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文

2021-03-10 诗人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作文 篇1

  为了让我对杜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父母带我去游览了杜甫草堂。

  去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亭子。我走了进去,发现墙壁上题有杜甫的诗以及他的生平写照。当我在小亭子里徘徊时,就会想到我竟然站在了杜甫曾经在这里饮酒作诗的地方,不由得欣喜若狂。我似乎感觉自己也有写诗的灵感了,好像杜甫在同我在一起作诗,我仿佛身临其境。直到妈妈推了我一下,我才顿时醒悟过来,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小亭子。

  接着,我看到了一个用古典牌子雕刻着的“杜甫历史博物馆”。我想:杜甫可是我的偶像,他用过的东西,一定会很高大上吧!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当我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杜甫用过的东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崇拜的大诗人杜甫,竟然用的是非常破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杜甫用这些破旧的东西,是因为杜甫所处的时代不好,但是他还是有一股劲,他就用这股劲来磨练出自己坚定的意志,所以才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大诗人。”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像杜甫这样的人才,是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才换来的呀。

  最后,我终于来到了本次旅游的最终目的地:杜甫住过的茅屋。因为几个月前远方文学的牟老师刚给我们教了杜甫的诗,介绍了他那悲惨的一生,所以我来到这里便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每当我念到这首诗时,便为杜甫的一生感到悲切。再往进去看看,这个茅屋跟别的茅屋不一样,这里富有诗意,焕发着光彩。是他,是杜甫,使这个茅屋富有诗意,是他,用忧国忧民的笔触使它焕发光彩,他创造了茅屋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杜甫真了不起!

  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里面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总之,杜甫草堂能够给予我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作文 篇2

  该书上篇讲李白,下篇讲杜甫。郭沫若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生动还原出一代 “诗仙”“诗圣”的真实生活。书中诸多观点极富创见,随手援引资料更是妙趣横生。

  初版于1971年10月的文史巨匠郭沫若的 《李白与杜甫》,曾让二十多年前的笔者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现存的2400多首诗作,在郭老那里就如常人脑中的乘法口诀一样烂熟于心,为了佐证自己的某一观点,他可以信手拈来,而且是旁征博引,动辄十几条乃至数十条,这让我惊诧于郭老深厚的考据功底和超人的记忆力!须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网络与搜索引擎尚未问世,而郭老却已近耄耋之年。此其一。其二,巨著熔文史于一炉,郭老以诗人的笔触,史家的慧眼,将李杜的身世婚姻、生活状况、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游,兼及他们与贺知章、严武、岑参、苏涣等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永王李瞞、节度使哥舒翰等要人的交往等等,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新见迭出,别开生面。一幅幅李唐王朝由鼎盛辉煌转至衰败凋零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了读者眼前,既波澜壮阔,又流光溢彩。

  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李白与杜甫》这样的信息量丰沛、学术底蕴深厚而又 “一扫从来因袭皮相之论”的力作,真是让我等文史爱好者大快朵颐。读《李白与杜甫》,其快感犹如读小说 《红楼梦》《三国演义》,随便翻开其中的一页,读者都可以“眼前直下三千字”,随着郭老滔滔大河般汪洋恣肆的探析与阐发,与作者共振:或者百感交集,或者唏嘘不已,或者茅塞顿开,或者慷慨激昂。

  “杜甫应该肯定,我不反对,我所反对的是把杜甫当为 ‘圣人’,当为‘它布’(图腾),神圣不可侵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这是郭老的夫子自道。茅盾则说:“郭老《李白与杜甫》自必胜于《柳文指要》,对青年有用。论杜稍苛,对李有偏爱之处。论李杜思想甚多创见。”窃以为,将两位大师的这两段话结合起来看待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庶几接近客观。

  入选 《中国图书商报》“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首批书目的《李白与杜甫》已经于20xx年5月再版。经典,不但是百读不厌的,而且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杜甫作文 篇3

  站在风霜寒冷的岳阳楼边,仰首祈望着苍穹下的楼阁,千百年风雨的洗礼,冲刷去的是回首那几缕尘埃,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那沉淀着古老的沧桑。

  沧桑的印象中,渐渐的勾勒出了你,杜甫那忧国忧民而忧谗畏讥的广阔胸襟。大声吟唱“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的雄伟壮歌。丝绸的彩襟在在胸前飘荡。一丝丝清风在这古老的图腾中蜿蜒直上来到你那充着利益的眼前。

