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运用(28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2分)( )
A.轩榭(xüān) 镂空(lòu)B.笨拙(zhuō) 洨河(xiáo)
C.桥墩(dǔn) 后妃(fēi)D.休憩(qì) 闺女(guī)
2.根据注音填字组词。(4分)
重峦dié( )嶂 对chèn( ) 斟zhuó( )
gǒng( )桥 惟妙惟xiào( ) píng( )风
qián( )坤 tán( )香
3.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4分)
①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
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 )
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
④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4.下列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调整下面句子的顺序。(2分)
①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②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③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④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⑤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7.辨析近义词,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技术、艺术、方法)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完好、美好、完美)的图画。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4)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8.将画线句改成与前面对偶的句子。(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9.桥是放大的一条板凳——茅以升如是说。是啊,桥很简单。不过,桥又充满魅力。请写出一些有关桥的诗句。(至少两句)(3分)
10.文学常识填空。(3分)
(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_
(2)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17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12.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由高到低 B.由外到内 C.由具体到抽象D.由总说到分说
13.“一年四季不寂寞”的原因是 (3分)
14.写出了事物的动感和层次感的一项是:( )(3分)
A.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C.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D.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15.“这是不足取的”中的 “这”指代的是 __________(3 分)
16.写出这段说明文字中的议论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5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7.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与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文中加粗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9.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2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
20.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2分)
21.“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
A.排比、比喻 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
22.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0分)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2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
24.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25.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2分)
26.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三、写作(50分)
27.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化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 (A.xuān;B.zhuó;C.dūn)
2.叠 称 酌 拱 肖 屏 乾 檀
3. ①记叙 ②说明 ③描写 ④议论
4.B(改为“迥然不同”)
5.③⑤①④②
6.(1)打比方 (2)作比较 (3)摹状貌 (4)列数字
7.(1)艺术 技术 (2)完美 (3)巧妙绝伦 (4)推崇
8.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9.白居易:“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杜牧:“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毛泽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0.(1)茅以升 (2)总分式 递进式
二、(一)1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2. D
13.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14 A
15.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16.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二)17.下定义 作比较 说明了卢沟桥桥身的坚固
18.不能去掉。在此使用概数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不准确了。
19.B 20.列数字 描写 21.D
22.介绍卢沟桥的修建时间、长度、宽度、特点及外观。
(三)23.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4.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25.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zz中的老鼠。
26.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作文04-14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04-08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作文(精选)04-0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6-06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西红柿04-08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05-20
八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篇700字07-29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铅笔盒04-08
2020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蝙蝠的自述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