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风俗作文(精选2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
当夜幕悄悄降临以后,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来到屋外,准备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我还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儿终于从房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得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树;小玉兔儿,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妖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乡的外婆、外公和儿时的朋友来,这岂不正应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的意境么!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饼的传说,我又想起大连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3
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有很多节日在秋天绽放。在秋天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中秋节那天可以吃上香喷喷的月饼,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团圆饭了,就因为这原因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的月饼有两种味道,一种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种是月饼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欢吃那种幸福的月饼。
今天是中秋节,我就在赏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阳台上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时刻。
看呐。那带这一圈金环似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微云,向上,向左,再向上升着。突然,月光的颜色光泽变淡了,它高高的挂在那里。那圆圆的脸颊,挂着温柔的笑容,静静的望着大地。几多银灰色的薄薄的云围绕在它的身边宛如仙女的丝绸翩翩起舞。当时是我就想起了几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宫阙,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梦境中,哦!是谁把我的梦境打破了,原来是妈妈叫我去吃我最爱的椰奶月饼了。我想我的最爱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当时我就嚎啕大哭,后来还是我吃到了因为哥哥他以大欺小呗!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爱,而哥哥却只能看着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请求恳求月亮再圆一些,让还没回家的游子也让若隐若现地想猜家里人现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钟,两分钟……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4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5
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那皎洁的月亮,中秋是团圆时节,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洁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冰霜,月是对亲人怀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诗人都用月亮寄托过内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用月亮表达内心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用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每逢八月十五时,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会纷纷的将桌子、椅子、月饼、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
一起说笑、一起看那艳丽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时,“月饼”是不可少的。月饼分有各种各样的,有多样式、有多种味的。月饼有圆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黄的、香芋的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爱豆沙和蛋黄陷的,最爱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黄月饼味道很美味,吃起来也挺油腻的,味道特别柔软的。豆沙月饼好像里面是装的红糖,一般人都不爱吃这味,因为太甜了太腻,我比较爱吃甜的。香芋月饼特美味,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们都比较爱吃水果陷的月饼,可我最不爱吃那种口味,因为水果陷的月饼吃起来不太松软,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会吐出来。人都有个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这样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饼口味陷了,赏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说有笑了。
这就是——中秋节的风俗了。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6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感慨万分的端午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因为现在我已将二年级的知识收获,开始收获三年级的知识。
