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作文

2022-03-07 关于山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山,那水,那人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无论是离开故乡异地求学,还是因为工作他乡教学,梦魂中总是萦系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以及在这山水上生活、劳作的父老乡亲。

  “山如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每每吟及,总有万分感念在心头。家乡是一个靠山面水的村庄。家乡的背后,是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梁。没有遒劲的奇松、嶙峋的怪石,更没有飘渺的云海、醉人的温泉,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油篓山。远远望去,那峰顶,真是山如其名。山后有座龙王庙,我小时候,庙像是早已废弃了,没有神像,也没有香火。春天,山后那一棵棵树上的酸杏,便是我们难得享受的奢侈品。夏天到来的时候,那株株映山红,有的生在山腰,有的长在山顶,引得我们满山遍野地跑,看谁能摘的更多。半山的那个传说是王母娘娘留下的小脚印,更是把我们带进了梦幻般的神仙世界,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在这山中遇到这位小脚的女神。山的主峰顶上,有一座矮矮的墓碑和一棵小小的青松。碑上的字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位革命先辈——后来才知道是担任过国家军委气象局局长的一位村亲——的埋骨之所。记得初教书时,常常带学生上去看看,给学生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讲讲这位先辈的事儿,教育学生要像这位先辈一样,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事情,让自己的精神也能如这位先辈墓旁的这棵青松一样。后来回家,还是常常会上山看看。几次走过龙王庙,看到里面有了大大小小的金身塑像,香案齐备,听人们说,每年还有几次大型的“祈雨”活动。抬头看看,山下的田地里,梨树、果树,一棵一棵,许多已经干枯,树下的地,许多也已经荒芜,与这庙里的盛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思绪万千……

  从小我就爱水。每到春末夏初,丽日将一片金华洒在河面上,映着雪白如絮的云朵。我和小伙伴们就像一叶叶扁舟,时时在亲亲的滹沱河上飘荡。那河水清凉滑润,摸一摸,如同母亲温柔的手。忍不住,便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痛痛快快去游上一大阵子。偶而还会捉上几条小鱼儿,那就是河滩玩耍最大的收获了。不过,这一切都是瞒着父母和家长去的,你可别告诉他们哟!河对岸是一片青青的荷塘。塘中的莲是河水滋养的。塘不大,却风景如画。那时还不懂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觉得白天那荷塘的绿叶粉荷,以及那想象中如同小儿臂膊般的莲藕,总是那么使人恋恋不舍;到了夜晚,却又朦朦胧胧,现在想起来,真的像是“牛乳中洗过一样”。那朵朵荷花,片片荷叶,圆圆莲蓬,是我们这些“小捣蛋”垂涎的对象。然而,慑于看荷老人的“威势”,我们的美梦总是如期破灭,没办法,也只好悻悻离开了,但脑海中总还有它们不可磨灭的影子。家乡的河,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有水时还是清甜温柔,滋润着家乡这片沃土,只可惜老是没水,想着许多地方的河成了百姓的聚宝盆,心里很不是味儿,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曾经留给了我多少美好的记忆,而今,站在这山上,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家乡的父老乡亲啊,这是怎么啦?这山还是过去的山,过去的山上有花,也有树;这水还是过去的水,过去的水养育这水稻和莲藕;这人也是过去的人,可这山,这水,怎么就不能有什么变化,怎么就不会给人们带来收益呢?前几天回家,听到了山上“隆隆”的炮声,父亲告诉我,村后的山上,开了好几家采石厂,为已经动工修建的铁路和公路开采石料,为太原的几家镁矿开采矿石,也为民用建筑开采石子,效益还挺不错呢。紧锁了多年的眉头,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只是我还不知道,家乡的滹沱河,什么时候才能像许多地方的河一样,成为父老乡亲们的聚宝盆。

  我期待着……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留给我多少美好,又使我无限感慨,今天,我衷心地祝愿——你一定会变得更美。那令我魂牵梦萦的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哟!

【那山,那水,那人作文】相关文章:

那山,那水,那人作文09-11

那山那水那人作文11-07

那山那水那人作文7篇11-24

那山那水那人那回忆作文600字09-28

那水,那人作文11-07

那山那水那人,再不是旧模样作文12-13

那山,那水作文06-05

那人,那事,那水1500字作文12-17

那人那山那事_800字作文09-03

那水,那人作文7篇11-07

天柱山之旅作文 冠豸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