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文

2021-03-06 立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秋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秋作文 篇1

  踩着盛夏的末梢,不经意间就进入了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

  早在周代,逢立秋这日,天子就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来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二来品尝新秋收成的米谷,以示庆祝,足见古代先民对立秋之日的看重。

  诗人们也会在立秋这天,吟诗寄怀。白居易《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诗中有“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这是他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元稹;清代乔崇烈《立秋日枕上》说“新凉涤残暑,细雨作秋声”,写立秋之景,突出节候变凉。

  在古代的诗词中,节令之秋往往隐喻着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态。如晚唐诗人令狐楚的“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北宋诗人宋祁的“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骚首问长安”。唐代诗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最有代表性。诗云:“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作者联系自己一生为官,现如今两鬓如雪,感慨系之,无限悲思。起句感叹人生世事如过往云烟,承句感怀镜中之我已老态龙钟,转句自嘲一生所得惟鬓上白发,结句惜时怜己,岁将暮矣,人将老至。

  就在众多诗人抒发光阴虚度感怀悲秋情结之时,唐代诗人刘禹锡却独树一帜。他在《秋词二首》的一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反往昔悲秋的文人时尚,表达了爱秋喜秋的新意境。尽管王维的《山居秋暝》已流露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尚秋情绪,但这还只是一种归隐意识,而此诗却独辟蹊径,气势豪放,立意更深刻了。

  立秋后,会迎来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早在汉代就已定型了。千百年来,也让诗人们为此留下了许多名句佳作。印象较深的是白居易的《七夕》,诗云:“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写七夕秋色,抒七夕情怀,立意卓然,言简意丰。

  立秋后,炎热的暑气还一时难消,常有“秋老虎”的余威发作,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俗语,但不管怎么热,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凉,立秋后下一场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这便应了民间的一句歇后语:“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不过,这句歇后语,其内涵在不少的文字表述中又有了另一层面的外延。

立秋作文 篇2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南京

  本周五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老南京立秋后还有十多天热,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盖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与五行讲的西方为白虎实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话说“热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还有一伏(末伏),即是说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气温仍很高是正常的,问题是秋热还要热多久。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旧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总之秋热难当,从夏至热到立秋,还未见尽头。过去无空调电扇,对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尤难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热”之谚。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台湾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作文 篇3

  今天,我心不在焉地翻看日历,看到日历上写着:8月7日立秋,忙对姥姥说:“今天是立秋。”姥姥叹了一口气说:“时间过得真快呀!”妈妈可能想缓解姥姥的坏心情,她说:“按中国的传统,今天应该吃饺子。”听了妈妈的话。姥姥同意了,于是她们就去包饺子。

  姥姥拿出一盆面与一杯温水,她先往盆里倒一点水然后揉一揉面,过了一会儿面就与好了。妈妈正在切馅,我看见妈妈把馅切得细细的,就问妈妈:“你为什么把馅切得这么细?”妈妈说:“如果馅不是细细的,饺子就不容易熟。”妈妈把馅切好后,姥姥把与好的面揉成条形,再把条形的面揪成小块。这时老姨与老姨夫来了。他们看到我们在包饺子,急忙过来帮忙。老姨先往桌子上洒了一些干面粉,也往手上涂了一些。看到这些,我对老姨说:“你这么做是为了不让湿面粘在手上或桌子上吧?”老姨说:“是呀,你真聪明。”接着,老姨夫把小块的面压扁了。妈妈再把扁面擀成圆形的面片。姥姥把馅包入面片中,然后把面片封上口。这样一个饺子就做好了。包饺子可真不容易呀!

  这个立秋过得真有意义,它让我知道了怎样包饺子。

立秋作文 篇4

  有人喜欢花红柳绿的春天,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夏天,也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而我却偏偏喜欢那果实累累的秋天。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也给我们带来了喜悦。

  若说喜欢秋天哪一个节气,想必一定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立秋时节,这时候的大自然可是秋日来临的“报信人”。立秋的大自然可不像金秋九月的大自然,而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染黄几片树叶,轻轻吹落几片枯叶,或是悄悄地干枯几朵原本盛开的大花。立秋的每一天,大自然都会给人们不同的惊喜。

  除了立秋大自然之美,立秋的传统文化也有不同的风采。在南方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如《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当然在每年立秋也有一个典型的农俗形象——晒秋。

  立秋,这个节气总是有着迷人的一面。

  立秋这位秋日来临的“报信人”,它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惊喜。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秋日的凉爽,还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欢笑!