每逢节日这一天,亲人们团聚围坐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有杏仁、有豆沙、有鸡蛋、还有芝麻……,月饼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尝尝鲜,看看哪一种口味的月饼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饼,外面脆中间甜里面又冷又硬吃在嘴里乐在心里,还有杏仁月饼,外面软里面脆香可口想起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节提前到来,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们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7
带着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我们又迎来了中秋节。这是一个没有团聚的中秋节,因为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不能回到遥远的家过上一个中秋节,再奔波回来继续学习。
中秋月下,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任思乡的泪水泛滥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彼此之间的话少之又少,那个却是那么地温暖与温馨。这也将会变成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因为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团圆时刻的可贵。
中秋到来,兄弟团聚,姐妹团聚,亲友团聚,这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团圆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脸,总挂起亲情的思念。但在此时此刻,月亮圆了,家也圆了,那千千万万的思念也圆了。一起吃饭,虽是简单,却情意绵绵。团聚的愉悦,亲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圆,小区里几十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点灯笼,点蜡烛。一闪一闪的烛光在我扑朔迷离的眼中闪耀。月亮啊,这是亲情的烛光么?看看这一对对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单纯的,是个真正的团圆家。烛光点明了整个小区,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家。
今晚,月亮很圆,月光很柔和美丽。一家人在月光下赏花观月,这难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吗?星星和月亮妈妈、蓝天爸爸团圆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这是盼了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团圆的夜,是亲情的月光永远普照的着这个温馨可爱的家的夜。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8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十五的夜晚人们仰望朗朗明月,想念亲人,所以中秋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团圆节”,人们除了赏月,还要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今年的中秋节,我来到了美丽的盐都程实村,这里的黄昏非常美丽,彩霞像一个个红烧鸡翅膀,真让人垂涎欲滴;还有一些白云像一只只绵羊,真让人想上前去摸一摸啊;就是这里的河水太脏了,没有保护好。今天是中秋佳节,同时也是表弟舅舅的结婚日。
天色暗了下来,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结婚宴会开始了,舅舅和舅妈来给客人们敬酒了,来到我们这桌时,大家都一起站了起来,我也跟着站起来,并把杯子放在二位新人的杯子下面轻轻的撞了一下说“祝舅舅和舅妈早点生宝宝,给罗程当弟弟!”接着,更惊彩的宴会节目来了,只见表弟外公的脸被别人画得一块黑,一块绿,一块红,一块白,又穿上火红火红的长袍,真像一位搞笑的济公;后面还有几个小外公也被人换了装,有红色的、绿色的,其中一位司仪先生在说新人贺词,祝贺声,笑声,喝酒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婚宴结束了,我和妈妈带着月饼登上了屋顶赏月,啊!多美的月亮皎洁如玉,漂亮的星星像镶嵌在云海中的几颗钻石,闪闪发光。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月饼,它是那么的酥,那么的甜,一股浓郁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此时,我想起远在武汉的奶奶、大伯、三叔和哥哥们是否也在吃着月饼赏月呢?我真想念你们啊!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9
一到那里,天就下起了小雨,妈妈立刻说道:“你们看这天,这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可我还是玩起来了。还没到晚上,月亮还没出来,于是我就玩起了搭城堡,我先挖来沙子搭起支柱和城墙,再挖了一个堤坝防止“洪水”涌进来。忙了好一会儿,虽然搭的不高,但是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只觉得十个手指都麻麻酸酸了,这时,从没干过脏活的爸爸看了心疼了,也蹲下来跟我一起挖来沙子搭起了城堡。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城墙垒的更高了,堤坝更坚固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在城堡里面写上四个大字:“中秋快乐”。完工了,我们一家人开心的笑了。这时我发现爸爸的额头上豆大的汗水滴下来,我看了好心酸。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月亮悄悄地从山的那一头出来了,我就目不睛的看着它一点点的露出来,哇!好大好圆的月亮啊!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次怎么十五就圆了啊?我想,这月亮一定也受感动了吧。忽然,天空有十几盏孔明灯飘忽不定的飞着,其中有一只飞向了月亮。此时此刻,我觉得这月亮犹如父母的爱,而飞向月亮的孔明灯,就是我那幼小的心灵。
我真的感谢父母能带我来炎亭过这特别的中秋节。父母的爱是不可比喻的,那既是无私的,也是高尚的。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0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体会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1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2
中秋节,爸爸的同事寄来一盒月饼。精致的木盒子中几块月饼静静地卧在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伴着。
母亲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盘子,月饼切成细细小块,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洗净手笑咪咪地放进嘴中品味:燕窝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强迫自己吃了两块,肚中一阵排山倒海。最后狠狠心,丢进了垃圾桶。