  眼前的落叶,在风的相扶下飞舞絮落,渐行渐远!而你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坚信在这一刻被送到了遥远的天垠世界,随着阳光的散剂而流浪,在无边的希望中流伤,你总是坚信着,那腐臭的社会会在阳光散剂下变的开明广义,更加充满生气与爱,可是现实总是比幻想更人性化的多。对于那些衣富拾剩的富者来说,社会的腐臭在他们身躯的'堆积下,而他们也以此为象征。对于那些遗憾食匾的流浪者来说,而社会的腐臭更多的在他们的骨骼中深刺,成了骨髓的匮乏。

  你作为一个美好愿望的追崇者,在美好的带领下向天下人招手了那另人向往的桃花园,而桃花园再现在的我们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美好事物的代表。纵然如此,杜甫——你在后人的眼中早已成为桃花园的一部分。

  岳阳楼在夕辉的映照下,像那乾坤间一朵奇葩而一身素白,怅然飘逸的志士站在楼中,双眼凝望着,眼中闪现着希望。

杜甫作文 篇4

  杜甫草堂在成都的市区内部,在去年春节的时候,我曾经去过那里。

  早就听说杜甫草堂的历史十分坎坷,经过了一次次的损毁,一次次的修复,这才能使我们看到这个历史悠久博物馆。只不过现在是看不出来这种坎坷的,最近的一次修复是这里焕然一新,树木丛生,围墙刷的干干净净,有的树的树干上还附着青苔。这美丽的景色的确很使人放松。

  再往进走,我们到了这里的中心建筑:一座小小的房屋。代表看起来平平无奇,跟所有的古代建筑差不了两样。但是内部用玻璃和栏杆圈出了一大片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杜甫草堂的遗址,早年杜甫在各个朝代都经过破损和重建,甚至有军队把这里当成了住宿,把某一些可以称得上国家一级文物的东西,当做柴火烧掉的事件。所以如果看的不仔细的话,真的是什么都发现不了。屋内还有好几块碑文,显然是不能当柴火烧,所以就保存了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大部分的古诗文都是刻在石碑上的,所以没有很大的损伤。

  再往进走有很多很多的小亭子,风景十分的秀美,水中的鱼欢快的游动着,岸上的孩子们十分渴望地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显然我妹妹对这里的文化一点意思都没有,她只喜欢鱼或者还对礼品店铺很感兴趣。

  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那一面墙,也就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用蓝白色瓷片镶嵌的大大的草堂二字,虽然他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他是出名人士帮忙写的呀。

  最后还有一个十分大的房屋,里面放着各个诗人的塑像,不过这一点我始终没有搞明白,既然是杜甫草堂,为什么要放其他诗人呢?是因为地方太大,没可放的了吗?

  参观完杜甫草堂,我对中国的故事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都说杜甫的晚年十分的艰辛了。

杜甫作文 篇5

  经过时长好几年的“安吏之乱”,我终于回到成都,回到我的茅草屋,我十分欢喜。

  早上,我一开窗,就发现柳树的枝头上,传来“叽叽喳喳”的啼叫。我一看,呀,原来是两只黄鹂在啼叫!它们好像在说:“多么翠绿的柳树,真好看呀!”

  我又看见行白鹭正扇动她那双灰白的翅膀往云霄飞去!

  我把目光往远处眺望,看到了西岭山,寻雪仿佛过了几千个秋天!这么厚的雪,使我感觉窗户都有那西岭山的千秋雪。

  门一开,我就发现门前离这儿这万里的东吴船。

杜甫作文 篇6

  文化名人的名号前,往往被习惯性冠以“著名”或“伟大”二字,却少有用“不朽”一词的。这个抽象的概念多少显得过于沉重,然而,杜甫却必然担得起这二字的重量。他的命运恰是整个唐代由盛转衰的写照,他的诗句,亦是人民苦难的缩影。

  杜甫的肩上扛着的,是积蕴深厚的文学界在唐朝由盛及衰时期的波澜壮阔,是国家、人民的命运之忧。于是,他的生命便被赋予了历史一般的厚重,自然,亦如历史那般不朽。

  七月盛夏,再访草堂。

  顺着石铺小路,穿行于阵阵竹林的阴翳。天色微微阴沉,偶有几丝小雨绵绵,小道确也不宽,便平添了一分曲径通幽之感。有些闷热的夏日,连绵的绿荫和泠泠的碧水,足以掩遮四周的喧闹。却不能得知,在乱世的喧嚣下,杜甫的心境是否也能如此宁静?曾有人质疑,那时的杜甫寄人篱下,栖于茅屋,这偌大的竹林,精致的小亭或有画蛇添足之嫌。然而我想,杜甫的心中,其实永远存着这一片竹林与那一份正直和淡泊啊!所以,这佳木吐秀,泠泠碧潭,本不在茅屋周围,却必在杜甫心中。

