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蜗牛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蜗牛优秀作文1
什么牛不吃草,背上顶着个大房子,请你猜猜它是谁?相信你们已经知道它是谁了,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蜗牛。
我的蜗牛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不是吃就是睡,我突发奇想:为何不给它们来场考试呢!
说干就干,我先拿了3只比较活波的蜗牛。为了方便起见,我给它们都取了名字,那只迷迷糊糊爱睡觉的叫“瞌睡虫”,另外两只,一只叫快快,一只叫跳跳。
首先,我把“瞌睡虫”放在我用积木搭的20层“摩天大楼”里,只见它一扭一扭地向上爬,眼看就快到60分及格区了,可它竟然缩回壳里准备睡大觉了。我想:“瞌睡虫”是不是有“恐高症”啊,怪不得考试不及格。
然后是快快闪亮登场了。只见它不急不躁地爬,到了“瞌睡虫”原地休息的地方,我猜它会不会也像“瞌睡虫”一样原地休息?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了我的脑海。只见快快把身子用力一挺,把“瞌睡虫”当做垫脚石,顺利地爬上了楼顶。
而最后的跳跳呢,却一直懒洋洋地趴在一片菜叶上,准备大吃特吃,怎么也不下来,原来跳跳是个大大的贪吃鬼!
这些蜗牛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你的蜗牛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吧!
蜗牛优秀作文2
早晨的轻风,把我从睡梦中吹醒,我盥洗完毕,披上一件夹克,就踏着轻快的步伐,到中原大学漫步。
我边走边贪婪地呼吸清新的空气。眼睛还不时看着东升的朝阳及路旁大学生们费尽心血所种的花卉,及青绿色的可爱小叶子。
忽然,我发现嫩绿的叶子上,一只小小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我想它可能是要吃些叶子吧。可是不然,它和我一样,也正在静静的享受这安宁的早晨啊。但不一会,它又慢慢地爬走,我非常好奇地跟了过去,才知道,原来它是要去叫些同伴来,一起分享它的快乐。
看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自我反省了。
平常我总是很自私,好的都自己用,坏的留给别人用,以致常会被人抱怨。而且我也不愿和别人分享我的好东西,所以大家都很讨厌我,叫我小气鬼。
我从这只小蜗牛身上得到好多启示,不但自己的自私习惯改过来了,而且,我还常告诉别人“一只小蜗牛的故事”呢!
蜗牛优秀作文3
我飞快地来到菜园里捉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细细地观察起来。
蜗牛整天背着一座田螺“大房子”,黄褐色中央杂着黑色,十分坚硬,那是它的“家”,也是它的“盔甲”。它的身体可柔软了,背部的肌肉是棕褐色的,上面布满了一个个细小的肉疙瘩。它的头上长着两对灵敏的触角,只要轻轻一碰,就立刻缩了回去。前面那对短短的,后面那对又细又长,顶端还有两颗“黑珍珠”,那是小蜗牛的眼睛,它们好像一架望远镜,能够帮小蜗牛看到更远的地方。
小蜗牛没有脚,它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蜗牛的腹部的肌肉光滑又结实,能分泌一种像强力胶状的液体,行走时依靠它们的身体牢牢地吸附在别的物体上。难怪在它爬过的路上,我们会发现一条湿黏黏的痕迹。
最后告诉你们,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一般在夜间活动,喜欢吃菜叶。
蜗牛优秀作文4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这是一首歌,名叫”蜗牛“。在我们的生活中,蜗牛是一种不起眼的动物,但是他有一种发奋向前的精神,遭遇多少风雨,多少困难,他永远在向上爬。我们应该像蜗牛一样,努力向上爬,不应该遭受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每个人都要做一只发奋向上的”蜗牛“,虽然行走的过程很慢,很辛苦,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向前,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其实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不坚持下去。
记得我有一个朋友叫阿斌,又一次他去比赛网球。到了大半场,他已经体力透支了,把手举起来也会觉得很吃力,比分快被对手追上来了。休息的时候,阿斌喝了许多水,休息了一下。我走向他,跟他说:”斌,要是不行就放弃吧,坏了身子不好。“忽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比赛还没分出胜负,怎么能放弃呢?我们都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蜗牛,不能轻易放弃。”他的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们都是一直坚持不懈的蜗牛,不能轻易放弃。于是,阿斌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易放弃的精神进行着比赛,最后,阿斌获得了成功。
每个人都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蜗牛,没有失败者,只有不敢面对困难,轻易放弃的人。
蜗牛优秀作文5
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在小区里看见一只蜗牛,我把它抓起来放到一个小盒子里。它非常弱小,我就给它取名为小小。
小小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头上有两对触角,眼睛长在触角的顶端,圆圆的,像两颗水晶球。听妈妈说它的牙齿数量惊人,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两万五千六百颗牙齿。它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居住,到大太阳底下是抓不到的。我找来几片新鲜的菜叶,喂给它吃,可是它不吃。我出去玩了一会儿,回到家看到它竟然吃掉了一片小菜叶,我终于知道它是在没人的时候吃东西的。
我把小小抓出来放到桌子上仔细观察,发现它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细线。我通过翻书、查阅资料,知道了那是蜗牛的粘液,是用来保护腹足,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小小虽然小,但它的胆子可大了。我家的小狗朝它大声叫,它一点儿都不怕。我找来一条钢丝绳,把小小放到上面,它居然也不怕,还慢慢悠悠地爬过去了。
蜗牛真是一种既可爱有趣又胆大的小动物,我真喜欢呀!
