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

2021-03-13 清明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作文 篇1

  盛世,乱世;艳桃,荒草;游人,英烈……此时,我站在这不大不小的碑前,凝望着万里春景。一阵春风扑来,携着花香,不禁使我回首那段历史。

  日暮黄昏,残云落日,国破家亡,恨鸟惊心。一位秀士骑着一匹瘦马在凤城河边奔驰,一路向南,不时回首顾盼。他是李庭之,任南宋扬州太守一职,他准备去找那无能的皇帝。此时,扬州城的城墙外,元军铁骑遮天蔽日,似乎准备好了冲破那道薄的城墙。扬州的副太守站在城门上,用着历史上出现无数次的眼光,瑟瑟发抖,看着城外,想着一个一念之间就会有答案的问题。他颤抖的更加厉害了,转过身去,大声喝到:“开城门!”于是,铁骑占领了不堪一击的扬州城。副太守似乎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因为他不仅活下来了,还被封了太守。李庭之却毫不知情,徒劳的奔驰着。马停下来了,它跑不动了。李庭之疲惫不堪的下了马,他盘算着自己的行程,已经走了两天了。他的耳朵翁翁作响,可他似乎听到后面有万马奔腾的声音,他无力的转过头去,愣住了:元军的铁骑们杀上来了!他很快反应过来,义无反顾地跳入了一旁的凤城河中,准备就此牺牲。可谁料水太浅,竟未如愿。元军毫不留情的将他拉上水来,带回扬州就斩。天下又逝一忠魂。

  而眼前的那个碑,就是他的碑。无数人不知道他的故事,而他为了无数人,就义了。

  此时是清明,也是怀念他的时刻。

清明作文 篇2

  “五一”假期第一天,开封的陶伯伯盛情邀请我们去清明上河园玩。我和爸爸妈妈迎着朝阳一路向东出发了,温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脸上。

  出发时阳光初照,到达时太阳已悬在半空,陶伯伯带我们来到“黄家包子”老店,品尝开封有名的美食黄家包子。黄家包子不愧是美食一绝,用筷子轻轻提起,看着像个灯笼,每个包子都差不多有十八个褶,吃起来也很有讲究,有一个有趣的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要在包子上边轻轻咬个小口,再哧溜一声把汤汁吸入口中,刹那间唇齿留香。

  还吃了很多其它的美食,我就不一一说了,免得勾起你的馋虫,菜还没有上完,我的肚子就已经吃得圆鼓鼓的了。

  假期里的清明上河园游人如织,上午来得早的话,在园门口广场可以看到“包公迎宾”的开园仪式。

  清明上河园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建,再现了当年宋朝古都汴京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等繁华景象。

  张择端手捧画卷的雕像正对园区大门,背后不远处是《清明上河图》的巨幅石雕,沿着旁边悬挂宫灯的长廊就正式走入了园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宋朝繁华的汴京城。

  漫步在园中,就像是清明上河图的精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昔日繁华的汴京城里,街市中酒楼、茶馆、烧饼铺、当铺、肉铺……以及汴绣、官瓷、纺织、裁缝、印刷等作坊散布其间,到处是身穿宋装的小贩,还有各种在街头卖艺的民间艺人,吐火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舞刀弄枪玩杂耍的,玩斗鸡的……时不时地人群中还会出现赶着马车牛车做生意的商人,三教九流,好不热闹。而游人们就像生活在宋朝的汴京市民,一步一景地再现着当年的生活场面。

  在城门口,门楼里张贴着通缉令,守卫城门的士兵抓到一个小“逃犯”。

  城里财主王员外招亲,王家小姐站在绣楼上抛绣球,希望她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十字街头,大宋广场舞跳得正欢。

