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之所以古今驰名,理由有两个:首先它风光旖旎而被历朝历代视为皇家禁地,上林苑就曾是其中一部分;另外是由于它厚重的人文积淀,先后有大批名人隐居于斯,“名人效应”无意中提高了山的知名度。那么为什么古代诗人喜欢隐居终南山?欢迎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王维隐居终南山脚下的悠闲生活的写照。诗人退隐后自得其乐,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游三林间,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其中的乐趣不足为外人能道,只能“胜事空自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这两联的翻译成白话是:诗人人到中年以后已存好道心,晚年便安家在了终南山脚下。兴致一来就独自漫游,其中的快乐只有我自知。
王维自叙中年时代就开始喜欢佛理,所以晚年选择居住在终南山的别墅中,生活独来独往,快意自知。诗中的“道”,是指佛教。“每”、“独”字面看起来也有些落寞,但诗人一句“胜事空自知”,说明自己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这些乐趣也许外人看起来会觉得平淡之至,所以,是一种“空自知”的境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那么,乐趣到底在哪里呢?诗人在山间路上走到水的尽头,坐看云雾的千变万化。路途中,偶遇林间老叟,谈笑之间都忘记了归期,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
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字面意思是说诗人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流水的尽头,索性就地坐了下来看看天上的云起云落,心情随性自在。这句诗在后来,人们常解读为自勉或勉励他人,表示遇到逆境、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是超然物外的“林中高人”,他不问世事,尘世一切都与他无关,让人感觉他不食人间烟火。但最后两句的“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又带来了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从“林中高人”转到“接地气”市井之人了。
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古代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终南山?陶渊明写过、王维写过、孟浩然写过,而且古代的诗人也喜欢隐居于此。
那么终南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古代长安城附近。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等的发祥之地。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其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因此,它也是“寿文化”的发祥圣地。
终南山对古代想隐居的.诗人们又为何这么有吸引力呢?
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帝都”很长时间是长安城,而终南山距离当时的都城很近,官宦隐居很方便。同时,许多古代的文人隐居事实上也放不下尘世,他们大多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游离于宦海和梦想之中,一生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挣扎着,距离都城近,也方便他们了解世事,等待更好的时机。
另一方面,终南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里是佛教、道教的发源地。隐居需要清心寡欲,这样的宗教环境适合修身养性、清心寡欲。此外,这里也有很多名人隐居过,例如姜子牙、吕洞宾等都曾在这居住过,因此终南山也是具有名人效应的。
直到现在,终南山也仍然存在隐士,每年都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此隐居修行。这些人当中,有的是来求学问佛的,还有的是画家、诗人等,他们想找个清净的地方做学问、感悟人生。
如今的终南山,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古代诗人喜欢隐居终南山】相关文章:
荆浩【古代诗人简介】07-27
古代山水诗人是谁11-18
古代诗人中写思乡诗词11-20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12-13
终南山03-11
终南山03-16
宿王昌龄隐居03-10
贻阮隐居05-29
寻雍尊师隐居02-21
寻雍尊师隐居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