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的作文 篇1
每年春分过后的15天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我在奶奶家,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窗外是什么呢?窗外正下着倾盆大雨呢!我痴痴的望着雨点“滴答、滴答”的落下,大片如墨似的乌云沉沉的压了下来,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阵阵风猛烈的刮着,卷起一片尘土,刮得树叶直颠。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雨点扑向大地,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雨点像顽皮的孩子一蹦一跳的。它们落在小花上,落在柳树上,落在屋顶上,落在我的窗上。雨点冲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带走尘埃,留下清新。
柳枝随风舞蹈,任凭风吹雨打,不肯低头折节
雨一直下着,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十分准确的写出清明下雨的情景
雨又下大了,仿佛它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将世界“洗”干净
雨,还在下……
清明的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外婆,今年的清明,您换了一种新的方式与我相见,您和过往逝去的亲人一样,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停留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相隔,千呼万唤也会不到由您呵护的时光。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外婆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
家乡那熟悉的小池塘,欢跃的鱼儿,我还记得您说过,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因为他们都来之不易。还记得这条街吗?元宵节那天,您不肯牵着我,希望我学会独立,我还走失了呢。还有这颗曾经被我定义为最矮小的树。如今,它长出了茂密的枝叶,越长越挺拔、粗壮。我曾经爬上去找过和我走失的您。记得吗?您还记得吗?
一切不曾变过,孙女对外婆的爱也永远不会变。可是,您在那冰冷的地理睡了,谁的那么那么的熟,连孙女歇死里地的呼唤都听不到了……
外婆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再青时外婆却永远不在了,陪我度过的是绵延不断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的作文 篇3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祭祀、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去给我的太爷太奶奶扫墓祭祀,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奶奶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奶奶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奶奶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爷太奶奶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奶奶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等扫墓祭祀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小红军。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的作文 篇4
近几天,老梦回故里,每日很早便醒来。
我知道,又是一年清明至,逝去的亲人念叨我了,又到该回家祭奠他们的时候了。
由于多年前举家迁离故乡,这两年又外出打工,我们家一直“到处流浪”,原本该到亲人坟前祭拜的日子(每年农历的7月7和10月1日),也因工作繁忙,无暇返乡。
母亲理解我的难处,每到节前,便早早交代妻去买来纸铂,自己在家里一针一线穿起来,累了,便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雨滴出一会神。待我下班归家,她便交代儿子和媳妇趁着夜色(城里不允许随便焚烧),到家附近的岔路口,面向家乡方向,拜上几拜,化些纸钱,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收得到。
每次,妻都陪着我,神情凝重的,轻声呼唤亲人来拿钱。我们一起看着纸钱燃烧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为灰烬,随风飘飞……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活着的人还要活着,四处漂泊只是为混口饭吃,那边的亲人应该能理解吧。
可是,清明就不一样了。
清明节无论对活着的人,还是对逝去的人都是大事。
清明时节,正是细雨纷飞的季节,打湿了活着的心,也惊醒了逝去的人。想必他们在天国已经期待亲人的到来吧!
因此,每年的清明必须要到坟前去祭奠,不管走多远,在清明前的几天里,我和妻女都要回家,到亲人的坟前看一看。一者一年到头了,也该给亲人清理一下坟头的荒草,添上几掊新土,让亲人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二者家乡有个说法,清明没人扫墓,坟头上见不到新土,坟前没有纸灰,人家会认为地下长眠的人已经绝后了,或者在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可是我还没有绝,不去扫墓于亲人没面子,于自己也不心安。
父亲的坟与祖坟埋在一起,原来是一片梨园,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坟头掩映在如雪的花海里,环境很优雅。
由于父亲去的早,我很小就肩负生活的重担,放学回来,到梨园田地里干活累了,便来到父亲的坟前,躺在他的旁边睡一会儿,没有一丝的害怕。这就是亲情的缘故吧!
可是,随着农村产业调整,梨树被砍伐,梦中几十年的梨园不见了。也因节省土地需要,农村开始平坟还田。很多坟被平掉,原来硕大的坟堆,只剩下一个个突出地面的尖顶了。父亲的坟虽坐落在别人的田里,却得以保持原貌,依然那样高大厚重。
这得益于家乡的风俗。
在老家,每有老人去世,必须锯一些新鲜的柳树桩,做成孝子的哭丧棒,下地的时候插在坟头,有几个儿子就要插几个,而且按照排行一字排开,一个比一个短。柳树桩如果发芽成活,就预示着这家后人将会有好的前途。如果谁动了这样的树,谁家就会招来灾祸。因此,家乡从来没人敢乱动坟头的柳树。
我是父亲的独子,虽历经坎坷,终长大成人;他坟头的树桩也一样历经风雨,枝繁叶茂,帮我日夜守护着父亲的住所。
但每年返乡,处处可见的“死人不要和活人争地”的宣传标语,让我对父亲和母亲百年以后的归宿多少有些担心。我不知道父亲的墓地还能维持多久?
因为市区离老家太远了,为了赶上回程的车,每次回去上坟都是慌慌张张,到了墓地就添坟,添完坟摆贡品、烧纸钱,然后匆匆离去。几乎没有时间陪父亲抽支烟,和父亲说说心里话,多少有些愧疚!
想想现在自己还“到处流浪”,居无定所,但毕竟还年轻,每年可以回去给父亲扫墓,还能找到一点回家的感觉,找到一点家人团聚的温馨。可是等我慢慢老去,腿脚不灵便的那一天,谁还会到他们的坟前添土?或者,以后他们因平坟还田也要“居无定所”,那再到清明,我们一家又能到哪里去“团聚”?
于是,我想在市区给父亲买一块墓地,让父亲到城里来和母亲团聚。但如今,在市区购买墓地动辄几万元,母亲是绝不会答应的。
此刻,夜深人静,思绪芜杂。外面下起了小雨,正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那种凄历的小雨。
我想,还是随遇而安吧,清明的时候给父母一份想念,至于到哪里去祭拜,由他去吧。
清明的作文 篇5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题记
应是“一心苦读圣贤书”久了,亦或是今年的清明来得悄无声息,当我瞥见轻巧飞行的燕子时,我才惊觉:春色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
令人颇为诧异的,应是今年的清明破例遇上个大晴天,全然失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我已习惯了年年清明都逢雨,总觉得那雨是漫天飞舞的泪花,只有此种情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籍,所以今年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
这份心情与意境上的残缺,大抵只能用清明特有的美食弥补吧!正如宋朝王禹俏所言:“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清明除了迷蒙的烟雨,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比如江南吃青团,客家人吃艾饭,厦门吃薄饼,我们清明节是要吃鸡蛋的。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仅供玩赏。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希望能世代相传。
【清明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3.清明的作文
4.清明的作文
5.清明的作文
6.清明的作文
7.清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