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短短的“二十字”将李白独在异乡为异 客的孤独情怀,夜深之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灼热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构成了极其浓郁的思乡意境。可是,时代变迁形成了古代汉语与现代语言的差异,拉远了 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也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困难。本诗虽只短短20字,如果只按传统教法,读读、写写、背背,不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诗意境界和审 美心理状态,就不能促成学生与诗人“心灵”的相会,更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古诗教学。在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促成学生与诗人的“ 心灵”相会。
诗境之一:走入静夜置身诗人环境
“你头脑中的夜晚是怎样的?安静的夜里,大伙在做些什么呢?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这样安 静的夜晚在想些什么呢?” 伴随着《思乡曲》,教师轻声地与孩子们交流着,并结合学生的感受板书课题“静夜思”,一切都是那么轻轻悄悄,努力结合诗营造一种静谧的意境。学生也受了音 乐的感染,读课题时全然进入了角色,读得格外的静,话音显得格外的深幽。孩子们伴着那略带忧伤的思乡曲,脸上写满了沉静,他们不自主地低吟着。那纯真的表 情,那动人的声调,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评析:
按常规,这个片段是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若只是一般化地读,那种感受只 能是生硬的'、只触及到文字层面的感受。而一旦创造出与课文诗意境界相和谐的课堂教学意境,就一下子触及到文字的内在意蕴——诗人、古诗及诗意的“心灵”。 这里,教师运用诗意的教学语言、诗意的媒体音乐,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诗人的心灵相会。有了这心灵意会,教学就有了真趣和诗意。
如果教学只局限于古诗,不超越古诗,不站在更高更广阔的境界对古诗意境进行创造性地开掘、拓展和建构,那教学只能是狭小和低层次的,同时也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古诗的内涵,感受古诗心灵的。
诗境之二:走进诗中获取诗人感受
教学了生字、生词,教师又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有的学生已经能背诵全诗。
清幽的音乐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画面上的月光洒落在诗人的床前,教师的话语很抒情:“明亮的月光洒落在你的床前,好像是;好像;好像是。”不再把孩子置身于诗外,而是让他们忘却自己的身份,融入到诗中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获取直接的感受,从而与诗人心灵相同,引起共鸣。
孩子们的想象力马上被激发起来了,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铺了一地的珍珠粉。”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给我的房间罩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是一阵烟。”
……
评析:
有了这个环节,教学的境界和内涵就显得开阔和丰富了。教师也完全不必再画蛇添足地设计“为什么诗人以为地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这样的问题了,因为这个问 题的答案就包含在上面的教学环节里了。在小学生的心灵中,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如“疑是地上霜”),哪里有这个环节这么真切、生动和富有情趣啊!
孩子们的心灵是蕴藏丰富的矿藏,但他们自己很难凭空发现、发掘和发展,必须在教学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诗意情境,才能实现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如 果说,上个教学环节已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灵有所拓展和丰富,但是还不够,还要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大的空间再加拓展和丰富。
诗境之三:凝望月儿读懂诗人心情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这样的美景让诗人忍不住举头凝望。”孩子又起劲了,不约而同地抬头向教室窗外凝望。“看到月亮,你想到了。”学生们个个凝神静思,浮想联翩,灵感大发,纷纷要求发言。
老师让他们考虑成熟,同时再次打开思乡曲,清幽的音乐又回响在教室里: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家里的妈妈。”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和哥哥一起玩游戏的时候。”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李尧。”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很想他们。”
……
“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在已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前提下,孩子们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
“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到了故乡的苹果。”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各种各样的答案从孩子的头脑中蹦出来,他们把这篇脍炙人口的诗作变得更为丰满。
诗境之四:和乐吟诵表达自我感受
当我再一次播放思乡曲时,学生竟不由自主地和着音乐低声吟诵,其中一些同学甚至站了起来,配上动作,边表演边吟诵。那般神情非一个“传神”能够概括。
自我评析: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儿童是喜欢幻想,喜欢诗和诗意 的。浓郁的诗意境界,为孩子们营造了尽情想像的空间。他们的这些想像多么丰富美丽,多么超凡聪慧!一个个简直就像小诗人!在这种创造性想像中,学生们更真 切地领会了诗的灵魂,并与诗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相融了,他们的心灵也和诗人的心灵变得一样诗意。他们在这在浓浓的诗意中感悟、体验着、想像 着、创造着、发展着。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这节课,我努力达成了这一目标,而且还让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想像、创造性的表达,使 课堂真正成为了结合生活性、发展性和审美性的人文课堂。
【与诗人心灵的相会《静夜思》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静夜思03-28
《静夜思》读后感12-09
月球与诗人07-16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案例04-29
诗人李白的古诗11-26
爱国诗人的古诗06-14
关于反省与启思团队口号大全05-11
诗人描写山水的诗句06-20
诗人赞美秋天的诗句10-10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