蜗牛优秀作文6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我要好好地观察它。
我发现,小蜗牛的背上背着一座褐色的“小房子”,这座“小房子”就是它的壳。它的身体一遇到危险就会马上缩进壳里,要过好长时间才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小蜗牛还长着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一对短触角在它爬行时会一下又一下的触碰着地面,就像两根探测棒,仔细地查看地面上有没有东西。那对长触角的顶端长着它的小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我还发现,蜗牛的行动十分缓慢,一下一下慢慢地蠕动着。并且它在爬行时腹部会分泌一种黏液,所以蜗牛爬过的地方会发出银色的光芒。蜗牛是个胆小鬼,就连吃东西也不例外,我要把菜叶放到它身旁,它才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我还知道,小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别看它个子小,它可有两万两千颗牙齿呢!
观察蜗牛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以后我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事物。
蜗牛优秀作文7
放假时,我和朋友在我们楼下草丛中去捉好玩的蜗牛。我见它在有草和白菜叶的地方。我就想,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呢?这个问题好像刻在我脑子里,怎么也忘不掉。
于是我下决心观察它。我捉来一只蜗牛放在一个小碗里,里面放上草和白菜。我认真地观察它的行动,只见它不由自主地爬到白菜那边,先用触角碰一碰白菜,然后又爬到白菜叶子上面,美滋滋地吃了起来。这个实验证明了蜗牛爱吃白菜,但又不能断定蜗牛就是害虫。后来,我通过查资料,才知道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喜欢吃农作物、青草等绿色植物,因此它果真是害虫。
通过实验,收获还真不小!不仅让我知道了蜗牛爱吃的食物,还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动手做做看,才知道真正的结果。
蜗牛优秀作文8
星期天,刚下过雨,我骑着自行车来到草地上玩。我在草地上骑着自行车。忽然,我看见了一只蜗牛,我下了自行车,把那只蜗牛带回了家。回到家后,蜗牛已经钻回了壳里,我把它放在地上静静地等待着蜗牛从壳里钻出来。等了半天也不见蜗牛动一动,我想着:好一只胆小的蜗牛!想着想着我就去看电视了。看了一会电视我又去看那只蜗牛。咦!那只蜗牛怎么不见了,我四处找它,原来它爬到电脑桌下了。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小的一只蜗牛怎么爬得这么快,而且爬得这么远,从我刚才放下它的地方到电脑桌下,足足有五六米远,他也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后来,我又在电脑上查了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是蜗牛一边爬一边释放一种粘液。这种粘液有助于它的爬行。这种粘液还可以让地面变得光滑,让它容易爬行。
今天,我不但知道了蜗牛爬得快的原因,还发现了蜗牛的勇气,那就是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蜗牛优秀作文9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早上,我去阳台看一看植物。这时,我发现,有一棵光秃秃的小树上爬满了蜗牛,栽小树的花盘里却全是水,水里还有几只溺死的蜗牛。我时,我才明白,蜗牛喜欢水,但也怕水。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食指抓了几只蜗牛放进纸杯里观察。我发现,蜗牛与别的昆虫大有不同。普通的昆虫只有一对触角,而蜗牛有两对;普通的昆虫眼睛长在头上,而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它是软体动物,却长有一个硬硬的壳。
我还发现,蜗牛是不能爬行的,它只能依靠自己分泌的液体滑行。所以,在它经过的路上,就会留下透明的液体痕迹。
你看,我们用手轻轻碰一碰蜗牛的眼睛,它的眼睛就会收回去,当你一碰它的身子,它的身子就会缩回去,当你用力把蜗牛的身子从壳里拉出来,刚一放手,它又躲壳里去了。
蜗牛的身子全伸出来时,你会看见两个小孔,左边的是呼吸孔,右边的排泄孔。当天气太干燥时,蜗牛会脱水死亡,留下的壳一碰就碎了。
蜗牛有一位近亲叫鼻涕虫。鼻涕虫的学名叫蛞蝓,与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
这就是可爱的小蜗牛。
蜗牛优秀作文10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在花圃里捉到了一只蜗牛。
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头上有两对触角,眼睛长在触角的顶端,圆圆的。它的全身由腹部、腹足、触角、口、壳等器官组成。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粘液,跟着粘液准会找到这小家伙,粘液也有很大的作用,分泌出粘液可以降低摩擦力,帮助行走,还可以防止蚂蚁等昆虫的侵害。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居住,把蜗牛放入水中,它会伸出头来,(不然会窒息而死)。蜗牛讨厌阳光和盐,如果在它身体上放一些盐,它的肉就会化成水。
我采来几片绿叶给蜗牛吃,它始终不肯吃,我就去玩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又来看蜗牛,惊得目瞪口呆,它居然吃完了一小片,原来蜗牛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吃东西的。
听说蜗牛还可以食用呢!它含有高蛋白,是一种营养品,可是,不是所有的蜗牛都能吃。
大自然真奇妙,一个小小的蜗牛身上竟有这么多学问,我要好好学习,去揭开它更多的奥秘。
【蜗牛优秀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