我不禁对母亲小时候的中秋节月饼感了兴趣。
听母亲说,她们小的时候物资贫乏,一年只有几块月饼,用牛皮纸包着,多是桂花和红豆馅的。拆开包装,金黄的饼皮渗出鲜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馅软,面,入口即化;桂花馅甜,清鲜,拌上蜜糖后鲜美可口。面皮更是层层起酥,咬一口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孩子们拿到月饼,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点点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们则是不舍得吃,用几层纸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们都吃完后又从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阵欢呼。有一次,外祖母将月饼放入柜子,便忘了这事,等找到时已经发霉。全家人因此懊恼了好几天。
饥饿是食品最好的调味剂,在物资丰富的今天,我能品尝到高端、昂贵的月饼,却再也买不到母亲小时候对中秋节的盼望和对吃到月饼的欢喜了。
少了这些,月饼索然无味……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讲述的就是中秋节明月当空的景象。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祭月、赏月、团圆吃月饼……其中流传最广的想必就是吃月饼了。
月饼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双圆的意义,把月饼叫作是“团圆饼”,月饼成为必备的祭品,人们拜月之后把月饼分而为食之以求团圆。
月饼种类有很多:冰皮月饼,冰冰凉凉的皮裹着冰冰凉凉的馅,皮一破,里面的馅就流了出来。双黄莲蓉月饼,软软的皮里面有甜甜腻腻的莲蓉,莲蓉里又包含了咸香的咸蛋黄,配着茶真是再妙不过了。五仁月饼是老一辈人的最爱,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坚果馅,一口下去,坚果的香与月饼皮的甜合并起来,直往嘴里冲。
我只吃过一种冰皮月饼,是榴莲味的,它只有鸡蛋那么大,我咬了一小块它的皮,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那流沙般的馅已经涌了出来,我只好把馅吃完,再品尝那软软糯糯的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4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随妈妈在城市里生活。那时候,家里面很穷。过中秋节了,城里的孩子都有月饼吃。我俩也缠着妈妈。想要讨一口月饼吃。妈妈带着我们俩从家里出来,在金虾巷里转悠。
金虾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时候,马路很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书的,总之卖什么的都有。卖的所有的东西对我和弟弟来说,都是那么让我们奢望的东西。
妈妈带我们到一个用铁皮搭着的小店里,给我们买了一块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不象现在品种繁多。那时候的月饼馅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条仁吧,咬在口里,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月饼的原因。小时候,对月饼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妈妈看着我们姐弟俩分一块月饼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节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军训结束后,中秋节也来临了。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那时候正是农忙,在镇里干活的爸爸买回来几个大梨,几个大桔子摆在门前。那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一轮红红的明月正挂在门前的柳树上,门前稻坪上正摆着打了头遍的稻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爸爸跟我讲:跟梅姐讲,军训你晒黑的象锅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这是我三十几年以来,唯一记得住的中秋节。
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个中秋节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也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我国不同的地方,中秋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每到中秋节,我们全家吃过团圆饭以后,妈妈就忙着准备拜月光的仪式。我会帮妈妈摆上很多水果和传统赏月食品:田螺、柚子和芋头等等,当然少不了我最喜欢吃的月饼。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月饼吗?因为月饼里面的馅儿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细腻。
中秋节有月饼吃,所以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6
今年的中秋节天气很好,晚上的月亮很圆很大,院子里的大人小孩全都出来赏月了。我们都面带喜悦地坐在月亮底下看着月亮。
我们相互讨论着,不知怎么的竟然讨论出了一个中秋晚会来。而这个中秋晚会的主角当然是我们这些孩子了。他们要求我们每个人去表演一个节目。在大人的鼓励下我们竟然真的跃跃欲试了起来。既然要开中秋节晚会那么久办一个有意义的,我这样想着,然后和他们商量了一下。
我们商量,拿出我们平时的一点点“私房钱”,到四周的小卖部买了些蜡烛和火柴,我还嘱咐他们买了一个月饼,谁表演得好,谁就可以得到月饼。
我们把蜡烛有规则地放在乒乓球台上,然后把它们点燃,演出就正式开始。我是节目主持人,我站在乒乓球台上给大家主持节目,因为它就是我们的舞台。我对大家说:“中秋节到了,祝大家节日快乐!”台下的小伙伴为我使劲鼓掌,我非常自得。“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演出会,第一个节目是由我给大家表演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再次鼓掌,我唱得很动听,“观众”也听到很入迷,当我一声“谢谢”之后,那更是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我主持第二个节目“下面由赵立表演……”,台下的赵立生怕我说错,立刻小声地给我说“舞蹈、舞蹈”,大家听说赵立表演舞蹈,更来劲了,又响起了一片掌声,因为大家知道,别看他是个男生,但他一直坚持在舞蹈团练习,他的舞跳得可好啦。接着是王昭、王雄、卢嘉聪……最后连我们家的那个不爱说话的表哥看到这里,也耐不住寂寞,坚持为大家表演了一套武术。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演出就要结束了,谁表演得最好呢?大家一致认为是“四不像”的赵立,于是我们把月饼发给了赵立,他又把月饼分给大家共同吃。这时,我发现今天的月亮特殊大、特殊圆、特殊亮,就说:“大家开始赏月吧”,于是大家都抬起了头,仔细地观看着月亮。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7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独特风俗的节日,也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这个节日的风俗很多,例如吃月饼,燃灯赏月等等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馅。”可见从古代起,大家就很重视这节日了。
