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送伞1
下午,小云放学回到家刚刚写完作业。突然,听见一阵雷声,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小云想:妈妈快下班了,她没带伞,淋着雨会生病的。想到这,她赶忙拿起两把伞去车站等妈妈。她在车站等呀等,还不见妈妈的影子。雨越下越她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同学小刚头顶着书包往家跑。小云心想:小刚拿书包当雨伞,书包里的书和本不就全湿了吗?她马上叫住了小刚,把准备送给妈妈的伞借给他。小刚接过伞,十分感激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来了。小云急忙跑过去并把借伞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称赞地说:“你真是个关心同学的好孩子。”妈妈边说边接过小云手里的雨伞,搂着小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给妈妈送伞2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诗。这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小朋友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小朋友对母亲的感情。诗中第一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贴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第二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搏斗风雨的喜悦之情。两处“喜欢”,都流露了希望自已行动、自身去闯,希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这篇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溢了儿童情趣,适合于儿童朗读;同时,又运用了“慢悠悠”、“小糖人”等需联系语境理解的较含蓄的词语;而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总而言之,这是一篇趣味性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语感训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感染的佳作。下面,结合教学流程作一具体论述。
一、激趣导入,引起考虑
上课前,先在黑板上安排五彩的伞群、朵朵乌云、无数小雨点,目的是营造一种下雨打伞的氛围,与课文内容连为一体;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为课堂伊始的提问奠定基础。
上课了,首先问学生,“在黑板上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生字“伞”,这是一个生字,引导学生齐读,既使学生在环境中认识了字,也降低了学生自学生字的难度。再由“伞、乌云、小雨点”引到下雨。然后,教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充溢情趣地引出课题并引起学生的考虑:“听,‘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衣着雨披儿,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有位叫“咚咚”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完成板书),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学生,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考虑,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首先是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后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合作自学并检查生字。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教学中引入了“咚咚”这个人物,如:教师范读是“听一听,咚咚都说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文章是“喜欢咚咚的文章吗?读咚咚的文章,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请大家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也是“咚咚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请小组长打开D盘,找到‘咚咚考考你’文件夹,里面有‘第一关、第二关’两个文件,看一看哪个小组能‘团结合作、一起闯关’。”闯过一关,咚咚总会说“嘿,你真棒!”“请给自身鼓鼓掌吧。”“咚咚的关闯过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等。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很注重贴近儿童心理,随手翻翻教材,一个个情趣各异的儿童形象跃入眼帘——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因此,发明了“咚咚”这个人物,让“咚咚”进入学生心灵,让“咚咚”与学生对话,让“咚咚”引出学生的考虑,让“咚咚”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实践证明,学生对“咚咚”较对老师更感兴趣,更乐于与“咚咚”一起学习。
三、以疑导读,体会感悟
“学贵有疑。”新课程倡议自主学习,学习的问题哪里来?教师要求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质疑。学生往往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慢悠悠”、“机灵的小鹿”、“小糖人”怎么理解;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分析这四个问题,前三个在学诗中可边学边理解,第四个问题则贯穿全文,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处置。
1.第一小节
先指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然后,引导学生扮演“慢悠悠地走回家”,请学生欣赏歌曲《小小雨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走近大自然,发现雨中世界美的愉悦心情。在此基础上再读第一句话则“润物有声”了。
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重在引导学生相互评议,使学生在“生生合作”中获得方法,得到提高。
学完第一小节,教师和时提问:“读了第一小节,谁谈一谈为什么咚咚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既抓住了全文的核心问题,同时,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时掌握学生理解的情况,以使调整下面的教学。
2.第二小节
学生好扮演,乐扮演,更易于在扮演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教师布置5、6个同学扮演“伞群”,布置一个同学扮演“机灵的小鹿”,在扮演中引导学生体会“机灵的小鹿,多么欢快!”再分小组合作读,调节了课堂气氛,降低了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抓住核心问题:“读了第二小节,谁谈一谈为什么咚咚说“妈妈,不要送伞来?”
