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节作文4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树节作文400字 篇1
春季到了,大地穿上了绚丽夺目的连衣裙,小鸟儿欢快的、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许许多多的小精灵又开始活动了,大地又恢复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月15日是植树节,这天早晨,校长决定亲自带领我们上山植树。我们纷纷拿起铁锹准备出发了。
在路上,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小鸟儿在我们的上空盘旋飞舞,为我们唱着欢快的歌儿,柔和的春风轻轻的从我们耳边飘过,好像还在说:“咱们比一比,看谁先到山顶”,路旁的小草好像也在说:“祝你们旅途愉快”。校长仿佛是一位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儿的山和水。
终于到了山顶,老师们像威风凛凛的大将,观察着山上的地形,制定植树计划,指挥着我们植树。同学们拿着铁锹,挖一个个小坑,小心翼翼的放下小树苗,生怕折断了小树苗那嫩嫩的根,然后又小心翼翼的把小树苗埋好,浇上水,这样才算把小树苗正式栽好了。到了中午,我们终于把所有的小树苗都栽好了,同学们累的满头大汗,都趴在了地上,但都十分愉快,十分开心。
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这将成为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植树节作文400字 篇2
这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六,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正是植树的好日子。
我和同学还有爸爸在车上悠闲自在的谈天,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座绿树成荫。峰形柔美的大山。我们拎着借来的铁铲,走进深山野岭中,寻找小树苗。看看同学和我都在认真的搜寻小树苗,而弟弟却因为上不去那陡如斧削的山坡,在下面耐心的等候。
那山坡不仅陡,还十分滑。山边布满了松软细碎的沙土,不抓着旁边结实的杂草丛,你就算是壁虎也会摔个满脸粉尘。我们也只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的。只可惜爬得不高,却还是费了我们九牛二虎之力。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每人都找到了一棵幼小娇嫩的小树苗,爸爸还为弟弟找到了一大堆小竹子,我们都羡慕极了。
爸爸把车开到新家,我们迫不及待地向绿茵茵的草地奔去,爸爸帮我们挖好坑,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树苗立在坑里,再把坑埋好,用劲填平。爸爸把水拿来,我们为小树苗洒了水,再投去一个充满憧憬的眼神,便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新家门前的那棵小树,茁壮地成长着,用它那翡翠般的绿叶,把我家笼罩在一片绿色的“天空”中。啊!——树儿和我多么快活!
植树节作文400字 篇3
3月12日下午,我们小记者准时来到学校集合,参加了植树活动。通往阳山的公路上,到处是春的气息,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花儿随风舞蹈,小草露出了勃勃生机。我们在车上一路看着风景,一边聊着天,所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阳山,开始了两个多小时的植树活动。
我和轩轩、坤坤、欣欣分为一组。来到现场,我们看中了一颗较为矮小的树,可是这棵树苗被另一颗粗大的树压着,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怎么也拖不出来。这时,叶老师刚好走过,看到大家这副窘境,便过来帮助我们。可是大树苗的树枝已经和小树苗缠在了一起,非常难分开,于是坤坤和叶老师扶住大树苗,我们其他人将小树苗“拯救”了出来,并把小树苗移入坑内。
接下来该填土了,轩轩负责寻找松软湿润的泥土,我和欣欣在他的探路下,用铁铲将找好的泥填入坑内,坤坤负责把小树苗扶正,将大块的泥土踩碎、压紧。小树苗在大家齐心合力的努力下种好了,我们把满载着希望的爱心植树卡挂在了小树苗的身上,祝愿它茁壮成长。
地球妈妈需要绿色,让我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
植树节作文400字 篇4
阳春三月,丽日晴空,暖风拂面,春姑娘迎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大地上万物复苏,小草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为人间增添了勃勃生机。班主任苏老师带领我们五(1)中队来到开心农场的一个小地上植树。
我们抬着树苗,扛着铁锹,拎着水桶,兴高采烈的来到了目的地――开心农场。老师教我们怎样植树,把我们分成十几个小组,我和李泽康一组。一会儿,大家就分别找了个位置开始植树了。有的挖坑,有的浇水,有的培土,还有的栽苗……我们有说有笑,虽然汗流浃背,但这却是给祖国增添美好景象呀!
李泽康自告奋勇:“我是男子汉,重活我来”说话间他已经操起铁铲。左手握着前端,又手握紧后端,后脚蹬地,身体前倾,把铁锹插进土里,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一撬,终于挖出了一块土。我看着他在挖土,也不甘落后。拎起水桶来到了水龙头前,打了一桶水向他走去,因为我平时缺少劳动,一桶水都提不动。桶里的水溅到了我的裤角上,但我没有泄气,没有在意,继续向他走去,走到他身边时,他已挖好坑,我便放下水桶,把小树苗抬起插进土里,扶直,他用铁铲培好土,踩实。最后我提起水桶,向树苗的缝隙里浇灌,一边浇一边想:小树苗呀小树苗,你要快快长大,为大地增添生机,为祖国增色彩吧!
【【热门】植树节作文400字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