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900字(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1
《浮生六记》一书大约称得上是玛丽苏小说了,一幕幕都美好细致到像是虚构出来的岁月静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时候曾花过很长的时间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没有网络,没有电,世界不大,劳动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读,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结论——古人过得很无聊。而《浮生六记》读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大错误,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过成诗。只要有心。(也许只顾享受人生算是一种自私,因为现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收到恩惠的人,我们要报养父母,善待子女,这点没错,但是何必为了积累大量财富而将自己变成一个赚钱机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轰轰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丝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样算是平淡,因人而异,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种平淡哩,而那时他们为自己奋斗时也会获得快乐)
沈复和陈芸可以说是古时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这点与众不同给了记录他们生活的《浮生六记》闪光点。复和芸的爱情,坚贞浓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为开放的现代,他们都是独特的,这是他们的超前点。我想他们的爱情独特大约得益于沈复的不羁洒脱和芸的保守聪颖知进退,两人缺一不可,否则这样的恋爱便谈不成,否则他们就没有这般的情义深重。
另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的脑洞。巧妙利用身边的平凡事物做出诗意的生活——就和他们的性子一样。沈复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跃跃欲试,不禁感慨,怎么会有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仪式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于是乎通读下来,书边的空白区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这样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复和芸两人真真是活得开朗有趣了,那许多的前卫思想,难怪有人评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会发出“知音啊”的赞叹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复的文笔并不如大师般有许多讲究,就像两个朋友间互相交流,平淡叙述,讲些生活的小细节,讲历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细节,这是幸福。
《浮生六记》合该六记现仅余四记,读来觉其似一画卷,一幅市井画卷,没什么国仇家恨,就是日记一般的流水账,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无穷,打动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盐。现在有很多小说早就失了味,为了吸引读者尽取些超脱现实的材料,这与神话有何异呢。
就是可惜,复和芸的舒服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他们便是在苦中作乐了。坏人很多,但心地真诚善良的亦不少。综上看来,生活其实古往今来差不多,过成怎样由自己说了算,无关钱财,只关于心。
命理万化,虚诞与否仅由己。
浮生六记读后感2
《浮生六记》中的芸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一个女人”。
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亲人只剩下妈妈和弟弟,当时穷困的家徒四壁。
芸年纪稍微大后,凭借自己的女红手艺为别人做一些针线活,养活着一家人。后面她的弟弟求学认字读书的费用也是她出的。
因为芸能背诵《琵琶行》,有一次在翻到该书,就一字一字的对照着认,这就开始了自学认字。芸在学做针线活的空闲,通过慢慢自学也渐渐学会吟咏诗词。
芸和沈复结婚后,常常陪沈复在闺房中谈诗论书,赏雪饮酒;也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主动为丈夫谋妾室,为公公找姬妾。正式如此,芸也是一个凄惨的女人,努力讨好周围的人,却还是失欢了,失欢于婆婆,失欢于公公,失欢于小叔子,失欢于家奴。
芸所处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下,加上她出生卑微,导致她越是在乎别人对自己怎么看,一心为别人着想,却不想别人却早已对她成见颇深。
芸为了讨沈复喜欢,心心念念的为丈夫挑一名精神上、容貌上都契合的小妾,最后事情没有办成功却惹的一身骚,被婆家人认为芸和青楼女子有啥牵扯。
在沈复同他父亲在海宁时,芸为了讨婆婆喜欢,芸主动担起写家信的活。后来,家里偶然有些闲言碎语,芸的婆婆就开始怀疑芸在家书里描述不对,后来干脆就不让芸写家书了。
沈复后来又陪父亲去刊江做官僚,他的父亲说他出差在外,一直劳苦奔波,如果能找到一个陪他去外地照顾他起居的人就好了。沈复告诉芸后,芸私自托媒人开始给公公物色,而这过程中芸并没有告诉沈复的母亲。最后沈复母亲知道后,芸失欢于婆婆。
芸的公公在外面当官僚时,不知道为什么很久没有收到家书,后面看到来的家书不是芸的笔记。以为是芸不想dai写家书了。芸的公公开始对芸产生成见。
后面,沈复的弟弟向邻居借了钱,芸做的担保人。被追债人讨上门后,公公以为是芸背着丈夫跟邻居借债,还进谗言fei谤小叔子,最后芸被公公赶出家门。芸失欢于公公。
古代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芸自学成才,但是思想还是被旧社会给荼毒至心,认为夫家至上,不由得让人觉得社会能杀死人。
管中窥豹,这居然让我们明白这就是传说中千年以来难解的婆媳关系难题。所幸现在已经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妇女也是半边天。女性已经不需要求别人欢心,不用担心失欢于别人。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装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懒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浮生六记读后感3
读完沈复的《浮生六记》,想着还是通过文字记录一下读完的感受;不过我读的是译文,文言文的话可能读起来就更为艰难了。
全书共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好像后两记已经亡佚了,只读了前四记。《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芸悲凄曲折、痛断人肠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
