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

2022-03-09 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央视2021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2003到2022,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量,走过二十年,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2021,家国万里,感动依然。

  2021"十大人物",首先是“00”后——100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1971年,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杨振宁迫不及待踏上了归途。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为其爱国,最能感动国。爱国是立德之源,爱国是立功之本。爱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是“臣心一片磁心石,不知南方不肯休”;爱国是“百年征途铸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中国飞人”苏炳添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让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无怨无悔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付出平常人千百倍的努力,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江梦南从小丧失听力,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

  他们,感动了我们,他们感动了整个中国。他们身上坚强、自信、乐观的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2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3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话语,还原了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受强烈紫外线的影响,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在高低压实验氧舱进行首次人体模拟实验时,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调研途中,他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十四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儿戳入心脏……凭借着一股韧劲,吴天一的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投身高原医学研究60余年,吴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4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32岁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顺利晋级决赛,成为首个进入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中国人!他不仅超额实现了他个人赛前的愿望,更是让全中国为他沸腾。随后的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世界范围内,奥运会所有赛事里面关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径,田径运动也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赛事里,关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赛跑,荣誉最高的,当属百米冠军。苏炳添能够同清一色的黑人运动员站到决赛的跑道上,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他以自己绝对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体能不输任何种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仅仅是体育界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他值得我们为他欢呼,更赢得所有人对他的尊重。“中国飞人”苏炳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心酸与不易。改起跑脚,一切从零开始,艰难的训练他成功度过,他的起跑能让世界飞人博尔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说男子百米赛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决赛跑道上的十秒之内,是赛道下数十年的苦练。我们为他欢呼,更为他心疼。

  诚然今日,强大的祖国已经不需要几枚金牌去界定成功与否,国人对于体育赛事是否得金有了更为平和的态度。在国乒“盺雯组合”混双失利、惜败日本队的时候,国人能够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奥运会赛场,你们就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这是祖国愈发强大给予国人的信心。

  同时,越发宽松的舆论环境对于运动员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运动员们并没有因为国人的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为国家挣得更多的荣誉,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苏炳添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诠释中国速度。

  苏炳添是体育之星,也是我们国人应该追的星。我们要学习他追求极致的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坚持与不放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到极致,那么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复兴。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5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英语、俄语、塔吉克语、汉语的吴天一,还学会了藏语。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吴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4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

  1991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氧舱。吴天一成为第一个模拟试验者。气压从海拔5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2001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青藏铁路开建,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运用于拯治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们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发挥了作用,他主导开设的高原病科也为西进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环境,他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他参与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五年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6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08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7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路线学习看榜样,党的干部看彦夫!朱彦夫同志是时代英雄,当代楷模。朱彦夫同志18岁时作战受伤,在战火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就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可以躺在军功簿上享受以后光荣生活的普通一名士兵了!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在他24岁时任村支书,领导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将其本来可以停止的人生延长到极限与无限。尽管他的身躯是残缺的,但他却成为了完美的灵魂播火者,虽然他的四肢并不健全,但他是健全的心灵引导者。朱彦夫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基层普通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村中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子女心中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是我们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工作者精神高地的坚守者。我们所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或村长干部,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更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可以从身边去找到含有朱彦夫同志精神的典型、榜样,我们每一个教研员,都可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情。

  听着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看着他那残废的身体,我被极大地震撼着;想着他的精神境界,我充满了感慨与惭愧;想象着他给别人带来的人格鼓舞与帮助,我暗自检讨着自己的工作,思考着自己的差距。

  1.他本是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了钢铁战士?

  为什么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力量?因为它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与战胜困难的韧性。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看来,朱彦夫同志是经历了人生巨大的风雨与磨难,才在其人生的天空中显现了美丽的彩虹与云霞!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自己则缺乏坚定的意志,稍微有一点困苦就容易灰心丧气,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往往就令我感冒难耐,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鲜明的成效。

  2.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神,如何接近普通的民众?

