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观后感及影评

2019-04-24 观后感

  《护送钱斯》观后感

  在很多电影电视中,我们可以看见美军官兵,在见到上级的时候,都是满不在乎的举手一碰帽沿,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美军官兵并不严肃。可在看过《护送钱斯》后, 看到每当美军遗体出现,麦克上校和每个美军官兵,缓慢严肃的军礼,每个转运的工作人员的肃立和手贴心礼,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即便确定葬礼上将不会开棺,钱斯的遗容也永远不会展现在众人面前,但他的每一处伤口和血痕还是得到了最细致的擦拭,伤残的部位也得到了整容。他的遗物被精心地收集起来进行清洁,清除血渍、消毒和抛光,给钱斯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并配以合适的勋章和勋带。尽管这一切并不会为人所见,但是政府还是不惜巨资,只是为了让一个阵亡的士兵在死后获得应有的尊严。他们明明知道,由于遗体受伤严重,他不会被人瞻仰,而在军方的太平间,众多工作人员一遍遍擦拭着战士的遗体和染血的遗物,试图还原其生前的状态,一名黑人女军官用一双黝黑的、灵巧的女性的手安抚着死者净白瘫软的手。而为遗体制作军装的人更是努力的把军装做得最好,虽然他们知道没人会看到这身军装,但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他们默默的把军装做的最好。他们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对死者及其遗体的尊重。

  从美国东海岸的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出发,至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钱斯的家乡,路程超过3000公里。一路上,麦克都感受着普通民众对护卫队和钱斯遗体的敬意。灵车司机理查将麦克送至机场并嘱托麦克,“让他们家里都知道我们惦记着”;机场检票口工作人员感谢麦克为此做出的奉献;在飞机上,一名时尚的女孩坐在他身旁,并在和朋友的短信中打趣地说自己和一名帅帅的兵哥做伴。当她得知麦克此行承担的任务后,立即向麦克说:“抱歉,我不知道。”然后对其表示敬意。在抵达目的地后,机长通过广播告知机上的乘客:“我们的航班此次还搭载着一名阵亡士兵,请大家留在座位上让护卫队员先下飞机。”在行李装卸口,当钱斯的遗体被慢慢运出时,所有乘客、机组人员、搬运工都停了下来,肃穆地站着为逝者祷告。在乡间的公路上,一名卡车司机看到行驶中的灵车不时脱帽并开启车灯表示自己的敬意,随后一辆辆飞驰的汽车都打开了车灯并放慢了车速,自发组成了车队共同护送这名年轻的战士回归故乡……其实,在影片当中还有很多情节让我感触、让我动容。理查、乘客、机场工作人员、机组人员、司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永远安眠的钱斯致敬。虽然他在一场他们并不一定认同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得到了人们最崇高的敬意。

  麦克跨越了大半个美国,在基地、机场、仓库、车站,一次次以庄严、郑重的军礼护送着遗体。每一个军礼,都如同一道特殊的光芒,打动着我。

  对于这些身盖着星条旗的士兵而言,他们履行了自己对国家的职责,现在可以回家了。也许就在数月前,他们也是搭乘同一架飞机为了“国家利益”跨越了半个地球奔赴疆场,他们来时是站立的,而归去却不得不躺下。他们为国牺牲,站着是一个男人,倒下也是一个男人。人生最后的旅程注定不能亲自走过,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国家,国家又如何报答他们的牺牲呢?

