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这本书是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干法读后感1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是的,我这个学渣幡然醒悟终于开始学习了,开始试着去学习,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学习成绩也曾不理想,而后通过努力一样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稻盛先生也面临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过老师推荐,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
但当时的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所在公司的发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继续学习深造出国,要么另谋高就其他企业,而稻盛先生当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所在的部门只剩他一人坚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工作的意义,也曾夜深人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专注的——埋头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拼命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个非专业的毛头小伙子,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这都得益于当初下定决心埋头工作的重要决定。
来说一说读完此书,我的感受。
醍醐灌顶,一剂良方。
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却总是挑剔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醍醐灌顶,能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厌恶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剂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对我们,对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们是说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个小故事: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岛上,有个未开化的部落,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村民们在每年的劳动收获季节,会各自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状况,作物的长势等,经过评价,田地耕作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类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以至于延续至今,劳动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而日本原来也是以劳动为美德而工作的,随着社会的逐步西方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我以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毕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不是你的错,不改变,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错了。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这是稻盛先生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时候说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的是工作,而是灵魂的磨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缝间也要努力生长,这就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工作也是我们生命绚丽,幸福人生的关键。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与工作和平共处,爱上它,改变对它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接受它,从而让它来成就自己呢。
改变心态!热爱工作!
就像恋爱的时候一样,哪怕和喜欢的他/她聊个通宵,第二天依然要准时上班,也会觉得,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与他/她的再次联系。用恋爱的心态的去热爱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有那么多的乐趣和神奇,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持续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为工作持续努力持续付出,你可以么?
记住一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稻盛先生这里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的叔叔是一位海军飞机维修员,曾说到“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候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到”你做得到万无一失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的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医生不愿意亲自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诊断,往往会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去诊治,这种情况,也是医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
我们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将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离你还会远么?
书中,真切且深刻揭示了工作的意义,稻盛先生说,人类生活都是由工作创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义。
不论你是一线工人、辛勤的劳动者,还是企业白领、高级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性的对待工作,成就人生。
干法读后感2
干法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的出来,稻盛前辈写书很用心,跟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之类东拼西凑的货色完全不同。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震惊着实不轻,之前我只是听说过他,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强悍,这样恐怖。稻盛和夫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自己创建的两家企业都是在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压迫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峰存在的。稻盛哲学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探索和学习,我从此书中获得一点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出来,不是很拿得出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看完这本书,我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点成绩,有三点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热爱自己的工作
干法上说,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没错,这一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领会。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创造价值,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强制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喜欢,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有可能成事。而稻盛和夫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松风工业的工作他一开始并不喜欢,也矛盾了很久,曾想过甩手走人,可是自从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事业后,他改变了心态,变得积极,变得坚定,眼睛里全是产品,心里想的全是技术,日夜与火炉和铁锅为伴,吃睡都在实验室,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的前提下他居然用创新的土方法成功制作出了世界领先的陶瓷材料,掌握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新技术。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不会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无比用心,相信没有任何工作做不好。我们的大脑是个沉睡的巨人,常人一般只用了大脑的2%—5%,而伟大如爱因斯坦不过也用了12%所以,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用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力付出,那么像稻盛和夫那样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大有可能的。
第二,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
稻盛和夫的京瓷建立起来之后,面对着垄断寡头一般的竞争对手,硬没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强地坚持不懈地缓慢占领一个又一个市场,最后成为同类市场上的佼佼者,这其中的艰辛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当时现有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几大竞争对手瓜分,谁会对这个新成立的小公司正眼相看?更何况这家小公司无论人手,技术还是设备都远远不能和竞争对手们相提并论?那它是怎么成功的呢?它是这样做的:无论哪家公司抛给它一个产品问他“你可以做吗?”他都说“能!”为什么会在有那么强大的供货商的同时,会有一家公司问某种产品是否京瓷可以做,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那些强大的供货商做不了,那些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公司尚且做不出,京瓷怎么可能做得出来,不过正相反,通过稻盛和夫和他手下员工的疯狂加班和全力攻关,这些貌似不可能全部变成了可能,而且京瓷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了市场上最先进的陶瓷材料,并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是一种什么概念,没有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
恐怕一般公司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早就支支吾吾一句:“不能做”然后就灰头土脸地逃之夭夭了,他们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接这个活儿办不成事陪人家损失不说企业名声也扫地了,那还混不混了!所以他们连尝试一下也都不敢了,这失败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可是殊不知他们拒绝尝试从而避免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尽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却彻底与成功无缘。这样的机会只有有胆量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也唯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最终笑到最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时说来确实有戏谑的意味,但何尝不是一句真理,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谈什么成功,有再多成功的机会向他招手,他都会望而却步,落荒而逃。所以,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朋友们,当领导想提拔你问你能不能胜任,或是当主管想为你的业绩设一个高指标问你能不能完成时,你要说能!因为只有你有了肯定的回答,你才拥有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做最好的产品
相信大家看了这本书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稻盛和夫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完美的过分那种。他让自己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新产品,该工程师不分昼夜,日夜钻研,做了几百次实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成品,兴奋异常地来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当地泼了他一头冷水,原因无非是那产品表面上貌似因为氧化物燃烧的关系而出现了黑色烟状杂质,稻盛随即毫不掩饰地做了产品不合格的结论。这位工程师自然四郁闷得不行,但经过稻盛解释也就释然了。
没错,一件产品的好坏不是外观所能决定的,但是带有杂质的外观直接会让顾客看了第一眼之后就抛到一边,因为外观尚且不能保证过关,性能能好到哪儿去?更有甚者甚至会想到这是个态度问题,外观做的这么潦草,在内在价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等等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贤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产品,要的是同类产品的标杆和范本,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他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最终使他的产品始终站在业界顶峰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绝对是必然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发展多少年始终都有改进的余地,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领头羊和落后者,但不论做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这三点体会必会成为我今后生活和工作的指针,指导我不断前进,感谢公司领导推荐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干法一书无疑是一本体验稻盛哲学的经典,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读,细细读,用心读,而每再读一次必然都会有新的体会。很高兴今日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共同进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谢谢大家!