  朱彦夫同志领导群众们脱贫致富,功绩卓著。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精神树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残疾人,却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自然是我们普通群众、普通党员心目中的神。可为什么能够不脱离群众呢?为什么没有出现“离亲叛众”的现象,也没有“众叛亲离”呢?因为他俯下身子当群众,眼中有民生的疾苦,心中有乡亲们!我们为什么本身就是普通人,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为何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式?为何不能接近一线教师与学生?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去,深入课堂,接触学生,才能将学习落实到实处。

  3.传承精神因子,成就精彩人生。

  近期的群众路线系列学习,是本人入党以来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有一次全面而具体的认识洗礼,是本人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攸关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业技能鋳炼。反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是无比的汗颜与羞愧!只有勇于传承朱彦夫等人的伟大精神因子,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精彩的人生。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8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9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0

  由TVB拍摄及制作的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无穷之路》在豆瓣获得9.6分的高分。节目里,主持人陈贝儿在四川凉山攀爬2556级“天梯”、在云南奔腾的怒江上以溜索渡江、在大西北经受风沙考验、在川藏高原克服高原反应,同时将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展示给观众。

  《无穷之路》也让更多内地观众关注到陈贝儿,这位在中国香港土生土长的城市女性,在面对与她成长背景、生活环境都截然不同的受访者时所展现的真诚和亲切,让人眼前一亮。近日,陈贝儿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她坦言,节目如此受欢迎,让她非常惊喜:“我拍节目并没有带着什么预期,只是像一张白纸一样去探索、去学习,将我心里感受到的、眼睛看到的,用镜头记录下来,真实地呈献给观众。”

  走进脱贫地区“感受到他们的珍惜和感恩”

  3个月的时间,跑遍内地从南到北6个省份14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陈贝儿形容这是一份“优差”:“当监制岑应跟我说要去悬崖村、怒江等平时很难去到的地方,我马上就答应了。我一向很喜欢冒险和探索,这次还可以多了解祖国人民的生活,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在出发之前,陈贝儿做了充足的准备:进行加倍的体能训练、恶补普通话、上网看采访地区的资料……她甚至看完了23集的电视剧《山海情》:“这部剧是我的功课之一,因为我要采访主人公的原型人物谢兴昌大哥,希望可以提前了解他的故事。《山海情》把整个西海固地区搬迁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我很喜欢这部剧。”

  节目里,陈贝儿就像观众的“眼睛”,带着都市女性的视角走进脱贫地区,将她的体验和感受传达给观众。陈贝儿坦言,这趟旅程让她获益匪浅:“这次我到达了不同的地方,听不同的被访者讲述他们的今昔故事。他们跟我说过往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现在的生活又多么幸福,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很真实的。亲眼看到这样的笑容,我被打动了。”

  这趟旅程中,陈贝儿屡屡被当地人民打动:“对城市人而言,出门买包盐就是坐电梯下楼、开车出门这么简单,但悬崖村的村民过去要走2000多级阶梯,这对我来说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村民集体搬迁到山下,我能感受到他们非常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拍摄《无穷之路》时所感受到的善意和友好,更让陈贝儿感动:“我们拍了很多街景,大家都很热情。比如我们在悬崖村的时候,去一家幼儿园拍摄,那里的彝族小朋友非常开心地跟我们打招呼,一起玩、一起唱歌。”

  沟通贵在真诚“我没把采访当成一件工作”

  在节目里,陈贝儿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村医、扶贫书记、“理塘男孩”丁真、回乡创业的“90后”、重回学校的前失学少年……无论面对什么人,陈贝儿永远都能与受访者打成一片。有网友称赞她是“天生的主持人”:“主持风格相当自然,问题带出得毫不突兀,而且采访任何性格的人都能‘自来熟’。”对此陈贝儿说,她的采访诀窍就是真诚:“其实谈不上什么技巧,人与人相处,贵在真诚。我从小就喜欢认识新朋友,我没有把采访当成一件工作,而是打心底里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比较容易对我敞开心扉。”