  街边赌博,两只斗鸡斗得你死我活。

  卖艺人表演喷火,一条火龙从口中喷出。

  我来到活字印刷作坊,十几年前,爸爸和妈妈刚认识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他们每人在这里挑了一个字,爸爸随手捏起的是一个“旺”字,妈妈捏起的是一个“枝”字。他们“郑重其事”地说,将来有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儿,就起名叫“枝旺”,如果是女孩儿,就叫做“旺枝”。呵呵,我如果早出生几年的话,我的名字就叫做“魏旺枝”了。

  一座座石拱桥静静地卧在碧波之上,亭台、楼阁、水榭依水而建,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碧波荡漾的汴河默默流淌,拥挤的东京码头桅杆高耸,停靠着很多艘船,让我想起了当年繁忙地装卸货物的情景。

  形似卧龙的九龙桥横跨在汴河之上。

  摇头晃脑的算命先生在人群中招揽着生意,衣着破烂的乞丐静静地坐在桥头台阶上等待着人们的施舍,巡街的士兵从旁边耀武扬威地走过。

  演艺场里有各种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马蹄声声,银枪翻飞。大宋东京保卫战,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守城的士兵击退金兵的进攻。市井娱乐水傀儡,也就是水上木偶戏,表演得正欢。

  ……

  傍晚时,我们走出了清明上河园,陶伯伯带我们去吃“稻香居”的锅贴,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锅贴的味道独一无二。除了吃锅贴,我还吃了开封有名的“炸八块”,一只鸡切成八块做成炸鸡。不要小看了“炸八块”,它可是肯德基炸鸡的鼻祖,所以肯德基的标志“KFC”,就是“开封菜”的简称(此为玩笑,不必当真)。

  吃过晚饭,华灯初上时,我们又来到包公祠码头,坐船夜游“大宋御河”。

  等船时,码头的琴台上,一位宋装女子弹起古筝,琴声悠扬,如仙乐般随风入耳。

  御河夜游,两岸的亭台楼榭亮着霓虹,流光溢彩,坐在船上顺河而下,蜿蜒前行,从一座座横跨御河的仿宋古桥下穿过。每座桥的造型和风格各不相同,在霓虹灯的点缀下,显得古朴而又绚丽多彩,亮丽的倒影随波摇曳,像熔化了的七彩石泻入了水中,穿行其间,如同畅游在仙境中。

  有趣的是,从一座桥下穿过时,在桥洞旁,石头砌成的岩壁上,一只小猫静静地卧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默默地看着游船从它的眼前飘过。我们在欣赏风景的时候,这只小猫也把我们当成了一道风景吧。

  “兴尽晚回舟”,返程时,没有再见到那只小猫,它或许是回去睡觉了。返回包公祠码头已是深夜,美好的一天过去了,有一种恍惚如梦的感觉。

清明作文 篇3

  “十六岁,十六岁,都是这该死的十六岁啊!老天,你让时间再倒退六年,我就不用坐这儿写这么无聊的作文了,说不定我正春游呢!”

  胡乱抱怨了一通后,我发现了桌上的mp4,“咦,《南山忆》!”我不禁想起了许嵩被误传去世时编的那首小诗“唯有南山忆往昔,爱只清明雨上悲。许诺今日惟爱你,嵩山独坐泪已垂。”还记得是她用笔给我圈出每行第一个字的“惟爱许嵩,”我们有一样的爱好,我们上课一起吃零食……那时的她总是满脸笑容,那时的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现在八年级了,她仍然满脸笑容,可我知道她背地里经常独自垂泪,为成绩。如果没有考试,该有多好!