3.第三小节
什么样的人是“小糖人”?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问题。假如教师处置不当,既耽误时间,又不能令学生真正理解。因此教师的突破点是“文章中的小糖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
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采用男同学读,女同学评议的方法,既是对第一小节第二句话的学习方法的回应,又进一步突出了“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最后教师依然提问:“为什么咚咚不要妈妈送伞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说,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完整、更加深刻。
4.全文配乐朗读
此时的配乐朗读,是情境的再发明,是“咚咚”与学生融为一体,加深感悟的有益尝试,是享受语文美的重要途径。
四、拓展思维、熏陶感染
教师布置“小练习:说说心理话”包括了四局部:
“第一关”:不要 ( ) ,妈妈,
“第二关”:不要 ( ),妈妈,
我喜欢( )。
“第三关”:不要 ( ) ,妈妈,
我喜欢 ( )。
不要 ( ) ,妈妈,
我喜欢 ( )。
“第四关”:妈妈,
我懂得你的爱,
但我不是( )。
我要 ( ) 。
此四局部由“四关”组成,与前面的教学、与咚咚的引入融为一体,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四关”由易到难,遵循的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四关”内容的设置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要不做“小糖人”,要自立,需从很多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五、课后延伸,迁移实践
给妈妈送伞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游戏:打气球
b)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给妈妈送伞4
在我成长的八年多之中,妈妈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它们就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钻石,我把它们好好的藏在了心里。今天我就挑一颗最闪亮的给你们瞧瞧吧!
那是一个多雨的春天,早上,因为走得太急,所以把雨伞落在家里。中午放学的时候,雷公公敲响了大鼓,电婆婆,风姑姑也不甘示弱,下起了倾盆大雨,看着同学们纷纷离去,我想:“爸爸上班了,妈妈生病了,中,天呀,妈午肯定要留在学校挨饿了。”想着想着,校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吗?对是我妈妈妈生病了,医生说要在家里静养的,怎么还来学校接我?”看着妈妈吃力的走在雨中,嘴里还叫喊着我的名真想对她说:“妈字,我冲出雨中,抱住妈妈,看着妈妈送来的雨伞,眼泪不听话地流了出来。这时,妈,您真好!”可我把话藏在了心底。
啊!母爱是伟大的活的一个,每生角落。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就像这次妈妈带病送伞,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它永远浮现在我。
给妈妈送伞5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坐在教室上课的我,完全不顾老师讲的知识,而是顾虑等会儿会不会下大雨,等会儿会不会有人跟我送伞,我焦急的望着窗外那已经包住了半个天空的乌云。终于捱到了下课。我冲下了楼梯,刚到楼口,就被刺骨冷风弄了个喷嚏。
向远处望望,一个若隐若现而又熟悉的身影一手拿着一把雨伞,一手举着一把雨伞正一步一滑地向这边走来。“谁”,我定睛一看,啊,那是我亲爱的妈妈。只见她双肩和后背淋得很湿,身上的背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迎着狂风,顶着暴雨,竭尽全力地向我走来。一步比一步吃力,一步就淋湿一片。
雨也好像在跟她作对似的,越下越大,她也完全顾不了这些,因为她知道我在等她。我目睹了这一切的一切,被深深地感动了,那时,我太想跑到她跟前,抱着她,可我总是这么胆小,我只有静静的等。狂风把伞吹得东倒西歪,妈妈完全掌握不了平衡,暴雨中,妈妈困难地走上了楼梯。风怒吼着,雨滂沱,妈妈的全身都差不多淋湿了,但她却全然不顾,以快速的步伐走到我的跟前。
看着,看着,心中油然生出敬佩之情,我也突然感觉到了温暖,那风中飘动的头发更是可亲可敬。当妈妈走到了我的面前,把我搂在怀里,我感觉温暖极了。
给妈妈送伞6
不要送我上学,妈妈,
我喜欢在太阳下走着,
和太阳一起说话。
不要送我上学,妈妈,
我喜欢自己背着书包,
在阳光下蹦蹦跳跳的去上学。
妈妈,我能体会到你的爱,
可我不是小班的小豆包了,
而是二年级的学生了。
我可以自立了,
相信我吧,妈妈。
给妈妈送伞7
不要送我上学,妈妈,
我喜欢闻着桂花的香气走到学校,
我喜欢小鸟对我快乐的唱歌。
不要送我上学,妈妈,
我喜欢在阳光下奔跑,
我喜欢跟温暖的太阳说着悄悄话。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
但我不是小糖人,
太阳不会把我晒坏,
我长大了,
我会变得更加勇敢,欢快。
给妈妈送伞8
什么是亲情?亲情是一滴甘露,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田;亲情是一杯茶,甘甜清香,沁人心脾;亲情是一棵大树,当你疲倦的时候,让你依靠。我觉得,亲情是一把伞,时刻为我们遮风挡雨。