读闺房记乐,能够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芸生活中的一种闲适契合,两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难怪林语堂曾称“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并时时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芸天资聪颖,颇具才情,识山川之美,知诗歌之妙;日常生活颇懂优雅之趣,往往匠心独具,瞬间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脱俗,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泼率真、痴心纯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风,总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却被屡屡摧残,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驱赶,再为浮妓所欺骗,母死弟亡、恶疾缠身,最后困顿而死。书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长叹,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见,沈复便对母亲说若娶妻非芸姐不可;婚后相处,两人情深义重,芸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还主动为丈夫纳妾,这一点其实对我来说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爱为什么要让他人介入呢?可能这也是芸深爱丈夫的体现吧,我们终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来对前人的行为进行评判。
而在《坎坷记愁》里讲述了他们家庭的一步步没落,还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当沈复没落时还是有很多友人接济的,这与他平时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关系。沈复一生坎坷不顺,生平也没有太大作为,后期妻子长子均离世,孤身一人四处游荡飘离;我觉得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便是娶了芸为妻,与芸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的恩爱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记趣》一类的没有太大兴趣,主要是沈复和友人一起游览各地的事情;读完全书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学识太过浅薄,即使是译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复和他妻子芸的一些生活趣事记忆更为深刻些,我可能对这种倾向于故事的情节更感兴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4
难得过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读完了浮生六记。
说是六记,其实只读了四记,另外两篇在历史长河里不知道飘哪儿去了。忘了在哪儿看见一句,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抱着“到底是怎么个可爱法,还能比我可爱吗”的心理翻了翻这本书。看的比较不囫囵吞的是卷一的闺房记乐,和卷三的坎坷记愁。
一篇讲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赌书消得泼茶香。青梅竹马,得偿所愿,每日谈诗论画观花赏景,鸾凤和鸣举案齐眉。另一篇讲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赶出家门,穷困潦倒漂泊异乡,父亲儿子妻子相继去世,兄弟为了财产与他反目,愁绪满怀无释处。作者写的倒是丝丝入扣,有感动有叹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评价。芸娘固然是可爱的。爱诗词歌赋,也擅长烹饪女红。心灵手巧,无论是插花还是开party都能别出心裁。温柔贤惠又古灵精怪,恪守封建礼教之余,也会穿个男装跟老公出去旅游。看上去简直完美,唯独一点我不喜欢,闲着没事儿还去给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约定,她也因为各种情感上的打击郁郁而终。试图站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去理解这件事儿,奈何我实在已经进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实意的爱了为什么还能跟人分享。或许这才是男人们如此推崇芸娘的原因吧,直男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复,就更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一开始年少求学,与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见他终日靠着家里的庇荫吃喝玩乐,被赶出家门之后穷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养家糊口,竟然还继续附庸风雅…完全没有对妻子儿女以及人生最起码的担当。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俪情深,还照样在出差的半年流连青楼。与妻子第二次仓皇出逃,竟然连儿子和女儿都顾不得了。把女儿匆匆许配给表哥家的儿子做童养媳,托人给儿子找了个地方谋生,后来儿子早夭,沈复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续后代了,为啥是芸娘没有后代了呢,因为别人又送给他一个小妾呗。
看到最后这句,真是恶心的我连早饭都差点吐出来。陷入纠结。感动过人们的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苏东坡,后来又说唯有朝云能识我。冒辟疆这个始乱终弃的大渣男,竟然还有脸写出个《影梅庵忆语》。
这个人生啊…仔细琢磨琢磨就觉得特别不堪。所以,今天你丧了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5
前些日子上古文课,老师偶然提及《浮生六记》,讲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动有趣,笔触是怎样的细腻独到,顿时心向往之,《浮生六记》之读后感。于是,立即去拜读了一番。《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文章写得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而且作者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自然。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首先从书的题目来看《浮生六记》大概是去了李白“事如春梦了无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重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可以获得些许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的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侠。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浪漫情怀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读了这本书,不得不羡慕其中的女主人公,芸娘。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父亲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谈诗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林太乙(林语堂之女))
读完《浮生六记》,最大的感触就是,休闲,一点也不觉得累人,伤神。每每独到其中的一些片段还会于坐着产生共鸣。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是多么的会享受生活,多么惬意的比喻呀。还有其中关于插花的想法,让人不觉赞叹。总之《浮生六记》是以篇笔致生动,细腻,简约的美文。其中还印着姑苏古城的文化底蕴,透着江南才子的精神气质,裹着追忆往事的神秘面纱,是的语言精致自然。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浮生六记》俨然一块纯美水晶。 《浮生六记》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文字也不生涩,简单,阅读起来也很有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6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900字(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