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通过讲述美国女记者露茜在大庆的所见所闻,揭开了很多王进喜鲜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还原和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铁骨柔肠的铁人形象。下面给大家分享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铁人王进喜》,看完之后很有感触。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影片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通过讲述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王进喜所表现为国家,为人民昂扬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触。
本片的主人公王进喜出生于1932年,逝世于1970年。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设备不先进,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有一次,有一位工人为了保护设备,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事迹十分感人;还有一位工人,在工作时不幸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王进喜受到了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
王进喜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敢创新的实干家。干起工作来,不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肯动脑子,用心去干好工作。我们要学习铁人的这种钻研精神,勇敢创新,大胆改革,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们要学习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2
学校组织看电影《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对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在当今这个社会中,随着我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他那种铁人的毅力和意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像他一样坚强,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精彩发言,他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得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只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
看过的当晚,我一宿未眠,一宿的未眠却不能化解我的忧愁,一宿的未眠却不能理清我的思绪;相比之下,我是多少的渺小呀!有时生活的压力压得我很烦,烦的几乎想爆发,很想释放,却无法释放,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忧郁!看着周围同事,他们面对跟我一样的压力,他们是那样的激情,充满活力,而我是这样的委靡、沮丧,这种落差真的很大,有时简直就是一种煎熬!通过看影片后,我感到我目前的困境与当年王进喜面对困境相比,简直就有天壤之别,他能用他的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难道我就不能像英雄学习,战胜困难吗?对比后,我突然发现,这一切好像都缘于我自身的懈怠、不努力,古人云:“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驰。”我就是懒字当头、好逸恶劳才造成今天的局面,这是我的咎由自取呀!我应当像铁人那样——乐观的生活、勇敢的坚持,尤其是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定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往往会面对很对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随落的话,那我们就是一个失败人!在接受生命磨耐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耐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耐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自已的责任,牢记自已所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时,像铁人一样,绝不能轻言退缩,勇敢的直视生活的磨难吧!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3
时间总是走在我的感觉前面,两个礼拜的日子或在忙碌或在等闲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可当我下班后走在马路上听见不知何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响起时,脑海里依旧浮现着电影“铁人”中的一些场景,尽管这些声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却都给我一种超越时空、让人天马行空的错觉。
在这部献礼片中,铁人王进喜给人的印象特别深,质朴真情的言语,简单感人的动作,将那个年代所有石油工人甚至所有工人的那种无私奉献、敢打敢拼、不计个人得失的务实精神尽情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种展示恰似一种娓娓道来却又汹涌澎湃的“视觉冲击”,是让人的身心得到一次全面升华。
说起王进喜,第一感觉都会让人想到他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抒怀,以及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自己身体充当搅拌棒时的感人场面。我顿觉得浑身血脉贲张,激情澎湃。是啊,为了国家的财产,他们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跳下去。这种场景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虽然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但就是这种精神,呼唤着我们。每当吹响建设的冲锋号时,我们的热血沸腾,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不论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汉赋,还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唐诗,抑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宋词,总能让我穿越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五千年的荣耀犹如一幅长卷,此时彼时,此地彼地,在错位中让我感到中华民族的自豪。当1960年的大庆在现代电影技术下如此逼真的展示在我面前时,我同样会错位的感觉到自己是否正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场景,在那艰苦的环境下我同样会挥洒自己的热血青春,同样的为了理想、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在建设和谐社会、在实践前提下,这种精神,我们要大力提倡,时时以先辈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实践,为国家、为民族、为企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铁人”。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4
记得小时候就经常听到石油铁人王进喜,先进标兵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名字,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年幼时候,这些名字就只是一个个平面的文字,没有立体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没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鲜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温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这些二维的文字才变成三维的人物。
影片中,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有这样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没饭吃会贫血,国家没有石油也会贫血,贫血就会被人欺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穷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就是这样一种只管付出不记回报的奉献精神。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时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是新时代的石油工人,刘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油田会战的第二代人,他的父亲刘文瑞和王进喜是同时代的人,父亲因为有文化底子而被铁人重点培养,但父亲最终辜负了铁人的期望,虽然父亲当年的退却曾让刘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同样经历过重重的困难,在他心中也是“铁人”。在面对茫茫沙漠,在遇到队友被困荒漠的危机关头。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无边际的沙漠,怀揣着当年父辈开拓北大荒的坚定意志,沿着父辈的坚实脚印义无反顾一步步走向队友。他用实际行动将铁人精神继承与传扬了下来。
金色的大漠和白皑皑的荒原,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旧时井架,老铁人高亢的号子与新铁人悠扬的歌声……所有的新旧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那铁人精神,经久不息。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5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话。
王进喜十五岁时当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后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又担任贝乌五队队长,带领工人为中国石油做出了大贡献。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他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我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早晨,我会把同学们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放学时,我会把教室里的灯和窗户关掉,班级里有东西打碎了,我会及时把它打扫干净,轮到我们组做值日时,因为我个子高,力气大,我会挑同伴够不到的活,如擦窗台、擦黑板、拖地等,在家里,我有时间了就会帮洗碗、洗衣服。
