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浐水送别》诗词鉴赏

2020-06-22 送别诗

《暮春浐水送别》诗词鉴赏1

  《暮春浐水送别》

  唐朝: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浐水送别》古诗简介

  《暮春浐水送别》是唐代诗人韩琮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暮春季节帝城傍晚的寂寥景象,表现了浓重的沧桑之感和凄凉的年命之悲。这种衰飒情调,是中唐日趋没落的政治形势的反映

  《暮春浐水送别》翻译/译文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

  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暮春浐水送别》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年光:年华;岁月。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暮春浐水送别》赏析/鉴赏

  这首诗大约写于韩琮在朝任中书舍人时期。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暮春浐水送别》作者简介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暮春浐水送别》诗词鉴赏2

  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这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鉴赏

  绿暗红稀出凤城。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 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眼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

  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虚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廊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统括为 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暮春浐水送别》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1.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的唐诗赏析

2.《望江怨·送别》诗词鉴赏

3.《送别》古诗词鉴赏

4.《渡荆门送别》诗词鉴赏

5.王之涣《送别》古诗词鉴赏

6.《渡荆门送别》古诗词鉴赏

7.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山中送别》

8.减字木兰花·送别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译文赏析诗词 《赤壁歌送别》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