  在《无穷之路》里,陈贝儿走进了云南一所专为失学儿童设立的学校。镜头记录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害羞和躲避,到后面与陈贝儿交心聊天的转变。这段采访经历让陈贝儿非常难忘:“他们都是山区的小朋友,见外人的机会不多。老师也觉得他们不太习惯跟外人沟通,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但我会跟他们玩,一起自拍、唱歌,有时候拍拍他们的肩膀,其实很快就打成一片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会问我香港是什么样,我们平时会做什么、吃什么等等。我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叫他们努力读书,他们也很听话。我们还交换了联系方式,很开心能认识到这帮小朋友。”

  因为这种以诚相待的态度,她与不少受访者都成了朋友。最近《无穷之路》悬崖村的“飞人”某色拉博开通微博,她在网上帮忙宣传;两年前拍《嫁到这世界边端3》认识的受访者,今年还会约出来小聚。陈贝儿的真诚甚至打动了木村拓哉——陈贝儿曾是香港第一代专职娱乐新闻主播,某一年在戛纳专访木村拓哉时,木村拓哉兴之所至,与她勾手指约定“下次再见”。谈起多年前这段让她名声大噪的采访,陈贝儿回忆:“当时他取消了所有媒体的访问,要提早回国。但我很不甘心,于是辗转打听到他在哪家酒店,等了三四个小时,他被我们的诚意打动,最后做了一个七八分钟的专访。他本人非常友善,采访的气氛很好,所以我们勾了勾手指,约定下次见。后来我的确又采访了他,再见面时也聊得非常投契。”

  无论是采访大明星还是普通人,陈贝儿都一视同仁:“我的初心就是认识朋友,受访者的身份和背景不会影响我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热爱主持工作“给我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

  陈贝儿形容自己是个“充满问号的人”:“我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我妈说我小时候很八卦,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大学选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新闻专业,我的初衷就是透过我的眼睛看世界,再透过镜头告诉观众世界的模样。”

  陈贝儿的父亲是资深演唱会监制陈永镐。她说:“小时候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见到谭咏麟、张国荣等巨星是怎么工作的,无形中也培养了我对娱乐的兴趣。大学毕业之后,香港娱乐新闻台新开业,我顺理成章地从加拿大回到香港工作。”

  2003年,陈贝儿回到香港,成为香港第一代专职娱乐新闻主播,去过奥斯卡金像奖、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盛事现场,也采访过迈克尔·杰克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木村拓哉等国际巨星。她说:“可能有人觉得做其他新闻会比做娱乐新闻更‘专业’,但我觉得并非如此。做娱乐新闻主播的采访经历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

  2009年离开香港娱乐新闻台之后,陈贝儿一度转向幕后。2013年,她加盟TVB,担任主持工作。如今,陈贝儿是TVB的王牌主持之一,曾主持2016年的里约奥运转播、今年的东京奥运转播,以及2016年至今的香港国庆文艺晚会。陈贝儿非常享受这份工作:“每一次拍摄和旅程都是我人生的重要一课,这份工作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可以说是‘寓工作于娱乐’,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由于《无穷之路》如今在内地大受欢迎,陈贝儿也开通了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账号,以此与内地观众更多地交流。她笑言:“每一条评论我都会看,虽然一开始并不太看得懂。比如我最近刚明白‘yyds’‘出圈’是什么意思,我会努力跟网络世界接轨。”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1

  一部以聚焦内地扶贫工作为核心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开播。主持人陈贝儿带着一共5个人的团队,历时三个月的拍摄制作。

  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出发,历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6个省份,探访10个曾经是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实地采访,展现了许多不为香港人所知的内地扶贫故事。

  陈贝儿攀爬过闻名中外的悬崖村钢梯,滑乘过怒江天险溜索,甚至前往四川理塘去采访了国民网红——丁真。

  《无穷之路》对于香港人来说,是讲述了一个个见证奇迹的故事。

  对于内地人来说,是将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告诉整个世界。

  首先,主持人陈贝儿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香港土生土长,出生于中产之家,父亲是被誉为“香港乐坛金牌监制”的陈永镐先生。

  她精通三文两语,从小到大都就读于名校,是香港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影展等国际盛世的女主持。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便端》,取得很高的收视率。