就在前几天,学校组织学生给南疆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衣物,我把我自己和哥哥的衣服整理了一大袋,爸爸妈妈担心我提不动,准备开车送我呢,可我坚持自己提到了班里,一路上有好几位叔叔阿姨要帮我提,我都拒绝了,东西很重,我提得很吃力,但想到爸爸妈妈说南疆很多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我就不觉得累了。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叔叔因腿部受伤上台阶行走困难,我立刻跑上前去,扶着叔叔过了台阶,叔叔夸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但今天我读了铁人王进喜这篇课文后,才觉得我平时做的这些事是多么微不足道呀,我们都应该向铁人学习,做一名勤劳、勇敢、愿意为他人服务、为国争光的好学生!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6
今天单位组织观影《铁人》。看完之后很有感触。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让人感触很多。
那个时代,也许物质很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影片里面刻画的那个“刘思成”的角色,跟铁人的人生选择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终吃不了苦,当了逃兵。只是他的儿子成了新一代的劳模。在当时的人看来,那人的举动真的是太让人愤慨了。怎么可以那样?但是今天再来看,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那么高,不可能人人成为英雄。刘思成,他也想坚持,也曾经真实地努力过,但是最终还是受不了,所以放弃了。作为一个书生,身体条件不适应,最终放弃,对他来说,一辈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了。在那个年代,曾经真实努力过的人,我觉得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去学习。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相反的,我觉得导演很厉害,把人性里面一些真实的东西放到了电影里面,而不是一味地树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那样,才不会出现那么多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有那么多的学生脆弱地走上轻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啊!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7
铁人王进喜,一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已经浓缩为铁人精神,和他的'英名一道永载史册。
王进喜的名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但那时我只知道王进喜是石油工人、是全国劳模,至于他具体的事迹却所知甚少。09年7月9日,我有幸作为大重设计院的一名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使我对王进喜本人及他的英雄事迹有了完整、深刻的了解。
六十年代的中国,物质缺乏、经济落后、科技水平相对不发达,那时石油工人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设备跟不上,就连每天的三顿饭也很难吃饱。面临此种状况,王进喜不仅没有后退,而是带领着1205钻井队克服种种困难,以五天一口井的速度创造了石油勘探史上的奇迹。由于设备差、物质又短缺,面对井喷大家束手无策,如果不把喷口压住,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就连大家辛苦搭建起的井架也会被吞噬到底层中去。在这危急时刻王进喜毫不犹豫纵身跳进水泥池中,用血肉之躯充当搅拌机。井喷被压住了,可是王进喜身上却满是被水泥烧起的大泡,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王进喜不是铁人,他和普通人一样都是父精母血的肉人,可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却比钢铁还要坚强。王进喜的心中没有个人,只有国家,他深知石油的丰富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他甘愿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王进喜在我心中不仅是铁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
看过王进喜的事迹后,不禁的让我联想到《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他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可是他们却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凭借的不是书本上的教条理论,不是无条件的服从,而是凭借着自己摸爬滚打几十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凭借的是他们超人的智慧以及着满腔的爱国热血,我觉得他们才是最值得敬佩的英雄。
铁人已去,事迹长存。王进喜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模、是伟大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让我们向铁人致敬……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8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9
星期四下午,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铁人》。被称为“铁人”的实际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进喜。
故事发生在1960年松原会战时期,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得到这个消息后王进喜和他的徒弟们迅速赶到东北,开始了石油大会战。刚到东北,钻井各项设施不完善,没有吊车,没有拖车,王进喜带领他的徒弟们用肩膀、用脊梁、用血肉之躯一点点的将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进行开采工作。王进喜想尽办法克服了开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这场电影看下来,有几处让我感觉特别的辛酸:
一、王进喜带领徒弟们用血肉之躯搭建井架的时候,他们的口号,他们坚毅的神情让我震撼,感叹于他们的精神,这是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我想,应该就是王进喜说的,要努力让国家摆脱贫血,摆脱被欺负的局面;
二、发生井喷时,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抑制不住。有人劝王进喜赶紧带着徒弟们离开,而王进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许倒,随后带伤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喷,保持了井架和钻机。看着徒弟们纷纷效仿师傅跳进水泥池的画面,我才意识到什么叫做人像钢铁一般坚强,也才理解了开头王进喜的那句话:我们来这,就是玩命的。
三、闹饥荒期间,王进喜宁愿犯错误也要给徒弟们换取口粮。即使在小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差熬不住饥荒,熬不住艰苦的日子要逃跑时,王进喜还是把口粮袋和护膝塞进了小知识分子的怀里,告诉他要好好做人体面做人。四、井架有东西掉落,砸到徒弟万堂的头上,王进喜急忙赶来后询问万堂,万堂开口说,师傅,我没事。看到这里,我真是难受的想流泪,胸口很闷。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我们挑活干捡活干怕苦怕累是多么羞愧。
电影看完后,王进喜的那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想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0
翻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在大庆石油混战的这一页,你会看到一个先锋人物,那就是铁人王进喜。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听到了他的壮举,对他有很高的钦佩之情。听说,但从未真正的了解,在看过《铁人王进喜》电影之后,再通过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对铁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做过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苦的,也许正因为是这些不一般的经历,造就了铁人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钻井工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一名党员,他是1958年带领全队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的领头人,他带领的队伍荣获了“钻井卫星”红旗,这些数不清的荣誉的背后是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不断地艰苦奋战钻井取得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着他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始终会在油田的钻井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他是一个有奉献精神、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在每个队都在争第一的时候,他能帮助其他的队伍解决困难,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的队伍一起钻井,成为钻井队的好带头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我想如果没有王进喜同志这种乐于助人,与他人一同进步的思想,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种乐于奉献,不为私欲,积极为国家的发展,为了更高水准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说不论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是党员,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进步,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努力。
铁人王进喜同志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钻井工作,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坚持工作。他的这种精神不禁让我们大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切,我们现在不知还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里呢!现在的我们可能不用在面临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而且因为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很少会联想到饥荒、恶劣的天气之类的。但是我们要学的是铁人的这种精神,但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呢?