一个下午,我正要出校门,可是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带雨伞,心想:今天要湿着身子回家了。怀着沮丧的心情,我准备冲进雨中,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我听见一声亲切的呼唤,“嘉晨!”原来是妈妈给我送伞来了,似乎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我喜出望外,立刻跑了过去,紧紧地依偎在妈妈身边,躲在雨伞下,心里感到特别安全。
雨越下越大,雨点一点也不留情面地向我们砸来。雨伞也随着纷飞的雨点慢慢地向我偏来,把我遮得十分严实,几乎一滴雨也没有淋到我。再看看妈妈,雨水顺着发梢向下流,妈妈的衣服湿透了,湿漉漉的衣服紧紧地贴着身子,鞋子里也灌满了水,每走一步,水都不断往外溢出来了。一阵风吹来,妈妈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但妈妈对我的包裹却丝毫不放松,我像一个饭团,“刀枪不入”。一路上,雨飘打在妈妈身上,我的心如同针扎,我真想家再近一点,让雨小一点。雨,你为什么不停一停?风,你为什么不歇一歇?妈妈,你为什么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肯让我来分担?
回到家,凝望着被雨水淋透的妈妈,感受着她无私伟大的母爱,我的泪,如同决堤的洪水,怎么也止不住……
给妈妈送伞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给妈妈送伞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小朋友不要娇生惯养,要自立。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一个小女孩头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在雨中跑)
师:这位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带伞呢?
生:因为她忘记了带伞。
生:因为她喜欢在雨中走。
生:是因为她在学校等妈妈好久,妈妈都没送伞给她,所以她只好冒着雨跑回家了。
生:老师,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不是她妈妈没送伞给她,而是她不要妈妈送伞来。因为她不怕被雨淋坏。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课文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真棒。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2、学习第一节诗
(1)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一节诗。
(2)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不要妈妈送伞来,她喜欢在小雨中慢慢走回家。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很喜欢听小雨说话。
(3)刚才同学们都读了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雨会说话吗?
解决:慢悠悠指慢慢的意思。
不是小雨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
(4)通过刚才的精彩对答,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一节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桌先讨论一下,再互读。(轻柔、喜爱)
3、学习第二节诗。(方法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想想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第二节诗写我不要妈妈送伞来,我喜欢外衣裹住书包在大雨中奔跑。
问题:五彩的伞群是什么意思?
解决: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伞群。你瞧,书上不也画了很多颜色不一的伞吗?
(2)小组讨论:这一节诗要怎样读才好?(欢快)
(3)全班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请一生上台表演头顶书包在雨中欢快奔跑的样子。
4、学习第三节诗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同桌讨论:这节诗写了什么?(这节诗讲我懂得妈妈的爱,我要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3)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可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问题: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什么是小糖人?
解决:你的爱指的是妈妈怕女儿被雨淋坏了。
小糖人就是指那种被雨淋了容易生病的人。
(4)小组讨论一下,这节诗要怎样读才好?(勇敢、欢快)
(5)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学会自主,不要事事都依赖别人。
四、布置作业
作业:语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编一编”。
【给妈妈送伞】相关文章:
给妈妈送伞看图作文300字09-10
妈妈为我送伞的经历作文09-02
三八送贺卡给妈妈作文09-02
送鲜花给妈妈600字作文12-14
感恩节送妈妈礼物07-22
伞的妙用06-19
樱桃花伞05-20
伞的妙用06-08
给妈妈的信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