  当灵柩从费城机场搬运至飞机的过程中,在数十米外的候机楼有两位孩子透过厚厚的玻璃见证了整个过程。也许他们还不明白下面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一定从好奇中感受到了肃穆和庄严,迈克尔中校忠于职守和一丝不苟的形象将给他们的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感受到了军人的威严和光荣,这也许会成为他们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动力,用国内通常的说法就是榜样的力量。

  飞往明尼波利斯的班机上,一位空姐将一座十字架赠给了迈克尔中校,于自身而言十字架是个人最重要的护身符。当得知阵亡者的灵柩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位空姐无论与死者还是护送员都素不相识,但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在不惊扰其他乘客的前提下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中校在后来将这份珍贵的礼物转赠了钱斯的父母。

  迈克尔和灵柩抵达明尼波利斯后需要过夜等待第二天转机,虽然政府已经为迈克尔预订了当地的酒店,但是中校拒绝离开而坚持在仓库陪伴钱斯,只是向机场工人要了一把椅子、一条毯子和一件御寒衣物,他的话坚定而又发自内心:“我真不想把他一个人留着这里”。而事实上,迈克尔中校彻夜未眠,在他心里钱斯不是一具僵硬的尸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他的兄弟,所以他不能丢下钱斯不管。这是他的使命,更是他的心意。

  在搭乘前往比林斯的班机时,一位美丽的女孩成为了迈克尔的邻座,由于并不知情她对中校开了一些玩笑。当飞机降落后,机长告诉全体乘客,飞机上搭载了一位阵亡士兵的遗体,希望能让护送员和灵柩先行离开。当女孩知道了这一切后,立刻用严肃代替了笑容,她向迈克尔表示道歉并希望得到他的原谅。当迈克尔向搬运中的灵柩敬礼的时候,女孩和同机的所有乘客一起行注目礼,人们在默默地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捐躯者隐隐抽泣。

  从比林斯机场到钱斯的家杜波伊斯镇需要5小时的车程,在装运殡仪车之前,迈克尔仔细地为钱斯的棺木拆除了航空包装,并整齐地包裹了美国国旗。在接下来看似枯燥的行车旅途中却不经意地迎来了本片的第一个高潮,怀俄明地处洛基山脉,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黄石国家公园,在护送钱斯的旅途中虽然窗外风景如画,但是迈克尔中校却无心欣赏,心中的责任感让他心无旁骛。一辆卡车从左侧超车吸引了他的注意,卡车司机在与中校的车平行时打开了汽车的前灯。随后,更多的车超过了他们,并同样打开了车灯,当镜头的视角扫到汽车的后窗,在他们的身后更多的车排成了一列伴随着他们同行,并且同样亮着车灯。当镜头从远处拉到广角端,令我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之前超过的汽车并没有离开,而是在灵车之前开路。一列自发的护送车队在群山中蔓延,他们用自己的.光明为逝者照亮天堂之路,他们用自己的护送安慰自己的灵魂。看到这里,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不得不为之动容,一股电流涌到脑际,不觉中眼眶已有些许湿润。

  灵柩送抵杜波伊斯镇的当晚,当地退伍老兵为钱斯举行了纪念活动,很多人对迈克尔中校表示感谢,因为一位高级军官护送士兵灵柩回乡是一份光荣,而中校始终表示能够护送钱斯回家是他的荣幸。在这里,钱斯的战友安兹中士向中校介绍了钱斯的为人、英勇和牺牲的经过,他为自己不能挽救战友的生命而表示深深的自责,当他说到“我就是无法相信我还活着而他没有”时,迈克尔中校劝慰他:“我很高兴你能在这里”。是的,中国有那么一句话“活着就好”,当一个人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离死别,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呢?虽然迈克尔如此劝解他人,但是他自己也为不能亲历战场而深深地自责,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名真正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了。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对他说:“你把钱斯带回家了,你就是他的见证人了,要是没有一个见证人,他们就这样消失了!”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他们的价值和精神需要见证者的传递,他们的光荣需要别人的分享,他们的为国捐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崇敬。这句话让迈克尔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给予了钱斯所能得到的最高尊严,并且在护送过程中分享了钱斯的光荣,他的军人身份和价值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得到了释怀。