当这样的一个疑问冒出时,我们迟疑了,我们没有铁人那样的精神,没有铁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们总是在困难的面前迟疑,迟迟不肯做出果断的决定,解决困难,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难。沉睡的人们,还在迟疑的人们让我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来证明任何困难我们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难太大,是我们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拿出铁人的精神,用铁人的乐观和坚持,来克服一切困难。
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对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难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难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难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说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铁人一样,绝不轻言退缩,勇敢直视生命的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不再软弱,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心软”。
铁人我们永远的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断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成为可能人物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1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2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3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在市总工会的统一安排下,热电公司工会组织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
电影《铁人》以黑白和彩色两种形式、两条线索交错进行来描述 “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劳模和以刘思成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间传承的故事。影片既重现了几十年前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艰苦场面,又展示了新时期青年人继承前辈光荣传统、爱岗敬业的风貌。
王进喜,一个普通的西北汉子。平日里,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饿着肚子还要诙谐幽默;然而,王进喜被称做铁人,主要因为他的那种无坚不摧的顽强精神。关键的时候,大吼一声,挥手就跳,“舍得给你”,做人肉搅拌机,敢于牺牲,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这首没有经过任何刻意修饰雕琢的语言体现出了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
气冲云天;在地位和荣誉面前,铁人掷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全国人民的荣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王进喜在那个年代所表现的为国家、为民族昂扬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我们所有员工都应该铭记和学习的。
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位“小知识份子”的角色,这位小知识份子当时没有坚持住,虽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许多,双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终生的烙印。晚年还一直在忏悔他当初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儿子“刘思成”替他完成他没有完成的责任。
刘思成是我们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内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坚定,明了,清晰,他的内心活动是影片情节发展的中心轴,同样是钻井工,为什么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区别这么大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当看到铁人在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的危险时刻,他带头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当看到铁人拖着伤腿在誓师大会上简洁豪迈的一句 “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时,只觉得感慨万分,铁人形象骤然清晰。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是什么让他们那样充满干劲?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与今天的我们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丰富多了,而且斗
志昂扬,奋发向上,这种动力就是“信仰”。 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有些空虚。现在看来那时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纯粹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在喧扰复杂的今天,我们更要以“铁人”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引导职工把学习“铁人”与学习身边的劳模结合起来,把发扬工人阶级敢于争先的品质与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承老一代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4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5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0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
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6
这几天,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铁人》这部电影,让王进喜这个我们从小就听到的名字更加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间也彷如回到昨天,那时的沙漠,戈壁,那时的艰苦环境,使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小的时候,就在不断听到王进喜的事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也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但是感受却远远不及看到画面。影片就再现了那段历史,在影片的开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荒凉,艰苦是影片的背景。但钢铁意志的王进喜却没有退却,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
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终于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保证了按时开钻。房东老大娘的话,很好的表现了王进喜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铁人。
事情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水泥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随后,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也没有打垮王进喜钢铁般的意志,他想尽办法激励队友,省出自己的口粮。使工作能继续进行。
这些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就像是一段奇迹,虽然现在的环境不再有过去那样艰苦,可能也不再需要我们人拉肩扛的作业,但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却是不断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学习的。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我们要深刻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铁人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想铁人精神,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感觉变小了很多。想想铁人的话语,坚持,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影片中穿插的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片段就很好的体现了,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永恒的价值,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这种精神,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勇于面对并战胜各种困难。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 篇17
很小的时候,就对60年代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标兵与楷模。在观看了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铁人》中,导演用“老电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惜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铁人》中的王进喜形象丰满、生动。展现给大家的并非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大英雄,它还原了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王进喜,影片中的王进喜是个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层“师傅”,他爱骂人,急了还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酸胳膊软,影片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工人师傅王进喜。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刘斯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在那食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通用17篇)】相关文章:
弘扬铁人精神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7篇)01-20
弘扬铁人精神学习心得体会(通用7篇)02-25
2022弘扬铁人精神学习心得体会01-20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通用5篇)03-15
关于弘扬铁人精神学习心得体会400字01-20
上甘岭观后感(通用2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