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2020-09-29 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600字(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1715~1763)花费了30年的时间写出了这部著作。

  书中人物的塑造刻画生动:大大咧咧的王熙凤、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和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我读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一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交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切实地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她有那么点“窝囊”,当然,这词儿并不怎么适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爱又恨啊!

  相对于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与那些灵气、清秀的女孩相差无几,宝玉厌恶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环毫不歧视,反而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当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时,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独道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在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别人没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愿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与其他两相比,薛宝钗那宽豁开朗的胸襟无疑让人产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心胸狭窄,贪财,泼辣让人发指!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对情节的描述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红楼梦》读后感2

  都道是金玉良烟,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题记

  想必《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富贵人家曹雪芹的著作,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在四大名著中,它就是“大哥”有人说,曹雪芹写出这本书,就是要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确实,书中的贾府也就是当时社会中曹雪芹的家,因为曹雪芹跟林黛玉的身世几乎一模一样。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给别人看。”的确,红楼梦中每一个家庭的兴起与衰落都与作者的背景相关,当时是封建社会。

  《红楼梦》与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铺开了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恶,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古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薛宝钗的,后两句是描写林黛玉的。从语言中,我们不难得出,宝钗与黛玉的下落都衰落,这也无疑写出了曹雪芹那一代的衰落《红楼梦》中每一个家庭最后都是倒塌。

  一部《红楼梦》展示了万般一美的人,美的事……最后却都一一毁灭,示与众人,这就是所谓的“悲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其命运可谓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众多人物,虽然不一样,但最终都“惨”。

  其实,在不同的年龄在读《红楼梦》感情也不一样,可以说还是一本老人与小孩都可以读,有些人经历过,有些人没有经历过……每个人的性格都很丰富,说《红楼梦》时,心里受到的感情也就不一样了。

  《红楼梦》读后感3

  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就应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那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能够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杯具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4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浓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欢喝茶,清新而恬淡。那么,品《红楼梦》是咖啡还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开始,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枯燥的古书,可越读越被它吸引,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黛玉葬花”。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浑浊的社会,在那个争风逐月的大观园,想要获得幸福与自由,那简直是不可能。而书中的主人公――黛玉却恰恰拥有。“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浊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个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没有人发觉,甚至开始慢慢地被别人遗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这篇文章唤起你的初心,你压在心底的财富。黛玉的行为对我有启迪,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红楼梦》,就能平静许多,心中的斗志又能熊熊燃烧起来。

  当物欲横流,世事变迁,圆滑易,守心难。那么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财富了。有了这笔财富,即使贫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四大名著中我钟爱的就是它,因为其它三本都是打打杀杀,只有《红楼梦》是最富有文艺气息,最独特的一篇小说,主要写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群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林黛玉是本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有许多人讨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但他们不知,那是绛珠草对神瑛侍者的报恩,她确实是流了一辈子的泪,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第九十七回黛玉烧诗稿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回,那时的黛玉已万念俱灰,她就是诗魂,她焚诗,就相当于自焚,情是她一生的追求,她把宝玉送她的'手帕也一起烧掉,等于把她最重要的信仰焚掉,此时的她不再是弱柳扶风的女子,而是一个刚烈的烈女!读到这里,你不禁会恢然泪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纸上。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有曹雪芹自传的成分在里面,他在晚年写《红楼梦》时已经十分潦倒了,他追忆过去的繁荣,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写下了这本书,贾宝玉看破红尘,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同时也是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宝黛钗都有他们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死离别的结局……

  我仿若能听见黛玉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能看见宝玉与众姐妹玩闹时的愉悦;能体会到宝钗她半生孤寂的心境……

  红楼似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

  《红楼梦》读后感6

  前三回写了《红楼梦》这本书的由来,为故事增加了神秘色彩,引发故事内容,为后文多处埋下伏笔。第一回,贾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中尘怀闺秀中主要以贾士隐的梦境来介绍了故事的由来,暗示故事的曲折多磨,引发读者深思,又写贾士隐帮助贾雨村考取功名及贾士隐的女儿英莲失踪,最后已贾士隐看破红尘与颇足道士相携而去等一系列事件来抛砖引玉来讲述后面的故事,另外又让人感觉贾士隐的善良热情和贾雨村的正直豪爽。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容国府里,借冷子兴之口讲述了荣国府的事件,又写黛玉的母亲贾夫人逝去,为下文故事的开端做铺垫,从对话的形式介绍荣国府,又介绍宝玉风流倜傥,含玉而生的不凡身世。