  “许嵩——《千百度》”,“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好美的歌,这歌用来形容儿时的捉迷藏再合适不过了。儿时的我们,无忧无虑,没有学习的束缚,没有思想的困惑,虽然无知却更显童真。操场上,庭院里,小村落,从日出到日暮,时刻有笑声飞扬。

  “许嵩——《敬酒不吃》”,“敬酒不吃,你吃什么酒?”十四、五岁的我们,会在朋友过生日时喝的烂醉,那时的我们似乎觉得喝酒酷,打架帅,吸烟更可爱。可现在长大了,学了生物,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喝酒有害健康;学了政治,知道要友好相处,共创和谐社会……现在给你敬酒,你敢喝吗?。人生不狂妄少年,就让那叛逆的记忆珍藏在脑海中。

  “许嵩——《灰色头像》”,“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刚开始玩QQ的那两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登QQ,看照片,发日志,农场牧场,聊天……玩的不亦乐乎。可现在年级高了,时间似乎更少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作业,点开QQ好友栏,映入眼帘的不是灰色头像,就是自动回复。人长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拉大了。

  “许嵩——《清明雨上》”,“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好伤感的歌,我在人间彷徨,又怎么能寻到天堂?想必祖母也在天堂吧。三年前的这时,我还能吃到她包的饺子,韭菜鸡蛋馅,嫩嫩的土鸡蛋,清新扑鼻的小蒜香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可眨眼间,祖母她已经在天堂过了三年了。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要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等到天人两隔时,可就晚了。

  ……

  “许嵩——《河山大好》”,“河山大好,心情大好,到外面去吹吹风……”

  十六岁,大好河山,让记忆,像小河般流过。

清明作文 篇4

  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包青团的日子。

  奶奶打来电话,叫我和姐姐一起去包青团。接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一蹦三尺高。爸爸带着妈妈、姐姐和我开着红色的汽车,飞奔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

  来到奶奶家,桌上放着面粉,绿色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后来知道那叫艾靑,是做青团必备的东西),还有一把剪刀。先把绿色的东西倒进面粉里,搅拌好,就变成了“绿面粉”。再将“绿面粉”做成一个个小碗的形状,里面放些咸菜或芝麻,还可以直接把这个洞用面粉填满。然后,把口子填满。

  还能做花样式的。如绿刺猬、绿兔子、绿苹果……

  最简单的是做绿刺猬,圆身体,小脑袋还长刺。圆身体就是一个圆青团,小脑袋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小椭圆形。而刺不是用手的,是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出来的。眼睛、嘴巴、鼻子,可以用剪刀刻出来。一只小小的、绿绿的、圆圆的、长刺的小刺猬就这样诞生了。它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清明作文 篇5

  就要清明了,这几天心里总有淡淡的忧伤,其实说来我应该是幸福的,因为父母依然健在。但这淡淡的`忧伤我却总也挥之不去。

  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在我前面骑着电车。不知什么原因,老人一下摔倒了,好在速度不快,并没伤着。看着老人慢慢的扶起电车,心酸的想要落泪——他看起来那么瘦弱,那么孤单无助。其实我知道,对于那位老人来说,这样的事他还是完全有能力应付的,并不会如我想的那样孤单无助,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的心中定会闪过一丝苍凉——老了啊!

  那一瞬,我想起了父亲,他也有过这样的遭遇,他也定会感叹“老了啊"。是啊,人都会老,老了就都会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在哪呢?

  又是清明了,路上的行人渐多起来,悲悲戚戚。我知道他们是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冥币、鲜花又畅销起来 ,行人们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这样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样做真的能弥补什么吗?我们那些逝去的亲人真的能得到什么吗?说到底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愧疚的一种自我宽慰。其实我们都不是大恶之人,却都是无心之辈。因为我们的无心,我们忽略了长辈们渐老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无心,在长辈们发出需要我们的信号时,我们不曾看见;更因为我们无心,我们错失了人生最后为人之女的幸福。我们后悔,我们自责,但于事无补——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一直认为最大的孝不是锦衣玉食 ,而是把我们的长辈时时放在心中,在长辈需要我们时能随时看到我们的双手,一双有力的手。作为一个远嫁的女儿,我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在长辈需要自己时能让他们看到我的双手,正因为如此,我更明白其中的内疚与遗憾,我明白这一生我都不会原谅自己。所以在这个清明节,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希望看到的人能有所感触,更希望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清明节,同为行人的我们脸上是带着微笑的——因为长辈们一直在我们的心理,从不曾离开,我们,无需悲伤。

清明作文 篇6

  又是一季清明雨。淅淅沥沥地洒在郊外的路上,细如牛毛,令人徒增伤感。募地,就这么想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此诗也便是此意了吧?

