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今年寒假的一个下午,我们盛家社区又要举行一年一次的庆元宵猜灯谜活动。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妈妈连忙朝社区的活动场地奔赴而去。
社区的活动场地上早已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瞧,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密密麻麻的灯谜纸条。年老的,年少的,喧哗一片,济济一堂,好像是在逛集市。
猜灯谜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如果猜中了还可以换取奖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备而来的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面,“像马不是马,如果要成药,要得海里抓。”(打一动物)我稍加思索后就想到了“海马”这个谜底。于是,妈妈马上来到服务台,顺利换到了一份奖品。我信心倍增,接二连三地又猜中了三个谜语,随之,我们得到的奖品也越来越多,可把周围的爷爷奶奶们羡慕坏了。
正当我乐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身旁有位头发苍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条谜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两手空空又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
我转身问她:“奶奶,让我来看看,我知道的话就告诉你答案。”老奶奶一听,可开心了,连声说“谢谢”。这个谜语的谜面这样写道,“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这个谜语还真是有点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到“桥”这个谜底。老奶奶根据我提供的答案,也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奖品(一块肥皂),她还一个劲儿地感谢我,站在那里还夸我即聪明又心地善良,说得我羞红了脸。
参加猜灯谜活动,是我在今年寒假里经历的一件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我之所以快乐,不单是因为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奖品,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助人为乐更快乐。
元宵节逛灯会,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娱乐方式。昨天就是元宵节,晚上6:30,牛通社组织部分小记者去工人文化宫看花灯,猜灯谜。
一到工人文化宫,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了。其中就有我们牛通社小记者们亲手制作的低碳花灯和有趣灯谜。这些花灯有玉兔灯,吉祥灯,福字灯,剪纸灯,应有尽有,虽然说不上巧夺天工,却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凝聚着牛通社小记者们的心血,传递着小记者们的祝福。我还看到了童涵初哥哥制作的花灯,别看他人胖乎乎的,这双手却也是十分灵巧,做出来的花灯也是别有风味,让我们很惊讶。
我们还猜了灯谜。这些灯谜汇集了各方面的知识,还真有点难呢。大人们孩子们齐心协力,有的在独自思考,有的在背诵唐诗,有的发短信询问,有的上网查询,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这时候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猜出了一个又一个灯谜,盖到了一些图章,大家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图章,高兴极了。
活动结束了,抬头望天空,一轮圆月若隐若现,大人们忍不住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精彩画面。元宵之夜,快乐无比。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今年我在丽江,第一次赶上了元宵节和少数民族的棒棒会。
早上,我一起床,洗完脸刷完牙,就开始帮助奶奶包元宵,和其他各族人们一样准备过元宵节。我从奶奶刚和好的大糯米面团上揪下一小团,把它按成圆圆的一小块面饼,再把糖馅放入面饼的中间,包好搓成球形,就做成了一个个的元宵坯子。因为爷爷不喜欢吃糖,所以奶奶特地准备好了肉馅,包肉元宵。刚开始学放馅儿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太多,但包起来之后,馅儿还是露出来了。我便仔细观察奶奶是怎样包的:原来她是先把面饼中间按凹下去一个小坑,这样就能把馅儿完全包住不再露馅了。
我们包好了所有的元宵坯子,再把煮元宵的水烧开,把元宵坯子放进开水里去煮。过了一会儿,原本在水面下的元宵逐渐浮到了水面上来,奶奶说这浮上来的元宵就表示它已经煮熟了。于是我们把熟了的元宵都盛在碗里。
再过一会儿,我们便围坐在饭桌四面,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元宵早餐。由于我也参加了包元宵的劳动,今年的元宵我吃起来特别有滋味。元宵又代表团团圆圆,一颗小小的元宵,就代表着人们的心愿。
棒棒会是少数民族人一个特殊节日,实际上它和元宵节是同一天,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人民过元宵节的活动之一。过完元宵节之后,年也就过完了,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春耕即将开始。我们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就会把木棒做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或者玩具,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人交易,因此就形成了棒棒会。这些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棒棒会内容愈来愈丰富,规模也愈来愈大。