  偶然注意到在路旁石碑上,冯至的一句话:“提到杜甫,人们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与死地,却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忘不了的,自然也不仅仅是那座小小的草堂。来游的人,大多是熟背着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来,无奈与苦难中自然是杜甫的气节,也自有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杜甫作为诗圣,梁启超更称其为“情圣”,源于他情感的深沉与真实。在众人安乐于太平盛世的虚幻时,他的眼睛,却将下层百姓一点一滴的痛楚与叹息看得清清楚楚,毛笔饱蘸着浓墨,纸上的一笔一划,皆是异常沉重。那份沉痛的悲哀,一定是真诚的,并且亦是真实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杜甫的深刻,源于他能看见他人难以发觉的事物。而若无清醒的认识,正直的品格,要做到如此自然决不可能。在他的“三吏”“三别”里,便有《垂老别》的“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新安吏》的“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虽是以第三者角度写,却仿若是写自己之情。心中若是不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又怎能为他人之苦之乐而悲而喜呢?杜甫为何能做到?正因为,他原本是所有人中的一员,原本便将心灵深深地融汇于民众之间,所以,这个命运悲苦却不朽的大家,才能清楚而深刻地触摸到一个时代的悲哀。

  “圣”是赞美工部的同情心之高,然而又并非所有具有同情之心的人皆为“圣”。为何?杜甫乃是将自己命运放入了所有人的命运,而绝非从旁视者的角度悯惜、施舍甚至于俯视,于是,他的视角便开阔,也清楚得多。自然,唯有将心与人民、与国家、与时代融为一体的人,才会与他们同存亡,共命运。所以,当我们想起“忧国忧民”、“晚唐”等等,便会立即联想起他。他,便是不朽的杜甫。

  回过头,先看杜甫草堂。

  不禁要再提起那千苦流传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初读时,尚觉与前文基调对比,稍显得有些突兀,也不乏学者质疑杜甫所言甚过。然而,再品时,才发觉杜子美确有如此胸襟——他对于下层社会的悲哀看得真切,于是,便能将他们的悲哀看作自己的悲哀了。

  沿路再行,便途径三尊塑像。

  三尊杜甫的雕像,便是三种各异的姿态,然而脸上的表情却又相互吻合——但凡雕刻的杜甫像,无一不是两道紧锁的眉,一脸悲苦却又凛然的神态。杜甫是位多情的诗人,但他的情,建立在朋友亲故、国家民众的身上,于是他的诗作,写悲情的极多,感叹时事政局的也多,以致于少有流连景物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份永恒不变的“悲”却也恰为其“情”之精髓。

  其中之一的铜像,身躯似成一钩弯月,杜甫双膝跪地,眼睛远望前方,恍若眼前,便是山河破碎,便是悲苦民生。是的,杜甫何时而乐?唯有国家安宁,百姓和乐之时啊!杜甫的喜与悲,应该说皆是尤为真切的。无论是“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极而泣,还是对友人李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侧侧”的担忧,或是对百姓“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命运的叹惜,都源于其亲身之历。他的忠君爱国,想必早已不必赘述,也可见,杜甫的文笔大多牵着时代的沉重与国民之命运。这样沉重的笔下,又怎可能时时流露出喜悦与轻松呢?

  也许这正如范仲淹所描述的古仁人一样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杜甫的一生,大概为官的日子亦不足几个月,然而处于“江湖之远”,他却为天下“忧”尽了他的整个人生。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杜甫的“忧”,正是他内心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最好证明。

  在那个人皆乐于盛世的年代,一位没有担当,缺乏抱负之人,怎么可能为国家,为下层人民而苦而悲呢?是的,杜工部是那个时代唯一清醒,亦是唯一一位敢于担当的智者和贤士啊!

  是的,杜甫的不朽,在于他诗文的不朽,更在于其诗文内质的不朽。

  中国的语言文字无疑是常青而不衰的,而杜甫亦与中国的语言同寿命。因为,杜甫的诗,是中国的史实,是文字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浓缩。

杜甫作文 篇7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成都杜甫草堂。

  从西门进,就来到一片大草坪。草坪上种着许多的花,五彩缤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旁边有几棵高大的松树,不时有几只小鸟飞到树上,欢迎游览的客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游客们显得格外有精神。

  往前走,就到了湖边。湖水又清又静,水深四米多,过河可以坐船,小船刚好可以坐四个人,大船可以坐六个人。湖边有几棵柳树,那千百根绿色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长头发。湖中还有很多小鱼游戏水中,看,他们在说着悄悄呢。