立秋作文 篇5

  雨,淅淅沥沥,冷冷清清,立秋已致。

  叶,一片片变黄。一阵风袭过,年老的叶子相互碰撞,发出沙沙声,轻轻飘落。天地间一片死寂。渐渐地,一种冷清、惆怅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万里悲秋常做客”,冷雨微寒、潇潇雨幕。秋天,是个多么伤感的季节。秋叶,如同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它是如此强壮有力、精力充沛,而如今已衰老,即将被寒风朔雪无情拍打,而后凋零,如同幸福一点点消失,时光一点点流逝,生活到了尽头。时间啊,真是一去不复返!

  又是一阵秋风起,秋天的叶子飘飘扬扬。猛然一看,黄绿橙,飘落如蝶般,煞是美丽。叶,原来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会呈现出最美的姿态,它依然宛若跌落凡尘的仙子,轻歌曼舞,却又缥缈虚无。落地掷地有声,与地融为一体,化作一丝灰烬,飘往天蓝色的彼岸安息。

  这不也是立秋的美吗?

  立秋,不一定是个凄凄凉凉的季节呢?它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季节吗?在立秋,果树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随着风儿飘去,飘向大地,触发人们的无尽遐想,让世界变得香甜一片。沿着光阴的脉络,可以看到金色的驰骋,绿色的畅想,还有岁月点缀的万千色彩,都在瞬间竞相绽放。

  立秋,它有着“古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涅槃,那萧萧落下的,不是落叶,不是离弃,是命运里高八度的音符。

  立秋,像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永远带给我们无限遐想与欢欣……

立秋作文 篇6

  雨,淅淅沥沥,清清冷冷。立秋到了,叶,一片片变黄。一阵风袭过,年老的叶子身子相碰撞,发出沙沙声,轻轻飘落。世界一片死寂。渐渐地,一种清冷、惆怅在空气中弥漫。

  万里悲秋常做客,冷雨微寒、潇潇雨幕,秋天,是个多么伤感的季节。秋叶,如同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它是如此精力旺盛、强壮有力,而今已衰老,即将被寒风朔雪无情拍打,尔后凋零,如同幸福一点点消失,时光一点点流逝,生活到了尽头,时间啊,真是一去不复返!

  又是一阵风起,秋天的叶子飘飘扬扬。猛然一看,黄绿橙黄,飘落如蝶般,煞是美丽。叶,原来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会呈现出最美的姿势,它依然如同宛若跌落凡尘的精灵,曼舞轻歌,却又缥缈无着。落地掷地有声,与地融为一体,化作一丝灰烬,飘往天蓝色的彼岸安息。

  这不也是立秋的美吗?

  早在立秋,我们班的运动员们就进入了校运动会备战状态。要放松心态,不要有心理压力教练常对我们说。其实根本就不用有压力。因为在这惬意的季节飞奔,是最好不过的。瞧啊!冲在最前面的白同学,那动作的舒展度,也是没有人能相媲美了;身材矮瘦的杜同学,虽然个矮,但他步法矫健、奋力奔跑,也在队伍的前头,那位……

  呵!运动中的快乐,运动后的收获,这都是立秋里满满的收获!

  立秋,不一定是个凄凄凉凉的季节呢?它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季节吗?在立秋,果树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随着风儿飘去,飘大地,触发人们的无尽遐想,让世界变得香甜一片。沿着光阴的脉络,可以看到金色的驰骋,绿色的畅想,还有岁月点缀的万千色彩,都在瞬间竞相绽放。

  立秋,它有着古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涅槃,那萧萧落下的,不是落叶,不是离弃,是命运里高八度的音符。

  立秋,像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永远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欢欣。

【【精华】立秋作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华】立秋作文汇编九篇

2.【精华】立秋作文汇编7篇

3.【精华】立秋作文汇编8篇

4.【精华】立秋作文汇编5篇

5.【精华】立秋作文汇编五篇

6.【精华】立秋作文汇编10篇

7.【精华】立秋作文汇编9篇

8.【精华】立秋作文汇编七篇

上一篇:立秋作文 下一篇:立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