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文化广场。作为棒棒会的内容之一,这里正在举办花卉展览和书法展览。那些花形状各异,有的还挂上了金、银、铜奖牌。我仔细观察了挂上奖牌的树木,有的下半部分似乎都已经枯萎了,可是,上半部分竟奇迹般的生长出了新鲜的枝干和树叶,甚至绽放着鲜艳而硕大的花朵。也许是人们赞赏它们坚强的品质,才给它们奖牌的。
书画展览室里,有许多的名人书画。那些字,个个都那么生动形象,刚劲有力;那些图画都那么栩栩如生。有几幅最令我难忘:一幅是许多向日葵正迎着太阳茁壮成长,将来一定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还有一幅画着一只雄鹰,正在展翅飞翔,我仿佛看到了将来的希望。
看完书法展,我们就去昭庆市场赶棒棒会。一进来,除了买卖锄头把、镰刀把、链盖等传统农具之外,还有买卖苗木花卉甚至大型根雕艺术品、工艺品的,有买卖飞鸟鱼虫的。还有大量肥沃的山基土:整车的、整袋的、成堆的,价廉物美由人挑选。还有人买卖各种造型的花盆:陶瓷的、细瓷的、木质的、塑料的、大的、小的、新奇的、古怪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在一个地方,我们看到卖木头兵器的人,妹妹顺手买了一把宝剑,叫青龙剑。还有卖拐杖的,一根才十元钱,爷爷就买了一根。我们还买了三盆花,两袋优质山基土。在赶会的会场里,爷爷还遇到了他的很多朋友也来赶棒棒会,他们热心交谈,非常开心。
棒棒会象征着春耕农忙时节即将来临的情景。棒棒会又代表着我们丽江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刻苦、而又享受着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快乐,这真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个神圣而又快乐的节日。今天,是我在丽江度过的第一个元宵节和棒棒节。所以,我感觉到今天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元宵是一个大节,从庙堂朝廷到乡间里野,从皇亲国戚到黎民百姓,从文人士子到贩夫走卒,举国同庆,万民同乐,尽兴游冶,通宵达旦。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元宵》中说道,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但见一轮明月挂高空,万盏花灯照眼红;街上行人如潮涌,鱼灯队队赛游龙。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辛弃疾将元宵节灯彩的盛况描绘得如梦如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仁宗天圣五年,蔡襄镇守福州。元宵节这天,为了凑场面、赶热闹,他下令民间每家点灯七盏。当地文人陈烈听说后非常气愤,特意制作了一盏丈余长的大灯,并在上面大笔写道: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蔡襄看了内心不免惭愧,立马取消了这一加重贫民负担的举措。蔡君谟为人正直、忠厚,罢灯事件符合他主政勤廉的操守,去世时,被追赠为礼部侍郎,谥号忠。
蔡襄从善如流,慨然接受民间舆论监督的做法值得称道,但也有的官员并不这样看问题。宋郊与宋祁,是宋仁宗天圣二年的同科进士,世称“兄弟双状元”。宋郊因被仁宗赐名为庠,故以宋庠称之。宋庠任宰相时,宋祁为翰林学士。一年元宵夜,宋庠在书房读周易。听说宋祁在家举行夜宴,厅堂院落到处都装扮雕饰华丽的彩灯,怀抱歌伎,通宵醉饮。第二天,宋庠派人传话给宋祁,意思是说,你这样穷奢极欲,难道忘了某年元宵节在某州州学读书时吃咸菜饭的事了吗?宋祁笑对来人说,请你回去也告诉我那位宰相哥哥,知不知道那年元宵节在某州州学读书时吃咸菜饭团的到底是为什么?原来,这位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佳句而闻名词坛的“红杏尚书”,刻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的物质享受。
宋祁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他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之后,紧接着道出的是“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如果说他在元宵夜恣意享乐还只是个人行为,那么隋炀帝杨广在元宵夜极尽铺张之能事,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大业六年正月,炀帝把各番国的首领邀集到洛阳,从十五日那天起,在端门街上安排了隆重的百戏演出,戏场周围五千步范围内,分布着操演丝竹的乐工一万八千余人,奏起乐来,声闻数十里。从黄昏到天明,灯火炫天耀地,持续闹腾了一个月才撤掉,耗资几万?白银。此后年年如此,不仅在文化活动上喜欢讲排场,摆威风,在国家建设的其它方面,也是急功近利,滥用民力,以致国力枯竭,在位不到十五年便将一个好端端的大隋王朝给葬送了。(来源:凤凰网)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气氛刚刚结束,元宵节又来临了。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的,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的,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的,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们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偷菜,希望自己将来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不错,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我们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小孩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了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六篇】相关文章:
2.金华的元宵节作文
5.我国的元宵节作文
6.元宵节的汤圆作文
7.元宵节的小学作文
8.河南的元宵节作文
9.作文热闹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