  在第二天的告别仪式上,全镇的居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悼念钱斯,并且一路目送着钱斯的灵车前往墓地,在接近墓地的道路两边童子军手持国旗站成两列为钱斯守护最后的路程。葬礼按照军礼进行,仪仗队鸣枪致敬,礼毕后海军陆战队员分别将两面国旗折叠整齐后分别交到钱斯已经离异的父母手中,“来自美国总统、海军陆战队统帅,以及一个充满感激的国家,请接受这面国旗作为您的儿子对他的国家忠诚服务的证明,愿主保佑你!”而钱斯的父亲,同样是一名越战老兵,他将自己两枚分别刻着“1960”和“越南”字样的勋章永远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当参加葬礼的人群渐渐离去了,在苍茫的墓地中只有迈克尔中校和钱斯的灵柩,迈克尔噙着眼中的热泪向钱斯敬了最后一个礼,这是军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来源于迈克尔中校这篇护送报告在网络的传播,也许这样的事情每天的都在发生,只是一名高级军官的参与使其更具有了代表性。军人不管是因为对外参与何种性质的任务而身亡,但是对于他们为国捐躯的性质是同等的,作为他们的祖国有义务让他们受到有尊严的对待!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宣扬美国价值的主旋律电影,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我们的定式往往离不开“灌输”、“说教”、“苍白”等印象,从而让我们从主观上对主旋律电影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排斥,但是《护送钱斯》却彻底颠覆了主旋律在我内心的印象。没有伟岸光辉的英雄形象,没有惊天动地的人物事迹,更没有一波三折的情感历程,《护送钱斯》却能够像一条温润的小溪缓缓地流过我们的心房,让我们这些并不十分了解美国文化的人也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莫名的感动,《护送钱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真实是一把无形的卡尺,只有真实方可打动人心。不可否认,《护送钱斯》作为一部电影不可避免地会运用一些艺术化的渲染,但是一件普通的事件、一些平凡的人物、一些自然而然的举动在朴实无华的表演中是显得如此地真切。也许,伴随着美国对外战争的持续,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所以即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色,他们的表演依然是那么自然而毫无破绽,他们的敬意甚至不是源自表演的需要,而是从内心油然而生。

  影片并没有从正面来塑造钱斯的形象,导演没有重现战场的惨烈和钱斯的英勇,甚至除了结尾那些钱斯童年的剪影影片从前到后都没有展现钱斯的容貌。但是,当我们看完整部影片,却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那就灵柩内并非一具僵硬的躯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更多的信息来自第三方的转述,战友和朋友们对钱斯的描述和介绍,指挥官在信中对钱斯的评价,钱斯的英勇和对战友的友情最后由钱斯所获得的6条勋带得到了客观的佐证。所以,迈克尔中校直到钱斯入土为安前依然把他看作是一个活着的人,他不但是钱斯的护送者,更是钱斯的战友,所以他绝不允许自己让钱斯忍受孤独的煎熬。

  影片导演通过一名牺牲士兵的遗体护送全过程这样一个视角,来描述一场政治上缺乏正当性的战争的始作俑者,这种结合和创新的思路真的令人钦佩,其影片效果更是没有丝毫的逊色。有些网友说这部影片又是一部美国主旋律下的一部鼓励美国人参军的影片,我觉得是不是主旋律这不重要,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政治主旋律,那些喜欢拿政治说事的人眼中永远看到的就是非此即彼的政治性,但我看到的是这部影片最表面、最直接的是在表达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 通过影片我们更看到了美国人的团结、互助、礼遇和民族精神,而制作人深深知道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他只要将民族感情刻画地足够深刻,全世界都会为他的作品鼓掌。事实上他已经做到了。

  影片主演最后的一句内心独白还提到,“人们缅怀钱斯英雄般牺牲,更记住他英雄般的长存,但颇具讽刺的是,如果世界多一些像钱斯这样的人,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美国海军陆战队”。

  可见,影片最终的落脚点并没有为美国政府发动伊战歌功颂德,而是回归到世界和平。这就是美国电影,这就是美国人民,在能够充分彰显美国人智慧、情感、立场的同时,永远不失理性精神。同时也让人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军人能一次又一次的投入到万里之外的战场。因为不管美国民众是否认同那一场战争,但这些在星条旗下战斗的美国军人至少得到了每个美国民众的尊重。 与此同时,我也想到了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看到的一幕,武警战士在执行巡逻任务,一路不时有吹口哨喊口号和嬉笑的外地游客... ...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军人地位不断的下滑,在美国,在俄罗斯,在英国、法国,军人的社会地位相对高些。