  从这样一位城市姑娘的角度,一路去探讨、认识、了解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没有为任何人或者机构组织“背书”的责任,只是从内心深处去真实感受一切。她代表着700万香港人来感同身受当地群众数十年来的悲欢离合与变化。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2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篇章!”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3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18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4

  看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不由引起万端感慨,我由衷的敬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他们让我感受到平凡中的爱和奉献亦是同样伟大。而这其中,我更愿进一步看清我的前辈朱彦夫那平凡可爱的面庞。

  “冰雕”战士、“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他身上的光芒,朴实而耀眼,让人沐浴其中。

  回顾朱彦夫伟大又艰辛的人生,我一路震撼,一路感动。

  曾经,那残缺的躯体一度让朱彦夫绝望崩溃,那个肢体健壮、身经百战的革命军人,没有了双手双脚,没有了一只眼睛,成为特等残疾军人,还能干什么呢?陷入绝望的朱彦夫看不到人生的意义,甚至尝试了结生命。但冷静后的朱彦夫意识到,在残酷的战争过后,只要活着就好。他要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活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本色。他在日记中写到:“与其腐烂,不如燃烧!”如果放弃医生历经艰辛奋力抢救过来的这条生命,谁来记录全连兄弟们的战争经历,谁会知道他们流过的鲜血和眼泪,谁会记得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惨烈战斗,谁来传承他们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和不怕牺牲、勇敢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党忠诚,燃烧生命,爱国为民,甘于奉献”,是朱彦夫人生的真实写照。朱彦夫从头开始学习吃饭、穿衣、洗脸、戴假肢,数不清摔坏了多少碗,打翻了多少次盆,磨坏了多少副假肢,朱彦夫终于能够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穿戴假肢。朱彦夫钢铁般的精神激励着乡亲们坚持不懈地与贫困战斗。张家泉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乡里的先进村。

  纵览朱彦夫不屈又坚韧的经历,我带着感动,再次出发。

  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平凡人发出的无限光芒,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指引着我们向光前行。他不追求令人艳羡的权利财富,不向往万众瞩目的地位荣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默默奉献,完成着自己朴素又崇高的使命。

  身边的伟人,使我在震撼之后倍感自豪,在自豪之后,更会以踔厉奋发的姿态,笃行不怠的意志,深耕三尺讲台,托举更多孩子的未来!

  作为一名园丁,我深知“老师”这个称谓背后所承载的寄托与期盼。我愿跟随朱彦夫的脚步,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最大的热忱,担起作为一名“老师”所应肩负的责任。戒子纳须弥。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折射出人性中最伟大的力量。就像朱彦夫,坚持无私奉献,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的美丽。

  师道如此,人生亦然。在生命的途中,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虔诚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做好分内的工作,握住“爱”的手,一路平淡,一路充实,于奉献中寻找“感动”的真谛,实现“感动”的价值。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5

  看完感动中国,我早已热泪盈眶。朱彦夫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他是人民楷模之一,是当代的"最美奋斗者",是守卫祖国的一棵松,是坚韧不拔的一种魂。

  战场上的他,不畏严寒与危难,殊死搏斗,为战友赢回了信心,为国家赢回了尊严,与死神擦肩而过。退伍后,他一心为民,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与其腐烂,不如燃烧。”朱彦夫还用自己的残臂,写下了一本又一本人生之书,将他的精神代代相传。

  他用一生奋斗,告诉了我门什么叫做勇敢与毅力,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他的名字,点亮了革命的历史,更点亮了后世青年的精神追求。我们学生应当将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自己的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16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中国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央视2021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2021颁奖典礼》优秀观后感(精选24篇)03-03

观看2021感动中国视频观后感(精选13篇)02-11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精选7篇)01-16

组织观看感动中国2021心得优秀观后感(通用16篇)01-16

央视《榜样6》优秀观后感(精选20篇)12-14

感动中国的节目观后感01-10

感动中国初中观后感作文07-31

2021央视《新时代好少年》优秀事迹观后感(通用6篇)12-27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观后感(通用8篇)03-04

央视2021榜样6观后感400字12-14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冬残奥会开幕式同心圆个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