幼儿园时,我也开始重视这些节日了。中秋前一天,老师让大家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灯笼。我们各个兴致勃勃拿起各种各样的工具加工自己的灯笼,有小兔灯,小熊灯,小狗灯等可爱又耐看的灯笼。
制作过程中,老师还讲述着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中秋节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它与其余几个传统节日一样,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记载。后来也有贵人,文人学士仿效起来。李白这位诗人便是其中一员。对月亮祭拜这个习俗也就流传到明天而月下,游玩于许多中秋习俗,都是人们对生活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的我怎么活听得懂呢?长大了看到这些话才觉得饶有趣味。
中秋那晚,我与家人们一起闲逛着。到了那条挂满五彩缤纷的灯笼的街上,我们漫步在这灯笼的世界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玉兔灯,形象逼真的月亮灯。朴素古典的功能,各式各样的灯笼,造型优美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那时年纪还小,也不太讲究,只是把灯挂在了高处。在灯光的映衬下,一个个灯笼活灵活现的。再加上我们细心设置的灯谜,这些灯笼也变得更加有趣。远望时如同星星一般,若隐若现,璀璨夺目。
荡悠了许久,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条灯火通明的街道。
长大了,再回想起这些往事,不禁笑出了声。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8
小时候的月饼总是给我甜腻但有时又会很想吃的感觉。在淮北市区的周边农村,最好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来的诸如现在出现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种馅料的月饼。而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们现在说起来很不喜欢吃的五仁。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边的传统不如说是传统的月饼烤炉。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买来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还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去乡里乡亲或者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色泽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的月饼的阿姨、师傅一边和母辈们唠着家常,一颗颗月饼就在手下漾出花来。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是中秋的一部分。记忆中总是妈妈和阿姨们在将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时塞一块到在一旁馋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会来。一家人将吃饭的饭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都会给分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们小时候的事,讲小时候爸爸带着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从树上摔下来,讲叔叔有一天离家出走只是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当和尚,讲曾爷爷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还未被找到的几杆枪,讲以前村子里被挖出来的一罐银元,讲爷爷自己年轻的时候用几把斧头成功敲击发射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间即是传统,这样传统的中秋永远在记忆中鲜活,笔记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现在在学校,也已是有几年不曾动口吃一口月饼,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饼吧。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9
今天,妈妈带着我一起到乡下奶奶家过中秋节。我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已经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让妈妈帮我买了一个花,还挺贵的,我和妈妈都也点不舍,但妈妈还是买了。“奶奶,奶奶,我们回来了!”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大声地嚷嚷。爷爷、奶奶忙着出来迎我们,我提着月饼给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条线。
奶奶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我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夜已很深了。爷爷对奶奶说:“快收拾,收拾准备祭月。”奶奶连忙把准备好的月饼、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样样摆放在大场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摆放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大圆饼,好大好圆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和我带的烟花摆放到安全的场边上,看奶奶已摆好了桌子,我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鞭炮和烟花。看着天空绽放的烟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闪闪的繁星,哪是美丽的烟花了。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么希望每天都过节啊!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0