  《护送钱斯》影评

  看这个片子,最先想起吴念真的《太平天国》:阿盛和弟弟去偷美军的军需物资,结果偷回来两个大大的铁家伙。他们以为自己发财了,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一黑一白两个阿兵哥。原来,那是美军的棺材。阿盛沮丧之极,却转头对老婆说:将来死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死掉的兵哥都会用铁棺材来装。

  现在,《护送钱斯》让我们看到美军处理阵亡将士遗体的整个过程。噢,原来并不是用铁的棺材,是用盛满冰块的棺木空运回国。那里有专门的殡仪官整理遗容,每一件遗物、每一寸皮肤都会被仔细擦拭。遗体会经过X光检测,还专门拍照存档,更有专业的后勤人员制作各种款式的军装替他们换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有一名军方人员护送遗体回到家乡。

  钱斯·菲尔普斯是一名普通的海军陆战队员,一等兵,2004年死于伊拉克,年仅20岁。后来,他的同乡上校麦克·斯特勃主动申请护送灵柩回乡。影片事无巨细地展现了斯特勃上校一路的历程,所到之处,人们对死者表现出的敬仰之情让人动容。

  不过,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美国人民的感情如何朴实无华,而是美军在处理遗体过程中那种强烈的仪式感。每一次见到棺木时,不论在殡仪馆还是在机场的行李仓库,斯特勃上校都会缓缓地敬个军礼。在他携带的物品中,除了钱斯的遗物,还有一封钱斯排长写给他父母的信(其实早有两名军方人士亲自登门告诉他们这个噩耗),军方还考虑到钱斯的父母已经离婚,于是特别准备了两面国旗,让他们一人一份!钱斯下葬时,全镇百姓几乎都来送行,更有童子军在墓地列队相迎。这一切,对于一名普通的、只有20岁的一等兵来说,真可谓极尽哀荣。就算他不是生的伟大,也可以称得上死的光荣了。

  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位阵亡的美国士兵都会享此殊荣。但考虑到影片改编自斯特勃上校本人的日记,那么这些事基本都是真的了。而且看起来,钱斯的父母都是平民百姓,因此他的后事应该也没有搞什么特殊化,一切都是按规定、按标准来办的。

  所以,我想说,最重要的,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制度才是最根本的保障!不管普通民众的感情如何真挚,如果不是被几千次几万次的教育和熏陶,恐怕也不会那么自觉。影片中最感人的情节之一,是在公路上,许多驾车人看到运送美军遗体的专用灵车后,都主动打开车灯致哀,并排成一队缓缓护行,成为沙漠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可如果不是已经多次见过这样的场景,人们又怎么可能一下子认出那是运送军人遗体的灵车呢?说到底,正是美军这种严格的遗体处理制度,才培养出那么高度自觉和文明的人民群众。

  所有看过此片的人,几乎都会联想到自己的国家。有人反思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如此和谐、如此主旋律的电影?还有人探讨我们该如何处理自己军人的遗体。是啊,我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几十年,看过了无数正式和非正式的军事教育片,却从来不知道我们的军队是如何处理士兵后事的。

  可话说回来,不光是士兵,普通人又如何呢?想想《入敛师》,再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曝光的南京交警随意对待车祸死难者遗体的事件,恐怕我们需要努力的,不是一点点。

【《护送钱斯》观后感及影评】相关文章:

逃之夭夭影评04-26

护师聘用合同11-18

护蛋活动优秀作文09-23

护工用工合同模板12-10

护师述职报告范文07-29

高都护骢行03-18

爱鸟护鸟宣传口号05-11

秋游官护山作文09-09

护水小分队作文12-03

惜水,护水作文07-27

《致命武器第一季》观后感 《最后的假期》经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