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021-08-03 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本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

  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

  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我们现在有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

  冯恩洪校长的《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美国小学的一节算术课上,一个黑人孩子结结巴巴告诉他的老师3加5大概等于7,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反而鼓励孩子“你太了不起了,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当老师鼓励完孩子不久,他又主动举起手,说老师我刚才的答案错了,5加3大概等于8。他回过头来问中国的校长我的回答对吗?一旁听课的校长说:“孩子如果你能把大概两个字去掉,你就更了不起。”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发是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联想到我们的课堂,小学的课堂里学生拼命举手,生怕老师叫不到自己,老师如果真的不叫自己,还不高兴,还与同学较劲!初中刚入学时,孩子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每节课手都举得高高的,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人数明显减少,热情明显下降,有时还低着头,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有的学生甚至会也不举。长此以往班级里上课就笼罩着死气沉沉气氛。

  反思我们的教学,鼓励性的语言太少,老师太吝啬了,把学生的积极性都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落实在课堂上,我们的课堂要让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如临春风,尊重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我上的这堂课,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读完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

  最近我拜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本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于是 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感悟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悟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感悟之三: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当你走在学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老师只喜欢班上某某,而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感悟之四:要善待"问题"学生,呵护其自尊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有个科学家叫麦克劳德,小时候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仅以让其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作为惩罚。校长的宽容和善心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当时这个校长给予他的是严厉地呵斥、指责甚至言语的侮辱,他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经常听到老师在谈论班上的问题学生,但其实有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可能出于好奇或者其他心理原因使其做了错事而不是品质问题,老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要多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要善待问题学生。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很不舍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以后,过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仍然记得你这位老师的,就是当年的问题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得心血最多,这是你应得的回报。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感悟之五: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回过头来看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3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 "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4

  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

  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所以说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关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

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5.《创造机会》读后感

6.创造的魅力初中读后感

7.创造机会读后感范文

8.诚信创造透明的世界学生作文

上一篇:《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下一篇:《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