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1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本是最青春的年华、大展宏图,却被上天的冷水泼得透心凉;汹涌澎湃的大海被定海神针镇住,动弹不得。
被上天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东西,可恨?却不可违。不可违便面对罢。从古至今,无一名震华夏内外的人不如此。并非是顺从,只是适应。生与死,是一个定数。谁不曾想过,死后是何等的凄凉——世界诞生了你,你有没有为世界作一份贡献。
死,可不是必然的吗?“人从出现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逐步走向死亡。”我们的生命的长度,不由我们控制,哪怕神童曹冲、算无遗策的郭奉孝。但宽度,是可以控制,延长的。
谁说不是,只要贡献出了,哪怕微小,在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也会有一席之地。但若有了那般思想,怎会再贪图功与名?
曾几何时,人们在官场,生活中彷徨,迷失方向,他却是比彷徨更加的阴郁。寂寥的日子,寻到了地坛。地坛啊,荒芜却不衰败。如同在漫漫雨夜中失了眼睛,无目标、没了希望,近乎绝望。地坛的模样,就似把伞,尽管不能完全遮风挡雨,却也能为心中觅得一片宁静。
宁静得,快要忘了那个日日担忧儿子的母亲。煎熬的最后——应该说是没有最后吧,她还是将爱继续,给儿子宽容。累就累吧,儿子好就好。被上天过早的赠送了成熟,他懂了。黎明的到来,地坛万物光辉。不再需伞,因为,心已懂得在暴风雨中飞翔。
莫再道,嘤嘤而泣,只因缅怀之后,理解了一切。一切后,是对世人的告诫与希许,一页页笔墨,是他生命长道上横着堆积的一生之感。那是有些许忏悔,也有许多的深情。
月上檐角,唏嘘了他的离别。跨越两届的宽度停止了延伸,人们漫漫品味,回廊踱步。那灯火明灭,宽度延长了多少人的心。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2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在经过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是母親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坚定把自己的心变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了第一把种子。
文中,作者朴实的一句话应当成为名言: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親那儿都是要加倍的。难道,我们的母親天生就是来为我们承担苦难的?难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为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静时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爱着我们,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默默地奉献着,而我们又该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么呢?
史铁生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顽强地艰难地一步步走了过来,因此,文坛上多了一名新秀。当他的第一篇文章被发表的时候,他想与母親分享快乐,但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母親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诲,她只想让儿子活下去,简单快乐地活下去,此时此刻,作者也感受到了母親坚忍的一直和毫不张扬的爱。
《我与地坛》给予了我们警示要勇敢面对挫折,珍惜亲情,正确对待人生,不要轻言放弃,要懂得理解,坚强等等,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史铁生的文章让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3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谢信,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己以往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运的人,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二十出头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于是他暴戾,阴郁。
然而,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可以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于是他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搅,他可以静静的坐在那,抑或看书抑或发呆,于是,先前的躁动便被地坛这宽宏的大气所吞噬,可以说,这使心灵的沉淀。
可叹的是,作者忘记了,他不是弃儿,在他痛苦时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爆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的煎熬却在激烈的进行,她没有错,但此刻却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己的惩罚,母爱是宽容的,儿子的安全才是她现在最担心的。
回忆过往,当年那个自暴自弃的少年已经长大,于是他缅怀着那段时光,在那艰难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母亲给予的关爱与启发,地坛里他自省,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但那只说明过去,现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4
在胃癌晚期人是生不如死的。这种情况下,作者陆幼青却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坚强地走过了最后的100天。他说:“死神在每个人的最后时刻都安排了一段孤独的时光。我已经走上了那条灰色的长地毯,何惧之有?我倒是觉得,正在做的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我能记录的可能很有限,但至少,我在这么做,记录一些真实的事情。生命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的,我坚信这一点。犹豫过后,我对自己说:写吧。”书出版后,封面是一朵象征生命美好和渴望的金色向日葵。
弥留的人尚且如此,有何况那些无病无灾的人呢?我想,面对死亡时陆幼青的痛苦不会比那些作家少吧。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颠布散热烈朝晖之时。”
每一个生命,就是每一颗太阳。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和光辉,就算暂时或长久地处于人生的低谷,也应当尽力地点燃希望,而不应该轻生。不管是作家,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都是如此吧。
所以千万不要把失落和痛苦长久地留在心里。那样你就像领了一个恶媳妇回家,什么时候有人需要离家出走,准是你而不是她。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便没有白活一场;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它的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因为如此,在一年的365天,无论微笑或痛苦,我都会快乐地活下去!人的生命就像一束光线,肯定会碰壁,肯定会有曲折。但只要不放弃前进的勇气,就一定能够到达心仪的彼岸!
