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懂孩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懂孩子》读后感1
读《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一书中“当孩子似乎在变坏时中的恃强凌弱”书中说的非常正确,孩子的恃强凌弱真的是受家庭人员的影响,还有家人在处理这方面事情的态度。我家两个宝贝,年龄相差三岁,是一个大宝未懂事小宝瞎闹腾的年龄差距,所以家庭大战就在小宝的出生那刻开始了。小宝小的时候大宝还可以让着小宝,家里还算和谐,只有两个人嘻嘻哈哈的笑声。当小宝一岁多有自己的“小主意”时候,大宝就没有耐心对小宝了,呵呵,总是因为一样东西争来争去,最后大宝不要了,小宝也就没有了兴趣,这就是童真吧,挣来的往往总是最好的。当时想着小宝小,所以多少会偏向小宝,总是能看到大宝委屈的眼神,说实话,小宝的出生对大宝来说是开心的也是烦恼的,开心的是有一个小妹妹了,烦恼的是家长不会像只有他一个人那么的关注他了。其实大人心里谁都是重要的,只是小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完善到能够理解这一点,也许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真正理解吧。大宝上幼儿园以后,真的让我在希望幼儿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老师的影响和每个学期的家园共育的读书会这个活动中,都是让我受益匪浅,看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关注,真的想妈妈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呵护。读书会的每期的书我都会认真阅读,从书里能让我感受到想真正的理解孩子,走近孩子,作为家长真的要认真学习,不断的改变自己。尤其深刻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怎么与孩子沟通,《3-6岁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让我能够知道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应该有自己的反应,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让我能够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起码我心里很坦然,孩子对事情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自己成长,所以我就会学着放手,只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自己尝试。
小宝三四岁了,让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大宝自己在家就会碎碎念着说妹妹去哪了,也没有人陪我玩了,两个人成了对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吵和大的时候,我可不会再帮你们当和事佬了,他们在一起吵架的时候无非是谁拿谁的玩具啦,谁打了谁一下啦,这样的事情我就当没有听见没有看见,我心想,我费半天劲,问问这个问问那个,还没有转身的功夫你们两个就好的更一个人一样,我何必“啥操心”呢,自己还伤神。所以我也“难得糊涂”吧。
所以说有时候孩子在有自己意志的时候就具备了对事情的判断,不管处理的对与不对,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咱们就等着看着孩子慢慢成长吧,放手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不管就是最好的管”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一直提醒着我,相信孩子,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的多,看你给不给他发挥的机会了。爱孩子就相信孩子吧,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懂孩子》读后感2
前一段时间郭萍霞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读懂孩子》这本书,我读了之后,真的是受益良多。通过读这本书我捕捉到几个点:1.系统需求平衡;2.孩子任何情绪背后都是因为有一些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者是承接了家族里面的一些没有去面对的事件而体现出来的情绪;3.孩子需要归属感。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是联想到现在学校的一些问题孩子,这些问题孩子是如何出现的呢?他们所作的一些行为又在说明着什么呢?我的一点理解是,大多数的问题孩子就是因为在家中,在父母那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归属感,在学校也不能得到老师的足够关注,为了引起父母和老师的注意力,有些孩子会去做一些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事情,比如打架、偷东西、谈恋爱、校园欺凌等,甚至发生一些意外。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就隐藏着孩子深层心理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些行为简单地归为“问题行为”,把这些孩子粗暴地归类为“问题孩子”,那么,除了焦虑烦躁之外,我们别无他法。所以,我们要去探究,孩子是如何被影响的?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婴儿是纯真无邪的,那为什么他会最终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呢?我觉得“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因,而“苟不教,性乃迁”才是果,一个人的本初虽然是善良的,但是如果后天不加以教育,再善良的天性,最终也难免会变成为非作恶的人,给自己,给家人乃至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忙于赚钱,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缺少了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让孩子在家中缺少了归属感,那么孩子在家中缺少的这部分归属感,他就会想办法在学校或者是在社会中获得,那么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学会陪伴,静待花开!
是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深知,散漫的教育只会助长不良风气,盲目的宽容只会养出温室的花朵。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既管且教、严慈共体的。
曾有人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光荣,一个民族出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未来的希望。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最好的方向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懂孩子》读后感3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