干法读后感3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没什么好感,也从来没想过要去看日本人写的书,最近学校推荐看这本书,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翻阅这本书。整部书语言很朴实厚重,没有我想象中的过多的废话,一针见血很实在,看了开头我就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真的没介绍错。写的非常好,介绍了一些让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书中所说的,平时人都是这样想,每天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有口饭吃,没有激情。稻盛和夫对待工作要用“极度”来形容。他早期便发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赚钱吃饭”,而主要是磨练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炼”的方式。他将生活、修为、才干、业绩、情感都以“工作”为中心地结合起来对待,而成功和回报则像是他“极度工作”后自然而然的东西了。好像他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不正常了”。翻开书的第12页,稻盛和夫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据说,也是他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说是一位木匠,对待树木、对待木料上升到了“对它生命负责”的境界。木匠说“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要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书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令人冥思:“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第二种是点火也着不起来的“不燃型”;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书中写到了“潜意识”,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种坚强的意愿。这意愿就会慢慢渗透到你潜意识当中,平时它可能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它会突然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这个也考验了自己的意志。一种心态和一种持续的力量。诚如在意义那一篇里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说,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时的感觉,哪怕身体累到极限,却还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妈经常会对我说,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一定可以考个更好的大学。稻盛先生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实现自己的意义,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
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段话给我自己特别大的感触,有些时候经常会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现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师,做一位劳技教师,的确是自己喜欢的。这么一想,其实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还是要继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获热爱。稻盛先生虽然是个佛教徒,可却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人们在工作的修行中寻找乐趣,对于阶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达出自己喜悦的情感,只有这样,才有动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干法读后感4
读过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确实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与目的。
在我看来,生命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我们走到了多高的峰度,看过多少的风景,品咂过多少的人生滋味,而在于这看似一场游戏一场梦的谜局之中,能够用自己的才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而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人生答卷,这样才能无愧于宇宙赋予我们的生命,无愧于造化赋予我们的天分。然而,现实生活的磨砺却让我们容易在安逸中趋于懒惰,在平凡中安心于平庸,工作的目的对于多数人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一个每天不想去做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与我们曾经的理想、激情、憧憬的人生意义渐行渐远。
稻盛和夫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工作的目的除了获得物质食粮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提升我们的心志。他让所有的年轻人记住下面的话: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对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平淡、烦琐、失望和抱怨。就如同稻盛先生刚进入京都公司的感受一样。如果不是当初哥哥反对他辞职,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京瓷公司,今天伟大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当同批进入京都公司的同事都先后辞职之后,只有稻盛先生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了日益衰败的企业,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很简单却极其重要决定: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把心思都集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从书中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到稻盛先生后来的工作态度,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可以用极度两个字形容:废寝忘食,拼命努力。而工作回报给他的是超越期待的惊喜,他从工作中获得了不可名状的兴趣,刚进公司时候的想辞职以及对自己前途迷惑的心态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重大项目的科研成功和周围领导同事的尊重。所以我们常说,你怎么看待生命,生命也怎么对你,同样,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也怎么回报给你。
稻盛先生能够像谈恋爱一样对待工作,让自己喜欢上爱上工作,这对很多年轻同事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其实稻盛先生刚加入京都公司的时候也对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毫无兴趣,他的办法是先排除厌恶工作的负面情绪,倾全力把眼前工作先做好,然后再在不断的努力过程中对工作投入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为工作当中的魅力所吸引,正所谓日久生情,尤其是自己投入很多情感之后,开始一定是要强迫自己,但很快就会主动起来,尤其是看到了工作背后的意义之后。
有了热爱才会有执著,有了执著才会有矢志不渝,有了矢志不渝才会有无坚不摧。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态度决定了一切,态度比能力更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还记得那个标准石油公司的普通员工阿基波特么,为什么能力平凡貌不惊人的他能够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被洛克菲勒相中,而后能够成为标准石油公司历史上贡献最大的一任董事长?原因对每个人来说太简单又太难做到:对企业热爱,对所从事的事业热爱。所以,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为主管而做,不是为老板而做,而是为了自己而做。而在工作当中,我们的收获不仅是职位的晋升、工资的增长,更有心志的提升,性格的成熟,人格的完善,个体人力价值的升值。所以,稻盛和夫还号召我们可以成为能够自燃的人,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主动积极,有强大内驱力的人。
感谢稻盛和夫先生对于工作理念和态度的总结,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管理大师的智慧光芒,让我们感到,我们和大师之间差距只是对待生命和工作的态度。
【干法读后感4篇】相关文章: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09-26
《失控》读后感-读后感09-23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读后感09-23
《母亲》读后感_1500字初中读后感09-13
寒假读后感12-28
教师读后感12-18
《展翅》读后感12-13
成长读后感11-28
长征读后感10-21
秘密读后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