  悠然的郊外,即使有着朦胧的细雨也挡不住满目盎然的春色,棵棵探头的草儿虽只有一点点,大片连起却是满地的绿。这绿经过雨的洗礼,即便隔着连绵的雨帘也愈发愈耀眼起来,这绿使人神清气爽,气色轩然。却也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

  “咝咝”地,似乎能听到春笋破土生长的声音,是那样的富有生机,富有活力。这美妙的自然的旋律,本是无与伦比的优越之音却在今天夹有一丝悲伤。

  仰目望天,任细雨滴在脸上,滋润,清爽,却也有令人无法忽视的凉。下着蒙蒙细雨的天空格外的蓝,仿如一页天蓝的水晶壁画。又好似一双会说话的纯澈的眼睛在向我们述说落泪的惆怅。

  繁茂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雨滴,细雨溅在花瓣上,点点滴滴,如上天犹怜的珍珠。甘露在鲜嫩花瓣的衬托下,更是耀眼,更是玲珑剔透。远看,似入仙境。绵绵长长的雨帘,更是让这美如画的幽境增加了一丝神秘,一丝朦胧。

  盘腿坐在湿漉漉的被雨打过的草地上,能闻到属于泥土的芬芳,似乎能听到泥土滋润过的梦呓,那么美好,犹如梦境。

  望着伞瓣上滑落的雨滴,使我想起四季轮回的规律,起起落落正是它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如同花季绽放的华丽与繁荣过后的满目萧条,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第二年春,依是花季,依是繁荣。“清明”便是冬与春的交接点,它象征的便是马上来临的生机,和以经过去的衰败。万物都在清明的那天完成一个自我的蜕变,迎来自己的风采,特有的盎然,美丽的春天。

  古都开封就有着诸多的起起落落。繁华、衰落也是它“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它这些年风风雨雨的足迹。而在今天“清明”——一个万物都绽放风采的交接点上,它也一定会迎来自己繁华盎然的春天!

  清明雨依然在下,淅淅沥沥,如泣如诉,只是好像少了一丝悲伤,多了一丝希望。

  幕然远望,似乎看得见彩虹。

清明作文 篇7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想您的一天。

  那年清明,您还在。您站在门前高大的柳树好久了,边盯着茂盛的枝条边抿着嘴笑,双眼放光,似乎谋划着什么。不一会儿,您就找来了剪刀,让我踩着凳子剪下一些枝条。我颤巍巍地爬上椅子,您在一旁帮我扶着。从来没上过这么高的椅子,不免有些害怕,于是害怕地望向您,祈求您大发慈悲让我下来,可是您的眼神中带着坚定和鼓励,我咬了咬牙,站在椅子上开始剪柳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高空作业十分钟以后,终于剪了一地柳枝,您这才心满意足地让我下来。您坐在门口的一个小马扎上,将柳枝揽在怀里,开始编起来。好奇的我也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您身边,看您要变什么花样。只见你一丝不苟地低着头,拿起一根又一根的柳枝,双手灵活地动着,动作如此娴熟使我根本看不清具体过程,不一会儿一个圆形的花环就编好了。您挺起背,抬起头,小心翼翼地带在我头上,我带着美丽的花环在满天柳絮中翩翩起舞,像一只快乐的小精灵,您直夸我可爱。记得阳光下,我们笑得都很甜。

  “小孩子们在清明节都要扎青。”您在每个清明节都会做一桌好菜,请楼上楼下的小孩子们到家里做客,说是给我们扎青。虽然我并不知道扎青是个什么习俗,但是我知道在那天我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从而并不觉得清明节是个凭吊逝者的日子。