也许世界上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比如爱情和信仰。为这些而死是值得的,但请不要因为自己而轻生!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5
我与地坛。四百年历尽沧桑的等待,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造就了一个世界,一个小小的、深深的世界。
残废的双腿在二十一岁那年劈尽了史铁生所有的狂妄,却带着他进入了一个安静的世界,地坛。于是才有了《我与地坛》,让所有人一起感受独自坐在地坛树丛间的那份沉淀在心底的美好。地坛,记载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或许他曾在一棵老柏树下像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掉落一样想着人活着的原因;或许他曾因为树上飘落的残破的柏叶而黯然神伤;或许他曾在地坛的.某个角落躲避母亲焦急的呼唤。他在地坛的每分每秒都是难忘的记忆深刻的印象。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史铁生的双腿残废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像上班一样每天都去地坛,在一片苍幽中寻找安静。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不再需要去地坛寻找安静了。史铁生还是史铁生,地坛也还是地坛,但他是在安静中寻找地坛。园中的树叶应该还记得他默默的忧愁,祭坛应该还记得他崇敬的观望,野草应该还记得他深刻的痕迹。就像是一种宿命,它等着他,他等着它;它记得他,他记得它。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时隔多年,史铁生的轮椅碾过每一片土地的声音依然飘荡在树林上方,却让地坛显得更加安静,而地坛如母亲般的呼唤也飘荡在他的心中。地坛早已存在于他的心底,静静的。
《我与地坛》的封面有着安静的蓝色,就像地坛一样,就像史铁生的心一样。
我与地坛,在一个小小的、深深的世界里。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6
《我与地坛》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一本书讲述的是史铁生的回忆。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但,在文章中写得更多的是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描写最多的,莫过于他的母亲了。他的母亲,给人的感受最多的则就是温柔,大方,和蔼,并且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史铁生刚刚双腿瘫痪时,不仅脾气暴躁,喜欢砸东西。当他生气时,母亲便一个人躲起来,默默流泪,并且一直在史铁生的身边陪伴他,鼓励他,想尽办法让他出去多走走。史铁生独自在地坛之时,他的母亲也会悄悄跟在他身后。她一心一意为孩子好,却不求任何的回报,这种母爱多么令人感动啊!尽自己所能为儿子默默的付出着。母亲不是哲学家,却通知人生哲理,并运用这些哲理而来影响儿子的未来人生的道路,这正是母亲聪慧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现在,有多少人因为受不了学习或是工作上的压力,选择了死亡,放弃了自己健全的身体以及宝贵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健全的四肢啊!史铁生虽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但,依然坚持活了下来,并且活出了自我。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也不是胜利,而是过程,生命的意义也在过程的美好与精彩之中。“成功”、“完美”反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依旧有人去追求它,光想着自己有多走运有多好,其实这一切,早已变得不重要了。
……
珍惜父母,珍惜时间,珍惜过程,珍惜一切你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失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让自己后悔,其他的也不重要了。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7
冬日寒假,匆忙回家后,疫情在猝不及防中蔓延,唯一就是“宅宅宅”。读书也便成了一个认真的消遣。
说起《我与地坛》这本书,记忆最深刻的可能是高中语文课本读得的《秋天的怀念》那篇文章,文章中母亲的那句“咱娘俩要好好儿活”让我久久的难以忘怀。也牢牢的记住了史铁生这个名字。
美的像诗一般的文字,坚强如铁一般的意志,史铁生,可能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在21岁失去双腿,面对命运的玩笑,他参透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
在地坛的那段岁月,他看明白了世事无常,人人自渡。他的残疾不是上天给他的厄运,而是上天给他生命的一份厚重感,让他的精神力量能够超越肉体的残疾去摘取星辰,遨游大海。地坛,给予了作者一片宁静的星辰,地坛的事事物物,给予了作者遨游的无尽力量。
面对生命的不幸,作者的态度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豁达,但是我相信拥有这种豁达的背后是无尽的痛苦,也正是那段地坛的岁月。但是一旦拥有了它,这世间又有几分玩笑可抹杀我?坚强,可能是层层伤疤的堆积。“希望的星光永远闪耀在最黑暗的微茫”,正如书中所说“丑弱的人和圆满的神之间,是信者永远的路”。以至于后来作者身患尿毒症,终日治疗,也能坚强的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正如那句“我在地坛,后来,地坛也在我”。地坛所给予作者的,将伴随他一直走下去。
我不曾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作者那种人生的豁达,但更加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地坛”,伴随自己一直一直走下去,面对人生路上的“厚重之礼”。
“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万事浩浩荡,未来皆可期。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1.我与地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