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功利”------一个特级教师的阅读内驱》,颇有感悟。也来写自己2014年的阅读总结。
很多人说自己读书不为什么,我真的没有这样的境界。让我不再只钟情于扣人心弦的小说,生动优美的散文,开始读教育专著,是因为深感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困乏与狭窄,读书实属需要,需要当属功利。所以,我读书是被“自己”逼出来的,与其说我在阅读,倒不如说是被阅读。由于严重缺乏阅读的底子,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或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读,以有用为追求。因此,我的阅读充满着浓浓的功利味儿。但渐渐地,这阅读的习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用“功利”一词来概括我的读书动机,这是对事实的尊重。
阅读的幸福不仅仅是独自的品享,与读书人的相遇并共读则是另一番的阅读幸福。在我的阅读路上这么几个平台不得越过:树人网、班主任论坛、河南教师读书会。两年的读书会生活,每月一本自选读物、两月一本教育专著的阅读速度推进,迅速拓展了我的'阅读面。三年的“树人之友”生活,聚集了一批阅读、教研的高手,在阅读团队的生活里,我一直奉行着“实用阅读”的理念,2014年我一路阅来——
为了课堂研究,我阅读了学科类书籍——《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我负语文》、《名师打造课堂的细节》、《听窦桂梅评课》、《小学语文名师新秀》、《那条语文的“鱼”》、《且行且思教阅读》、《守望语文的麦田》、《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十多本。
为了班级的书香特色,我读了儿童文学——《孩子你慢慢来》、《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给我一个班就心满意足》、《草房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日有所诵丛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十几本。
为了丰厚学识见闻,我读了哲学人文类书籍——《于丹评论语》、《看见》、《狼图腾》、《麦田里的守望者》、《瓦尔登湖》、《把心安顿好》、《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内在的从容》等十多本。
为了提升教育理念,我读了教育类书籍——《不跪着教书》、《教学勇气》、《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新教育之梦》、《一盏一盏的灯》等近十本。
现在,床头的书架上、柜子上都是满满的书,随手拿起来就会读上一会,有的精读细批、有的囫囵吞枣;有的写成书评已发表,有的已经模糊大致内容,只有这一年里一千多元的购书单实实在在地躺在抽屉里。
有人问:“你读了这些书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说实话,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厚了多少,倒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黑点,放在越大的白纸上,越感到渺小。在阅读中,我也渐渐总结规律:在自己有点浮躁的时候,就读哲学类的书籍,这些书注重对内心的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能使原本浮躁的内心沉淀下来。在自己能静下心的时候,就啃读内容艰涩、难懂的教育专著,慢慢去咀嚼、消化,直到浸入自己的思想,转变自己的观念。还有一些内容较生动、篇幅不长的书,就留待小块儿的闲暇时间里,能读一篇是一篇。那些短小、精悍的为“微信文”,也不矢打发早晚两个小时的坐车时间,我喜欢在车上眯着眼睛,早思今天必须要做什么,晚省今天有哪些收获,有时浮想联翩竟一路,有时就见“梦公”去了。渐渐地,读书已是一种生命活动,人的生命就像是一棵树,树需要雨露阳光才能根深叶茂。读书就是雨露阳光,在思考中充实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也倒是惬意!
非静无以成学。一路“阅”来,开始越发地喜欢安静,讨厌卷入周围的是是非非,本能地排斥拒绝负能量,相信一切人和事的善意。不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喘息,努力朝上生长成一株乔木,换来高阔明朗的伸展空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走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呼吸;阴霾天气,捧一本喜欢的书,喝着浓郁的咖啡或清淡的茶水,打发匆匆的时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走在“悦读”的路上,一路风景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