  后来,您走了。清明节不复从前那般快乐了,每年家里回来很多亲戚,他们带着一捆一捆黄色的纸,带着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和水果,还会包一些水饺,是您最爱吃的韭菜馅的。他们把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在一个大圆盘子里,说是给您上坟。我这才知道,清明节从来都不是一个该庆祝的节日,您只不过是不想让小时候的我们内心充满恐惧罢了。

  现在想起来,还是那年我在阳光下舞蹈的样子,不知道是阳光特别明媚还是怎么,我的心里格外温暖。每每想起您的样貌,我便回忆起那几个过得很快乐的清明节,我知道您最疼爱我。

  这是第四个没有您的清明节,我一个人孤单的望向远方,又一次想起您。

清明作文 篇8

  阵阵凉风袭来,忽闻一阵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心底蓦地一惊,春社好似已经走远,清明又将至了。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好似年年清明都会有雨,漫天飞舞的“泪花”在无形之中又勾起了人们的哀思。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这样的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可能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了一个很著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练级房山,在血缘亲情的怀念和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清明,到了。我不可以哭,那就让清明的细雨如期将至,寄托人们的思念,寄托人们清明的哀思……

清明作文 篇9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回老家给爷爷上坟。走在路上,我看到许多人,他们也都去上坟。忽然,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便背了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回到家,我看到奶奶折了许多金色的东西,很好奇,便问:“奶奶,这是什么呀?”“是金元宝,银元宝,给你爷爷烧的钱。”我很奇怪,明明是纸,怎么说是钱?

  该上坟了。我和爸爸一起去给爷爷上坟。爸爸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把“金元宝”“银元宝”倒在圆圈里,用打火机点燃了它们。火快熄灭得时候,爸爸拿起带的一瓶水倒在了火上。我想:可能是为了避免失火才这样做的吧。我拿起鲜花放到爷爷坟前,爸爸让我磕了一个头,祭拜便结束了。

  回到家,我问爸爸:“为什么在清明这天要去上坟?”“因为我们很想念我们的亲人,祭拜是一种表达思念亲人的方式。”“就像我们昨天在网上祭拜烈士一样,我们很感激他们给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也很怀念他们。”

  爸爸说:“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翻了翻资料明白了: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王,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谁知把介子推母亲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节与清明合二为一。

  我还奇怪呢,为什么老师让我们背《寒食》这首诗,原来清明和寒食是一个节日。

  尽管这个节日没有纷纷的雨飘落,但我可以感觉到家人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好好学习。

清明作文 篇10

  4月4日是清明节,大家都很熟悉。清明节我们都有一个习俗----上山祭祖。

  山上的路可真难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爷爷跟在我的后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听,丁冬的流水声,姿态各异的山花……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也越来越累,气喘吁吁的。我们沿着小径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数不胜数。经过我们的“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我太爷爷的墓前。我看见墓上长满了野草、野花,爷爷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给太爷爷的墓描字。

  这描字可不是简单的活!我生怕颜料会滴下来,就小心翼翼地描着。爷爷割完草后,来到太爷爷的墓前,拿出蜡烛、香和祭祀用品,摆在太爷爷的墓前,点上蜡烛、香,祭拜起来。我跪在爷爷旁边,祭拜太爷爷,我希望太爷爷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学习更上一层楼。忽然,我看见了许多山花,我马上跑到了那儿,摘起山花来。

  我摘了许多山花,转头望去,下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啊!我们的祖国可真美丽啊!

【精选清明作文10篇】相关文章:

1.清明啊清明作文(精选9篇)

2.清明感怀作文精选

3.关于清明作文精选

4.关于清明精选作文

5.清明见闻精选作文

6.清明见闻作文精选

7.关于清明的精选作文

8.关于写清明精选作文

9.关于清明见闻作文精选

上一篇:清明的作文 下一篇:清明节踏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