场上,坚定地注视着远方,里面有些人名是我熟悉的,也有许多是我不曾听过的,我在每位雕像前一一仔细看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我想把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心中。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未了安宁,收藏灾难。这是建川博物馆创立的初衷,现在我更加明白这些话的意义了。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篇2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篇3

  星期五,一个本该在校上课的日子,但我们一起去了位于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也就是老师们所说的课外教学。 在此之前,我对建川博物馆便早有耳闻,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特别的是这个博物馆并不是由国家投资修建,属政府行为,而是由一位名叫樊建川的个人投资修建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1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我们一大早便抵达了建川博物馆,可能是因为,这是少有的户外教学吧,所以同学们的脸上都毫无倦意。首先吸引我的,是园区里的工作人员的穿着,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都穿着那时候川军的制服,一下子,我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名叫“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的地方,远远地便看见了那灰白的广场上鲜红一片,广场的灰白更加突出了那片鲜红,使人不禁心里一紧。走近了看,原来是一个个印在玻璃板上的红手印组成了那片鲜红,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每个手印墙上都排满了手印。听解说员随后的介绍才知道,这些手印全都是抗战老兵的手印,当年正是他们的双手挥舞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正是这些手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侵略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起。而之所以把玻璃板排成V字形,是为了寓意胜利。

  我们没有在那里过多的停留,但那抹鲜红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以至于后来参观“二战馆”和“武器馆”都心不在焉的。那些红手印大小不一,表明它们来自不同的人,但那些不同的人有着共同的信念,这也是手印墙存在的的原因吧,他们把热血撒在了这片土地,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没错,它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不知走了多久,肚子咕咕的叫着,正常的生理反应,提醒着我们是时候该吃午饭了。所以,当解说员说“我们前往下一个馆”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家的脸上有一丝不快,但又没办法,所以只有一边小声抱怨一边前往下一个馆。可当我们看见那大大的馆名时,所有的抱怨声都止住了,整齐得就像约定好的一样。那是“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气氛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因为那是一场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灾难,虽然我们并没有处于震中,也没有同学受伤,但那地动山摇的一刻,还是被我们永远铭记在生命中。

  建管人应该是希望还原灾难的本来面目,所以场馆里再现了许多地震时的场景,倒塌的房屋,面目全非的汽车,永远停在14时28分的钟表,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向我们哭诉着那时的惨烈。当看到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的遗物和照片时,鼻尖的的酸楚感提醒着我,虽然已近事隔那么久,我却还没有忘却。那些年轻的生命,被上帝选中,要提前和这个世界说再见。所以能留下来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那些孩子的文具,也被展览了出来,那色彩鲜艳的文具,和逝去的生命的黑白,成了最强烈的对比。而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被放大成两层楼高的黑白照片,被悬挂在显眼的位子。那时遇难孩子的家人,抱着孩子的遗像,站在埋葬了自己孩子的废墟上,他们脸上的悲痛并没有被黑白的颜色所掩盖,因为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不仅如此,展馆还展出了地震时,那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的英雄们的相关物品,林浩,吴家方,薛枭,范美忠,甚至还有温家宝爷爷当时用过的扩音喇叭,就是通过那个喇叭,温爷爷把国家的关心传达给了受灾民众,也是通过那个喇叭,温爷爷说着让灾区人民安心的话。正是民族的团结,使汶川人民挺了过来。

  走出了馆场,回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我深深的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着,我深深的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而骄傲着,我想,这会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思想精神上的烙印。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1.博物馆观后感

2.《金刚川》观后感

3.敕勒川博物馆导游词作文

4.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5.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6.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7.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8.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上一篇:《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 下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