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1
看我吃完,母亲提着篮子要走。临走说,“已经这样了,得想办法挣钱,买包卫生纸都是需要钱的!”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个女人,连一包卫生纸的钱都要用来赊欠,简直太无能太丢人了……
我们老家,中秋节的风俗是“看闺女”。娘家人拿上几包月饼,买上一些水果,头晌就到了。要赶上农忙,也是耽误不得的,否则,会让婆家人笑话或看不起。
可是今年,我知道母亲铁定了不会来的。因为,我让母亲生气了,并且失望透顶,伤心欲绝。我的婚姻,母亲是反对的,我爱人的家境平平,而以我的条件本可以找个更好的。母亲认定我跟着他会吃苦,所以坚决反对。但我最终不顾母亲的感受,义无反顾的结了婚,并为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正式工作。这下,母亲更是发狠和我断绝母女关系,没有我这样的女儿。
其实,这一切的初衷本来是好的,想着只要努力打拼,就会干一番事业,就会赢得母亲的谅解。可事与愿违,我们失败了,败得很惨。说了你也许不相信,一日三餐几乎都成了问题,所有的同学朋友,这家一百,那家二百,几乎都借遍了,只是为了用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我几乎要崩溃了,昏昏然不知我的道路在何方,不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一天到晚的,除了昏昏欲睡打发时间,暂时忘却烦恼,没什么可做的了。所以,中秋节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母亲是断然不会来的,这样的女儿不要也罢。
可是,母亲来了。我揉了揉双眼,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母亲手里提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东西,上面盖一块红布。我又揉了揉眼睛,因为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母亲也不说话,从篮子里依次拿出了月饼,鸡蛋和苹果
你能想象出那月饼有多么的美味,我就在母亲面前吃着,红的丝绿的丝。小时候只能每人分半块月饼的时候,也没这时的美味。
看我吃完,母亲提着篮子要走。临走说,“已经这样了,得想办法挣钱,买包卫生纸都是需要钱的!”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个女人,连一包卫生纸的钱都要用来赊欠,简直太无能太丢人了。
母亲提着空空的篮子走了,后来母亲说,在回村的路上摘了些野菜放在篮子里装回了家,因为,没有谁会把所有的礼品都留下。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六,我就整装一新出去找工作了,并很快找到了一份,也由此度过了我最困难的时期。
如今,我身在外地,可母亲依然每年的中秋节都要到我婆家去,提着篮子,篮子里装着月饼。我知道母亲的心,她是告诉我的婆家人,无论什么时候,我闺女是有人疼的,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2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我国的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那天,我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饭一边赏月,可开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饭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吃!吃完月饼,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灯!有的小朋友的花灯上刻着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刻着一只顽皮的百灵鸟,我的花灯上刻着一只凤凰……我点了火,花灯马上亮了起来。我把它举起来一看,哇!真漂亮!
过中秋真美好!我特别喜欢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了。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3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去乡下看望奶奶。奶奶住在清远市连南县木公坪村。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奶奶家。乡下的空气真好,景色也很美。村前有一条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像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村子四周群山环绕,山上种满了参天大树和翠绿的竹子。村子里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傍晚六点半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好丰盛!鸡肉、鸭肉、猪肉、鱼肉??摆满了一桌子。大家有说有笑,吃得可开心了。吃完晚饭,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桌子上摆满了我爱吃的东西,有糖果、饼干、水果,还有过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饼。我抬头看月亮,它像一个大玉盘,散发着银白色的光芒,把大地照得特别美丽,月亮里的嫦娥和玉兔仿佛在对我说:“中秋节快乐!”这是我第一次在乡下过中秋,乡下的月亮比城里的月亮更大更圆。清凉的山风吹来,我闻到阵阵山野的清香。鸟儿和小虫也来凑热闹,一唱一
和的像是在大合唱。我们小孩子吃完月饼就在院子里开心地追逐玩耍,大人围坐在一起聊天。不知不觉夜色浓了,妈妈催促我去睡觉。我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和奶奶说晚安。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4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5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7
在湖南的衡阳有“中秋晚,有送瓜”的习俗。凡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其儿女便要拜送子的人为“干爹”、“干妈”。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精选27篇)】相关文章:
1.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5.中秋节风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