  第三回贾雨村受黛玉的父亲之托送黛玉进京为引描述了林黛玉因母亲亡故被接入荣国府,贾雨村也得到了生官的机会,可见贾雨村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正直,已经被官场的污浊之气所感染,精通了为官之道,最终变成了贪官。

  而第三回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林黛玉,写她初入荣国府的谨慎,也表明了她寄人篱下的忧郁心情,也为她以后的命运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在最后又描写了王熙凤的泼皮的性格特点也预示着这个人物有着极高的背景,在最后又写了宝玉的痴这就为他和林黛玉的感情起到了一个铺垫。

  前三回中涉及的主要故事情节不多,但运用大量的笔墨来铺垫,为后文埋下伏笔,而且对黛玉的大量描写体现了黛玉的言谈举止,而描写宝玉时,却是借旁人之口,作者笔法不同,让人回味,而且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可见功力之深。

  《红楼梦》读后感7

  初读红楼,还是在略为懵懂的小学时代。从小性格就有些多愁善感的我,每每捧起书,邂逅颦儿,都如同遇到了一位灵魂知音。那个孤傲、从不向世俗低头的她,那个寄一片痴心于流水落红的她,却终其一生,也没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只得带着满腹遗憾撒手人间。这样悲剧的结局,始终在我心中难以忘却。

  后来,重读《红楼》,好似拜访一位久违的故人,亦或是欣赏一道旧时的风景,只因成长了,对世间万物有了更深的感知,红楼于我,有了更深的含义——那便是对社会衰败那份无力的感叹以及悲悯情怀。

  确乎如此,曹公本身就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后因家境衰落,生活状况愈加清贫。若不是有着自身刻骨的经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也不会写出如此精彩绝妙的《红楼梦》。试看那世外桃源般的贾府,终是落得个衰败的下场;他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风华绝代,却也是难逃悲剧命运。这便是他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发出的无奈的呐喊。

  宝黛爱情悲剧,即全书的主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如同宇宙里的两颗星辰,相互瞭望,却没有交汇的轨迹。面对世俗所谓的金玉良缘,他们不甘,却只能妥协。最终,黛玉焚了稿,还尽了今世的泪,质本洁来还洁去;宝玉则出了家,做了和尚。这是全书的悲剧,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一曲清欢红楼梦,道尽世间喜乐离愁。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浮生总似梦一般飘渺,不如将这刹那的美丽写成永恒,珍藏于心间,镌刻进历史,任由后人细细品读,回味悠长。

  《红楼梦》读后感8

  《红楼梦》,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呢,它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假期里,我读了《红楼梦》,这本书真不愧为一本名著,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在这本名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女一号、女二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悲剧贯穿全文。由情多洒脱的宝玉,不堪打击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感情悲剧。作者曹雪芹借《红楼梦》表达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出来,也适当传出了这本书的主要精神。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人说花朵凋谢是自然规律,有那样假惺惺葬花。你们不懂,黛玉将这些凋谢的花比作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和花一样,待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被落下,孤零零的。说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作者曹雪芹了。黛玉葬花已经直接暗示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所以黛玉最后只能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他,这是一种幸福。宝玉只能给予黛玉几句好话,谈不上痴情,再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

  我们要坚强,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她是《红楼梦》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最令人感动的人物。

  我读了《红楼梦》之后就十分敬佩曹雪芹,敬佩他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来,里面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足以说明了他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出现在我眼前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习他的写作方法,打牢自己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精选8篇)】相关文章:

1.《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

2.《红楼梦》初中读后感(精选8篇)

3.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4.《红楼梦》600字读后感

5.红楼梦读后感集合15篇

6.红楼梦读后感(集锦15篇)

7.《红楼梦》小学生读后感

8.《红楼梦》读后感(合集15篇)

9.品读《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读桃花心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