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寒食节作文 篇1
前几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关于寒食节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时候,他一直跟随左右。在重耳饿昏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给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来。
在重耳当了国君之后他却忘记了,曾经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并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宣功邀赏。而是带着他的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赏,就放火烧山。可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都没有下山。结果介子推就被火给活活烧死了。之后身为晋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晋国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有着高尚气节的人,而把这个节日一代代传了下来。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感触很多。同时我也决定以后再这一天里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节了,我决定不吃热饭,纪念介子推这个有独特气节的人。
寒食节作文 篇2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节日期间,只能吃凉东西,因此人们又称寒食节为冷节、禁烟节。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相传,这与一个叫介之推的隐士有关。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流亡饥渴难耐之时,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晋文公归国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赏,背负老母隐逸绵山,结庐深谷,草木为食。文公亲往绵山访求子推,却找不到他的踪迹,就派军士在山前山后举火焚林,想逼子推出来。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坚不出山,最后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晋文公大为悲痛,抚树长嗟,为表达怀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树制成木屐,以后晋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头对着脚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即源于此,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表彰介子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为之立祠,并改绵山为介山,还规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国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寒食节作文 篇3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寒食节作文 篇4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经卫国时,重耳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这时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历尽艰辛,回国后继承王位,当上了晋文公。大加封赏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员,却把介之推忘了。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只见大门紧闭。
介之推早己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中。晋文公察觉后,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之推说啥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决定举火烧山,认为他为保全母命,定会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之推出来。
结果他们母子俩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之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发现没被烧焦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用血写的书藏在袖中。
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烧死之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寒食节。
寒食节究竟是那一天,众说不一。有的说清明节当天,有的说清明节前一天,还有的说前两天。具体的说寒食节应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节供有三天,过后才是清明,记得儿时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农村很少有叫清明节的,而多数人把清明节普遍叫“寒食节”,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
记得,寒食节前一天,母亲都要蒸下一锅馒头,煮好不同的菜,寒食节这天基本不动烟火,记得最深的是母亲用菠菜、凉粉、鲜红的海虾和在腿上长有一个小夹板的蝼蛄虾办的凉菜,吃着前一天蒸下的馒头,特别好吃,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父亲说的,在咱们胶东地区,寒食节(清明节)如同春节和元宵灯节一样重要,学生放假三天,农民也不下地干活,就连地主都要为长工放假三天,牲畜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还得多加些好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对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印象了。
寒食节作文 篇5
寒食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关于寒食节的故事吗?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国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饥寒交迫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忠臣介子推见后,便忍着剧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给重耳充饥。
重耳复国后,他奖赏了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非常伤心,他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绵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还没有奖赏割股肉给他吃的介子推。为了弥补失误,便派人挨家挨户的寻找介子推,找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便亲自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出来,这可把重耳给急坏了。
他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只给介子推留了一条小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这就是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作文 篇6
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 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毕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表面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始烧纸。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始烧了。
忽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现在天气干燥,地上的枯叶马上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看到此景,爷爷说:“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我拿起树枝去抽谁成想,火顺着风势,一会儿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势越来越大,爷爷只好先让妹妹烧着纸,拿着铁锨来灭火,怎那火势随着风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控制了。无论我们则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幸亏爷爷急中生智,用铁锹围着那几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宽五十公分的隔离带,我又将周围个枯叶拼命地推到远处,这才是剩余的几百棵树幸免于难。不过经过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窑的”,里内的部分水已经被烤出来了,我立刻变得口干舌燥。
经过这一次“劫难”,我忽然明白,传统的祭祀方式确实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节,天气干燥,风又大,很容易引发火灾。以后我们用鲜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们的怀念之心,不也很好吗?
寒食节作文 篇7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远眺山川,眼波流转,将笔沾满了墨,在纸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鸾漂凤泊,莞尔着勾勒寒食春景与民间习俗——“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率领手下,面朝巍峨绵山,腰别利剑,俨然王者,作拱手之势,高声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缓缓走出,披头散发,素衣简冠,答曰:“吾甚谢君之赞赏,然小人自愿尽孝于家母,隐于山林,还望君王成全!” 晋文公为使自己曾经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烧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宁可与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禄。晋文公颇为感伤,含泪下诏:“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诞生。它延续了2600 多年。随后,清明节被定义为寒食节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义非凡。
大唐初春,一个寒食之日,不许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们纷纷外出。白居易独倚树下,乌鹊啼鸣,伴着扫墓人之哀泣,让诗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同样是唐朝的寒食,韩翃立足高原,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人间都邑,春意浓郁,笼罩全城,处处飞花。春风拂过,吹入御苑。诗人万般欣喜,提笔写下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傍晚时分,诗人欲踏归途,却隐隐看到,皇宫内有亮光闪现。寒食禁火沿袭己久,还未天黑,皇宫内怎得走马传烛?原是正值宠臣弄权,政治腐败,诗人无尽悲凉,又提笔写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年了,早已转官为农。这年寒食,剧风盛雨,打落海棠。雨声连绵,辗转反侧,忧心田地,难以入眠。苏轼没有点灯,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运多舛,蘸墨挥毫写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总予人教益,予人伤怀,予人深思,予人博爱。而今,寒食这一节日,却己销声匿迹。
不知是寒食与清明合并,还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过后,过寒食的人愈发罕见了。长达2600多年历史的寒食节,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渐渐被淡忘了。终于,在20世纪的一个寒食清晨,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天的.记忆,脑海中,再无寒食。没有人注意它,没有人挽回它。人们只记得清明。
就像雄鹰在空中翱翔,人们只看到了雄鹰,却忘记了背后给予它生命,养育它的母鹰!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客厅墙上的日历,似是想到了什么,对母亲说:“您知道吗? 今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一个新节日吗?”母亲微笑着回应,说完便转身点开煤气灶,准备做早餐。淡蓝色的火焰轻轻晃动,炽热在锅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觉一阵悲凉袭来,为一个节日的远去陡然而生的悲凉。
寒食节,人们习惯了点火。
寒食节作文 篇8
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传统的清明节,清明祭扫坟墓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现在我来讲清明节的来源。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封赏,带着老母亲隐居山中 ,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扫墓,可以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时的奋斗经历。 现在我来讲清明节的来源。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封赏,带着老母亲隐居山中 ,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初一—作文:清明节见闻记700字3篇。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扫墓,可以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时的奋斗经历。
寒食节作文 篇9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清明节的来历。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作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