  从湖边往东北方向走,来到一片树林。周围全是树,树叶把天空挡住,几乎看不见一丝阳光。树旁边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样的石头。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寺。一进寺庙,就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雕像。旁边还有一排字,大概意思是:杜甫以前是李白的粉丝,杜甫认识李白后他们便成为了朋友,杜甫47岁来到成都并定居在这里。走进寺庙里面,会看到很多首杜甫写的诗挂在墙上,还给每首诗配上了一副画。那首首诗多么有情感,那幅幅画多么的美丽。这些画和诗挂在单调的灰墙上真是锦上添花。

  再往深处走,你会看见桌子上有一本书和一支笔,看起来很古老。书很厚,笔很粗,这就是用来签名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代表你来过或者非常喜欢杜甫这位诗人。上到二楼,你会看到更多的雕像,做的可真好。走到一半,一丝丝阳光就会暖暖地照在脸上,原来到了观景区。若站在二楼眺望整个杜甫草堂,感觉真不一样。我的心里激动起来,满怀期待向里走。“啊”我大叫起来,多么细致的一副画啊,把杜甫草堂全景都画出来了,真让我佩服不已。最后我们下了楼,离开了杜甫寺。

  杜甫草堂景色迷人,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

杜甫作文 篇8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有相继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奔逃峡州,郭子仪收复长安,吐蕃连破四川北部诸洲等事,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一片衰败景象。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话罢,就传来一阵歌声。我被歌声所吸引,只听见歌声是从一位眼神沧桑,眉宇间杂着愁苦,两鬓白发,一身素装着身,眼睛仰视着乡亲们。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莫非我遇见的是悲伤诗人杜甫吗?唱首歌就能四座泪纵横。我可以更加肯定,这个人是杜甫。内心有点小激动,可是他的眼神好沧桑,愁眉苦脸的,我一定要知道他究竟有多少事值得他愁。

  “雨中独自独酌,心中已无人倾诉,无知已无人懂,望有才人据此心境赋诗”“你怎么喝这么多酒,喝这么多酒对身体不好。”他说:“哪里来的小丫头,在我们这个朝代,哪个男子都要喝酒。”“我看您愁眉苦脸的,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可以跟我说一下吗?”“我原本是个雄心勃勃,理想远大的人。但造化弄人,我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现实发生了尖锐矛盾。经常翁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而我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甚至不能带着妻儿一起漂泊。我真想和我的兄弟李白一样,自由自在的漂泊在外,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我是因这些事情而悲伤,而忧愁的。”说着说着,就醉倒了。乡亲们说让他上我们的小船,我们要逃离这个地方。话罢,乡亲们带着杜甫上了船,逃离了这个地方,现在只留我一人在这里。最后得知,杜甫上船之后,因悲伤过度,一睡不醒。

  事在人为,依我看呢,杜甫不应该这么悲观,要乐观一些,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这么悲伤干什么呀?我能揭开您被后人称为悲伤诗人的面纱,好开心哟!如果,能再与你相遇,我会把这一道理告诉你的。

杜甫作文 篇9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成都杜甫草堂。

  一进门,一颗很粗大的树映入眼帘,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三人合抱的树干呈深褐色,树枝就像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树叶和树叶拥挤在一起,荫蔽了地上一大片地方。我朝上仰望,其壮观令人感叹,令人心生敬畏,我怀着探究的心情,走进那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顺着小路走进了保留古代风情的唐代遗址,里面有一些唐代遗留下来的瓷碗和坛子,纵横的裂纹,向我展示着它们上百年的历史。历史的沧桑永远也抹不去唐朝的风华绝代,向我展示一个朝代曾经的宏伟和值得探究的兴亡盛衰。我一边看一边思索,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鼎盛的时代,那些锅碗勺盆都展示着上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幅泼墨山水画,那么唐朝就是这幅画中最耀眼的风景。唐朝是令我们骄傲的。

  我们又来到杜甫草堂的红墙夹道,红墙外翠竹掩映,百花争奇斗艳,墙外是青砖红墙,虽然只是一面墙,却显示着当时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在红墙旁,看着这花、这草、这树、这墙,使我感到由衷的惬意。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杜甫草堂。今天的游览真快乐!

【【精品】杜甫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杜甫作文6篇

2.【精品】杜甫作文7篇

3.【精品】杜甫作文5篇

4.【精品】杜甫作文8篇

5.【精品】杜甫作文四篇

6.【精品】杜甫作文六篇

7.【精品】杜甫作文三篇

8.【精品】杜甫作文4篇

上一篇:杜甫作文 下一篇:李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