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022-02-22 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读着著作中每一条建议,你对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因此从容地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正像作者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2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推荐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刻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刻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刻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个性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期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就应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他们个性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刻,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推荐呢?在那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用心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但是有必须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明白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个性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资料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好处。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正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能够再读一读这本书,必须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我认为这个秘诀非常重要。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要建立与孩子间的真正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操去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的友谊,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要想建立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我们的教师必须付出真诚的、真心的爱。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加高尚。这种爱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种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4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5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奔波于家庭和工作之间,总借口没有时间静心读书学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于是得以静下心来,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我是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么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我不断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虽是一名老教师,仍然应当主动地去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妨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只有不断汲取源头的活水,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6

  刚开学,刘主任就给年轻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并介绍了一本好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自己一直拖着没有去看的原因,并非这本教育经典没有给我冲击和收获,而是因为这本教育经典著作,我只粗略地读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写下总结和感悟。问为什么没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考试,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了。真的惭愧,用这样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书;更无比羞愧,作为一名教师,却没有诵读完这本被称为经典的教育著作。

  从自己浅浅地阅读中,我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书中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本书记录完成的教育时代已经时隔三十几年,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识字教学应当跟图文紧密结合起来"、"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静静地品味著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最先给我冲击的一条建议。何谓抽象的学生?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学生吗?是的。是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智力程度而设定的同一种阶层的学生、是被教师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机械地运用到身上的学生……显然,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把所有的学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没有差异性的。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正是我国古人早已强调的因材施教吗?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所有学生都在前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7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觉到就像一个老者再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工作,他的点滴经历。让我觉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种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我觉得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8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习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第五、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最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它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即每当在习惯了的学习时间和地方坐下来,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学习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不要随便支他们打油买菜、拿东西,以免干扰思维的连续性。家里要给孩子提供专门学习的地方。

  孩子学习时,家里要安静。 第六、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装饰品和零食,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9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0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不能全部领悟书中的内容,但在很多问题上给我很大启发。其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这一问题的让我很受触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的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尤其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孩子,可能完全没顾及孩子的自尊,也许正是在这时,孩子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师手中,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付出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才有可能将教师“纳为自己人”,才可能接受教师的善意批评,并努力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可能做好。

  还记得,一个星期前我班进行了语文基础检测,看到有几个孩子做得很差,试卷上很多空白,我随即在教室里发火,严厉地批评了几位同学。我能看到得出,他们很恐惧。现在想来有点后悔,本来我能感觉到,孩子们还是喜欢我的,可就是在批评他时,我变得冷酷、无情,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其实那些孩子在看到自己做不上时,就已经很无奈了。好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及时提醒了我,我以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说到这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拓展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08-3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04-20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06-2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07-0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01-30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04-20

学生给校长的建议书范文08-03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1-02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集锦15篇)11-14

给环保局的建议书范文08-14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