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事背景应该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左右,不去论日本与中国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关系。
二郎和菜穂子的相识很浪漫。在火车上,二郎坐在火车的三等车厢外栏壁旁,翻着书页,风吹起了他的帽子,旁边二等车厢的菜穂子也在车厢外面,她接住了他的帽子,却差点摔落,他过去接住,女孩用法语说“起风了”,男孩用法语回答“唯有努力生存”。
虽然车厢体现了他们的物质差距,但是精神上相通。
火车行驶一会,遇到地震,村庄里起火,二郎帮助菜穂子和她的随伴回到了家。他俩一别两年,重新相遇。
二郎的梦想是造飞机,小时候就经常做梦遇到意大利设计师卡普罗尼,指引着他追逐他的梦想,在团队一次次失败后,最后他设计的飞机试飞成功,可是在战争中没有一架成功返回,这本就是被诅咒的梦想。
菜穂子和二郎再次相遇的场景也是无比浪漫。菜穂子在山坡上画画,绿野与裙角随风舞动,二郎在小路行走,两三次相遇后,他也知道了她是火车上的女孩。
穗子病重,没有去医院而是陪着二郎。肺结核本来医治不好,二郎选择了梦想,选择了和穗子走过最后的时光。二郎始终是事业至上的,他心心念念的飞机是他一直处于忙碌中,他不可能中断他的设立陪穗子去修养,也会在室内抽烟,虽然不利于穗子的病。这是理性的爱。
二郎折飞机,纸飞机飞到穗子楼上那一段的音乐太好听了。
还有“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的法国诗句和英国童诗“谁曾见过风”。
我不深刻,也不愿深刻。被诅咒的梦想,现实落败的差异,那就随风而去。
02
对于这部电影,我觉得实在是让我感慨万千却说不出话来。
我们中国人很少能将这样的电影搬上荧幕,这样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对于战争的厌恶,我觉得这都是世界上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
虽然很多人说二郎是一个抛弃妻子的人,我觉得实在是有失偏颇,我们的韩剧鸡汤看的太多了。电影中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美好的结局,但是爱情本来就只是二郎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还有事业,还有他的梦想,每个人的爱情都应该是和事业生活并驾齐驱的`,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又怎能期盼完美的爱情和永远爱你的人呢?我觉得我们对于爱情的思考,真的要再深入的去想想,不要只是流于电视剧表面洗礼,就成为你一生的爱情哲学。
同时,我对于宫崎骏先生表示深深的敬佩。很少人能够清晰地反省自己的国家历史,这是一个很矛盾、很痛苦的过程,他的心不仅仅关注着日本,更有着世界。
我也看到了作为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深度和胸怀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宫老先生所说:“如果创作前就想着商业利益,观众喜欢不喜欢,那就不会成功,创作需要忠实于自己”,让我也深受启发,我想我的设计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引领,凭什么引领,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我看很多遍,期待日后的影评能够对这部电影有更深层的了解。
03
《起风了》观后感 我怀着这是一部和《辉夜姬》相抗衡的电影,是宫崎骏和高畑勋这两个一生的朋友和对手的决战这样的心情去观看《起风了》。
但看完后,却觉得这两部电影没有可比性。宫崎骏和高畑勋也是。他们是两个非常不同但同样伟大的人格。
高畑勋先生的辉夜姬尽管包裹着理想主义的外衣,甚至以神话为故事背景,但其实无处不透露着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宫崎骏先生的起风了虽然定在了一战后的日本,表现了一些战争、灾难,似乎是很现实的影片,但其实通篇都在歌颂少年的关于飞机的梦想,就连片中的爱情都是那么梦幻。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是通俗意义上的,而是指看事物的角度会倾向于看到事物令人担忧的地方。比如最近一个小事的成功,乐观主义者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大的成功一定就在前方。但我们却会想,自己的这个小成功不过是个巧合,若要获得真正的成功还有太多艰难险阻。
这样的思维习惯下,《辉夜姬》比《风起了》给我留下了更深刻隽永的印象。不知为何感受到世界的无奈和辛苦总给我一种超然的神圣感,也许这就是悲剧的审美体验。 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里说高畑勋先生异常拖拉,事情做到一半时人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总是要助理一催再催。《辉夜姬》两个小时的片场花费了整整十多年。《名侦探柯南》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已经画了好几百集。高畑勋先生在国外的名气比不上宫崎骏先生。而宫崎骏先生每天一大早去吉普力工作室,调好时钟,工作一段固定时长,期间还要记得做广播体操保养身体,最后他按时下班,日日如此。
是不是很怪?作品现实主义的高畑勋先生在生活种却好像有点玩世不恭和任意妄为。作品理想主义的宫崎骏先生却犹如清教徒般严格管控着自己的人生。也许是因为心里面有座天空之城的滋养,所以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在常人眼里难以忍受的严格生活并没有太难。而认定了现实无奈又无望的现实主义者,生活本来就是痛苦的,自己再设置严苛的生活为难自己还怎么活?
【起风了观后感】相关文章:
风起风落话沉浮作文11-24
风起风停的那一刻作文07-31
长大了,也就孤单了05-20
夜深了05-25
上课了04-08
下雨了01-24
中奖了01-07
立冬了05-08
摔跤了12-16
下雨了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